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私房藥

私房藥

  • 定價:280
  • 優惠價:79221
  • 優惠期限:2024年05月25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暮至臺北車停未》吳妮民:從父母的移動歷程,我找到回家的方法

    文/陳琡分2015年04月21日

    「當我準備寫這本書時,認真一想才發現,雖然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生活了這麼久,但其實我不是很瞭解他們。」 暮至臺北車停未 那個下午,吳妮民手上捧著一杯熱茶,眼前擺著她繼散文集《私房藥》後的新書《暮至臺北車停未》,輕輕地這麼說。 早在《私房藥》集結付梓前,吳妮民就盤算好,下一部作品要 more
  • 【書設計】吳妮民《私房藥》設計概念

    文/霧室2012年06月11日

    裝幀設計/霧室 〔聯合文學編輯說〕 私房藥 醫師作家吳妮民的散文集《私房藥》,記錄了一段醫學生至住院醫師生涯的見證,也是向這個過程告別的儀式。 兼具年輕女作家以及專業醫師的身分,吳妮民延續散文抒情優美的傳統,將臨床醫學故事以文學筆法轉化,作品兼顧醫學人文之底蘊與文學內涵。特別的 more
 

內容簡介

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臺北文學獎 
四大散文獎得主 女醫師吳妮民第一本散文集

  人就是會老,人就是會死
  仙女醫師煉字為藥,一本能療癒人生隱疾的散文。

  從醫學生、實習醫師、以至住院醫師,迄今已為一位專科醫師的吳妮民,將累積十多年的習醫史與感知經驗,細細爬梳成個人卓絕的「私房藥」。

  輯一「非關浪漫」以醫學生的無懼之瞳,直面初始接觸的上刀、跑檯……,甚而發出左利手的不平之鳴。擔任研修醫到專職醫生,出入診間、病房、居家照護、醫療派遣隊,於生離場域中睽視青春生意之衰退,在死生模糊的時點宣告「閉幕」終了;輯二「醫室流光」由《人間福報》的「醫識流」專欄發展而成。剖解世人未注目的巨塔一隅,因3C產品重燃生命力的癱瘓者、患者家屬的消極逃離、或是醫者自身驚心動魄的輪值生活,時快時慢的筆調,正如醫師們日夜顛倒,毋顧作息的駐診觀察;輯三「靜靜的生活」記錄生活中所見所感。有旅行的意義、昔時綠衣黑裙的青春印記、攸關性格特徵的吃食速度、飽含魔性慾念的尋鞋與馴鞋過程……器物人事攙和喜悲失落,人文省思夾雜心緒忖量。

作者簡介

吳妮民

  一九八一年生,臺北人。成大醫學系畢業,目前為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曾獲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報導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臺北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及各地方文學獎等,甫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補助,現正進行主題式寫作。作品散見《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人間福報》、《中華日報》、《聯合文學》、《幼獅文藝》等。

 

目錄

【推薦序】給希波克拉底的情書∕甘耀明
【推薦序】嫦娥不悔偷靈藥∕張萬康
第一輯 非關浪漫
右傾世界的左派分子
十九號電梯
十面埋伏
青春旗
硃砂足印
閉幕式
私房藥
週間旅行
章回故事
酒鬼紀事
非關浪漫
熱病
失格夢魘

輯二 醫室流光
平原上
在床一方
秀才與壁紙
洗澡
暗語
有洞
修辭
媽媽舌頭
便當
三年
盛放

輯三 靜靜的生活
小城故事
重慶森林 青春藍調

我的纏足史
珥璫記
留聲
節氣之必要
靜靜的生活
離別誌
【後記】讓一切凝止於此——我的告別,與啟程

 

推薦序1

給希波克拉底的情書

  幾年來,陸續從報章讀到妮民的文章,這也是我最常認識她的管道。她的散文無論行文或取材,具有可識別的個人特色,讀了第一段便呈現她的「文學浮水印」。這說明了她的努力有成果了。

  當然也有小誤會,純屬我個人所為。那是二○一一年十月初的事,我在德國柏林駐村文學交流,多虧網路無遠弗屆,隔空閱讀妮民獲得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首獎的〈週間旅行〉。乍看標題誤以為是時下熱門的旅行散文,如何把自己空降到大街小弄或山林玩起景點式的迷藏。事實上,我錯了,這篇是比旅行還複雜的居家照顧之行,引領我穿透無數病老與外傭的幽微世界,這趟旅行饒富意義。

  也就是在柏林那幾天,我穿梭街道,在某個傍晚從腓特烈街車站搭地鐵回郊外宿舍。車站外微雨,車站內舉行照片展,陳列題材從雪地燕鷗瑟縮、街道抗議到戰地照片皆有,不少人駐足觀看。面對社會寫實與戰地煙硝,總有不忍,大千世界的傷殘與病痛如斯,誰也無法冷眼冷心。倏忽間,有總似曾相似的感覺,稍後在搖晃的火車車廂中,我終於想起那貼合的畫面竟來自〈週間旅行〉黑白色系社會觀察。

  生命最大的傳奇與故事,在現今社會可能剩下對病疾的奮鬥。對於現代醫學成就集大成的醫院來說,是病人與醫生的搏鬥戰場,因此《私房藥》可謂「醫生記者」的攝影集。這些社會觀察的培養,比起常態的大學教育更複雜,醫生的養成教育,光是大三的「震撼教育」解剖課,是醫學系學生的記憶DNA,妮民〈十九號電梯〉與〈失格夢魘〉那種花整學期在無言的大體老師找出無盡的故事,絕不是英國諷刺畫家威廉.荷加斯「酷刑的獎賞」那解剖學所展示的開膛剖肚、焚煮骨骼、狗兒叼心臟的畫面,而是解開與縫合不同的生命故事。接下來的沙場實戰,更不容有誤,〈青春旗〉的女醫生面對男病患私處的從容,〈閉幕式〉的死亡哲學,還有〈酒鬼紀事〉那位老是出入醫院的酒精中毒者的荒謬人生,更不用說居家照顧、海外醫療、腫瘤科病房等。妮民歷經的一切,對我輩如小說家駱以軍所言的「經驗匱乏者、失落說故事者」來說,無疑是天上掉下來的戰鬥值,無限灌血的故事加油站。所以,我面對《私房藥》醫療前線的煙硝味,未達嚮慕,但總有一種被戰地記者的照片所撞擊、吸引,並驚豔妮民的醫學人文之底蘊與文學內涵。

  當今的醫學發達,但是並非萬能,SARS肆虐、癌症惡化、愛滋病等有待解開。此外,醫生得面對病人千奇百怪的情緒與層出不窮的醫療糾紛,白袍不是萬能的擋箭牌,但藉由臨床醫學敘事的累積與傳遞,可以淨化醫護人員的情感。因此,市面上,醫訓養成、醫療職場書系有不少,這仍可歸納為散文,因為散文範疇本來就很大。這本書裡,妮民走的是比較抒情的傳統,將臨床醫學故事,以文學性筆法轉化,釋放情感。就散文的美學來看,《私房藥》「輯一」面對對異己的病痛,產生自我與他人的視角落差,得不斷調動情感平衡,於是乎有了靈性覺醒與光芒呢!也因為如此,看到較多異於目前旅行散文、飲食文章與家族書寫所呈現的社會觀察與關懷。

  醫生作家,向來在寫作上有成績,從田雅各、王溢嘉、侯文詠、王湘琦、莊裕安、陳克華,到近年來的陳豐偉、鯨向海、黃信恩等皆是,但有陽盛陰衰的態勢。女醫生作家這幾年來陸續冒出頭,除了鄧惠文、林育靖,吳妮民更是值得期待的後起之秀,她在貼近觀察與游刃有餘的情感轉換,常有令人讚嘆的火光。女性書寫在台灣文壇有其傳承,從醫療書寫切入的甚少,因為如此,妮民的後續發展令人期待與鼓勵。

  西方醫學的發軔,一般歸於古希臘人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的努力,使得醫學從巫術分離,自成一格。關於治療與致病,不再是女巫的工作,認為是氣候、水質、土壤等環境因素對人類健康造成的。但是,關於寫作之類藝術創作,驅動心靈微量核子撞擊的光芒,始終像某種魅人巫術,像魯迅〈藥〉裡頭的華老栓買血饅頭治療兒子疾病難以理解,卻情感動人。《私房藥》從職場的社會切片,進而轉折到工作場域的個人點滴,最後發抒生活的點滴,妮民的書寫收放自如,始終魅人如巫法,可以是一場醫事拉扯,也可以穿耳洞的髮下風雲。我讀來,某種時刻突然驚呼,彷彿窺看現代女性的生活記錄。我甚至懷想,要是西方醫學的老祖宗希波克拉底能讀到這本書,有何感覺?沒錯,是情書。《私房藥》行文如斯外觀,又情感內斂,可以很職場風波,也可以很生活到底,希波克拉底一開始讀就上手了,肯定整日放不下情書,因為我也是。

甘耀明

推薦序2

嫦娥不悔偷靈藥

  今日黃昏時分,為何我突然特想吃荷包蛋?此一沒來由的欲望,是因太久沒吃或其他不可測的原因?藝術創作的發起原因,可能簡單,可能複雜,可能無解,可能多餘。那麼,身為醫師的吳妮民為何非寫作不可?這本書讀來可以識見到一點,那就是吳妮民從醫與否,都會是個作家。而作家該寫什麼、怎麼寫?一如每個小提琴家均欲攻略柴可夫斯基和孟德爾頌的小提琴協奏曲、每個詩人都會寫到貓詩與情詩(是很噁心沒錯)。常聽人說寫作與生活脫離不了干係、寫作應從生活熟悉處著手,吳妮民取材醫者或醫者背景以外的自身經驗沛發成一散文結集,其箇中迷人處在於時而有高知識份子的認真,時而有女學生的輕快。在文學專業技術上,吳妮民紮實練就,下足了工夫,在在讓《私房藥》各篇訴情凝思,收滿放空,只道是寫作的空幻路上小嫦娥妮民不悔偷靈藥,讀來是碧海青天夜夜心。本書問世後有可能讓許多病患指名掛她的號,或使她成為醫療記者有事就採訪一下問個意見的對象;請別忘了送她一朵小花或一盤水餃,女學生是容易感動底。在此俺追加祝福她的下一本書,合著預約掛號這是。

張萬康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5229863
  • 叢書系列:聯合文叢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十九號電梯
鐵灰色鋼門無聲滑上後,盛載著我們的箱子便向下垂墜。大家束手站立仰視黑暗中發光的樓層表,沒有人說話。就在幾天之前,同樣的一部巨大電梯才剛剛負載過九具大體由地下室上來,而如今在這垂直甬道用不同方向逆行著的我們,陪伴著捐贈者的家屬一起到骨灰室去,那屬於醫院錯綜複雜不為人知的密道的一部分,讓他們預見未來這些大體的歸身之處。

做為醫學生涯中第一門基礎課程的主角,我們敬稱這些遺體捐贈者為大體老師,而這齣嚴肅的劇碼當稱之為大體解剖。這門科目對我們而言是過了暑假升上三年級後的一記當頭棒喝,亦是許多人恐懼的來源。唸三類組的人對於解剖早是見怪不怪,一路從高中上來不知「手刃」過多少隻青蛙、老鼠和白帶魚,其中多數還是活體解剖。但是再怎麼樣我們也無法想像,有一天我們將像已經歷過這一切彷彿是個沙場老兵的學長們口中描述的那樣,穿起實驗衣,手拿解剖刀和鑷子甚或釘錘和電鋸,對著一具曾經的血肉之軀大動干戈、東切西鑿。

猶記得前兩年剛進醫學院之際,教室被安排在解剖室的隔壁。除了不時飄散過來的消毒水味,我們還要時時提防別一個不小心從門口瞥見在解剖檯上的蓋著白布的遺體,彼時我們實在是畏多於敬,不想兩年後時移物換,上課的地點變成了隔壁的解剖室,學生們在那裡面洗刷著銀灰色的解剖檯和地板,束手無策地等待著下一刻鐘被運進這教室的大體老師。

其時的恐懼還有別的理由可以解釋,其一是流傳在我們之間的怪力亂神的傳說。我學長中八字輕的一個,據說在他上大體課前一晚接到一通電話,指名找某某某,他回說沒這個人便掛了,直到第二天來到學校才赫然發現:唉呀昨晚電話中被提及的某某某不就是他那一組的大體老師嗎!又還有別校的醫學系學生兩人,據說解剖時在一旁嬉鬧,當晚兩個人便不約而同地夢見他們的大體老師(一個慈眉善目的老者)向自已走來,諄諄教誨他倆道,我捐出自己的身體就是要讓你們好好學習啊,怎可以不做實驗在旁邊玩呢。嚇得這兩名學生從第二天起解剖課時認真做實驗,再不敢心有旁鶩。更大的癥結其實在於我們幾乎沒有人看過遺體。屍體到底是怎麼樣的,根本無從想像起,遑論經過福馬林處理過的大體。我們且想像著他們是不是該四肢僵硬、是不是該面目猙獰或於某些闇黑時刻對我們不友善——

然後各組就有幾個英勇的同學被叫下去了(我們下去洗屍體啊。後來有一個同學向我轉述道。那些老師們被我們從冰庫裡扛出來,冰水和冰塊從袋子裡嘩啦一聲流滿地。老師們臉上的孔洞都流出了血,我們就是用水把這些血跡洗掉。那些血是由於灌入福馬林血管壓力太大爆開的緣故)。不多久,終於第一具盛載著大體老師的解剖檯被推進教室,接著第二、三乃至於第九具魚貫進入。

老師們來自四方,身分各異。有年紀輕輕便因病過世的體育老師,一位曾是學校裡的文學院院長,還有一組是不知姓名的流浪漢。相同的是,他們皆赤身裸體地仰天躺著,曝露出頭、胸、腹乃至於一個人褪色斑駁的最私密處,男女皆然。乍看之下似是極無尊嚴的情景,再細看彷彿又覺得他們正用這種姿態做一種理直氣壯的宣示和呼喊。我走近他們,這是我第一次仔細觀察(或說看見)一具遺體。他們通身蠟白色,一點透明度都沒有的毫無生氣的白,眼唇紛紛緊閉著,臉和身軀因為福馬林而略微浮腫,但表情並不扭曲,甚或非常安詳。解剖課老師於是迅即走來,示範如何照顧大體。我們且盡力克服心中孳長蔓延的那股震驚後的餘波,安靜而迅速地動作著,戴著橡膠手套的手扶起大體的四肢和頭(那是非常奇異的觸感,冰涼沉重僵硬且具體),以白紗纏繞,澆上防腐藥水,料理完畢便將他們沉降進那棺槨一般的解剖檯沉睡。

會員評鑑

4.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16/05/28
在塔尖獨舞

文/蘭若精舍.柳藏經

陪著家人上醫院門診時,隨手抓了一本書閱讀,很湊巧就是吳妮民的《私房藥》,在醫院看醫生寫的書,有一種魔幻寫實的味道。

讀過侯文詠的《大醫院小醫師》後,很久沒看過那麼精彩的文章,在這一本吳妮民的《私房藥》中,我感受到一個青年醫師的寫作魅力。通常作家的第一本散文集,都跟自己的潛意識的秘密有關,用文學的筆觸,進行對自己的寫作治療,然後在完成之後,也都放下自己的生命負重。

吳醫師開宗明義在「右傾世界的左派分子」,從「左撇子」的自己說起,這深得我心,因為我也是天生的左手黨,有時左撇子和同性戀一樣,天生的問題,卻被誤解成後天的學習造成。然後在吃飯與寫字間,蒙受不被諒解而被修理的苦難。在學齡前,我還能用左手寫出刻印的反字,然後開始被懲罰,最後如左撇子的金溥聰所說,左撇子被矯正後,遺留下的副作用是「口吃」,講話大舌頭。吳醫師應該是很幸運的維持左手吃飯與左手寫字的習慣,但在被瞭解的過程中,似乎也一樣遭受異樣的眼光,雖然如此,但保有的左手能力,讓她的感性能力不曾消散。

讀醫師所寫的書,總感覺到在看佛陀修行的過程,在四個城門反覆輪迴,看著眾生的生老病死,而醫師就是見過最多生老病死的人。在「青春旗」一文中,她幫男女病人插入導尿管,當生病的男人,他的陰莖乾癟鬆軟毫無生氣,只有在插入尿管時,透過尿管彷彿才能感覺到勃起的硬度。原來人一旦生病,就撫觸不到慾望,男人沒有性反應,大體而言,他的生命已經宣告死亡。

在「週間旅行」中,隨著她到府看診,有一些是老人,有一些是重大傷病的年輕人,老病的人似乎活在自己的監牢中,對抗自己的疾病,還有隨時新增的感染,如褥瘡,還有更多的空虛與無奈,是一幕幕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人間煉獄。還好有智慧型手機的出現,讓那些年輕而癱瘓的生命,有了出口,可以透過網路的「阿凡達」,讓他們在另一個世界中,用健康正常的靈魂,繼續存活,而不必想著自殺的可能性。

人性的弱點,其一是不能承受他人之死。醫師不一定有宗教信仰,但一定想信人會死亡。在「閉幕式」一文,身為一個醫師要開始練習別人的死亡,不管是同年齡,還是自己經手的第一個死亡案例,如何抽離自己的情感,看著病人從生到死,如同看著遊泳的人逐漸溺斃在生死汪洋,卻不能表現巨大的情緒,只能化成一則則冰冷的數據,幾點幾分幾秒與世長辭,然後推到往生室。醫師不是冷酷的人,而是冷靜與上帝拔河的人。

「青春既美好又殘忍,當年我們都需要一點革命。」說著是「靜靜的生活」一文中,她面對四個親友的死亡紀事,一個是會帶著家人去遊玩的伯伯,最後因中風離開。一個是大一得到腦瘤身故的同學,一個是高中同學在多年後,在新聞報導看到溺斃在溯溪的水道上,最後是阿嬤的淋巴癌,就算是身為醫師的自己,也無法阻止母親希望讓阿嬤勉強的活下去,善終總是在不孝的陰影中被撕毀,放棄急救等於不夠孝順。在青春的年紀裡,其實生老病死一直悄悄尾隨,在吳醫師的文章中指出,有著醫師的無奈,醫師也是人,承受不只是病患,而是更多來自親友的無常。

讀完這本書後,也等於看到一個醫師的養成,看著她卸下聽診器,換下白袍,走進文學的農場,為我們筆耕出這麼多興然有味的文章。在白色巨塔上,讓我看見最美麗的舞蹈身影,這麼有味道的書籍,真值得我們一讀。
展開
user-img
4.0
|
2012/07/08
甫讀這本書時,原本期待的是會一個年輕的醫生作家會從醫生的角度去看病人或是這個世界,但從一開始的「右傾世界的左派分子」我就開始有覺知了,那些我想要知道白色巨塔裡驚人的內幕將只是個人單方的想法而已。
「十九號電梯」這篇寫著作者在拿著解剖刀來面對大體老師的心情,像是經過成年禮的般的試煉。「十面埋伏」裡形容自己的「癌症恐懼症候群」的心理疾病,一個學醫者的自省與體察疾病對人的心理壓力與影響尤為細膩。
「青春旗」裡在老人家隱晦的三角地帶,有著尿管以後,青春旗誌將是搖搖欲墜,生命是以何種方式來呈現,當意氣風發勃起的青春旗誌,到最後垂縮且插上導尿管的景象,生老病死不言而喻的在這樣的情景表現出來。
「週間旅行」這一篇我對它印象深刻,因為讀者在工作時也常會遇到巡診醫生,作者所形容的場景,我也都在一旁陪伴著巡診醫生,在這裡讓我了解到從醫生的角度所看到的世界與想法。
「在閉幕式」裡我可以看到了醫生在生死邊緣間的心事,到最後可以圓融看待生命與醫生的天職,這是讓感動的。
我喜歡這本書,不是因為文筆的好,而是因為這樣的議題是值得被寫與被閱\讀。許\多的散文流於生活的吃喝玩樂,再加上作者個人的好文筆把所見聞與詠嘆寫的絲絲入扣,但是那樣的感人是因為「文筆」與「細膩」而來,但能真實的描述疾病與生死的真實場景,藉由實際工作者的描述,讓讀者能有機會更貼近於我們所害怕的真實。
這本書另一個讓我喜歡它的理由是:發自內心的真誠與回歸到自我的省思、解讀,讓讀者從書中受到感動與啟示。
展開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