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面路徑列表
文章類別
特別企劃SPECIAL PROJECT
-
9780 2
暢銷作《82年生的金智英》搬上大螢幕!作品中的社會背景你都知道嗎?台灣讀者又該如何理解這部作品?
金智英的故事,也是多數女性的故事,南韓作家創作的《82年生的金智英》講述一名女性平凡地求學、就業、結婚、生子,之後成為全職媽媽,但社會與家庭對於女性的不公與壓迫,讓她在某天開始彷彿變了一個人,開始用其他人的語氣替自己報不平......
-
945 1
「遺失」這件事,真是讓人傷透腦筋
關於遺失,我們總擺脫不了這個詞。 有些遺失需要盡力找回,然而有些遺失卻只需要在心裡好好安放。 本次精選了五篇文章,陪伴你一起探討「遺失」這個主題。 長大後的遺失,強求改變現實的遺失,歷經絕望的遺失,兒時回憶的遺失, 這些遺失,不管最終選擇是重拾或是接納甚至是傳承,都將成為自我與他人生命的養分。
-
1260 0
你願意成為同志「好厝邊」嗎?
第17屆臺灣同志遊行訴求為「同志好厝邊」,希望更多人注重性別友善的問題,不管是同性、跨性、多元性向,都需要得到尊重,如果你身邊有因為不了解而抱持仇視態度的人,這幾篇文章或許能夠成為對話的契機。
-
1448 1
你一定要認識這位又正經又搞笑的繪本作家長谷川義史
長谷川義史 :「我總是在創作完後,才意識到自己做了什麼。有時是聽人家說,才恍然大悟,原來在我全然忘我的創作中,隱藏了那樣的結構。」
-
2627 1
臺灣歷史小說的方法學
臺灣的歷史小說已經逐漸形成一種文類,而「歷史小說」應該包括什麼呢?該怎麼思考歷史與小說之間的張力呢?從創作者的實務角度來看,書寫歷史小說該注意有哪些地方?與其他小說文類的界線與互動,又能有什麼可能? 此專題涵納學者杜正勝老師的意見,也聆聽新一代歷史小說創作者的經驗,激盪出多元的新見解與氣象。
-
367 0
旅行的意義,然後呢
從陳綺貞的歌名做發想,人們不斷探問:旅行的意義究竟是什麼?花錢、放鬆、吃、圓夢、開眼界。有種人卻是讓自己「吃苦」,藉旅行,進行自我探索。 10月剛上市的書《旅行的意義:帶回和出發時不一樣的自己》寫到:「旅行已死,多年前就被觀光殺死了! 」。 讓我們來看看,每位寫作者心中「旅行的意義」是什麼。
-
671 2
2019布克獎選出雙得主!得主之一的瑪格麗特.愛特伍作品魅力何在?
《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是我閱讀時最艱難的體驗,當然,傑出的作家才能讓你為書中的虛構人物感到擔憂和痛苦,但這本書裡的情節如此逼人而來,讀之令人坐立不安。
-
993 1
夜深了好想來一杯?那就喝吧,出門喝、在家喝,或是在飛機上喝
禁止酒駕.飲酒過量有害健康(在家喝就不用擔心酒駕囉~)
-
3648 0
第54屆金鐘獎獲獎戲劇出爐!這些戲劇為何全民追看?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我們與惡的距離》還有各大話題好劇,這些入圍金鐘的台劇不僅僅是戲劇,更點燃觀眾心中的某些感知,熱潮蔓延到整個社會。
-
3279 0
「不要找他們麻煩,他們也是艱苦人,阮艱苦人就要疼惜艱苦人。」
漁工有國籍之別,但海洋沒有國界之分。只要出了海,一樣都要賭上性命。透過五本書,讓我們一起認識漁工、移工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