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大田出版提供)
Q1. 恭喜你成為2013年最暢銷的作家,對於讀完《給自己的10堂外語課》的讀者,你最希望他們從中得到什麼訊息、或者過程裡有怎麼樣的閱讀感受?
我不知道我做對了什麼,因為大學念政治理論時,轉系到商學院的直屬學長好意警告我,趁能走的話趕快走,因為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份工作,是規定非政治系出身不可的畢業生才能做的。但只要去應徵工作,就會知道有很多僱主,只要一聽到應徵者是政治系畢業的,就不想用了。那位學長,如今有著上十億的身價,但是他總是用羨慕的口吻說,如今我是他認識的人中,活得最爽的。
比起後來進NGO時被身邊眾親朋好友看衰的不堪言語,那個大學學長還算是溫和的。後來不只非做NGO的工作,竟然到戰亂還沒有結束的緬甸毒品金三角進行農業計畫,身邊的阻力跟不解就又更大了。
但是因為我放棄了一些一般人都能夠輕易理解的專業,選擇了一個無論怎麼說明也不大能夠讓人瞭解的專業,如今的我,成了一個比自己小時候想像中更酷的阿北。
雖然我一直想當全職作家,但是我感謝年輕時有個直話直說的女作家,在我出書十年以後,有一天她告訴我別傻了,還想著自己有一天會大器晚成,因為如果會成也早就該成了,不會等十年還沒結果。我回家哭了一晚(此處為誇飾法)。可是我還是很喜歡寫作啊!我一輩子都想寫作啊!然後隔天早上我決定,我不能當全職作家沒關係,不是暢銷作家也沒關係,只要我能繼續寫得越來越好,也繼續有出版社願意包容我,就要繼續寫下去,但寫作永遠不會變成我的主業。
現在的我,專業是一個專門在開發中國家訓練草根公民社會團體,如何有效參與跟監督國際金融組織事務的資深訓練者,其實就是從最後剩下的「專案經理」跟「管理顧問」兩項當中,因為產生越來越多對於這些我喜歡做、也做得好的工作,但是缺乏社會公義元素的疑問,蛻變而來的。
這樣的我,好像在花園夜市賣沙威馬的中東人,因為我只有一種東西可以賣,所以跟什麼都有的滷味攤比較起來大部分的時間總是冷冷清清,絕對不能靠因為好奇只吃一次看看的那類人,也永遠比不上因為有正妹穿得很清涼而吸引人大排長龍的豆花攤,但正因為我賣的東西在整個偌大的夜市只有我有,所以只要專心把這一道菜做好,我每天勤懇地按時出現,貨真價實,自然會有非常想吃的那幾個人固定來購買,簡單來說,就是好像又回到了充滿陰影的政治系辦公室。
但是經過這番談話,我想在「職涯」這條讓許多人苦惱的路上,大概是做對了一些什麼,或許我真做出了一個有點動人的決定。
那個決定叫做「專心」。在某一年,我決定工作不要只因為「我能做」,這是為什麼我什麼都做過一點,但到最後,我並不是挑一項我做得最好的,也不是挑錢賺得最多的,而是這輩子想要一直做下去,永遠不退休也沒有關係的事情。
我很高興我在專心追求真實生活經驗的同時,能夠繼續對於寫作的熱情,謝謝大家的支持,讓我可以過得這麼爽,還有機會可以跟其他追尋夢想的朋友分享生命經驗。
Q2. 《給自己的10堂外語課》有這麼多的讀者,是否有特別讓你印象深刻的讀者回饋或反應?
作為一個現代的作者,有幸能夠跟讀者透過網路雙向溝通,我最近也開始在演講場合,遇到年輕學生會後特別過來跟我打招呼,說媽媽從學生時代就喜歡我的書,所以特別要我簽名送給媽媽。這讓我更堅定要一直陪伴在讀者成長的路上,不能缺席,當然,我也要一起努力、不斷成長。
然而,最近有一個大學生對於做服務性志工、尋求贊助,以及人與人溝通的問題跟我聯絡,讓我覺得有些感慨。
這位大學生說由於選修了一門展演規劃的課程,老師希望他們能辦一個活動作為成果展。討論之後他們決定以「服務性」的活動為出發點,「讓大學生懂得付出,並帶給偏鄉孩童更多資源和幫助」。老實說,我從來不知道不知道「當志工」可以是一堂「展演規劃」課的「成果展」,我天真的以為,服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活動。
問題來了。大學生說目前處於籌劃階段,由於是為了課程所產生的活動,所以籌備時間很有限,也沒有預先規畫的經費可以使用,一切從零開始。
為了要因應工作人員的支出,還有要給服務對象的物資、花費,因此要開始尋找贊助,這也成了最大的困難點。一般校內小活動,只需要幾千元,所以找鄰近商家拉贊助,或是請自家學校的學生各自投入幾十元幾百元就能完成,但這個活動的金額數目大,對於出去熟悉的環境以外募款,學生也沒有信心,害怕會失敗、遭到拒絕。所以這群學生倉促選擇在校門口,請活動工作人員幫學生按摩,或是請經過的學生來玩遊戲,然後要這些人掏錢出來,問題是活動文宣海報都還沒完成,所有要執行的活動也都沒有練習過。其中一位負責人希望以柔性傾聽團隊聲音,再做分析規劃,另外一位則是因為怕時間不足,想採取硬性的懲罰制度,強迫大家都在時限內去完成募款。
為了這件事情,這位大學生想聽聽我的意見。我的直覺是:這群大學生真可憐,從來沒有當過志工,也沒有做過服務,連這堂展演規劃課,可能也不會過。只是為了找錢完成計劃,其實很容易。但是,我覺得他們畫錯重點了。
募款活動本身,有沒有跟這個活動的宗旨有關?想想那些各式各樣販賣月餅、鳳梨酥來募款的社福團體吧!你會不會買?會不會常常買?誰才有必要賣鳳梨酥?他們是產量過剩的有機鳳梨小農嗎?還是訓練因為某種疾病受到社會歧視,沒辦法在社會上找到工作,所以為他們創立的烘培訓練工廠?如果只是一般的工廠代工,提高售價,將多出來的收益部分十塊錢、二十塊錢捐給慈善團體,那為什麼多此一舉,不直接請贊助者把十塊、二十塊捐給機構就好?連結性不強,當然不容易找到支持,別說外部支持,內部也不會產生支持力量。
為什麼在校門口幫人家按摩、玩遊戲跟偏鄉資源有關?關聯性弱,還有懲罰制度,不但參與者莫名其妙,募款效果不會好,還會造成社會沒有愛心的天大誤會。如果只是要錢,是不是大家去違法賣血就好了?為了公益的目的,違法去擺地攤可不可以?
一個以偏鄉孩童作為受益人的計劃,跟這一群大學生展演規劃課的成果展到底有什麼關係?有非做不可的原因嗎?更重要的是,有沒有非這群大學生做不可的原因?這個計劃需求,是偏鄉孩童主動提出來的,還是這群大學生自己想出來的?
如果沒有非做不可的理由,只是一件可有可無的計劃,那老實說,的確不值得做。如果有非做不可的理由的話,那麼這個募款的行動,就必須能夠緊扣著這個原因,在募款活動中讓大家看清楚這個非做不可的理由是什麼。另外,如果偏鄉孩童覺得這計劃非做不可,我想知道的是,這個等待幫助的偏鄉社區,除了等待之外,還做了什麼?
如果當地社區根本不想主動參與,也表示這個計劃是沒有必要的。這群大學生,隻字沒有提到這個偏鄉孩童計劃的內容,只講募款的方法,如果募款的目的跟募款方法可以完全脫勾,那麼我認為他們可能走錯路了。
任何一個NGO計劃,都應該是對於一個社區縝密的、長期的承諾,不應該只是一堂大學展演規劃課的成果展。我不否認,向我提出這些問題的大學生,其實眼前就有著一個共同思考學習的好機會,至於結果,不見得是最重要的。因為老實說,結果從來就不是最重要的。要不然,為了募款大家捲起袖子去當血牛非法賣血,捐出所得,不就有結果了嗎?
我覺得對於「服務」這個概念,台灣公民社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我也希望能夠在這個領域不斷耕耘,找到一個不枯燥、不說教的對話方式,一起來學習怎麼把「做好事」這件事情做好。
Q3. 接下來有什麼寫作或出版計畫?
我的編輯Elaine跟我,已經認識了超過20個年頭。當時,Elaine是一個剛出校園的菜鳥編輯,我則是剛出過兩三本書的菜鳥作者,還在大學唸書。回想起來,當時我們懂得真不多,可是都很拚命想要把自己變得更好、更強大。
「我很記得你的實踐力。」有一天,如今已經是總編輯的他,突然跟我聊到當年的往事。「記得有一天在辦公室,你拿著印度地圖給我看,說要去那裡旅行。我聽了想:『哇!印度耶!』過了兩個月,我又在辦公室看到你,你曬得好黑好黑,跟我說:『嗯。我從印度回來了。』我想:『啊!這個人,怎麼說去、就真的去了……」
我聽了忍不住笑起來。要不是他提起來,我已經完全忘了有這檔事。
「還有,你說要去埃及唸書,然後立刻就開始去上阿拉伯語課。過不久,真的就去了埃及。」他又說,「你看,你還在上緬甸語。所以我覺得啊,你是那種想到就去做的人。一般人都只是想,不會去做。很多人只看到你實踐後的狀態,覺得你很幸運,很成功,但是其實我覺得真正最有價值的,並不是教人怎麼從做這些事情中得到成功,而是教人怎麼擬計畫。」
就這樣,我們開始發想了這本書——《1年計畫10年對話:預約10年後的自己,需要年年實踐與更新》。我們都同意,這本書的重點不是有哪些「計畫」,而是是否有能力跟自己的內心「對話」。因為如果我去印度旅行所以你也去印度旅行,我去埃及唸書所以你也去埃及唸書,我學緬甸語所以你也學緬甸語,大概不會因此變得更快樂。因為那些事,從來就不是重點,每個人想要做的事情,也都不一樣。
但是有一點,我們是一樣的:我們都希望明天的自己,變得比今天更好。
記得少年時,有個我很喜歡的澳洲樂團叫做Crowded House。原本我已經完全忘了他們,直到跟Elaine的談話後不久,在英國國家廣播公司的電台節目上,突然再度聽到這首久違的歌〈Weather With You〉(你把好天氣都跟你一起帶走了),才突然想起來這首歌在當時,給一個哪裡都沒有去過、什麼都沒有做過的少年,莫大的勇氣。
歌詞是這樣的:
Walking 'round the room singing (我在房間裡踱步唱歌)
Stormy Weather(外面刮着風下着雨)
At fifty seven Mt. Pleasant St. (地址是愉悅之丘街五十七號)
Now it's the same room but everything's different(雖然是同一個房間,但人事已經全非)
You can fight the sleep but not the dream(人或許能夠跟睡眠搏鬥,卻不能戰勝夢想)
Things ain't cooking in my kitchen(就像廚房裡不能做無米之炊)
Strange affliction wash over me(我整個人也魂不守舍)
Julius Caesar and the Roman Empire(無論是凱薩大帝還是羅馬帝國)
Couldn't conquer the blue sky(都無法戰勝藍天)
There's a small boat made of china(好像那艘搪瓷作成的小船)
Going nowhere on the mantelpiece(在壁爐架上靜躺著哪裡也去不了)
Do I lie like a lounge room lizard(我究竟像房間裡一隻動也不動的巨型寵物蜥蜴)
Or do I sing like a bird released(還是像被釋放的青鳥般大聲歌唱)
Everywhere you go you always take the weather with you(無論你去哪,你總是把好天氣跟你一起帶走)
「我好像那艘搪瓷作成的小船,在壁爐櫃上靜躺著哪裡也去不了。」副歌一遍又一遍唱著。記得少年的我,一邊跟着哼歌,一邊問自己:「我究竟要像房裡一隻動也不動的蜥蜴,還是像被釋放的青鳥般歌唱?」然後五音不全的我,跟著越唱越大聲,終於流下了淚來。
去印度旅行。去埃及唸書。去緬甸工作。這都是後來的事情。按下時光的快轉鍵,如今的我,再也不是那個因為外面的雨而困在房間中踱步,流著淚哼着歌,羨慕着別人青鳥般自由生活的慘綠少年,很多人說我是旅行家,很多人說我適應力特別強,很多人說我真是幸運。但是只有我知道,我不是因為幸運所以出國,因為出國所以才學會旅行,因為旅行而懂得享受生命。事實上是,因為我讓自己成為一個懂得享受生活樂趣的人,所以無論人在哪裡,都有旅行的趣味,與其說因為旅行,才讓生活變得有趣,還不如說是我決定透過旅行,學習如何變成一個有趣的人,讓生活分分秒秒都更有滋味。
這中間,想必發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才讓我得到了生命的轉換。這本書就是要分享我如何擬定讓生命發生改變的計劃,讓少年的我從關在房間裡一動不動的大蜥蜴寵物、逐漸蛻變成為在藍天自由飛翔的青鳥的過程。
當然,我們都知道,蜥蜴是不會變成鳥的。所以這不會是一本科學或是管理的書,我要說的是一個讓心轉化的過程,讓心裡那隻一動也不動的醜陋大蜥蜴,長出優雅的翅膀,覆滿美麗的羽毛,向藍天飛去。既然沒有人能戰勝藍天,那就讓我們加入吧!別忘了,無論去哪,都要將好天氣也一起帶著走。
★看更多褚士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