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話
有時候,我會直接說出「我就是喜歡」或「我就是討厭」這樣的字眼。這並不是因為我懶得解釋,而是喜好分明的時候才會這樣表達。
「就是喜歡」某個對象的我們十分可愛,但說出「就是討厭」這種話的我們卻莫名令人不寒而慄。情緒跟食物的消化很像。「喜歡」的情緒會漸漸被全身吸收,我們會希望它長久留在體內。反之,「厭惡」的情緒需要犧牲內心的某部分,並不容易消化。或許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會像吐出來般宣洩情緒。
這個故事是我個人對「厭惡」情緒的宣洩。
茶水間雖然是日常休息空間,卻不是想待多久就可以待多久的地方。雖然這裡有我需要的東西,卻不完全屬於我。雖然是允許我自由進出的空間,卻不單單只對我開放。因此,茶水間就像與他人共存的世界縮影。
不過是在茶水間簡單寒暄,擦肩而過的人,很難說是「熟識」的關係。像「面熟」這種對關係的模糊定義,正好適合用於此。《茶水間》這故事講述的是連在這種模糊關係之中也遭到厭惡的人。正如我們對待「面熟」的人那般,書中所有登場人物都從未被他人完全理解,但也沒有努力試著去理解他人。
無論是被喜歡或討厭,如果可以知道原因就好了,但是故事中的主角莫名其妙遭人貼上討人厭的標籤,反覆思考著:「別人為什麼討厭我?」還有什麼比這更地獄的情況嗎?當我們問「你為什麼喜歡我?」的時候,無論對方的回答是什麼,我們往往都已經做好聆聽的準備,甚至心癢難耐、迫不及待,甚或是隱約猜得到答案,但如果情況完全相反的話,就不難想像會有多悲慘。
書中登場人物以不同的方式面對他人的厭惡。有的人接受自己就是那樣的人,有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被討厭,或者即使是知道了,也不在意。又有些人不想被人討厭,自己卻不斷尋找目標,討厭這個人、那個人。
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一點這些角色的影子。不是有人說,我們能掌握的就只有面對人生的態度?那麼至少試一次,想像那些被討厭的人有什麼感受?而我不過是透過想像被我討厭的人會有怎樣的感受,以此來面對自己的厭惡罷了。這麼做之後,如嘔吐般宣洩出來的「厭惡」情緒雖然依舊令人感到不快,但至少被消化了一些。這就是我想傳遞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