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獨厚心得

被拋棄的女孩應該設法報復嗎?泰絲.格里森對Me Too運動發起的危險挑戰──《選擇》

  • 字級

【2022極惡偵搜課】推理懸疑小說展|無惡不辦49折起

 
    如果我不能撼動天堂,那我就掀翻地獄。
     ──維吉爾《埃涅阿斯記》(公元前19年)


近期春天出版接連推出的兩本美國話題犯罪小說:《選擇》(2021)與《最後一位派瑞許太太》(2017),巧合地皆是由兩位作家合力完成。這一種「合著」在日本極為稀罕,可說是歐美創作圈的一種獨特文化──並非各自為政的所謂短篇故事接龍,而是想法、價值觀有落差的兩個人,同心協力構思頭尾,在寫稿上分工合作,以建構出一部劇情通順、節奏流暢、邏輯連貫,還不能讓讀者明顯地覺得「果然是兩個人寫的」長篇小說。是一場極為考驗作家溝通與應變能力的團隊作戰。這兩部作品繳出的成績堪稱典範,從發想到執行這中間的漫長過程她們是怎麼辦到的?筆者便在本文中進行介紹與評析。

《選擇》的開頭直接了當,美麗可愛、芳華正茂的女大學生岱倫.摩爾成為一具從五樓摔落的可憐屍體,現場看起來似乎就是起常見的自殺。然而,波士頓警局的資深警探法蘭琪.盧米思卻認為案件未必如此簡單:這個孩子的手機不見了,公寓的微波爐留下加熱後沒吃的食物,桌上甚至有還有一封名校研究所的錄取信函……三更半夜的,岱倫到底是突然收到來自誰的噩耗才會這麼衝動地輕生?又或者……這根本就是一起精心偽裝過的謀殺案?

選擇【博客來獨家書封版】

選擇【博客來獨家書封版】

選擇

選擇

接下來的故事回到三個月之前,以岱倫、她在大學英語系「命運多舛的戀人」這門課的講師傑克為主角,開始描述這三個月之間發生了什麼故事。彷彿《神探可倫坡》的倒敘推理手法,小說開宗明義告知我們岱倫會死,再輪流切換於「之後」、「之前」兩個時間點,逐步探索一連串悲劇的起源、法蘭琪又如何在調查中揪出線索逼近真相。但與倒敘推理故事不同的是,《選擇》裡藏了好幾條讀者難以判讀的紅緋魚,每一個人看起來都有嫌疑,而真兇的身分與動機,要到最後一刻才會揭曉──

著作銷量在全球突破三千萬冊、被翻譯成40種語言,更在台灣人氣居高不下的泰絲.格里森,與大學教授蓋瑞.布拉佛是長達25年交情的朋友以及寫作的同行,他們都屬於新英格蘭地區的一個犯罪作家團體。在一場雞尾酒會上的熱情討論後,他們決定攜手合作。小說的核心概念由格里森提出,那幾年正是「Me Too」運動在全美延燒的高峰,在那時幾乎看起來每一個男明星都遭遇了大麻煩。觀察時事的她認為,如果從「Me Too」運動裡的灰色地帶來寫一個故事會很有趣,而且要分別站在男性與女性的角度來講述。「角色的觀點就會構成故事,我想知道#Me Too運動是如何被男人以不同的方式來看待的。」

於是兩人定下的分工很單純,布拉佛負責男主角傑克的敘事、格里森處理好岱倫與法蘭琪這兩條線。這是一本女性小說常見的外遇不倫事件,但各自從男女方的角度來看,將會帶給讀者截然不同又矛盾的感受。兩位作家藉由電子郵件展開工作,首先是在那場雞尾酒會的幾週後,布拉佛以傑克教授的視角寫了第一章。接著格里森再以岱倫的角度延續劇情下去。這是非常漫長且緩慢的過程,格里森說來回就花了兩年,而且中間還得大量重寫(如同我們打開《選擇》時,先出現的反而是岱倫這條線),將兩人的寫作風格融為一體、讀起來前後一致。

更有趣的是,她們定了大致的走向,但無法預測角色會如何改變故事。除了確定女學生最後會被謀殺,其他重點包含兇手是誰都還沒決定,甚至兩人一度對故事發展的期待恰好相反。於是在寫到2/3的部分後不得不停下來仔細討論如何下最重要的結尾。與邊寫邊想的格里森不同,布拉佛習慣在下筆前就計劃好所有的起承轉合,因此對他來說這次合作也是一次全新的考驗。當然,這一本合著所獲得的各界好評證明了兩位名家努力的回報。小說本身展現了令評論家印象深刻的綜合技巧,人物塑造、情節比重也恰到好處。

當一位男教師出軌,與女學生鬧不倫。通常會被批判為「狼師」,就此身敗名裂。然而《選擇》裡與岱倫發生關係的傑克,卻讓讀者不由得對他產生了同情、甚至同理心這樣的感情。可以看到同樣身為大學教授的布拉佛,對於傑克這個角色刻劃之出色。格里森在採訪中說明,布拉佛的任務很困難,他得讓這個背叛妻子的男人──「討人喜歡」。要讓傑克成為反派輕而易舉,尤其是他的愛人死了。但《選擇》反其道而行,這裡沒有純粹的惡棍、或是耀眼的英雄,只有一時衝動為情愛所迷惑的寂寞男女,他們可能就是我們。

格里森運用岱倫對傑克所做的回應更為精采。身為女性,她對全面撻伐男性的「Me Too」運動作出危險的挑戰:一位被玩過就丟又慘死的美少女,真的就是無辜的受害者嗎?從岱倫的第一章,潛入前男友不在的住處東摸摸西摸摸,看起來就不是太正常了對吧?爾後我們還會發現岱倫的行為益發偏激過分,拿走前男友房裡有他氣味的物品;指使迷戀她的同學調查並想法子陷害取代她的那個女孩;知道復合無望後,將炙熱的感情轉向欣賞她學業表現的老師傑克,主動發起攻勢......別以為她年幼無知,她是個不折不扣的恐怖情人!小說裡藉由文學課堂上的經典著作:菲利普.羅斯《人性污點》(2000)、強納森.法蘭岑《修正》(2001)、吉莉安.弗琳《控制》(2012)來不斷提示讀者:「接下來會很不妙」。

聰明有主見的岱倫似乎過度陶醉於自己從中世紀文學研究裡提出的論點:被拋棄的女性不應垂影自憐,應該抱持怒火報復負心漢。她不爽十二世紀阿伯拉與哀綠綺思禁斷戀情後,去勢卻被封為聖人的阿伯拉逍遙自在、囚禁在修道院的哀綠綺思只能永遠思念著他;更不滿於《埃涅阿斯紀》裡愛上英雄埃涅阿斯的狄多女王自焚的悲慘下場,岱倫宣言「換成我絕對不會善罷干休!」而故事就這樣以緊湊的步調牽著讀者的鼻子走,我們清楚知道岱倫有多危險,傑克這種與妻子關係疏離的老男人對她又多麼缺乏抵抗力,而且碰了她惹上身的將是凶猛的烈火。旁觀著他從抗拒到被動接受這一切,強烈的不安也壟罩在我們心中。一段香豔衝動的偷情,很快就會如同骨牌效應般壓垮所有關係人的人生──

《選擇》是一個善惡價值模糊、道德模棱兩可,充滿了警世效果的寫實寓言。兩位作者承認他們涉足很敏感的領域,這種打臉通姦者與受害者認知的作法可能會激怒類型小說主要的讀者:女性朋友。但格里森勇敢回應:「讀者或許喜歡像郝思嘉那樣的主角,但我們想要寫的是一個不是因為她具備受害者身分,就該讓人喜歡的女孩。」這個故事不僅僅描寫犯罪,更是對人們有多少缺陷的深入探索。即使是學術成就傑出的岱倫或傑克,犯下一個錯誤就足以毀掉所有。他們的遭遇意味的是我們得為做出的事情負責的警惕。報復,真的不見得是個好選擇。

當然,若是過去「珍.瑞卓利系列」的忠實擁簇也先別著急。《選擇》裡依然有不少格里森為女性發聲的睿智觀察與言論。如資深探員法蘭琪這位中年母親,同時擁有母性的溫柔與犀利的頭腦、以及不放棄踏破鐵鞋緝凶到底的意志力。法蘭琪教育女兒重視女性自主的權利、憑真本領給瞧不起她的嫌犯們好看、為鑑識小組的女性成員成長與有榮焉……這些都是帶有親切感的情境,事實上格里森把她視為20年後的珍.瑞卓利來下筆。或許將來我們可以期待兩位警探共同出擊。

格里森曾在專訪中提到,一個好的謎團其實不見得需要有大量的犯罪,沒有謀殺的犯罪小說也能夠非常吸引人。由琳恩.康斯坦丁與薇樂莉.康斯坦丁這對已經當奶奶的姊妹合作執筆的《最後一位派瑞許太太》正是一個絕佳案例。這本書是繼 B.A.芭莉絲《關上門以後》(2016)筆者認為目前引進水準最高的「家庭懸疑」之作,也難怪會在入選瑞絲.薇斯朋俱樂部選書後從寂寂無名一炮而紅,讓兩人登上犯罪小說界的大舞台活躍至今。

最後一位派瑞許太太

最後一位派瑞許太太

關上門以後

關上門以後

《最後一位派瑞許太太》分為主要兩個角色敘事:第一部的安珀與第二部的戴芙妮。安珀是個美女版本的「天才雷普利」,她不甘於貧窮的人生,盯上了英俊的億萬富豪派瑞許先生,打算攀上枝頭當隻無憂無慮的鳳凰。可惜派瑞許專一以待的愛妻戴芙妮是她最大的障礙,安珀編織一個又一個的謊言想盡辦法接近她、與她成為密友、甚至裝可憐後混進了派瑞許公司裡。她蒐集情報做好充足準備,要在最合適的機會誘惑有錢老闆拜倒在自己年輕的肉體下,再把戴芙妮與她兩個拖油瓶女兒給一腳踹出門!一連串陰謀看起來實施的很順利,但真能如此容易圓夢嗎?

琳恩與薇樂莉住得很遠,這本書有大約八成的篇幅都是憑藉網路交流:包含電子信箱與視訊來完成的。她倆不比格里森、布拉佛已經是鼎鼎有名的大作家,雖然出版過作品,但《最後一位派瑞許太太》無疑才是她們憑藉姊妹情誼這項優勢打造的代表作。琳恩提到彼此很少有意見分歧是無法解決的,她們先一起塑造了主要角色的心理、背景、家族、創傷與夢想等人格。接著分配負責場景,寫好一章後寄出請對方接力下去,但後續還要花很多時間重新編輯潤稿。

幸好兩人在寫作上的才華是互補的。她們在互相檢查文章時,琳恩會提醒妹妹將特定場景的細節描繪得更為詳盡、薇樂莉則能夠建議姊姊把一些角色對話調整得更生動刺激。她們不像一般作者合寫時通常採用各自負責一到兩個角色的寫法,而是一塊在每一章節、所有環節上下足苦工。姊妹檔提到,她們兩個認為要將全部身心投入到每個角色,才能在每一個場景裡都讓角色合理地演出。這部超高完成度小說裡的驚人轉折、高明佈局、心機伏筆,也驗證了她們的付出值得。

雖然看起來一樣是個自私冷酷的女人設局掠食男人的橋段,且《出版家周刊》評論這位卑鄙的安珀已然有資格踏入《控制》所建起的「惡女」類型萬神殿中,但筆者也要強調小說本身絕不單單只是《控制》類型的複製。康斯坦丁姊妹將她們對經典電影、文學的知識融入進《最後一位派瑞許太太》的內涵。推薦讀者可以先看過希區考克《蝴蝶夢》(1940)、《彗星美人》(1950)和《控制》再進入本作的邪惡世界。那些針對前述名片的引用與隱喻,會逐步帶給我們顛覆預期的逆轉與驚駭。

在這場說太多就暴雷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鬥智遊戲中,筆者可以透露的是:請放心,這一本小說中的敘述者是可靠的,每個女人都沒有失憶或精神混亂,講給妳聽的心事都是絕對可信的。只是第一部與第二部的她們,看見的同一個畫面、聽到的同一句話,或許背後的真實意涵會驚變得令妳不寒而慄……


 

台灣犯罪作家聯會成員,百萬書評部落客,日韓劇、電影與足球專欄作家。本業為製作超過百本本土推理、奇幻、愛情等類型小說的出版業編輯,並成功售出相關電影、電視劇、遊戲之IP版權。興趣是文化內涵、社會議題的深度觀察。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性侵潛在的本質是一場人格殺戮,我們能做的是不讓他們二次死去

    「任何性騷擾都不能等閒視之,因為人可能如此保持呼吸地死去。」面對性騷擾/性侵害,我們都可能當下反應不過來、想逃避,甚至說服自己對方與我之間有愛情關係。「為什麼不當下就報警?」「你要怎麼證明不是兩情相悅?」在給予受害者二次傷害前,你必須對性侵造成的傷害了解更多。

    2731 1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性侵潛在的本質是一場人格殺戮,我們能做的是不讓他們二次死去

「任何性騷擾都不能等閒視之,因為人可能如此保持呼吸地死去。」面對性騷擾/性侵害,我們都可能當下反應不過來、想逃避,甚至說服自己對方與我之間有愛情關係。「為什麼不當下就報警?」「你要怎麼證明不是兩情相悅?」在給予受害者二次傷害前,你必須對性侵造成的傷害了解更多。

273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