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拼接,更能傳神表現
一張圖說不完的,就用兩張;沒有圖可用,就拿照片來說故事。無論是小說、科普還是人物傳記,透過素材選用、版面配置、字體設計等,更能第一時間吸引注意力,並且精準傳達書籍核心。
01.《童年:哥本哈根三部曲1》+《青春:哥本哈根三部曲2》
設計=Bianco Tsai 出版=潮浪文化
《童年》《青春》《毒藥》三部曲以作者托芙本人的生命故事為本,是第一人稱的自傳式小說,時間橫跨一名女性的童年到婚姻階段,描述其家庭與成長經歷。三部曲以相同的色調與構圖維持系列感,再以主圖照片與色調作區分。
封面以暖色調為底,上有女童/女人的照片,並以橢圓框起,像是一本收藏已久的相簿。為了避免色偏、無法展現系列性,暖底色使用特別色印製,呈現溫潤純淨的風格。無論在素材選用、畫面構圖與印刷製作都相當用心,以簡約的方式創造出乘載伊芙一生的適切裝幀。
三部曲的系列作品透過照片主圖的選用、配色的做出系列感與區隔。
溫潤的底色並非紙色,而是為了不被照片調色影響刻意使用特別色印刷。
主圖的人物年齡與角色,呼應書中不同人生階段。
橢圓框讓封面像相簿的其中一頁。
書腰與書名文字沒有色差,有讓強迫症患者舒適的一致性。
裡封沿用單書色調,以橢圓框抽象呈現。
02.《馴果記》
設計=廖韡 出版=臉譜
作為一本收錄超過100張圖片的果園文化暨科學史書,封面使用豐富的內頁素材再合適不過。
本書封面選用19世紀德文園藝期刊柑橘圖與英國印象派畫家西斯萊的果園畫作,透過標準字的設計與幾何圖框增加層次,適合果園主題的綠底色與撞色書腰增添活潑感,另使用了原料含有水果的「義大利環保水果紙」紙張,從裡到外都充滿水果元素,以相當亮眼的方式包裝富含知識的水果史,美觀與趣味兼具。
封面的薄荷綠與書腰的粉紅相互搭配,加上強烈的主圖,讓人無法忽視。
封面採用書中繪畫素材,上為柑橘圖、下為果園畫作,延伸到書背與封底。
書名變化相當有趣。
主圖搶眼、整體搭配也相當和諧。
裡封同樣使用書中插圖,以銀墨單色印刷。
書籍內頁有大量豐富的配圖。
03.《叢林:關於地球生命與人類文明的大歷史》
設計= 莊謹銘 出版=鷹出版
談論熱帶雨林環境與文明的著作,封面素材選用了亨利.盧梭的多幅叢林畫作,將不同畫作重組融合,並在多彩的畫面中加入撕裂的一角、抹去色彩,以此呼應本書談論熱帶雨林的重要性與存亡危機。
因底圖已足夠豐富,中文書名文字並未做太多加工,只在英文書名加上燙金點綴。以繪畫為題材但經過巧妙配置,整體畫面主題強烈而和諧。
封面使用盧梭不同叢林主題的畫作,透過後續拼貼以貼合主題。
英文書名燙金加工。
彩度極高的叢林中有著黑白裂口。
內裡同樣使用叢林畫作,並延續封面的撕紙手法。
04.《殤鏡》
設計=徐睿紳 出版=時報出版
單看書名的含意,是指治喪期間將家中鏡子蓋住的行為,而就本書的存在而言,是作家以此小說作為一面鏡子,映照出法國的滿目瘡痍。故事著眼於二戰時期的底層人物,其中的路易絲在逃命途中,看見幼兒園老師帶著三名父母不知所蹤或死亡的孩子,下一秒老師卻死於轟炸,無常且令人震驚、悲傷,就像戰爭帶給我們的感受。封面的照片素材人物同樣是一名女子帶著三名孩子,但女子的上半身已看不清,搭配紅白藍的色彩象徵法國,呼應故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即便不知道劇情,也會對彷彿時間凝結的畫面感到好奇。
乍看會以為只是簡單的照片素材,理解本書內容後會覺得處處是細節。
封面人物與書中情節相呼應。
紅白藍顏色則呼應法國背景。
05.《流氓王信福》
設計= 鄭宇斌 出版=衛城出版
戒嚴時期的「台灣省戒嚴時期取締流氓辦法」對威權政府而言是逮捕「不良分子」、穩定社會的一套法則,但對當年因髮型衣著被管訓的王信福而言,卻是引發他後續數十年牢獄的導火線。
作者張娟芬曾在採訪中表示,撰寫本書時遇到許多絕望時刻,因為王信福作為一個小人物,歷史資料幾近於無,封面的設計便與此點呼應,以一個小人物撐住巨石的剪影呈現,象徵其對抗威權體制的無力與沉重,簡單直白因而更加深刻。另外在書腰與書背得見王信福本人的照片,也提醒著讀者這些故事是真實發生,最高齡的死刑犯真有其人。
選擇將王信福本人照片印在書腰而非正封上。
封面主圖是小人撐著巨石,呼應小人物面對威權的無力。
王信福照片放在書背上。
以抽象的圖案搭配真人實照,突破同類作品常見的呈現方式。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