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氛圍展現方式,有時是唱衰台灣,有時是懷念威權,有時是逢中必捧,有時是把所有問題都怪到藍綠互鬥。
沒錯,世界上很多拚經濟的成功案例是發生在威權國家,如今中國是威權,從前的台灣、南韓也是。新加坡雖有普選,近年狠甩其他三小龍,也跟其執政黨做決策可以強度關山有關。移民與興建賭場兩個政策雖不得人心,政府依然強推,結果也實實在在有幫新加坡拚經濟。看這些例子,就會覺得台灣人懷念威權並不是沒道理。
但放眼世界,先進經濟體卻清一色是民主政體,有的政黨惡鬥還比台灣兇。美國在2013與2018都有聯邦政府停擺。台灣藍綠鬥歸鬥,卻還沒鬥到寧願公家機關關門也不願通過預算的地步。因此,把問題怪到藍綠惡鬥,好像不太通。
何況,藍綠鬥歸鬥,卻絕少為經濟而鬥。
也許你說,不為經濟鬥的原因很簡單啊,拚經濟本就是藍綠共識。但問題來了,全世界哪一政黨不標榜拚經濟呢?歐美政黨互鬥卻幾乎都是為經濟:赤字是否應該平衡?要不要減稅?國營事業應不應該私有化?台灣政治焦點卻從來不是這些。
這是為何我不認為台灣問題是藍綠互鬥,而是國民並不關心「拚經濟」內容。用張夏準的說法,就是國民還沒學會做經濟公民,還沒養成聽到某一政策就問「誰受益」的習慣。
要成為經濟公民一點都不難,《拚經濟》一書已經把國民需要掌握的經濟思考工具一網打盡。再來,就是看你願不願意養成經濟思考的習慣而已。
顏擇雅
雅言文化出版編輯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