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獨厚心得

愛很痛,愛是一條單行道──《少年蒙歌》編輯手札

  • 字級



先是《親愛的夏吉‧班恩》,接著《少年蒙歌》,道格拉斯‧史都華前後兩部小說同樣都有試圖自道前半生的傳記色彩:都寫家鄉格拉斯哥、都以主角少年之名命為書題,也都同樣以戀慕眼光注視被酒癮掌控、想追尋自我的母親。兩作相較之下,如果說首要關鍵字都是「母與子」,那麼在第二部作品《少年蒙歌》裡,也許可以形容「母與子」內化為核心,成了少年難以背棄的靈魂色彩,在這種宿命的基底上,作者將更多筆墨留給手足、愛情、街坊鄰居、惡徒,加上時序的細心安排,《少年蒙歌》的層次紋理更加豐厚,情感的流向和故事的發展也起伏更劇。
親愛的夏吉‧班恩

親愛的夏吉‧班恩

少年蒙歌(《時代雜誌》年度百大好書‧布克獎得主最新作品)

少年蒙歌(《時代雜誌》年度百大好書‧布克獎得主最新作品)

小說從角色的命名開始即令人玩味。「蒙歌」之名來自看顧格拉斯哥城的「聖蒙哥」(Saint Mungo),在這個新教/天主教長年對立、球賽後兩陣營甚至會打起來的城市,天主教的聖人之名本不該降生於一個新教家庭,母親茉茉卻義無反顧取了這個名字,因為她認為無論隸屬哪一種信仰,「聖人屬於我們所有人」,而且根據作者,源自蓋爾語的「格拉斯哥」城市之名意為「親愛的綠地」,茉茉對兒子解釋這個命名邏輯,是因為「你是我最親愛的兒子」。這個立意美好的名字卻為他帶來嘲弄與異樣眼光,初識不久的人甚至說取這個名字「根本是虐待兒童」。

名字明明是一種庇護,給了他這份祝福的卻是實質上拋棄了他的母親。他的名字代言這座城市的精神,他的陰柔特質卻又是這座陽剛暴力的城市所唾棄不齒的。如此精準的逆行人間,也就預示了蒙歌在小說裡後來的苦難為何只能孤獨而行。

成長一定要歷經如此痛苦嗎?蒙歌是怎麼走上他的成長之路?哥哥要他跟著上街肉搏,「我要告訴你怎麼當個男子漢」,他卻選擇做善良的笨蛋,即便差點送命,還是重返戰場拖回受傷的夥伴;終於見到逃家的母親新交的男友,他卻不是要對方放手母親,而是請求眼前這個男人,「如果她問你,你是否愛她,直接告訴她『是』。那是她應得的。」什麼樣的孩子會像一個家的主要照顧者一樣,理所當然地永遠先想到別人?在理解這個總是做出異常選擇的少年前,還是必須先理解男孩與母親之間的關係,才能更明白少年蒙歌對於人間蒼涼,何以如此接納,如此體諒。

小說中,母子之情罕見的溫暖對話,都不是那麼尋常。一日,母親茉茉難得從男友家返回,卻醉到不省人事,再一次要蒙歌攙扶著讓她走出大門,在清晨藍光裡漫步醒酒,在這難得的母子二人時光,她沒有給予柔情關懷,或身為人母的反省承諾,她嘗試想表達的愛一出口就成了一種勒索:
 
「我一定會難過死。」
「什麼事?」
「等你遇到個女孩,離開我的時候。」
「妳自己先離開我的!」蒙歌聲音情不自禁拔尖。

讀到這裡教人備感荒唐,一個像《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女主角那樣丟下孩子不顧的酒鬼母親,酒後要未成年的兒子照顧,為什麼還能說這種話?由於女兒裘蒂平常姊代母職,負責照顧弟弟蒙歌,接下來的對話裡,母親茉茉甚至表達了對女兒的嫉妒:

現在就連跟裘蒂分享你,我幾乎都捨不得。……她處處都在提醒我,自己能把你養得更好。那評頭論足、自以為是的臭婊子。

也就令人不禁想起,《親愛的夏吉‧班恩》裡,夏吉的母親愛格妮絲明明追著一個又一個新男伴跑,卻又不時藉著兒子表達「忠誠」來自我取暖。愛格妮絲某次問夏吉:「你長大要變成什麼樣的男人?」夏吉彷彿予取予求似地答:「妳希望我成為什麼樣的男人?」隨後又像一個為女伴畫大餅的成年男子一般補充:「我不知道。我只是想跟妳在一起。我想帶妳到別的地方,讓我們重新開始。」愛格妮絲卻無法因此就滿足,她不願向前看,不要眼前這塊大餅,只想著自己沒有的男伴,她作結:「只有我跟你相依為命太久了。這樣不好。」

兩部小說中的母親都一樣有酒癮也有感情癮,如果母子關係是所有人際關係的原型,那麼一個要人不時說出「我們重新開始」的母親,也許就是孩子生命裡第一個癮。對著這樣的母親去愛,會很痛,會明白愛只能是一條單行道。尋常敘事裡,往往是父母望著孩子的背影為多,史都華筆下的少年卻不是如此,在單行道上,他們望向遠方時,都心知肚明對向不會有來人來車。

夏吉的單行道前方,是感嘆著「為什麼我們只能束手就擒,接受生命中的一切?」的母親背影,甚至是直到護送完母親最後一程,夏吉才敢於尋找自己的未來。蒙歌的世界相對更廣闊,有養鴿少年詹姆斯甜美的愛不甚明確地等待著他,然而,彷彿像是什麼詛咒,詹姆斯初識不久也預告自己即將離開,「我走了你自己可以嗎?」蒙歌認知的愛就是,關係都還沒正式確定,就要單方面接受分離焦慮的啃噬。

除了一段他想要的感情,還有一個讓蒙歌蛻變的「關卡」也在前方等待著他。這趟旅程的危險從小說開頭即一路暗示,它太痛了,需要預先警示,痛到讓他認清自己是誰、愛是什麼,讓他大澈大悟自己沒有任何人能依靠。然而最殘酷的,莫過於這一趟「男子漢」之旅,是他的母親親手送他上路的。那個給了他生命,給了他美好名字,最後親自推他入地獄還不能承擔責任的母親。

正是這份自人生初始之際便無處不在的母愛枷鎖,養成了蒙歌對世間一切殘酷的溫柔接納吧。這份溫柔不可思議,不被認同,在小說裡最終卻茁壯得像守護一座城市的聖人一樣,救贖自己也救贖他人。在《布魯克林》作者柯姆‧托賓的對談中,史都華強調他的小說始終要寫的是,在格拉斯哥這個粗暴陽剛的環境中,一個細膩脆弱的靈魂如何成長萌芽。這股細膩在《親愛的夏吉‧班恩》裡求生求愛求溫飽,在《少年蒙歌》裡有了真正上戰場,成為英雄的一刻。



親愛的夏吉‧班恩 (電子書)

親愛的夏吉‧班恩 (電子書)

少年蒙歌【限量作者親簽扉頁】(《時代雜誌》年度百大好書‧布克獎得主最新作品)

少年蒙歌【限量作者親簽扉頁】(《時代雜誌》年度百大好書‧布克獎得主最新作品)

少年蒙歌(《時代雜誌》年度百大好書‧布克獎得主最新作品) (電子書)

少年蒙歌(《時代雜誌》年度百大好書‧布克獎得主最新作品) (電子書)



文:麥田出版翻譯文學線主編/徐凡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女性生與不生,究竟是個人選擇還是被選擇?

生與不生,都有旁人給意見,但生小孩可不是這麼簡單的事啊!為何選擇不生育的現代女性越來越多,少子化若無法避免,我們可以做的事是什麼?

73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