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為動物請命:建立善待眾生的正見

為動物請命:建立善待眾生的正見

Plaidoyer pour les animaux

  • 定價:460
  • 優惠價:9414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91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馬修.李卡德最新作品!
珍.古德(動物保育人士)、彼得.辛格(動物解放運動發起人)、
駱以軍(知名作家)、彭啟明(氣象達人)、黃宗慧(台大外文系教授) 、
林清盛(廣播節目《阿貓阿狗逛大街》主持人)、劉慧君(自然食氣導引師)大力推薦!

  駱以軍:非常值得你收藏在書架的好書!
  《出版人週刊》:鏗鏘有力! 《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必讀!

  這是一場人類歷史上空前的大屠殺──我們每年殺害多達六百億的陸生動物和上兆的海洋動物,藉此滿足人類的口腹之欲。我們的過度消費,加劇全球饑荒,引發生態失衡,並且傷害了我們的身體健康。我們還因為利欲薰心,走私野生動物;為了科學研究或娛樂,剝削各種動物。

  本書作者馬修.李卡德(Matthieu Ricard),曾在François Jacob實驗室擔任分子生物學研究員,四十年前出家成為佛教僧侶,並與達賴喇嘛私交甚篤。在書中,李卡德試圖解答許多人心中都有的疑問:為什麼我們如此呵護家中寵物,卻忍心大啖各種肉類?我們都有惻隱之心,也都知道桌上每一盤肉食都以屠殺為始,為什麼卻對如此大規模殺害、欺辱動物無動於衷?

  這部發人深省的作品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領讀者認識人類對待動物的方式,並呼籲世人改變自己的行為和心態。李卡德旁徵博引,從科學到宗教,從屠宰場到實驗室,從國際政治到人類心智,讓我們看見這場動物大屠殺的真相,並藉由本書大聲呼籲:停止殺戮,請善待眾生,我們生活在一個相互依存的世界裡,每個人的命運,都與其他人的命運密切相關。

  「要知道,」疫情期間,李卡德接受《金融時報》專訪時說:「未來,是不會(應該說,尚未)讓你感覺到痛楚的。環境危機最大的麻煩是,等到你身受其害,將為時已晚……」

  動物是我的朋友……,我不會吃我的朋友。──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

  人無法將心一分為二:一個愛護動物,一個愛護人類;
  人只有一顆心或是沒有心。──阿爾方斯.德拉馬丁(Alphonse De Lamartine)

名人推薦

  《為動物請命》非常精采、充滿啟發且極具說服力。〜 珍.古德(Jane Goodall),生物學家、人類學家、知名動物保育人士

  《為動物請命》是馬修.李卡德的另一部精采著作,他透過科學與哲學讓我們明白,「同情心」(compassion)不應止於我們的同類,應該包含所有能感受到痛苦的生物。倘若你願意嘗試徹底改變人類對待動物的方式,這本書正是為你寫的。〜 彼得.辛格(Peter Singer),哲學家、動物解放運動發起人

  馬修.李卡德是東方與西方、宗教與科學、樂觀主義與犬儒主義的橋梁。〜《GQ雜誌》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要為動物請命。〜《哈芬頓郵報》(HuffPost)

  每一頭牛都想要快樂生活,每一隻雞都想要自由自在,每一隻熊、每一隻狗、每一隻老鼠都會難過,都會感受到疼痛――就跟人類一樣。在這本兼具理性與感性、且極具說服力的書中,馬修.李卡德主張:同情一切有生命的動物,是我們的道德義務,也是每一個文明社會應該努力的方向。他帶領我們目睹,在我們吃、穿、用與「娛樂」背後,動物們如何受苦。透過科學證據與道德論述,他一一駁斥各種殘害動物的理由。尊重與善待與我們共享這片土地的動物,是人類不可逃避的道德義務。〜Goodreads閱讀網站

  鏗鏘有力的主張,人類應懷抱著尊重與同情之心善待動物。他在書中全面且深入地提出他的論點,除了檢視當前肉品生產實況、以動物從事科學實驗、把動物當做娛樂工具的行為之外,他也帶領讀者回顧人類與動物之間的歷史……。在與動物權有關的文獻中,本書具有重大貢獻。〜《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用同理心對待動物,必讀!~《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

  我讀完後,心中想:「這本書應該買許多本,分送我不同的朋友。」作者誠懇而全面的思索,討論一個我們或偶會疑惑,但總會繞過的感受性問題:我們確實目睹了牠們的痛苦,但不知如何思考這件事?動物其實在我們每一個人類之中,身體、心靈、道德、神經學、遠古以來的自然法則,而我們可能是「殺死我們裡面最好的那部分」。 這是一本非常值得收藏在你書架的好書。〜駱以軍,知名作家

  本書從各個面向探討動物和我們的關聯,尤其是閱讀了書中關於動物的權利和人類的責任,讓我更加深信吃蔬食的好處,也讓我推廣蔬食的使命更堅定。〜彭啟明,氣象達人

  動物權倡議人士的堅持為何?又為何堅持?若想了解上述問題,馬修.李卡德這本觸及經濟動物、實驗動物、野生動物……等各種動物剝削的《為動物請命:建立善待眾生的正見》,不啻為一個引領讀者深入理解、從而觸發關心可能的起點。〜黃宗慧,台大外文系教授

  作者費心費時費力整理、探查、綜述道德倫理與科學事實、統計數字,從營養學、經濟學、心理學、生態學、政治學、社會學、法學,羅列了人類凌虐動物的方式和觀念,並鏗鏘有力地駁斥各種似是而非的說法。〜劉慧君,自然食氣導引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馬修.李卡德Matthieu Ricard


  巴黎巴斯特研究院分子生物學博士,曾在François Jacob實驗室擔任分子生物學研究員,一九七二年出家成為藏傳佛教僧侶。他在國際上享譽盛名,並擔任達賴喇嘛法語翻譯,現居於尼泊爾,致力推動慈悲―雪謙會(Karuna-Schechen)的人道計畫,並著有多本暢銷書,包括:《僧侶與哲學家》(Le moine et le philosophe)、《靜坐的藝術》(L’art de la méditation)、《快樂學》(Plaidoyer pour le bonheur)和《擁護利他主義》(Plaidoyer pour l’altruisme)。

譯者簡介

范兆延


  中央大學法文系學士,巴黎第三大學高等翻譯學院筆譯碩士,現為專業中法文口筆譯,譯作包括:《一個人的不朽遠行》、《如果,讓幸福停留在此刻》、《一袋彈珠》和《退稿圖書館》等。
 

目錄

推薦序  愛護動物,為自己也為地球  by氣象達人/彭啟明
推薦序  能量飽滿,就有能力善待萬物  by自然食氣導引師/劉慧君
 
前言  在這彼此依存的世界裡,我們都是有知覺的生命
 
第1章  傲慢的人類,其實很難無動於衷 
第2章  眼不見,心不煩
第3章  人人都是輸家
第4章  動物,成了活機器
第5章  我們為什麼心安理得?
第6章  會唱歌的鳥兒,會畫畫的猩猩
第7章  拒絕面對真相
第8章  道德精神,分裂中
第9章  動物實驗的兩難
第10章  五十萬與五百 
第11章  競技場上,莊嚴的赴死
第12章  繼續活下去 
結語  無界限的同情心 
致謝
慈悲―雪謙會:慈悲的實踐
 
 

前言

在這彼此依存的世界裡,我們都是有知覺的生命


  有些人天生就有同情心,從小就對周遭的生命自然表現出善意,包括對動物。我並不是那樣的人。

  我生在布列塔尼的一個家庭,十四歲以前常常去釣魚。另外我也記得很小的時候,曾與同學們用放大鏡聚集日光,炙烤螞蟻。今天回想起來,我覺得很羞愧,但更不安的是,當時我竟認為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五歲時在墨西哥,父親帶我去看鬥牛。那是個節慶,音樂激越昂揚,每個人似乎都覺得鬥牛是很棒的一件事。為什麼我沒有哭著離開?是因為缺乏同情心、缺乏教育,或是缺乏想像力嗎?以前我從沒想過要站在魚、螞蟻、公牛的立場想想看。難道我是個鐵石心腸的人?或者當時我只不過是沒有去想,眼睛還沒睜開?

  我花了好一段時間,才開始有所覺悟。

  。離水的小魚,在魚鉤的盡頭閃耀著光芒

  小時候有幾年,我和祖母住在一起,她擁有人們理想中一位祖母所應具備的所有優點。而且和許多我所認識的稱職家長或好孩子一樣,她非常熱中於釣魚。放假時,她常會前往湖邊或勒夸西克(Le Croisic)碼頭垂釣,度過整個午後時光,且身邊總是伴著一群仍戴著比古丹人(Les Bigoudens)白蕾絲頭飾的布列塔尼老太太。這群善良的人,怎麼會動念想要傷害其他生命?在魚鉤的盡頭,離水的小魚蹦跳著,身上閃耀著光芒。當牠們在籐籃裡窒息、眼神變得呆滯的時候,那一刻當然令人很難過,但我會立刻別過頭,不去面對。

  幾年後,我十四歲那年,一位女性朋友突然點醒了我:「什麼?你會去釣魚!」她當時的語氣,加上驚訝、嫌惡的表情,已足以說明一切。

  「你會去釣魚?……」突然之間,我眼中的釣魚有了不同的面貌:魚被鐵鉤刺穿了嘴,拉出生存的環境,在空氣中喘不過氣來,就像人類溺水一樣。我釣魚時為了吸引魚兒上鉤,不也曾刺穿了一隻當活餌的蠕蟲嗎?犧牲一條生命,只為了更輕易地傷害另一條生命?過去這麼久以來,我怎麼能對眼前的現實、眼前的這些痛苦無動於衷?我心一沉,從此再也不釣魚。

  的確,與世上種種慘絕人寰的悲劇比較起來,我對小小魚兒的憐憫之心或許顯得微不足道,但對我來說,那是第一個觸發點。
 
  二十歲時,我很幸運認識了一些西藏的心靈導師,從此生命中的每個時刻都受到他們啟發;他們的教誨,是聚焦在愛的正道與廣大平等的慈悲。

  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不懂得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但是在這些導師的開釋之下,我開始盡可能向其他生命敞開思想和心胸,學習無私的愛。我學著用同理心,去思考人類的處境和動物的處境。這條路往後當然還很漫長,但我持續督促自己,希望進一步領悟我所受到的教誨。

  如今,對於那些輕率地用各種方式害動物受苦的人(就像是從前的我),我已經不再有譴責的念頭。確實,看著很多日常物品和消費品(包括食物,以及有時能救人一命的藥品),我們很難聯想到這些產品製造時,多半會讓動物受苦。另外,文化傳統也深深影響我們對動物──人類在地球上的同伴──的看法。有些社會發展出共同的思維模式,認定所有動物都是為了服務人類而存在。然而,有些文化傳統則始終認為,每個生命都必須得到尊重,無論是不是人類。

  。精神分裂症式的道德標準,史上規模空前的動物屠殺

  本書是我前一本著作《擁護利他主義》(Plaidoyer pour l’altruisme)理所當然且必要的延續之作,目的是為了進一步說明,我們有種種理由和道德上的迫切性,將利他主義擴及一切有知覺的生命,無論其數量或本質如何。世界各地的人類無疑都有許多痛苦,即使窮盡一生,我們也只能安撫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儘管如此,關心地球上其他七百七十萬個物種的動物,並非不切實際,也非不適當,因為大部分時候,並沒有在人類福利和動物福利之間做取捨的必要。我們生活在一個本質上彼此依存的世界,每個生命的處境,無論其性質為何,都與其他生命的處境息息相關。因此,重點不在於「只」關心動物,而是「也要」關心動物。

  這樣的做法,不是要將動物人性化,或將人類動物化,而是將我們的善心同時擴及兩者。這種推己及物的做法,是我們對周遭事物負責任的表現,而不是因為世界上的資源有限,所以才需加以分配。

  本書也期許喚起大家的意識:儘管動物的世界令我們感到驚奇,但我們仍犯下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動物屠殺。每年有多達六百億的陸生動物和上兆的海洋生物被宰殺,以供人類消費。

  此外,這些大規模殺戮及其必然的後果——富有國家對肉類的過度消費,引發了本書將會提到的全球失控:助長饑荒問題,加劇生態系統的失衡,同時危害了人體健康。

  工業規模的肉類生產和海洋的過度捕撈,無疑是最主要的問題,但是人們整體上對動物的不尊重,同樣會導致大量的動物遭到殺害或受苦,包括用於實驗的動物、走私的野生動物,還有休閒式狩獵、釣魚、鬥牛、馬戲,以及其他淪為工具形式的動物。此外,人類的生活方式對生物圈的影響甚巨:按照目前的速度,到了二〇五〇年,將會有三○%的動物物種從地球上消失。

  我們對於人類加諸動物的危害一無所知(少有人去過工業化飼養場或屠宰場),同時又維持著某種精神分裂症式的道德標準,於是我們一邊呵護自己的寵物,一邊又大啖數百萬計的屠宰豬肉──然而,這些豬其實和寵物貓狗一樣,都擁有相同的感知能力,能感受痛苦,而且同樣聰明。

  本書旨在呼籲改變我們和動物之間的關係,這樣的呼聲不僅是道德上的規勸,同時也有國際上諸多權威演化論者、倫理學家、哲學家的作品當根據。書中所提到的研究,說明大部分的動物物種都具備豐富的智力和情感,卻往往遭到忽視。這些研究還證明了連續體(continuum)的存在,能夠連結所有動物物種(包括我們在內),幫助我們追溯地球現今物種的演化歷史。人類和其他動物物種擁有共同的祖先,後來經歷了漫長的階段和細微的變異,最後發展成為智人(Homo sapiens)。在這緩慢的演化過程中,並沒有任何「魔幻時刻」賦予我們與之前眾多人科物種全然不同的特殊本質,也沒有理由可以證明我們有主宰動物的絕對權力。

  人類與動物之間最顯著的共同點,就是感受痛苦的能力。如今已經來到二十一世紀,我們對於加諸於動物身上的無窮痛苦,為什麼仍視而不見?牠們所蒙受的多數苦難,既非必要,也並非無可避免。除此之外,更沒有任何道德論據支持我們,可以毫無必要地對任何生命強加痛苦和死亡。

推薦序

愛護動物,為自己也為地球
氣象達人/彭啟明


  因為一場非常殊勝的因緣,我現在是一個百分百完全的蔬食主義者。很多人看到我壯碩的身材,很難想像我是吃素的。

  茹素這幾年來,只吃蔬食並不影響我的生活,例如我仍然保持高度有氧及重量訓練的運動習慣。而且有趣的是,倘若標示不明的食物中含有一點肉的成分,我的味覺就好像人工智慧檢測機一樣,自然地發現。

  很多朋友問我,吃素是因為宗教因素嗎?的確,在台灣的佛教徒很多,本書中提到的佛教徒皈依時,常常會提到「我皈依佛法,誓言不再殺生」,多數亞洲的素食主義者也都和這有關連,無法每天吃素者,換成初一十五吃素,也代表虔誠尊重生命不殺生的習慣,也是傳統的習俗。而有的宗教雖然沒有嚴格限制,但多數都有對動物不殘忍的習慣。

  但其實對我而言,吃素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也就是:對地球的熱愛。近幾年來,溫室氣體的排放,造成全球暖化下的氣候變遷快速;地球上人口快速成長,也造成肉類需求增加,所需要豢養的牲畜也越來越多。國民所得和吃肉量也有關聯,收入越高,吃越多的肉類,因此全球耕地正面臨大面積的被開發,甚至給牲畜的作物耕地,擠壓到原來的糧食供應鏈。

  別輕忽畜牧業所帶來的危機。除了牲畜飼養過程中會造成溫室氣體增加,若遇到極端氣候事件下,當某一地的農作物減產,很容易造成糧食作物價格大漲。過去幾年許多國家的動亂,也都和氣候影響糧食產量與價格有關,肉類需求的大幅成長,干擾了傳統糧食供應。這也正是為什麼許多國家有志之士,很努力地推廣吃蔬食運動,不僅是從宗教觀點出發,更兼具對氣候變遷、環保的努力。

  何況,不吃肉、無屠殺,將人類同理心擴及動物,對我們自己的健康也很有幫助。例如許多的運動員,都是吃蔬食的,反而有更好的體力與耐力。健康檢查報告中,吃蔬食者和吃肉者的血液含量也有很大差異,可以有效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疾病發生。

  聯合國氣候會議 COP24在波蘭招開時,我主持過一場記者會,有位梵諦岡天主教的神父,特別來問我,如何跨宗教,可以讓更多的神父一起來享受蔬食的美好?因為大家都知道吃蔬食的好處,但習慣要改變,得需要很大的覺悟。

  食物與營養過剩所造成的浪費,在台灣的確是一個嚴重問題,這多少和台灣許多標榜「吃到飽」的自助餐有關。尤其是肉類,很多人有一種「沒吃肉好像沒吃飽一樣」的錯誤觀念。根據統計,全球吃肉的國家中,歐美國家吃肉的量較多,美國與澳洲平均在每人一年吃一百公斤的肉。相較之下,印度人平均吃肉較少,約三公斤,是全球肉食消費最少地國家之一。台灣人平均吃肉將近七十公斤,和歐美平均值相近,是亞洲最高。雖然很多朋友說台灣吃素的人口很多,也有很多蔬食餐廳,但台灣人吃肉的量實在太大,仍有很大進步的空間。

  本書從各個面向探討動物和我們的關聯,尤其是閱讀了書中關於動物的權利和人類的責任,讓我更加深信吃蔬食的好處,也讓我推廣蔬食的使命更堅定。我願意在各個宣導吃蔬食的機會,讓大眾知道本書作者表達的意涵。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888004
  • 叢書系列:早安財經講堂
  • 規格:平裝 / 416頁 / 14.8 x 21 x 2.0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會員評鑑

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3/04/23
劇透警告
永無止盡的大屠殺,只是為了口腹之欲。如果開始正視問題,就會知道過往的荒謬,聲稱愛護動物卻大啖培根、牛排?這不是指責,而是你真的有意識到過往習慣背後所造成的傷害嗎?

是否人性有種自動切換的開關,認為這是一種沒辦法的必要之惡,而索性避而不談餐桌上佳餚從何而來?

而除了道德因素外,著名的影片《奶牛陰謀:永遠不能說的秘密》也詳細分析了畜牧業對環境所造成的破壞更勝於石化產業,若要避免這個全球性的災難,減少肉類的飲食、甚至成為素食者會是一個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人類吃動物是否有正當性?
人類與動物的差別是什麼?

嚴實反覆的對話與論證,旁徵博引哲學家、心理學家、作家、法學家、思想家、動物學家的言論,試圖釐清關於動物的各式疑問,從實驗動物、經濟動物、野生動物等等著手。到底什麼是必要的?且動物保護更不該「只是」保護喜愛的物種。更別因哪個名人、偉人支持吃素、或吃肉,而主張其合理性。

2021年,154隻俄羅斯藍貓、布偶貓等名貴品種貓,因確認屬於走私動物,農委會防疫檢疫局依法以安樂死處置貓咪,引發動保團體及民眾反彈,儘管農委會出面說明貓隻來源地不明,未經檢疫引入疫病風險極高,因此依法處置,但愛貓人士仍湧入總統蔡英文臉書批評此做法。

而同時,現代工業化養殖非常「厲害」,六萬隻雞可以擠在三百坪八層樓的監獄飼養場內,「雞鴨以自己的生命,提供人類食物,牠們值得人類用心的對待,不管是在生前,還是死後。」如果動物懂得說話,懂得莊子,牠大概會回:「寧生而曳尾塗中」吧。

所謂強調環境與人道,當然值得鼓勵。但有時也只是人類基於道德感不安的一種策略,或是商業形象的一種考量。且,就算減少了痛苦,人類真的有權去剝奪動物的生命嗎?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子非雞安知雞之苦。

講究動物權,不是強調動物權優於人類權,也不是說雙方有對等的權力義務。而是在很多時候,這是並不矛盾的事。人類確實不需要吃肉就能存活,全球有3.75億的人口為素食者,而臺灣素食人口在台灣也已經突破250萬人,全球排名躍居為二。(按:人口佔比。2021台北也被CNN評選為十大素食友善城市)

不管是已經吃素,還是有志吃素;或是關心動物議題的人都很推薦這本書。

動物是我的朋友……,我不會吃我的朋友。──蕭伯納


研伸五星推薦書籍:
1.文明的野獸:從圓山動物園解讀近代臺灣動物文化史
2.守護馬來熊的女孩:再見,索亞!以信念燃亮夢想的旅程
3.找蔬食Traveggo無肉全植簡單提案:90道純植初心料理,兼顧美味與愛護動物的生活方式
4.無神之地:屏東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的日常與無常

📝摘要語句:

✍️「我們都願意想像有一種飼育方式,是『快樂的』動物被 『人道的』殺死。」凡是如此異想天開的人,都一定要清醒過來。──弗洛朗絲‧博蓋

✍️大多數人都不願每天親手宰殺動物,卻對動物受死、受虐、工業化飼養和捕撈造成的生態災難視而不見或縱容,只因為大家都這麼做。

✍️吾應除他苦,他苦如自苦;我當利樂他,有情如吾身。(我必須消除他者的苦難,因為那就像是我自己的苦難。我必須努力促進他者的利益,因為他者就和我一樣,都是有感知的生命。)──印度佛教智者寂天

✍️我們能夠主宰動物,吃牠們的肉,其實是藉助於我們所製造的武器。人類會使用鐵和火之前,在自然狀態下,反倒是動物的食物。遠古時期的熊和虎首次與人類狹路相逢時,哪有什麼敬畏之心,尤其是在牠們肚子餓的時候。」 在我經常去修行的尼泊爾寺院附近,曾多次看到一隻母老虎出沒。有一天晚上,當我終於聽見牠咆哮時,心中完全沒有人類比野獸優越的念頭!──伏爾泰

✍️「物種歧視」(speciesism)定義如下:「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的類推,這個詞是專指對於非人類的其他物種,拒絕尊重其生命、 尊嚴及需求。」

✍️靈魂中沒有一絲惡意的人,就是最快樂的人。

✍️在中國,傳統中醫會使用熊膽入藥,認為它具有各種療效。因此,有超過一萬隻亞洲黑熊終生被監禁在籠子裡,每天接受兩次抽取膽汁的穿刺過程;越南境內有兩千四百隻熊有同樣的命運,而蒙古境內的數量則不明。由於籠子窄仄,黑熊無論日夜只能躺著,甚至無法翻身。

✍️真正的改變必須是自願的。唯有設身處地、換位思考,承認對方的固有價值,我們才能充分尊重並關心對方的處境,不管對象是他、她或牠。利他主義是逐漸改變文化的關鍵。

✍️難道不能先同意我們虧欠動物一份關愛嗎?......簡單來說,就是以痛苦的名義去消滅痛苦,這種可恨的痛苦讓大自然得以生存下去,但人類應竭盡所能的消除這種痛苦,不斷去努力,因為唯有堅持下去才是明智的。 ──左拉

✍️首先,他們忽視你,然後嘲笑你,接著對抗你,再然後你就贏了。──甘地

✍️無論施加的對象是人或動物,痛苦就是痛苦。……承受痛苦的,不管是人或動物,都是非常不舒服的;而沒來由的加諸他者痛苦……是施加者的殘忍與不公不義的表現。
展開
user-img
5.0
|
2021/12/27
非常推薦、易讀

在享用美食前,希望更多人去了解食物來源,與動物在工業化的飼養過程所遭遇的待遇

本書在各種論點與理念衝突上都分析得蠻清楚

提供給人們對肉類來源與攝取的反思

以及對動物的同理心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