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透過日常物件訴說愛與回憶
林幸萩(本書譯者、童里繪本洋行店主)
孩子不斷地問著同一個問題——「奶奶什麼時候回來?」每次提問,似乎都在尋找一個解釋,尋找一個能夠抹去痛苦的答案。這個問題隨著故事的進展,成為了一種旋律,輕輕迴盪,像是魔法的咒語,帶著一點點安撫的力量,讓悲傷稍微褪去。孩子心想,如果不斷問這個問題,奶奶或許就會回來。她不會永遠消失。
雖然在奶奶的家裡,眼前只看見物品的身影,眼鏡不再掛在奶奶的臉上,衣物依舊安靜地在陽台上晾乾,地板也不再回響著腳步的聲音,但是奶奶並未真正離開。她仍然存在,只是以另一種方式存在。她變成了一股微風,輕輕地吹過,每一次都像是在提醒我們她的存在。這陣風看不見,但卻可以感覺到她在這裡,無聲無息,卻又那麼真實,呼應著讀者們可能有過的經歷,彷彿我們都曾經在某個瞬間,看到奶奶打開廚房的收音機,甚至看見她和孫子一同玩著玩具車。全書中,作者僅以生活場景呈現,所有畫面空無一人,奶奶的話語透過物件無聲地傳達,不是真的說出言語,而是愛與溫柔的回響,無形卻真實。
安・艾珀的《奶奶什麼時候回來?》是一部隱藏在日常物件中的人生物語,帶領我們進入一個溫暖、安穩的世界。這是一個令人微微想與時間對抗的世界,在這裡,每一件物品都有自己故事,靜靜地被擺放在某處,從容不迫地訴說著它們屬於那個瞬間。物品們並不急著表達,而是默默等候,在某個特定的時間點,偶爾輕聲說出故事,說出奶奶對孫子的愛與祝福。
安・艾珀的作品,對細節有著深切的關懷。畫面中的每一個元素、每一個文字,都透露著微妙的情感。這不僅是圖像和文字的交織,更像是一種對現實的重新詮釋。每一幅畫作,都在告訴我們:這一刻就是這一刻,而你,正見證著它的存在。那些日常中容易被忽視的瞬間,原來如此深刻而動人。
《奶奶什麼時候回來?》看似簡單,卻在每一頁中流淌著難以言喻的深度,仿佛在輕輕撫摸一個不曾痊癒的傷口。這本書沒有給出答案,它只是靜靜地將失落化作溫柔的存在,輕輕地撫慰著每一顆心靈。它不張揚,也不強求回應,只是在無聲無息間,像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安慰,帶著細膩的力量,輕輕撫慰那些深藏痛苦的心,適合每個年齡層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