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公告:2025年博客來清明假期各項服務說明詳情

國際書展截止
成為企劃人

成為企劃人

  • 定價:45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分享
編輯選書

當企劃,成為一種思考風格

在這個時代你若不能走出自己的一條路線,幾乎就注定了淹沒的命運。作者李惠貞從廣告跨入出版,成為一個自由工作者,這次她重新回到企劃本質,從溝通、活動目的、定義問題、提出解方、最後精準執行,為新手提出職場實用方法,當流量指標成為唯一衡量,在這個時代扼殺創意,閱讀李惠貞《成為企劃人》,即使是工作多年的讀者,也會讓你想起企劃的本質,重新追求工作所能帶來的成就感與樂趣。企劃的概念甚至可以在生活中落實,成為一種獨特可實踐的思考方式,除了保持好奇心學習不同知識,為各種不同的事情組合建立連結,就能為日常創造不同的可能性,當我們建立自己的思考方式,就可以為我們的人生,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東西,原來,大家都能成為一個企劃人。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上頁下頁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成為企劃人,是使人自由的方式◣
 
  供過於求的時代,「自由」的關鍵,在於「企劃」。
  企劃不是職稱,而是一種思考風格,是具洞察力的智慧,使我們在世上行走順暢的方式。
  成為企劃人,即是——
  持續的、不斷進化的學習;
  不放棄創造可能性,不受框架束縛:
  是嶄新的思考,是領先眺望⋯⋯
 
  本書從「溝通的方法」出發,
  藉由「確認目的」、「定義問題」、「提出解法」、「精準執行」4大面向,
  訓練我們:
  REDEFINE●開拓工作的定義與工作者角色
  RESET●慣有的思考邏輯、因循的行動模式
  CREATE●企劃的價值,掌握人生的主動權
 
  這不只是一本儲蓄工作能量的工具書,更是一個讓人生更富趣味的邀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惠貞
 
  出版界資深工作者,曾任大塊文化企劃及主編、藍鯨出版主編、晴天出版總編輯、《Shopping Design》總編輯。現為獨立工作者,經營「獨角獸計劃」、「工作相談室」,並擔任台中大里菩薩寺企劃顧問。2023年與新型態住居品牌Alife合作經營閱讀空間「a reader」,於IC之音頻道推出Podcast節目「獨角獸的靈感圖書館」。著有《成為企劃人》、《成為自由人》、《給未來的讀者》,與女兒合著《和媽媽互相喜歡的日子》、《和女兒一起旅行的日子》。
 
  《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獲2023誠品閱讀職人大賞「年度最期待作家」。
 

目錄

◎前言|在世上行走順暢的方式
◎溝通的方法
-溝通是企劃的基礎
-溝通三要素
-溝通的四個重點
◎企劃的方法

1確認目的
-先問為什麼
-從根源思考
-別急著問人,先問自己
-質疑的功用
-追求流量不是好主意
-不時把鏡頭拉遠

2定義問題
-問題是什麼
-提問力的時代
-五個為什麼
-以問題帶領
-產品及市場分析

3提出解法
-建立主軸
-創意源自日常累積
-企劃意識
-發想時最重要的事
-檢視的標準

4精準執行
-精準度
-不卑不亢
-邀約的學問
-不要讓粉專變成促銷帳號
-企劃就是無數細膩的溝通

◎企劃人十誡
◎結語|成為企劃人
◎我的終極企劃
◎感謝的書
 

前言
 
在世上行走順暢的方式
 
  從廣告跨入出版的第一份工作,我領到一張印著「企劃」的名片。當時對企劃毫無概念,更不清楚具體的職務內容。然而從那一刻開始,我遇見了將標識我此後人生的身分,踏上一條無法定義(每個人告訴我的內容都不一樣)、卻也充滿挑戰和樂趣的路。
 
  也是從企劃工作開始,我逐漸明白,人並不是由工作所定義,相反地,工作是由人所定義的。
 
  多年後,從企劃轉任編輯,又從編輯成為自由工作者,實驗沒人聽過、因此也無法理解的工作方式,終於,我能以自己的方式為這項身分賦予定義。
 
  原來「企劃」不是職稱,它是一種思考風格,使我們在世上行走順暢的方式。
  企劃是為使自己看得清晰,找出事物的脈絡,做出更明智的抉擇。
 
  當我們在待人處事上逐漸建立這樣的信用,自然在世間行走時,阻礙會減少,能量能用在必要的地方。每個人都樂意與我們合作、提供我們資源,事情能成的機率自然提高,我們可以去實踐更多想實踐的事。
 
  我這一生的工作,不論職稱是什麼,在公司上班還是成為自由工作者,寫書、演講或辦活動,都是以企劃方式思考和行動。幾十年過去,累積了一些對企劃的認識,邊探索邊實踐的過程中,發展出自己的企劃思考架構,也更加確定,企劃不是為完成某項工作而已,企劃實際上是幫助我們立足更穩、前進更遠的助力。
 
  蔦屋書店創辦人增田宗昭說,「未來每間企業都必須是企劃公司。」現今已不是用數量一較高下的年代,在這個供過於求的時代,決定性的關鍵是企劃。
 
  希望這本書不僅對讀者的人際關係及工作成就有幫助,也能為自己及他人帶來更多幸福。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146624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2.8 x 18.8 x 1.28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溝通是企劃的基礎〉
 
進入企劃的討論之前,我們必須先學習有效溝通的重點,因為企劃就是放大版的溝通。
 
曾經訪問兩位不同領域的傑出經營者,當被問到「未來工作者最重要的能力」時,兩人不約而同提到「溝通能力」。這個答案,後來又在蔦屋書店創辦人增田宗昭的書裡、以及身邊的年輕創業家身上得到印證。
 
這道開放題明明有各種答案可以發揮,他們第一個想到的(並且毫不遲疑)卻都是溝通。
 
仔細回想,你應該會同意,我們一整天的工作和生活,九成都和溝通有關。不論是透過e-mail做各種聯繫、line回覆工作進度、開會簡報、向客戶提案、家人談話、朋友聊天,甚至只是去便利商店買個東西或搭計程車向司機大哥說明地點……其實都是溝通。溝通順暢的話,你會神清氣爽,覺得一切都非常順利;溝通不良的時候,即便只是一件小事也會壞了一整天的心情。
 
許多人以為只有特殊職業或身分的人才需要具備談判或說服的能力,事實上,我們每一天、每個時刻的表達,不論使用文字還是語言,只要是雙向的行為,多少都帶有需要對方理解並接受的目的。除非自說自話,否則只要有傾聽對象,為使對方明白或接受訊息,肯定需要溝通。
 
溝通就像是搭一座橋,使雙方靠近。溝通的橋梁能不能建立起來,決定了我們能不能走向對方,把訊息確實傳遞給他。
 
許多人都有誤解,以為話多、外向的人,也較擅長溝通。事實上並非如此。並不是「很會說話」或「話說得很多」就能達到溝通目的,也並非愛說話的人才需要學習溝通。不喜歡說話的人(我自己便是)更要重視溝通。正因為不想多費唇舌,溝通才需要精準,否則會造成更多麻煩,需要更多解釋。
 
獨立工作之後,很常收到各種邀約,這些邀約信,有的邏輯清楚,重點及細節層次分明,所有需要知道的資訊一目了然。然而也有眾多信件,需要多封往返,不是資訊不足就是語意不清。在此情況下,有些邀約我第一時間就婉拒了,因為溝通成本太高。對方大概沒想過是因為溝通不良而被拒,大部分人可能會以為是邀約條件的問題。
 
一對一溝通都不順暢的話,一對多的情況更難以掌握。企劃就是各種一對一、一對多的複雜聯集。溝通是一切的基礎。因此,在進入企劃的方法之前,我們先來談談溝通的基本條件。

會員評鑑

5
8人評分
|
8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5/03/23
一位年輕的導師夥伴曾語重心長地與我深談,過程中,她的神情透著些許無奈與不安。她用輔導的方式帶班,細心傾聽、耐心陪伴,讓學生感受到溫暖與支持。然而,這樣的做法卻引來他們學校部分資深老師的質疑,認為這樣的方式過於柔和,甚至影響了班級的管理效率。同時,與她前一屆的經驗相比,這次的導師時間被大量瓜分,讓她更加困惑:她該如何在學生的需求與外界的期待間取得平衡?
我感謝這位夥伴的信任,也感謝這段對話讓我重新思考:「如何在教育現場,堅持自己的信念,又能有效協調各方需求?」這正是我近期閱讀《成為企劃人》時,不斷思索的課題——如何將「企劃思維」運用在教育現場,幫助我們更有策略地實踐理想?
🌱 從閱讀中獲得的啟發:企劃人的三個核心心法
1️⃣ 「理念 × 可行性」:堅持初衷,但找到可落實的方式
• 企劃人的核心能力之一,就是在理想與現實間找到最佳交會點。這位導師的輔導式帶班方式,正是她的教育理念,但她需要讓外界理解它的價值。也許她可以運用更有系統的方式,如記錄班級變化、學生回饋,甚至透過量化數據來展現這種方式的有效性,讓質疑者看到具體的成果,而不是只是感覺上的「太柔和」。
2️⃣ 「資源 × 分配」: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下,做出最佳選擇?
• 企劃人的思維要求我們面對「資源永遠不夠」的現實,並學會聰明運用時間與精力。當導師時間被瓜分時,或許可以思考:「哪些部分是我非做不可的?哪些可以透過調整流程來提升效率?」她可以評估哪些輔導對話應該深度進行,哪些則可以透過班級活動、分組討論,甚至運用現有輔導資源來達成。
3️⃣ 「溝通 × 說故事」:讓好的想法被聽見、被理解
• 很多時候,一個好的教育理念不是輸在方法,而是輸在「如何傳遞」。資深老師的微詞,可能來自於對這種方式的陌生與擔憂。如果她能夠以「企劃人」的角度來說服他人,例如用過去成功的案例、學生的成長故事,甚至邀請學生分享自己的轉變,這些「故事」可能比任何理論都更具說服力。
💡 行動方案:導師的企劃思維,如何落地?
✅ 記錄輔導成果:建立簡單的成長紀錄,蒐集學生回饋,轉化為可視化的數據或案例,讓外界看見這種方式的價值。
✅ 優化時間管理:分析導師時間的使用方式,看看是否能夠調整時間分配,讓輔導效益最大化。
✅ 與同儕對話,建立支持系統:找尋志同道合的夥伴,分享經驗,彼此支持,甚至可以共同發起「導師輔導策略」的分享會,促進更多理解。
✅ 說好自己的教育故事:用更有溫度、更有影響力的方式,讓外界理解她的選擇,消弭不必要的誤解。
🎯 當導師遇上企劃力,讓理想更有力!
與這位年輕導師的對話,讓我深深感受到「教育」與「企劃」的相通之處。真正的企劃人,並不是放棄初衷去迎合環境,而是透過策略、溝通與智慧,讓理想在現實中找到最適合的落點。這位年輕導師的溫柔,是她最珍貴的特質,而「企劃思維」則能讓這份溫柔變得更有力量!
💛 感謝《成為企劃人》這本書,讓我再次思考,如何讓教育現場變得更好。
#企劃思維 #教育現場的改變 #導師的溫柔與堅持
展開
user-img
4.5
|
2024/12/06
/
「『企劃』不是職稱,它是一種思考風格,使我們在世上行走順暢的方式。」


平時很少接觸關於企劃的書籍,一開始因為書名而猶豫是否要購入,讀過《成為自由人》與《給未來的讀者》,且兩本都成為想多次翻閱的年度好書,思考後便決定將這本書也帶回家。

閱讀後很確定是對的選擇。

作者先以「溝通」是企劃的基礎,來談論溝通的基本條件。書中舉例之一是收到各種邀約,眾多信件中,有些被拒絕的原因並非邀約條件,而是「溝通不良」,再優秀的企劃內容若無法將正確想法與訊息傳達給對方,不精準的溝通反而浪費更多時間在解釋上。

分享以下兩段話:

「企劃就是一對一,一對多的複雜聯集。」

「溝通愈細膩,企劃愈精準。」

/
「我能學到什麼?」好奇心+學習的企圖+應用的能力=企劃意識


關於「企業意識」,作者認為大部分人並不是沒有企劃能力,而是缺少「我能學到什麼」的企圖,而這句很有力量的問句,它讓挫敗有了積極的意義,對於挫敗的經驗更適合。

閱讀這段時我思考了至今認為挫敗的經驗,會去避開、去掉導致挫敗、不好結論的成因,卻極少去思考這些過程中「我能學到什麼?」,即使是不好的經驗也蘊含其價值。

進行企劃內容時,必須先確定「問題」是什麼,確認目的並定義問題,找到正確方向,才能精準執行;企劃能力不僅用於工作上,也能運用到生活的各個層面,先問「為什麼」這件事很基礎,在做出任何行動與規劃時,卻不是每個人都會如此詢問。

「特別是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愈需要偶爾把鏡頭拉開,鏡頭拉開能幫助我們釐清真正重要的是,哪些部分正在拖累進度、消耗工作者的心神?最重要的環節是否因此打了折扣?」

確認目的,並不時詢問自己、確認每個環節,這個建議很重要,想做的事情很多,哪些是此刻最需要去完成的?方向是否正確?

/
「『成為企劃人』的意思便是:朝著可能性前進。」


以下列出書中「企劃人十誡」的幾項重點:
1.不要做 100 件事但每件事都不及格,寧可專注在最核心的 10 件事情上,每件事都做到 100 分。
2.不要開啟一個自己都不感到興奮的企劃。
3.不在重要的環節上妥協。
4.勿將手段當成目的。
5.無法回答「為什麼」的時候,請從頭開始。

其他五項內容歡迎翻到結語前閱讀。

/
我閱讀這本書的步調不是一次進行,而是分好幾天去讀、分次思考,有時停下,等完讀後再一次讀過,很喜歡李惠貞老師的文字、對於「企劃」的解讀,也喜歡這本書的大小,13 X 19公分,帶出門很方便!

讀到喜歡的作品後一定會去閱讀作者訪談,搜尋相關資料,在李惠貞老師與《工作排毒》作者——陳夏民老師對談中,說到:『所有東西一定都有限制,不可能完全沒有,可能是在預算上,有可能是在人力上,有可能在時間上,任何可能性都有,但我覺得也是因為限制很具體,你才會知道你的自由有多大。』

這句也很適用於目前想進行的規劃,從沒想過可以用這樣的觀點去思考,找出哪些情況可能是「幫助」,卻看待成了「限制」。

《成為企劃人》是本重點很多,非企劃人也能閱讀的書,推薦給各位。
展開
user-img
2.5
|
2024/10/18
劇透警告

企劃入門課

過去看了太多行銷/企劃書籍,所以讀這本時有點麻木了😂(但看到很多人推又忍不住買)

總而言之,想成為一個擁有好點子、實現好企劃的企劃人不外乎要具備兩件事:

1. 保持問題意識,不斷問why,才有機會挖到好點子。想深入了解的可看Simon Sinek的《先問為什麼》,認識一下黃金圈概念,Ted Talk也有他的影片可看。

2. 傳播/溝通/行銷金三角,時時謹記「我是誰、對誰說、說什麼」。不管是在品牌行銷到日常溝通,想要「有效」傳遞訊息時可隨時記得這三點。(目的若為追求美感的話倒不一定)如果是對行銷產業有興趣的人,很推薦阿桂的《品牌的技術與藝術》。

可能也回扣到李惠貞老師想推廣閱讀這件事上,這本書非常淺顯易懂,口吻感性,也搭配了李惠貞老師自身的生活例子在裡頭。如果你還未能掌握行銷企劃的概念,也不習慣閱讀工具書的話,這本應該滿適合作爲企劃入門書。

-

歡迎各方愛書人一起聊書:IG @000readsss
展開
user-img
Lv.5
5.0
|
2024/09/07
大推的書,它不談企劃SOP,談的是心法。

如同書本文案說的,企劃是一種思考。即便不是身處企劃職務,學會「思考」,最直接的受益就是更優質的表達高通,帶動更良善的人際關係。
user-img
5.0
|
2024/08/28
在臉書上被這個活動大大洗板:「如何延長書的生命週期—關於紙本書、電子書、絕版書的討論」
不管是出版界的朋友、各路作者甚至單純喜歡書的讀者,都深感興趣。不由得再次讚嘆李惠貞老師的企劃力!

想到上個月出版的《成為企劃人》一直放在自己背包裡
成為帶去上班,隨手翻閱也安心的護身符。
(當然為了隨時隨地閱讀也收了電子書,哈哈)


看見「如何延長書的生命週期」時,突然有點豁然貫通!
翻開書中畫線又畫線的段落:

剛入雜誌界時,一位前輩提醒我,假設你想談台北,台北是一個範圍——你界定了想談的範圍,但「台北」並不是一個題目。
題目要有視角。《在台北生存的100個理由》是題目,但《台北》並不是。

視角是主軸的立足點。
缺乏主軸的方案很容易過於發散,以至於提案者(傳遞訊息者)自己都無法回答「必須做這件事的理由是什麼」。


啊!原來如此,這場講座正是精彩的範例
紙本書、電子書或許只是討論(或者大家爭論不休)的範圍,但不是題目。
加入了視角,想要傳遞的訊息:延長書的生命,就變成了一個吸引大家都想瞭解,想參加的好題目。


《成為企劃人》實在是現代工作者必備!誠摯推薦~
展開

百貨商品推薦

上頁下頁

最近瀏覽商品

 
"上頁" "下頁"

相關活動

  • 商業創意展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華文創作節
  • 國中小資優展
  • 大人的療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