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獨厚心得

歷史無所不在,尤其在日常生活中特別精采!

  • 字級

對景氣趨勢或社會貧富議題稍有涉獵的讀者,應該會對幾年前新聞媒體、財經雜誌、網路寫手紛紛提及的M型社會一詞記憶猶新。這一詞(M-shaped Society)出自日本趨勢學者大前研一在2005年的著作,他的觀察來自日本社會所得階層分布在21世紀前十年間產生的變化,以往呈現山型的財富對比人數曲線分布,因為所得階層的水平位移,逐漸成為中央陷落的M型曲線。大前由此觀察得出對日本社會的重要預測為:自19世紀末以來成為主流的中產階級,已逐漸向光譜兩端移動,而形成中產階級消失,貧富兩極化的社會現象。

自2005年至今,儘管M型一詞在台灣社會被媒體大量複製與濫用,但此趨勢在台灣是否已然成真,事實上需要更精確的調查數值才能知悉。只是,對M型社會可能來臨的集體狂熱或恐懼,背後其實反映出一個認同,即多數人認為自己隸屬於中產階級這個社會階層之中。

以此來看,所謂中產階級的生活形式內涵,以及其階級文化如何在各社會中取得主流的詮釋權,甚至滲透到其他階層中,乃是值得深究之事。而這本《美好生活:中產階級的生活史》所關注的,即是十九世界末葉以來,在瑞典社會中,中產階級文化形成的過程,及其背後的文化邏輯與意義。

兩位作者透過對時間、自然、家庭、身體、禁忌與戒律等主題的考察,逐步抽絲剝繭,描繪當時中產階級如何在這些層面,從生活細部構築自身文化。並且在這樣反覆操演日常生活的過程當中,試圖與其他階層如貴族、舊時農民、工人拉開距離,透過對立、相異於這些階層的日常演練,以及主觀的文字詮釋中,逐步建立起所謂中產階級的文化。

相較於其他民族學、社會學或歷史學著作,《美好生活:中產階級的生活史》所運用寫作方式與研究取徑較為親切。例如在對階級文化內涵的考察上,兩位作者大量運用照片、回憶錄、日記以及一般生活使用之物。此種細微的考察手法,將我們肉眼所看不見的歷史推移與變化,展現的具體而生動。正如譯者所言:兩位對物質與文化關係的融會貫通,令人印象深刻。

另一方面,書中對於中產階級與其他階層間既依賴又對立的辯證關係,也書寫的相當精采。如書中闡述瑞典中產階級文化中,對大自然、對時間、對家庭與紀律等,依循舊價值而來,但漸發展出與農民階級迥異的內涵與價值觀。更有意義的是,這些文化日漸透過詮釋成為主流,並透過教育或其他方式內化為主流的文化形式。然而,這並非終點。文化仍在變動,不同階級間相互依賴、對立與衝突的形式,仍舊不斷持續並進行中。

歷史無所不在,尤其在日常生活中時特別引人入勝;而文化詮釋帶有價值,它說明我們是誰、信仰什麼、如何生存以及與他人互動。兩位作者運用生活細節,編織出歷史樣貌,同時展現出宏觀的社會變遷過程。在深入的分析下不失探尋日常歷史感的樂趣,而這也是我們推薦本書給眾多讀者的原因。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人民逃難現場&國家情勢分析──烏克蘭5篇相關文章推薦

烏俄戰爭仍在進行,每日情勢都在變化,透過5篇烏克蘭相關文章深入了解戰爭之下的人民日常、國家背景與戰爭情勢。

65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