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獨厚心得

這是對肉體的渴求,還是對精神的纏綿?

  • 字級

文/達利

常買書/讀書的人,對於書大概有兩種看法:

一、書是文字的載具、而文字是內容的載具,所以在書上做記號寫眉批折頁角畫重點── 只要書還可以被閱讀,這一切都是可以允許的,這類人要的不是本漂亮的書,而是本耐讀的書。

二、書的本身是種藝術品:不可被損毀、需要被呵護,要被排列整齊、要被分門別類;同一本書的不同版本不同裝幀,都有不同的收藏價值,至於閱讀,那得擺在其次。

對於前者,大約可以視為讀者與書產生了精神上的愛情,而對於後者,我們大約不得不承認:這種迷戀,實在非常地肉欲。

剛開始知道《紙房子裡的人》這本書時,直覺地認定:書中的瘋狂藏書家卡洛斯,必定屬於對書產生「肉體愛」的那種人;但這本小書讀起來輕快無比,直至閱畢,才會猛地發覺,卡洛斯不止是個對版本裝幀痴狂的傢伙,他還是個對作者生平、作品內容、創作背景、名作軼聞等等瞭若指掌的「精神愛」支持者。

不過,《紙房子裡的人》當中出現的愛書人,不止這個傳奇的狂人卡洛斯而已。這個故事從一位買了艾蜜麗.狄金生詩集、邊走邊讀時遭車撞個正著的女教授開始,談論書籍會用如何神奇的方式改變一個人的命運。過了幾日,接替她工作的教授收到一本邊緣黏著水泥碎屑的書,扉頁有女教授先前的題贈詞,寄件人則是他沒聽過的、遠在國外的卡洛斯。教授主角於是開始一路追尋女教授與卡洛斯的過往,也一路聽聞各式各樣關於讀書與藏書的傳聞故事。

現實裡摻著魔幻的因子,《紙房子裡的人》所追索的,不止是一段不為人知的過去、一個隱在傳說中的奇人,也是關於寫書、賣書、買書、讀書... 一直到藏書這整段同出版相關的鏈鎖上,每個環節的反省與思索。讀完《紙房子裡的人》,我們不難體會:書不但是一個佔據書架位置的實體,也是一縷佔據心靈空間的魂魄。

「許多時候,要從一本書中解脫,遠比獲得一本書還要難。人和書被一種需要和遺忘的協商相互依附,書好似我們生命中永不復的某一片刻見證人,一旦它一直保留在那兒,我們便有依序的感覺,認為它是我們的一部份。」

《紙房子裡的人》一書如是說。不只是對肉體的渴求,也是對精神的纏綿;當您決定拿起這本書,您就將與之緊密地相互依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沒有回頭解開那些「不知道」,苦痛會一直一直地梗在心頭,永遠無法放下。

「不是都已經補償了,還有什麼要做的嗎?」「國民黨不倒,臺灣不會好。」解嚴將近30年,卻彷彿才過去沒多久,一切都沒有論定,在臺灣提到「轉型正義」,人們的立場往往針鋒相對。另一方面,那也像是真的過了太久,久得我們只剩下鮮明的標籤,而想不起那個時代的細節。

403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