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年度百大

【2016年度選書】感受日常的瑣碎,就是活著的重量--《當呼吸化為空氣》

  • 字級

 

當呼吸化為空氣:一位天才神經外科醫師最後的生命洞察

當呼吸化為空氣

有人說這本書談論著死亡的終點,事實上它更讓人感受活著的當下。「有時候,你知道他們最好不再活著。」教授的一句感嘆,是作者對生命無法放下的疑惑。於是他文人從醫,他一生都直視著死亡,在生與死的搏鬥之間,找尋活著與存在的解答。

做為醫生,他體悟到,必須用人性的溫度,用感同身受的方式對待病房的生命境遇。他願意多花點時間,了解病人的心智、病人所認同的生命價值,才能讓病人做出抉擇。所以他願意刪去冰冷的統計數字,逐句解釋著X光影像,讓六十歲半身麻痺的老婦人接受腦癌的病症。但,這也讓他受盡情感的代價。在告知一位母親新生兒因無腦而夭折的消息後,他在回家路途上大哭。生命消逝的哀傷,不會因為身為醫者而磨滅,而是昇華成人性的憐憫體悟。

當呼吸化為空氣:一位天才神經外科醫師最後的生命洞察(揪心感動暢銷版)

當呼吸化為空氣:一位天才神經外科醫師最後的生命洞察(揪心感動暢銷版)

做為癌末病人,他說被死亡的陰影罩住時,過往的意義是浮動的。時間不再是時間,禮拜二和禮拜五沒有差別,但等待女兒出生前的細節,昨夜和媽媽的瑣碎聊天,會深刻地印在你的腦海裡,每個人、事、物成為一種相對的時間標的。有時,你會開始質疑自我的存在價值。因為受困於逐漸衰敗的身體,過去輕而易舉的能力,變得寸步難行的障礙,你失去了過去自我認同的一面。因為受困於急速縮限的生命終點,你總存疑當下每個行為的意義,為它的終將流逝而哀悼。即便過去是無神論的自己,也需要找尋一種精神的慰藉指標,祈求它能退散那種虛無飄渺的迷失感。

但,也唯有面對生命價值的更動、意義的飄渺迷失,你才能重新定位活著的感受與體悟。漸漸地,你會感謝那種只存在於日常的美好。和同事一起苦惱午餐要吃什麼才好;下班時,傍晚的塞車車流與聽著重播的新聞稿;車站上那些趕著回家的擁擠人潮;在餐廳裡尖叫大跑的孩子;甚至在浴室盡情地唱著自己編的怪歌。一切的一切,疊在一起之後,都變成活著的重量。生活變得扎實而深刻,然後,生命就不再是飄渺。


上下則文章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