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對所有熱愛創作以及閱讀的人而言,是重要的時節,因為4月23日這一天,正是為了紀念莎士比亞而訂定的「世界閱讀日」。
為此,博客來企畫了以「通勤閱讀」為概念的書展,延伸出「我的思考迴路」的主軸,並以台北、高雄兩大都會區大眾捷運路線為基礎,規畫出幾條不同類型的閱讀型態,每條路線各會邀請一位引言人,向讀者推薦通勤時的閱讀書單,期許透過這個活動告訴讀者,閱讀的氛圍在於每個當下,而非只是書桌前的獨樂樂。
受訪人│賴以威
賴以威
《聯合報》〈閱讀數學〉、《國語日報》〈123數學真好玩〉、《潮人物》〈算式的日常〉專欄作家。作品散見網路上如《泛科學》、《Cheers》、《今周刊》等各大媒體。師大附中,台大電機博士。
信奉數學大師約翰‧馮‧諾伊曼的名言:「If people do not believe that mathematics is simple, it is only because they do not realize how complicated life is.」
個人臉書:賴以威
Q1:原則上,您每天平均通勤時間有多久?
我住在很容易被誤會不屬於台北市的北投,從高中起就很習慣去哪裡都要通勤將近1小時。結婚後有一次在捷運上,太太說起「北投到哪裡都還滿遠的」,我才意識到這個事實。
回到您的問題,一天來回約1.5到2小時。
Q2:您曾因為在車上讀書到忘我的境界,因而坐過站嗎?是哪一本書?
超級多次。我很容易完全投入自己有興趣的事物。與其說投入,被動地掉進去可能更貼切,電動會打到眼睛發疼、小說會看到抬起頭來覺得眼前的真實好虛幻。在台大念書期間,也曾發生過下車繼續看書,搭電扶梯時心想「今天上學的人還真少」,然後才發現自己跑到萬隆站了。
回到您的問題,通常是伊坂幸太郎或吉田修一的小說,每次拿著他們的書搭車,我就知道糟糕,等等一定會坐過站了。
Q3:您曾因為在車上讀書讀到睡著,因而坐過站嗎?是哪一本?
原文書、艱澀的書、反覆看過好幾次的自己的數學文章,都會讓我睡著。是那種會一路睡到捷運都開在平地上(我住奇岩站,再兩站捷運就會行駛到平地),醒來驚覺自己為什麼在關渡的深睡。
Q4:有時我們讀過就算了,有時則會獲得許多啟發。曾經有哪一本書,在您閱讀過後,不禁陷入長長的思考?而您又是從這本書中,獲得什麼?
不好意思又要講到數學了。我讀過許多非常有趣的小說、散文,但說到真正會讓我有種「天啊,原來是這樣」的驚喜,還是數學書莫屬。比方說,曾經有一本書裡提到某些家長認為體罰有效,鼓勵無效。因為體罰完後成績通常變好,但鼓勵了下一次就鬆懈,成績變差。數學家的論點是,考試成績本來就會波動,體罰跟鼓勵通常發生在波動到很極端的狀況,下一次回歸到平均的機率比較高。結論是,考得差就算不被體罰,下次本來就會考得比較好。考得好就算沒鼓勵,考試之神也未必下次就會繼續眷顧。
很有洞見對吧。
最近的《數學教你不犯錯》就是一本類似這樣的好書。
Q5:請再推薦五本適合通勤時閱讀的書。
雖然我前面在講數學書,但「不推薦數學書作為通勤閱讀」這點自知之明我還是有的。我認為通勤時還是適合看輕快一點的小說,如《剩下的人生都是休假》、《巴黎賽啦》、《男人都是智障》、《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倘若要搭配窗外的風景,旅遊相關的如《北海道央男子休日》也不錯。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