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焦元溥|古典音樂烤焦了

【週一|古典樂考焦了】焦元溥:電影公式大解碼:好萊塢大片與法式大歌劇

  • 字級


焦元溥專欄
 
「耶~梅嬸終於又得獎了!」

「看她穿得跟個小金人一樣,不得才怪!」

「然後湯姆克魯斯是怎麼回事?戴了面具嗎?哪裡買的呀?我也要!」

「他大概是買了梅莉史翠普和歌蒂韓喝的那款藥水吧!」

「唉,我們都是看著這些偶像逐漸年輕而長大的。」

「時間過得很快呀!聽說《鐵達尼號》要出3D特別版重新上映了。」

「什麼?!那不是幾年前的事而已?」

「一轉眼也十多年了耶。」

「不過說到《鐵達尼號》,好萊塢好像有一段時間沒拍這種電影了。」

「你說哪種電影?大場面大製作的電影一直都在拍呀!」

「但《鐵達尼號》的劇情設計和結構其實非常復古,非常『大歌劇』的。」

「什麼東西呀?」

「喔,這裡的『大』並非形容詞,而是和『歌劇』合在一起,是一個專有名詞。大歌劇(Grand Opera)主要是指以巴黎歌劇院為中心,盛行於1830至1850年的劇種。你要知道,那時看歌劇就像今日看電影,是熱門娛樂,而『法式大歌劇』就是當年最流行的娛樂形式,而且還有公式可循喔。」

「還有這種事呀。」

「對呀,法式大歌劇首先就是規模龐大,通常是五幕規格。在那個沒有電視與網路的時代,若是看部劇就能消磨一整個晚上,真是太好了不是嗎?」

「難怪那時候的小說也寫得那麼長。」

瑪歌皇后 DVD
瑪歌皇后 DVD
「公式之二,就是大歌劇都很難唱。就像大家要去電影院看梅嬸的表演特技,人們去歌劇院,也是要聽歌手的聲樂特技。像法式大歌劇之王麥亞貝爾(Giacomo Meyerbeer)的名劇《新教徒》(Les Huguenots,就是電影《瑪歌皇后》的故事),為了追求效果,作曲家用盡各種手段刺激感官:男女主角互飆花腔高音不說,連合唱團都得唱花腔,甚至一路得唱到High C。歌劇最後結束在以午夜鐘聲為信號的教堂大屠殺,令人嘆為觀止。」

來聽美國女高音席兒絲唱的第二幕開頭,瑪歌皇后登場詠嘆調。一唱就是14分鐘,難翻天的花腔



「教堂大屠殺?!這聽起來很讚耶!好像是變態影評但唐謨會喜歡的東西。」

「公式之三呢,就是不只聲樂要炫,場面更要壯麗,必須有舞台奇觀。這就和《鐵達尼號》這類電影很像了——例如說麥亞貝爾的《先知》(Le prophète),就引進當時最新的電氣燈光效果,第三幕還有舞台溜冰,在當時可是非常轟動。」

「這也可以轟動呀?」

「你想想那是1849年耶!那時《先知》光到柏林演出,一百場的版權收入是75萬馬克,換算成今日幣值約是台幣一億七千萬,你說轟動不轟動!」

「一億七千萬!天呀!歌劇真的曾經和電影一樣耶!」

「成功的歌劇作曲家都賺大錢呀。你看看羅西尼(Gioachino Rossini,1792-1868)活那麼長,但他在37歲那年寫了第三十九部歌劇之後,從此就不再創作歌劇,甚至之後也沒寫什麼作品,就花自己寫歌劇賺來的錢。這樣到死,遺產還有142萬美金——1868年的142萬美金耶,根本是天文數字。」

「為何羅西尼賺飽錢就不寫了呀?」

「因為音樂不是他的人生最愛。他最愛吃,37歲之後把所有心神精力全部放在吃喝上,變成一個大胖子。羅西尼曾說他一生只哭過兩次,一次是他母親過世,另一次是他在船上烤一隻填滿松露的雞,結果雞不慎掉到水裡。」

羅西尼的生日剛過(2月29日),讓我們來聽聽他逗趣的《貓之二重唱》



「好吧,能夠坐吃山不空,也是一種福分了。那這大歌劇還有沒有其他公式呀?」

「有有有,公式之四,就是歌劇必須有芭蕾舞場面。所以不但要聽歌觀戲賞舞台,還要看舞蹈表演。而且這芭蕾還絕對不能放在第一幕,因為很多有錢大爺會遲到,可能第二幕才進場,要是放太前面讓他們錯過了,那可得罪不起。」

「所以說威爾第《阿伊達》有芭蕾舞,也是和大歌劇學得嗎?」

「哇,沒想到喜歡看恐怖片的人,其實也是有腦袋的。對呀,《阿伊達》就是以大歌劇的概念去寫。他當年為巴黎所寫的《西西里晚禱》(I Vespri Siciliani),也是標準五幕附芭蕾大歌劇,結尾一樣是教堂大屠殺,還是婚禮大屠殺!」

這是歌劇裡第五幕開頭,女主角感謝大家來她婚禮所唱的詠嘆調,來聽卡拉絲的演唱,歌聲裡似乎已經預見恐怖的結局


「婚禮大屠殺?這和恐怖片也沒兩樣好嘛!還好意思說。」

「不過《阿伊達》最精采的地方,也是大歌劇公式延續至今日好萊塢大片的傳統,就是公式五:大歌劇的劇情,多是『歷史事件下的個人感情掙扎』。也就是說,史實是真,而且一定要是大歷史事件,但大歌劇只寫大歷史事件中的男女愛情故事,就像《鐵達尼號》演了半天,其實是傑克與蘿絲,《珍珠港》被好萊塢一拍,也就成了二男一女之間的三人愛情角力。」

「被你一說,好像真是這個樣子耶。」

「如果說大歌劇的結構能夠賦予劇情什麼意義,那也就在這裡了。因為是歷史事件,所以身不由己。而這身不由己,就是無可擺脫的宿命,悲劇的核心。主角如何應對,就成為(也該是)劇情主軸。比方說威爾第之後寫的大歌劇《唐卡羅》(Don Carlo),雖有豪華場景與芭蕾舞,本質仍是劇中人的感情糾葛:西班牙和法國兩國交戰,西班牙王子和法國公主卻暗地相戀。兩國最後以聯姻和解,怎知法國公主嫁的卻是王子的爸爸,情人成了繼子。一邊是兒女私情,一邊是生靈塗炭,婚姻的決定因素並非愛與不愛。《阿伊達》史實雖是虛構,但還是掌握到這樣的精神,所以劇本要設定成埃及與衣索比亞兩國交戰,阿伊達是隱姓埋名,淪為埃及公主女奴的衣索比亞公主。無論是親情、愛情、還是友情,劇中角色無法得其所願,本質仍是他們的身分。當個人愛情牽扯國仇家恨,角色因為他們的位置而無法得其所願,悲劇也因此而生。」

這是《唐卡羅》中西班牙國王和大審判長的角力,王權與神權的鬥爭,史上最經典的男低音對唱



這是《唐卡羅》劇力萬鈞的第三幕,燒死異教徒的恐怖場景


「被你一說,大歌劇似乎很有深度的樣子。」

「也不盡然啦。說到底,這是大眾娛樂,《唐卡羅》和《阿伊達》都是大歌劇風潮過了之後的作品。在大歌劇當紅之時,才不是這樣。比方說麥亞白爾的《迪諾拉》(Dinorah),就以劇情愚蠢離奇聞名:未婚夫無力擔負家計,不告而別,離鄉學習尋寶之術以獲財寶(非常不切實際)。未婚妻以為被情人拋棄,精神失常,天天跟著寵物老山羊在村裡遊盪。當未婚夫學成返鄉,卻不知愛人何在。一夜風雨交加,女主角追著老山羊跑到山坡,卻失足掉入山澗漩渦(這特效相當難做)。在雷電閃光中,男主角終於認出那蕭雜某就是未婚妻,飛身跳入漩渦救出情人(這真是特技表演了)。最後當然是女主角恢復神智,男主角誠心懺悔,兩人歡喜結為連理……這種莫名其妙的爛故事,居然還可以演三個半小時以上,你說驚人不驚人。」

《迪諾拉》現在罕見演出,但其中的「影子之歌」還是非常著名:這是瘋癲中的迪諾拉把影子當成朋友,在月光下跳舞唱歌的情景,至今仍是花腔熱門曲。來聽女高音迪賽的演唱


「呃……好吧,當我沒說好了。但很多好萊塢大片也很無腦呀,這點或許也算一脈相承吧。」

「好了好了,說了那麼多,你看看都幾點了,我得走了,不然沒有捷運了。」

「但你公司不就在附近,這樣跑來跑去不會很辛苦嗎?」

「所以……」


聽見蕭邦(附 CD)
聽見蕭邦(附 CD)

焦元溥

不務正業但也不誤正業的國際關係碩士,現為倫敦國王學院音樂學博士候選人。著有《遊藝黑白》《聽見蕭邦》《樂來樂想》等八本專書。你可在《典藏投資》、《南方周末報》、聯晚「樂聞樂思」和中時「唱遊課」讀到他的文章,以及在台中古典音樂台FM97.7和Taipei Bravo FM91.3都會生活台「焦點音樂」、「遊藝黑白」、「NSO Live雲端音樂廳」三個節目聽到他的聲音。

上下則文章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