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自1995年死後仍陸續有「新作」問世。
《同學少年都不賤》、《沉香》、《重訪邊城》……這裡一點點英文散文、那裡一點點的手稿塗鴉,拼湊成新歌加精選讓粉絲們紀念著,而《小團圓》的意義和價值也不全然是這樣的,結結實實16萬字,那是祖師奶奶的全新創作大碟 !
敝人讀《小團圓》的經驗是這樣的:把新書攤在辦公桌電腦旁,假裝在閱讀公文一樣地讀著。那紙面上的每個字都像是浮動似的,每個漂亮句子都要來來回回看個兩三遍,每一句話都是新的,卻又像在哪裡看過似的。如同老太太在《傳奇》再版序言所說,在校刊上讀著了自己的文章,「發了瘋似地高興著,自己讀了一遍又一遍,每一次都像是第一次見到」。
《小團圓》給了粉絲們一個全新的張愛玲,而這裡說的新穎,還有兩層意涵。
一來是這閱讀經驗是新穎的。
我輩之人最初讀張愛玲,所有的文章、所有的故事都已在那裡了,密密麻麻加註了許多前人的評論和意見,可《小團圓》不同,那是一個新落成的樂園,所有的文字敘事都是新的景點和風景,不管是陳子善王德威朱天文蘇偉貞,或者屏東王先生上海王書記香港邱奶奶,所有人的閱讀經驗都是平等的,那文字彷彿冬天初雪一樣的新鮮潔白,毫無任何的腳印子落在上頭。
二來是這個張愛玲是我們以往沒見過的。
袁瓊瓊讀完困惑著:「那個冷淡看世情,冰雪聰明,驕傲自持的張愛玲,怎麼會變成《小團圓》裡的多疑、委屈、小媳婦似的總是說不對話對事的九莉呢?」
祖師奶奶自比女明星嘉寶信徒,中年之後隱居美國行事低調,人際關係趨近於零。胡蘭成在《今生今世》裡喜孜孜地吹噓兩人之間的感情種種,她亦從來不多說什麼。祖師奶奶彷彿用金鎖劈死一雙兒女幸福的曹七巧,「一級一級退到沒有光的所在」,但那黑暗卻是鑲著星星的銀河,閃爍著神祕的光采。而如《小團圓》一出,等於是自己戳破了那華麗的假象,我們才知道原來胡蘭成說的事全都是真的,而且比我們揣測的更為粗糙、更血腥、也更為難堪。
她坦白自己的墮胎、寫性事的猥褻,全然不留情面,沒有尋求他人的同情和理解的意味,等於替自己的人生提供了一份附了導演隨片解說版本。
網路上有粉絲打著筆戰,有人說祖師奶奶仍愛著胡蘭成,有人說那只是小說家的反話 有人說不要窺奇。但窺奇也無妨,老太太年輕的時候也頂愛看八卦小報,認為看小報其實就是要在兩行之間讀出另外一行,遺憾的是我們的揣測和報紙那上的數獨和大家來找碴不同,我們永遠不可能有正確的答案。
《小團圓》自太平洋戰爭香港傾城寫起,客居香江的女大學生盛九莉避亂回到上海孤島。小說寫九莉落拓的貴族身世、幾近畸形的家庭關係。母親活耀的感情生活、姑姑與家族堂表之間常態的亂倫,當然,還有她和漢奸邵之庸的一段孽緣。
眼尖的讀者們會發現這些情節在《餘燼錄》、《私語》和《對照記》裡面都出現過了。「最好的材料是你最深知的材料」,祖師奶奶如是說。老人家拿前半生的經歷做骨肉,姑姑、炎櫻、媽媽、胡蘭成,已故的人換了名字——楚娣、比比、蕊秋、邵之庸,都在她的故事還魂,靜靜躺在她的文字裡,然後再死一遍。
《小團圓》登場的人物眾多,故事又講得夾七纏八的,相較於同時期的《色,戒》那樣千錘百鍊,增減一字都不可的簡潔例落,《小團圓》確實顯得瑣碎囉嗦。加上她把自己寫得這樣不堪卑委,難怪朱天心要感慨古墓一樣隱居的祖師奶奶這次「何止是把自己打到塵埃裡,簡直是把自己打到豬圈裡了」。
看完書之後可以理解張愛玲晚年想要銷毀《小團圓》的說法。張小虹以為的出版是背叛了遺囑,以尊重祖師奶奶的遺願為由,拒買拒評拒看,然而遺囑執行者宋以朗在卷首也有自己的說法,這當中沒有誰對誰錯,眾人都愛她,不同的立場都能找到一個非如此做不可的理由,關於張愛玲,每個人心中都有照耀著淡藍色光芒的小小神龕。若非要責怪,就只能怪皇冠出版社的封面弄得太醜陋,撇開和之前大全集設計概念不符之外,一朵不知所云的粉紅色的菜花讓人感受不到他們對祖師奶奶珍惜的意味。
除此之外,我對《小團圓》的出版是心存感念的。書名叫小團圓,祖師奶奶說是存心故意,是諷刺邵之庸妄想妻妾成群一家團圓,但在我們眼裡看來又何嘗不是祖師奶奶和王佳芝、白流蘇、姑姑媽媽炎櫻的團圓呢?那是她人生和小說在「昏黃的油燈裡重逢」(像九莉和邵之庸在小城重逢那樣),也是粉絲們和他們心目中祖師奶奶的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