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幀設計/品墨設計王慶富(攝影/但以理)
第一次設計、編輯還有攝影的共同會議,是在《漂流之島》作者小亨利的木工教室。
走進二樓的教室,原本就熟悉的空間裡,突然多了許多自然流露而出的稱讚聲。這聲音來自我們大家啦,因為桌上的作品各個都是模樣可愛,而且真如有生命似的自然有機生物。
老實講,不該再驚訝來驚艷去的,因為只要進入小亨利對自然的觀察,即可理解這些有趣又生動的創作,靈感為何來自於大量且深入的自然探索。我覺得,自己看見的真的不僅是漂流木化為的創作品,更是一個藝術工作者如何把自然融進生活。
書衣與內頁用紙,質地輕、觸感樸拙,帶出「木」的特質(攝影/但以理)
不需想像的自然記憶
親自看過小亨利所有的漂流木作品後,決定把實際感受放進設計裡,直覺落下圖文,希望將封面設計形式上回歸小亨利的漂流木創作本身。在設計中,不加入多餘的加工技巧或複雜構思,質地細節則放在書本拿在手上的實際感受;選用的紙張與開本,則從最質樸的根本形塑而出。
高厚環保紙質的海報型書衣,展開後的重複圖像是一種接續自然觀察與創作的延續,就像《漂流之島》書中的作品一樣栩栩如生,不需靠想像的自然記憶。
書衣攤開後,是小亨利的漂流木「魚類標本」海報(攝影/但以理)
內頁排版清爽乾淨,是細細微調平衡的成果(攝影/但以理)
後記
一個瞬間,完成一卡,要一些時間才能完成。設計上預期的結果,就花點時間排列平衡;但有些則是依著創作而產生另外一件攝影作品。這是一件創作後,繼續創作的事件。
小亨利的漂流木創作工具(攝影/廖家威。一起來出版提供)
拍攝內頁圖片時,大家同心協力排起可愛的IC零件材料(攝影/廖家威。一起來出版提供)
(攝影/廖家威。一起來出版提供)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