頁面路徑列表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S
民族誌相關文章 Related Stories (9則)
-
\ 本月大人物 / 當傳統「家」的概念包不住所有人,就必須對家有更多想像──專訪社會學者黃克先《危殆生活》
採訪:諶淑婷 攝影:陳佩芸 /2022-01-26 瀏覽次數(7057)
2016年6月,黃克先為了進行田野調查,走進了萬華艋舺公園,接下來的一年,他以各種方式融入無家者的生活,鋪睡袋睡在公園、住進中繼住宅、打零工,跟著大家搭車去宮廟求發財金、領過年慈善紅...
-
作家專業書評 黃麗如/《敞墳之地》是我近期讀到最驚悚的書:「你敢來,就走這條路試看看」
作者:黃麗如 /2022-01-07 瀏覽次數(2958)
拿起《敞墳之地》這本書的時候,很納悶為何一本講移民路上生與死的書要包上膠膜,畢竟這不是18禁的議題。拆開封膜、翻開書中一張張照片,不禁背脊發涼,這是關於死亡的考古記事本,除了遺體...
-
作家專業書評 當美墨邊境執法者把殺戮外包給沙漠──在這片最明淨的地區:讀《敞墳之地:移民路上的生與死》
作者:有關人類學 內容提供:左岸文化 /2021-12-13 瀏覽次數(1655)
《敞墳之地》是索諾拉沙漠裡的安魂曲,它創造出專屬於民族誌的魔幻時刻,在兩個世界之間建立意料之外、卻又強悍有力的連結,跨越了知性與感性、此地與他方、有生之樂與死之哀戚。如果公開哀...
-
作家專業書評 林運鴻/工人家庭養出碩士博士,團結的「勞動階級」卻消散流失?──讀《我的黑手父親》
作者:林運鴻 /2021-11-16 瀏覽次數(3905)
我們都說龍生龍、鳳生鳳,可是為什麼,認份苦勞的工人每每能咬牙把兒女拉拔成社會棟樑?所以,念了社會學的姐姐,要寫下這本書。作者謝嘉心試著回答:為何那些對手藝自豪的「烏手」,不希望...
-
獨厚心得 我們確實為工作而活,但不必悲觀──宋世祥讀《為工作而活》
作者:宋世祥 /2021-11-11 瀏覽次數(3679)
2020年COVID-19的全球大爆發,帶來了世界規模的工作形式轉變及經濟形勢翻轉,許多人藉此重新思考「工作」對於自己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但長久以來,西方社會科學界其實都有學術傳統反思工業社...
-
作家專業書評 不只是吃了誠實豆沙包的腹黑日記──阿潑讀《寂寞田野:一本嚴格意義上的日記》
作者:阿潑 /2019-05-17 瀏覽次數(8667)
修過人類學課程的同事向我借讀《寂寞田野:一本嚴格意義上的日記》,另一個同事好奇詢問:這是怎樣的一本書? 寂寞田野:一本嚴格意義上的日記 「嗯,如果我去世了,或50年後臉書還在,...
-
\ 本月大人物 / 【舉手發問】人類學家都在焦慮什麼呢?──專訪《田野的技藝》《辶反田野》主編郭佩宜、蔡晏霖
作者:蔡雨辰 /2019-03-07 瀏覽次數(8273)
「田野工作」的誕生有如一段傳奇故事。人類學界的祖師爺馬凌諾斯基前往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初步蘭群島做研究,原本只是短期停留,卻因一戰爆發被迫留在當地,他不得不與當地人共同生活、學習語...
-
\ 本月大人物 / 「當下的行動」是我們成為一個人的方式──專訪人類學家、《依海之人》作者Rita Astuti
作者:賴奕諭 攝影:陳怡絜 /2017-11-16 瀏覽次數(13517)
《依海之人》作者、人類學家Rita Astuti。 說到馬達加斯加,除了以夢工廠動畫電影聞名外,在一般人印象中就是個生態多樣性極為豐富的國家。電影出名的結果,就是島民時常為外人所忽略,彷彿...
-
\ 本月大人物 / 投入肉身,寫下流亡藏人民族誌──鄧湘漪《流亡日日:一段成為西藏人的旅程》
作者:蔡雨辰 /2015-12-03 瀏覽次數(11847)
當你不再感覺自己像個陌生人,你就可以再度成為陌生人。──法國作家、思想家莫里斯.布朗修 鄧湘漪與西藏的一切,都是因緣際會。 約莫20年前,她還是個高中生,便對西藏充滿嚮往。「可能看了...
- 上一頁
- 1
- 下一頁
- 最後一頁
- 最新文章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