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獨厚心得

這些物品不是標本,而是活過的生命

  • 字級

試想一下,如果把我們從出生到今天為止使用過的東西都保存下來,將會是怎樣的光景?想來會有人生每個階段所留下的代表物品,比如嬰孩時的玩具、唸書時的制服書包、教科書參考書故事書等等。

時間若再走的遠些,想必也有長成過程中各式各樣別具意義的物品,看似無用卻始終珍愛的小東西吧。生活本身就是一件大事,而當中的每件物品都展示了個人的某段記憶與自傳性故事。

然而,多數人是不會這樣保留物品的。基於空間的有限性,以及成長過程的遷移,每一次的變動,大多會捨棄一些,讓我們的生活空間維持在一個還算舒適的狀態。如今這個物質豐厚的時代,什麼都能買到,自然捨棄或重新購買的汰換速度又更快了些。

然而在這樣的時代中,如有人仍舊秉持著物盡其用的概念,點點滴滴的攢下各種生活的物品,以因應未來所需,便成了一件特殊的事。而這樣的收藏被化為了一個概念,成為了一個名為物盡其用的當代藝術展,展覽內涵就在展示策展人宋冬的母親趙湘源女士經過長時間所積累下的各式生活用品。至於本書《物盡其用》,則是對於這個展覽的一份文字記錄。

書中部分篇章在著墨展覽本身的藝術概念意涵,第二部分則是趙女士針對這些物品所寫下的整理文字,訴說著這些物品背後的故事。

我們無緣親眼見到這個展,但打開這本《物盡其用》時,仍不得不讚嘆於主人翁趙湘源女士以一生之力盡心收藏的生活物品,竟如此龐大而極盡細膩。從食衣住行乃至各種我們難以想像或可稱之為破爛的物品,都被完整收下了。《物盡其用》這個展乃至本書除了向群眾展示了這些陣容龐大的物品外,透過趙女士寫下的文句,我們更可理解這些物品背後承載的故事。

以歷史斷面來說,那是中國某一代人在政局動盪、物資匱乏的年代,如何想盡辦法生存下去,所譜寫的故事。物盡其用的信條作為那一代人生活的哲學,不僅具體展現在珍惜物品上,透過被展示的過程,也進一步使觀者重新理解的那一代的生活樣貌和常民歷史。

本書的前半段,編者巫鴻花了一番篇幅對這個當代藝術展覽形式與內涵做了深刻的解讀。策展人宋冬的初衷,是想透過這個展覽,重構母親趙湘源偏執的收集行為,並讓她說出當時的故事。希望透過重新接觸與撰寫人生,讓母親能再走入社會與人群中。因而這展覽的內容與形式本身,極富有個人性與家庭性。

巫鴻則從此展覽中展現的家庭倫理意涵,重新放在中國當代藝術脈絡中加以觀察。談及中國在文化大革命後,當代藝術家在重新思考家庭的過程當中,企圖透過不同表現形式,將曾經在歷史中被疏離、被分割與異化的家庭關係,重新連結起來。而物盡其用也可看成是在此藝術脈絡下,對傳統倫理所做的一番努力。

這本書裡,趙湘源女士寫的許多話都很有意思。其中一段她說:「我覺得生活一好人就變得笨了,窮的時候被逼著,就會做活了。」這話雖有點戲謔的味道在,但放在物資充裕的當下卻極富哲理。物質文明的快速進展,確實幫助了人類生活的便利,但相對個人對物、對環境的創造性卻降低了。往昔一代愛物惜物的生活態度,除卻物盡其用這樣不浪費的哲學外,更包含一種與物共同生活的意味,物代表著某個人,是一段活過的生命這件事。這種親近與記憶,也許才是我們所最不能失去的部分。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不要找他們麻煩,他們也是艱苦人,阮艱苦人就要疼惜艱苦人。」

漁工有國籍之別,但海洋沒有國界之分。只要出了海,一樣都要賭上性命。透過五本書,讓我們一起認識漁工、移工的處境。

543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