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公告:2025年博客來清明假期各項服務說明詳情

國際書展
  • 電子書
穿條紋衣的男孩【15週年純真相遇紀念版】:暢銷超過1,100萬冊,約翰.波恩最重要的成名作。 (電子書)
主題活動 試閱
收藏試閱本 48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穿條紋衣的男孩【15週年純真相遇紀念版】:暢銷超過1,100萬冊,約翰.波恩最重要的成名作。 (電子書)

The Boy in the Stripped Pajamas

  • 定價:299特價:210
  • 特價再9折:189
  • 優惠期限:2025年04月09日止
  • 不可銷售區域:中國
折價券 領取折價券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上頁下頁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打開這本書,您即將經歷這輩子最難忘的閱讀體驗。

  暢銷超過1,100萬冊,約翰.波恩最重要的成名作。

  愛爾蘭國家書卷獎年度兒童圖書獎
  愛爾蘭國家書卷獎年度讀者選書獎
  愛爾蘭Bisto年度圖書獎
  西班牙《QUÉ LEER》雜誌年度最佳國際小說獎
  橙獎年度讀者圖書獎

  15週年
  純真相遇紀念版

  一步步,通往未知的探險,
  一幅幅,純潔無邪的光景,
  他們彼此相遇,
  交換了生命中最不可思議的「秘密」……

  這裡很荒涼,這裡沒有咖啡館,這裡沒有朋友──布魯諾真的不喜歡這裡。他不敢相信,前一天他還高高興興在家裡玩,從樓梯欄杆滑下來,踮起腳尖俯瞰柏林。現在他卻困在這個又冷又難看的房子,爸爸和媽媽依然很忙,而姊姊葛蕾朵依然很討厭。

  布魯諾滿腹困惑,他不知道可以問誰。為什麼爸爸要接受這裡的新工作?為什麼他們周遭沒有鄰居?為什麼透過房間的窗戶,他看到遠處的每一個人都穿得一模一樣:身上是灰條紋睡衣,頭上帶著灰條紋無邊帽。

  「一切真是太奇怪了。」布魯諾知道,大人不告訴他答案,他就得自己去找。於是那天他沒有告訴任何人,就這樣走出家門。沿著圍籬,不知道走了多遠,布魯諾遇見了一個小男生──他的皮膚是灰色的,他的眼睛是牛奶糖的顏色。布魯諾沒有看過比他更瘦、更哀傷的男生。

  他說他叫舒穆爾,他的手臂上戴了一個星號的臂章,他說他長大以後要到動物園工作。布魯諾又驚又喜,他還不知道,他和他的新朋友將會展開一場「探險」,他還不知道,探險這回事,就是你得知道你發現的東西,值不值得發現……

名家推薦

  【作家】許菁芳——專文推薦
  【北一女學生、作家】未秧 Winter、【作家】何致和、【作家】李欣倫、【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兒童文學作家.99少年讀書會發起人】吳在媖、【作家】林蔚昀、【作家、建國中學教師】凌性傑、【國家圖書館館長】曾淑賢 感動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約翰.波恩(John Boyne)


  1971年生於愛爾蘭都柏林,在聖三一學院主修英國文學,畢業後於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攻讀創意寫作碩士學位,並於2015年獲授予榮譽文學博士。多年來創作不輟,出版超過20部小說。

  2006年出版《穿條紋衣的男孩》,約翰‧波恩以兩個9歲男孩的純真友誼,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段沉重的歷史。在全球售出超過1100萬本,蟬連愛爾蘭暢銷排行榜冠軍66週,並稱霸各國暢銷排行榜,更入圍英國國家書卷獎、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德國青少年文學獎、卡內基文學獎等16項大獎。此外,更被改編為同名電影、戲劇、芭蕾舞和歌劇。電影囊括多項大獎提名,榮獲「英國獨立電影獎」最佳女主角獎,並於芝加哥國際電影節榮獲觀眾票選獎。

  2009年出版的《白晝之夜》入圍德國讀者票選「年度最佳小說」。隔年出版奇幻小說作品《諾亞的魔幻旅程》,入圍愛爾蘭文壇最高榮譽愛爾蘭國家書卷獎。2011年出版《愛的倖存者》,入圍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浪達同志文學獎,並獲得美國石牆文學榮譽獎。2013年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主題的《留在原地,然後離開》,則入圍愛爾蘭國家書卷獎年度最佳童書。2017年出版《慍怒》,堪稱是他近年的同志文學代表作,不僅入圍愛爾蘭國家書卷獎年度小說獎、都柏林國際文學獎,更榮獲英國玻璃鐘獎年度最佳小說。

  2022年出版的最新作品《那些破碎的地方》,則是《穿條紋衣的男孩》續作,以納粹軍官之女懊悔罪惡的一生,直面內心的勇氣與救贖,堪稱是約翰‧波恩至今的最高傑作。

譯者簡介

趙丕慧


  一九六四年生,輔仁大學英文碩士。譯有《臨時空缺》、《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易經》、《雷峯塔》、《穿條紋衣的男孩》、《不能說的名字》等書。
 
 

推薦序

在圍欄的另一邊,願我們的世界不再有小男孩喪生
作家 許菁芳


  在傳達壞消息的時候,英文口語有一種表達方式,「沒有其他容易說出口的方式,所以我就直說了吧。(There’s no easy way to say this, so I’m just going to say it.)」

  在閱讀《穿條紋衣的男孩》時,我不斷想到這句話。二十世紀中葉,德國納粹於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進行猶太人大屠殺(The Holocaust),有系統地奴役並殺害了六百萬人。其規模與內涵都是人類歷史上所知最殘酷的惡行之一。認識這一段歷史並不只是德國或者猶太民族的責任,其他任何時空裡,關心人性、戰爭與威權政體的公民,其實都應該也能夠從這段歷史當中學習。在這個意義上,台灣人可以借鏡,也可以與其連結。

  但認識這段歷史絕非輕鬆愉快之事;事實上,任何關於猶太人大屠殺的資訊都令人相當難受。學習一段重要的歷史,也包括學習面對、消化這段歷史帶來的痛苦。

  沒有其他容易的方式來認識這段歷史,所以這本小說就直說了——《穿條紋衣的男孩》說的是兩個九歲小男孩喪生於奧許維茨營(Auschwitz)的故事。

  布魯諾與舒穆爾兩個小男孩出生於同年同月同日,但他們的命運卻大不相同。布魯諾是這個故事的主角,我們從他的視角來認識他的世界。他是德國人,跟爸爸、媽媽、姊姊住在柏林,住在一個大房子裡,他很喜歡在樓梯扶手溜滑梯。他也很喜歡跟三個好朋友一起玩,一起上學、一起探索街道。布魯諾的夢想是做探險家。不過,戰爭改變了他的世界。為了爸爸的工作,他必須搬到「奧特—喂」,這個他連名字都念不出來的地方去。新家比較小,四周也很空曠,沒有商店、餐館、其他家庭,當然也沒有其他小男孩可以跟他一起玩。四周望去,只有冷冰冰的水泥建築物跟一座長長的鐵圍籬。只能沿著鐵圍籬走,探索一無所有的「奧特—喂」。

  不過,沿著鐵圍籬走,布魯諾倒是遇到了故事的另一個主角,也就是那個跟他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小男孩,舒穆爾。舒穆爾是來自波蘭的猶太人,他跟爸爸、媽媽還有哥哥住在一間小公寓裡,樓下就是爸爸的店舖。爸爸是鐘錶匠,給過舒穆爾一只金色的錶,非常漂亮。每天睡覺前,舒穆爾都會把它上好發條。但那是以前。現在,舒穆爾沒有錶、也沒有媽媽。他一直穿著一件舊舊髒髒的條紋睡衣,很瘦,臉色灰暗。不過舒穆爾依舊很聰明也很善良。布魯諾喜歡跟舒穆爾聊天。雖然他們只能隔著一道鐵圍籬談話,沒有辦法一起玩,但是布魯諾跟舒穆爾還是成為了很要好的朋友。

  但是,為什麼舒穆爾一直住在鐵圍籬的那一邊呢?而且,為什麼舒穆爾總是很餓,又很冷,那邊沒有東西吃、也沒有衣服可以換?尤其奇怪的是,布魯諾雖然也不喜歡「奧特—喂」處處可見的阿兵哥(他唯一喜歡的軍人就是爸爸),但是為什麼舒穆爾那麼害怕那些阿兵哥?布魯諾一直沒有搞清楚。一直到布魯諾要搬回柏林之前,他跟舒穆爾才決定,還是要讓布魯諾到鐵圍籬的這一邊來看看。而且,舒穆爾的爸爸失蹤了,布魯諾覺得要幫助舒穆爾找爸爸,他們可以一邊探索圍籬的那邊、一邊尋找線索。

  故事就結束在布魯諾鑽過圍籬的那一天。兩個小男孩一起去探索世界,緊緊握著手,卻再也沒有回來。

  值得注意的是,《穿條紋衣的男孩》雖然本於歷史,但其情節有許多地方並不符合史實。比方說,奧許維茨營其實不可能有九歲的小男孩。因為沒有能力工作的人,在抵達集中營之後很快就會被送入毒氣室。當然也不可能出現九歲小男孩走來走去,幾乎天天都能前往圍欄邊緣與牆外的小朋友會面——事實上,穿越圍欄的情節也不符合實情,因為該圍欄應該是有電的。

  這些細節在故事發展過程中並不那麼明顯,但是卻會帶來誤解。對於完全陌生於猶太人大屠殺的讀者——尤其是年輕的兒童、青少年讀者——可能會建立錯誤的歷史認知。這個問題使得本書作者 John Boyne 招致嚴肅的批評。身在台灣的我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經驗當中,未曾與猶太人大屠殺有直接的連結,於是,台灣讀者閱讀本書時,也應該注意這部小說終究是虛構的故事,而非歷史紀實。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像是猶太人大屠殺這樣複雜、龐大的歷史事件,我們也不應該期待透過一本小說就能夠學習到所有事情。事實上,我們可能在閱讀非常多資料之後,還會發現這段歷史有很多缺漏、空白、不一致,乃至於令人困惑之處。因此,《穿條紋衣的男孩》仍然是一本非常好的入口書籍,幫助我們開始認識這個巨大的人性悲劇。

  如果你跟我一樣,一打開這本書就停不下來——其實作者在寫這本小說的時候,也是一開始就停不下來,兩天就完成初稿——或者是,讀到後面越來越緊張,讀到結局時大吃一驚,而且非常難受。那我想這本小說還是非常成功的。

  它成功地讓我們感受到,殺戮是多麽殘酷的一項惡行。而我們真誠地希望,這類惡行將永遠消失於人類共享的未來。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3339885
  • EISBN:9789573339977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5.5MB
 

書籍延伸內容

失手殺死第一個女孩的多年後,他仍能聞到她身上的海風和杏花。|【皇冠】經典文學任選3本79

會員評鑑

4.5
3人評分
|
3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
4.5
|
2025/03/27
劇透警告

後作力強大

這本書易讀性非常高,大概三小時以內就能讀完,一開始讀者可能會困惑:「我都讀到一半了,怎麼還沒見到那位穿條紋衣的男孩?」但別急,他的故事已經on the way




故事從頭到尾的敘述手法都是以布魯諾為第一人稱視角,我們可以很輕易的把自己套入布魯諾的角色中,也正因如此,當我們看到其他猶太人角色的待遇(無論是醫生還是他的朋友,更甚至集中營偶然路過看到的人),我們都只是感覺同情、悲傷,直到最後一刻故事反轉,我們才會驀然驚覺自己已被這樣的視角麻木,他人的災難原來就是我的災難,接著也才意識到,書名中那位「穿條紋衣的男孩」並不僅是舒穆爾,也是布魯諾時。




《穿條紋衣的男孩》這個書名真的取得非常好,充分體現了,在納粹體系中,大家並不好奇你來自哪、父母是誰、皮囊下裝了怎樣的靈魂,而是你是不是穿了那件衣服。一旦穿了那件衣服,無論你是誰,你都是必須消滅的;個體被去人格化,只剩分類、標籤與消滅的命運。而決定是否要穿上那件衣服的標準竟只是源自於種族。




舒穆爾是一個非常淡漠的角色,隨著故事推進,他的靈魂一點一點的在變得更透明,從擠在小房間被毒打、與母親分離、被好友背叛、最後失去父親,我們可以越來越感到這個小孩對外界一切都越發麻木,直到布魯諾伸出手、踏入牆的另一邊的那一刻,他終於可以讓好友看看自己的世界!那一刻,我才感覺到他露出了一點光,他不再是「一個穿條紋衣的無名者」,而是「一個擁有朋友的孩子」。但這短暫的色彩,也隨著房間外的金屬聲,再次被抹滅。




書中女性角色(奶奶、母親、姊姊、女僕)都對納粹不滿,卻因害怕、無力而選擇沈默或逃避,呈現出當時德國人在極權體制下的壓抑與矛盾。而男性角色則往往沈浸於「歷史的屈辱」與「軍國的榮耀」,將恐懼與責任外包給更抽象的「使命」與「祖國」。到最後,即便父親也開始動搖,但卻依然無法擺脫「身在體制中不能逃」的命運。這些設定加上布魯諾說謊導致舒謬爾被毒打的橋段,我想,作者安排這些橋段是想告訴我們,人性依然擁有善的那一面,但可悲的是我們的善不足以讓我們對抗源自內心的恐懼;同時也想告訴我們,極權統治所依賴的除了盲目崇拜之外,也是我們的恐懼滋長了它。(正如毛主席所言:「槍桿子出政權」)




總的來說,這是一本易讀、篇幅不長,但卻會讓你懾服並反思的作品;是一本會讓你從可憐他人的遭遇,變成開始思考「如果這是我的話呢?」的小說。雖然後記中有提到有些人批評這本書偏離史實,但我認為瑕不掩瑜。
展開
user-img
4.0
|
2025/03/21
✨ 童真與殘酷交錯,最無聲的悲劇


本書沒有用血腥或激烈的詞語來描繪戰爭的殘酷,卻是以最純真的角度,呈現德國歷史上最深的痛楚。

故事的主角是九歲的布魯諾(Bruno),一個生活在納粹德國的小男孩。當同學們都驕傲自信地介紹自己父親的職業時,他卻一無所知,大家都只告訴他,他的父親是一個很厲害的人。
有一天,他的父親被調值,他們全家也跟著搬家。布魯諾對於新環境感到孤獨,直到有一天,他在一條鐵絲網的另一側遇見了一個穿著條紋衣的男孩——舒穆爾(Shmuel)。

兩個年齡相仿的孩子,卻看見了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一個每天被監視、飢餓與恐懼包圍;另一個則是在父母的庇護下,無憂無慮地成長。但他們都不理解彼此的世界,不知道為什麼一道鐵絲網將他們分開,甚至不知道這道鐵絲網的真正意義。

他們之間的友誼單純而無邪,但這場「遊戲」最終卻導向了一場無法挽回的悲劇……


本書之所以震撼人心,不僅僅是因為它涉及德國那段最殘酷的歷史,而是因為它採用了孩童的視角來展現這一切。

布魯諾的純真,反映了成年人們的態度,以及他們「選擇性不知情」的社會現象。在故事裡,許多角色選擇對發生在眼前的暴行視而不見,或者以「這與我無關」的態度來自保。布魯諾無法理解「條紋衣的男孩」為何不能離開、為何總是挨餓,而大人們明明看得一清二楚,卻選擇刻意不告訴他真相。

成年人的這種「選擇性不知情」,在現實中何嘗不是常態?對於正在發生的不公義,許多人依舊選擇視而不見。而歷史告訴我們,選擇無視,並不代表悲劇不會降臨。

📖 適合誰讀?

✔ 對歷史小說有興趣,但不想閱讀過於沉重內容的讀者
✔ 想要透過不同視角理解二戰時期社會狀態的人
✔ 喜歡淡淡敘事、卻能留下強烈餘韻的小說


本書的風格不像傳統歷史小說那樣充滿史實細節,而是以平實、純真的語言,講述一段殘酷的故事。沒有那些血腥與暴力,但讀到最後,內心卻會感到一陣深深的哀愁與無力感。

本書並不試圖給出「答案」,不會義正嚴辭的告訴你應該或不應該怎麼做。但它讓我們透過主角布魯諾的雙眼,看見歷史的另一面。當真正閱讀完這本書,心裡那份揮之不去又說不出口的哀愁,才是這本書真正的力量。
展開
user-img
Lv.5
4.0
|
2024/11/06
愛爾蘭作家約翰‧波恩的小說有一股純真與邪惡抗衡的勁道。所有的孩子都喜歡探索遊戲的邊界,去聽、去聞,去看,向著光明專注其中,沒有體察到黑暗的降臨。

▌不存在的金銀島
《穿條紋衣的男孩》緊貼德國男孩布魯諾的純真視角,他眼中的農場卻是納粹屠殺猶太人的「奧許維茲集中營」,而布魯諾的父親是運作此地的司令官。不知自己父親是筷子手的布魯諾好奇圍籬另一邊的人都在做什麼。
當穿著「條紋睡衣」的舒穆爾出現時,他們隔著圍籬聊天、遊戲。當他得知朋友的爸爸失踪,決定換上同樣的條紋衣,進行一場「尋找爸爸」的探險,這正是故事令人心碎之處,布魯諾永遠停在九歲那年。
阻隔兩名男孩友誼的圍籬,象徵從未消失過的暴力、歧視或迫害,可在男孩眼中,卻是只要願意就可以跨越的屏障。故事引人思索兩點:第一、如果孩子都能跨過藩籬,那麼成人也行嗎?第二、生而為人,非得交換位置才能同理境況嗎?

▌存在平凡的邪惡
更震驚的續集《那些破碎的地方》描寫布魯諾的姐姐葛蕾朵做為戰犯的遺族,與母親隱姓埋名,躱避戰後的公審。可是她心中的罪疚與母親截然不同,弟弟布魯諾的死亡,她也有責任。故事以葛蕾朵的晚年生活,交叉回顧過去留下的傷疤,餘生在恐懼的陰影之下度過,如影隨形的罪惡感成為夢魘。她曾經自我傷害、遭受猶太人的報復、打算供出納粹共犯,卻無法跨越自己的懦弱;她揭露鄰人家暴的罪狀,只有成為被告、才能逃避自由,完整自我救贖之路。
當迫害與仇恨延續下去,不論是誰都有資格選擇中止嗎?作者把時間的跨度將近拉長一世紀,去檢視性別、種族、階級、世代的心靈能否承受自由的重量,會不會轉向暴力的樣態,並且以核心家庭為單位,探討暴力種子的萌發,是否在於旁觀者的不聞不問。
簡言之,作為人的條件,唯有直面暴力,才能走出陰影。而終止這一切所需付出的代價,存活的後代能做出良善的選擇嗎?

▌正義該由誰審判
正如書名的「破碎」一詞,葛蕾朵即是暴行的碎片,小小的碎片造成傷害的範圍可能擴大到什麼程度,該聚焦於破碎的成因、發生的過程、承擔的責任,或是該如何追究其責?
總結來說,兩部小說分別以孩子與女性的視角來觀察人性的善良與殘酷,指出面對暴力的威脅是一種「不平等的對抗」,影響的層面涉及弱勢的群體,純真的孩童與受迫的女性,小說細微的心理描繪,挑動讀者憐憫的心弦。約翰‧波恩的姐弟作對照完成度高,每一個折損的生命何其無辜,活著的生命何其珍貴,但願所有的靈魂皆能安息。
展開

百貨商品推薦

上頁下頁

最近瀏覽

 
"上頁" "下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日系推理】徐四金必讀經典文學作品《香水》【出版40週年紀念版】,皇冠文學79折起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

  • 成為對的人,比找到對的人更重要
  • 2025采實電子書全書系
  • 九歌/天培/健行暢銷全書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