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書市集
好好吃教室:與孩子一起實踐的十四堂食育課【獨家限量親筆簽名版】

好好吃教室:與孩子一起實踐的十四堂食育課【獨家限量親筆簽名版】

  • 定價:420
  • 優惠價:79331
  • 優惠期限:2024年07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跨界好友們熱情推薦★
★孩子玩得不亦樂乎、大人開心參與,
最沉浸、最好玩的食農教育入校實記★
 
這是一位職人十多年入校執行食農教育的珍貴紀錄;
也是一位母親以食物陪伴孩子實踐生活素養的溫暖絮語。
 
  水牛書店創辦人劉昭儀,以多年來在學校實踐的食育活動經驗的累積,集結成一本好吃又好玩的食育書,不僅可以作為學校執行食農教育的活動教案,也是關注孩子飲食與營養、生活與學習的父母,在家裡豐富飲食生活、培養孩子品味與素養的最佳指南。
 
  本書包含14個食育活動,看似一場場規模浩大的「園遊會」,全都是昭儀以及志工媽媽們一起企劃並執行而成:打造校園裡的菜市場,讓孩子認識自台灣土地上生長的多元食材,以及食物的營養;將商超搬進教室,開放孩子購買零食,藉此了解食品科學及聰明的選購方法;鼓勵孩子表達對食物的喜好與厭惡,實作料理反轉地獄食材;打造小火車環島情境,將社會課的的「家鄉」主題活起來。不僅在城市的學校中進行,昭儀更深入復興山區的學校舉辦,透過認識在地食材、簡易的煮食方式,給予孩子信任及動手嘗試的空間,讓每個小朋友的臉上洋溢滿足自信的笑容……令人驚豔竟有如此豐富且好玩的「食育課」!
 
  在一篇篇的食育活動中,可以認識到昭儀幽默又直爽的性格,不吝於把執行過的所有經驗分享出來,更可以在文字中感受到她全心以孩子為出發點的溫暖關懷。「與孩子一起煮食,就是最佳的生活素養課。」昭儀的每一個篇章,呈現著如此自然且清晰的理念。
 
  這14個篇章,每一篇都標示著食育關鍵字,並補充內容涉及的重點知識,及提供執行活動的建議和指南,是一本能輕鬆閱讀,又能擷取養分的「食育魔法書」!
 
  ●食育關鍵字
  全書離不開土地與時令,透過每一篇的食育關鍵字,提供師長擷取食育核心與教案設計的參考關鍵。
 
  ●補腦畫重點
  關於篇章提及的食育名詞,包含食材產地、食品營養等附有解說,提供讀者基本食安觀念。
 
  ●好好玩指南
  每篇都有簡易的活動執行指南與重點提示,包含執行的時間、流程、道具準備,以及重點提醒,讀者無論在校、在家操作容易上手。
 
專文推薦
 
  毛  奇|飲食作家
  陳吉仲|農業部首任部長、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特聘教授
  蔡珠兒|作家
  羅文嘉|水牛書店社長
 
暖心推薦
 
  比  才|《家酒場》作者、料理研究者
  王嘉平|Solo Pasta主廚
  施捷宜|台菜文化食物設計師
  袁櫻珊|《台菜女兒餐桌之旅》作者
  徐  仲|飲食文化研究者
  海裕芬|主持人、美食作家
  James陳志煌|Fika Fika Cafe 創辦人、2016 北歐杯咖啡烘焙賽雙料冠軍
  陳彥任|兒科醫師、彥醫師的下班筆記版主
  陳撫光|堂本麵包、亞森洋菓子負責人
  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
  許進富|台北市公館國小校長
  游惠玲|料理與廚房生活研究者
  Dana游育甄|涼州游嚴行主廚
  番紅花|飲食生活作家
  劉沁瑜|輔大食品營養系教授、大享食育協會理事
  韓良憶|飲食旅遊作家、電台主持人
  簡國書|阿國味農食堂的料理人
  瞿欣怡|作家
  嚴陳莉蓮|裕隆集團執行長
  蘇彥彰|我愛你學田市集餐廳主廚
 
編輯推薦
 
  和昭儀認識是去年底,收到她一篇篇的入校執行晨光活動的紀錄,被那一場場沈浸體驗十分有感的食育活動給驚豔,真的沒想到志工媽媽可以做到這樣的程度,簡直就是舉辦園遊會的規格了!
  和昭儀碰面後,知道她的每一場紀錄,並不止於活動紀錄而已,在她充滿幽默、與對孩子亦母亦友的話語中,是對食農教育有著很深的感觸,並且有著希望可以透過自身多年在校執行食育的經驗,分享給大家的溫暖心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劉昭儀
 
  少女時代在媒體業拼搏;曾經不稱職的扮演政治人物牽手;中年以後冷不及防地變成書店與小農市集的闆娘;近年在偏遠地區的學校執行食物教育,被原住民小朋友稱為「葉老師」(意思是貌似在部落備受崇拜的魚打羊歌手葉璦菱,是極高度讚美!)。
 
  在養育一女一子的歷程中,用日常的餐桌料理,紀錄跟羅氏三害交手的各種笑中帶淚,因此不經意地成為阿木界的諧星,陪伴許多在苦海浮沈的女性一些慰藉:「啊!如果連她都可以化悲憤為笑話……」
 
繪者簡介
 
羅亦庭
 
  被藝術學習耽誤的臭臉名模,人稱「少女界巨塔」的羅慢慢小姐,自小喜歡繪畫、攝影與運動,因為時常沉浸在自己的創作世界中,而對現實俗世慢半拍。
 

目錄

推薦序 從「飲食」出發的生命教育 毛奇(飲食作家)
推薦序 最佳的食農教育書籍 陳吉仲(農業部首任部長、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特聘教授)
推薦序 書寫食物故事的廚娘身影 羅文嘉(水牛書店社長)
作者序 取悅小孩優先 劉昭儀

1菜市場好好玩
食育關鍵字#土地與節令 #心算與數字 #市場文化與禮儀 #產銷履歷 #食物多樣性

2 Let’s go to the farmer’s market
食育關鍵字#英語情境 #農夫市集 #計量單位大不同 #異國文化體驗

3歡迎光臨!小學裡的便利商店
食育關鍵字#食品成分 #食品科學 #食品添加物 #營養標示

4食物的天堂與地獄
食育關鍵字#偏食 #空熱量 #飲食危機

5舌尖上的小火車環島旅行
食育關鍵字#活的社會課 #家鄉特產 #島內深度旅行

6跟全世界說Happy New Year
食育關鍵字#地球村 #節慶與風俗 #各國飲食文化

7校園小廚師爭霸戰
食育關鍵字#健康烹調 #色香味 #米其林小廚師在我家

8米田芳貢貢
食育關鍵字#行動餐車 #拜託了冰箱 #米食文化 #米製品

9玩中學的大地餐桌
食育關鍵字#樹頭鮮 #稻田裡的餐桌 #飯捲趴 #菜市場教我的事 #著時

10台灣的海味旋轉壽
食育關鍵字#台灣海鮮指南 #黑潮 #海鮮三寶 #煎魚要領

11山中的小廚師(上)
食育關鍵字#偏鄉小校 #貓爪式切工 #冰冷的物資 #有溫度的陪伴 #長高長壯

12山中的小廚師(下)
食育關鍵字#孩子是主角 #團隊合作 #山林間的閃閃發光

13蛋怎樣才好吃
食育關鍵字#蛋的多重宇宙 #最平凡也最百搭 #動福蛋

同場加映:大學裡的「自煮」運動
食育關鍵字#大學生共煮共食 #營養健康CP值 #NG外食 #聰明採購
 

推薦序
 
從「飲食」出發的生命教育
毛奇(飲食作家)
 
  回頭想起跟昭儀認識的經過,已經好久好久了!那是我剛開始經營粉絲頁,在網路上記錄做菜以及食物料理有關的心得,響應了昭儀舉辦的愛心便當活動,因此設計便當菜色跟讀者們分享;接著還參加了「街頭義煮」,在尾牙時給無家者添菜。回頭一看,這些鍋鏟庖廚的愛心活動,居然已是二O一五年的事了。時光悠悠,竟然就這麼過了九年。多幸運,我還走在跟食物有關的路途上,寫作、料理;而昭儀跟她的「我愛你學田」以及夫婿羅文嘉一起運營的水牛書店,這九年來持續愛鄉愛土,涓滴實踐、關懷下一代的教育──從「飲食」出發的生命教育。
 
  有時候我看她上山,跟桃園復興鄉的國小孩子們一起做菜,我自己也參加過一回。我們事先籌備菜單,討論如何誘發孩子更多的思考,身為兩個孩子母親的昭儀,有真誠的分享與愛,推己及人,讓每個參與的孩子也可以透過食物開啟思考的機會。
 
  這本《好好吃教室-與孩子一起實踐的十四堂食育課》,內容分成十四個章節,這是昭儀多年來執行飲食教育的集結。把日常菜色轉化成引人深省思考的腦袋食糧,從小學學童、中學生夏令營、乃至於頂尖大學生,都是她用食物傳承、啟發的對象。從十四個不同的教案,可以見到她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受眾,所打造出不同的食育模式。比如小學生的飲食教育,宜搭配繪本,循循善誘,還可以加入英文單字的學習,讓小朋友在品嘗異國風食物料理的同時,宛如上了一堂地球村的飲食課;知道不同族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飲食偏好,卻有著相同期盼幸福的巧思。
 
  《好好吃教室-與孩子一起實踐的十四堂食育課》也導入時下最重要的一些飲食關鍵概念:台灣米、菜市場、永續海鮮、食物里程、格外品(醜蔬果)、自煮自食。每個教案包含了:活動描述、溝通重點知識、活動執行注意事項,透過深入淺出的記錄,能夠給予第一線的教育者很實際的參考,並轉化成適合自己操作的飲食教案。因此,此書除了窺見《好好吃教室》的思路,也能當作教學的參考。最後就是能夠在本書中,看到台灣人的飲食見識與時並進的思考,讓人覺得昭儀在教育與公益的路上,「食」事求是、「口口」是道。
 
推薦序
 
最佳的食農教育書籍
陳吉仲(農業部首任部長、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特聘教授)
 
  二O二二年食農教育法立法通過開始實施,食農教育對消費者、對農民皆是正面幫助,食農教育法做好,消費者會知道食物的來源、讓農產品的消費和營養結合、體會農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等許多優點,農民也會因消費者購買本地農產品而獲益。讀完昭儀的《好好吃教室:與孩子一起實踐的十四堂食育課》之後,第一個感想就是,昭儀非常適合擔任全國的食農教育宣傳大使,讓昭儀的貢獻影響到全國。
 
  文中提到菜市場中的青菜分類,多少人不知道萵苣和青江菜的差別?哪些食材含有豐富的維他命A和胡蘿蔔素?哪些是有機和產銷履歷?當我們要鼓勵使用在地食材時,若市場的農產品沒有清楚標示,消費者很難分別國產與國外農產品。書中所介紹的產銷履歷和有機農產品,就是讓消費者可以清楚了解並購買在地食材。目前國內有機及友善已接近兩萬四千公頃,產銷履歷是超過十萬公頃,這兩個標章是農民對消費者及自己負責的方式,這兩種標章安全檢驗合格率超過99%,所以消費者喜歡購買這兩種標章的農產品,也因需求而帶動農民持續的生產,進而達到農產品安全和農民收入增加雙羸的結果。
 
  「食物的天堂與地獄」將小朋友們票選出來的地獄食物,透過不同的料理方式變成天堂食物,焗烤茄子和梅子苦瓜就是最好的例子。這個活動讓我們想到,八年前,全國國中小三千多所的學校午餐選用在地食材不到10%,在「三章一Q」(CAS台灣優良農產品標章、台灣有機農產品標章、產銷履歷農產品標章,以及台灣農產品生產追溯條碼)的獎勵下成長到98%,可是還是有許多學校的午餐吃不完而成了廚餘,我想這不是食材的問題,而是料理的問題,若能像昭儀這樣將小朋友地獄食物轉化為天堂,學校午餐絕對是小朋友們每天最期待的天堂食物,更能大量減少糧食浪費的情形。
 
  「舌尖上的小火車環島旅行」一篇,讓小朋透過好玩的小火車搭配各地的火車站,小火車到那一站介紹當地的農特產品,這是一個瞭解在地農業、認同當地的農業,到最後支持當地的農業最佳典範。舉例來說,全台文旦有十大產區,從台南柳營和麻豆、嘉義竹崎、雲林斗六、苗栗西湖、新北八里、宜蘭冬山、花蓮瑞穗和玉溪、台東東河,每個產區文旦因地理氣候環境不同而產生不同風味。如果能依此製作出全國文旦地圖,之後每年白露採收文旦時,大家一定會想購買不同產區的文旦來品嘗,而辛苦且一年只有一收的農民也能獲得保障。全國數百種的農產如果都有農產地圖讓大家了解,這就是支持及認同在地農業最佳行動。
 
  「山上的小廚師」一篇展現了人文關懷的一面,較偏遠或山上的小朋友有些因家庭因素需協助,昭儀帶領的團隊不是直接提供食品,而是教導小朋友如何透過當地的食材和菜車採購,來讓小朋友學習取得農產品,並利用這些產品做成一道一道的菜餚,回家後可以複製。這是土地與人的價值,也是陪伴孩子長大的力量,而農業及每天的飲食提供的最佳場域就是廚房,山上的小朋友可以這樣做,農村或都市的小朋友也可以來試看看昭儀的食農教育模式。這反映了許多家長期待自己的小朋友國中畢業前,可以自己煮一、兩道菜的願景。
 
  另外值的一提的是,每個章節最後的「補腦畫重點」更是將食農教育重點一一劃出:食物里程、醜菜(或格外品)、節氣等就是一例,非常實用。
 
  最後要說明最簡單、最有家的味道是米食,而最佳食米的方式是煮飯,讓小朋友從小認識台灣米進而喜歡吃台灣米,讓具有糧食安全、文化、生態環境等正面效果的台灣稻米,持續在這塊土地生產和孕育我們的下一代,這是台灣農業永續最棒的傳承工作。因此對食農教育有興趣、支持認同在地農業、培養均衡飲食觀念、珍惜食物減少浪費、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的朋友們,我十分推薦昭儀的《好好吃教室:與孩子一起實踐的十四堂食育課》。
 
作者序
 
取悅小孩優先
劉昭儀
 
  當初倡議在課綱中,加入「素養」這個重要概念的教育專家們,也許沒想到,之後的許多老師家長們,彷彿跟孫悟空一般,戴上了「素養」的緊箍兒,開始在原本的學習模式與評量中,盡可能無限素養。所以數學的題目開始繞圈圈、講廢話,為的是要考出孩子閱讀與理解的「素養」;或是讓孩子讀些經典的文學作品,卻是從各種非文學的層面,拆解內容符合哪些課綱中的「素養」?素養變成無所不在、卻又讓孩子難以下嚥的苦果。做為想讓孩子快樂學習的家長,真的不希望原本立意良好、想改變的填鴨模式,最終還是變成一隻死氣沈沈又僵硬的大烤鴨。
 
  我決定試著透過食物,來跟孩子們一起玩一起學。當時還不知道所謂「食農教育」的概念,只覺得好吃的食物總是能取悅孩子,且是可以在每天的生活中,跟家長一起實踐的行為(或說儀式)。剛開始,就在自己小孩的學校,透過家長會,組織一群相同想法的家長們,利用短短的晨光時間,設計跟食物有關的活動。我記得第一次是就地取材的帶著孩子們在校園裡,以闖關遊戲的形式,尋找可以入菜的植物:從幼稚園的小菜園、老師們自己種的九層塔、蘆薈、地瓜葉、還有可愛的小草莓等……由此帶出了生產履歷的概念,然後利用現採的食材,做了一個簡單的料理,讓孩子們現採現吃,嚐嚐樹頭鮮的好滋味。沒想到大家超投入、超捧場,家長志工們拍攝的現場活動紀錄照片,放在家長群組,搭配詳實的教案說明,孩子們回家興奮的分享,從此開啟欲罷不能、推陳出新的食育活動;讓孩子的口腹之慾跟營養發育、產地環境、節令風土、醜菜剩食零食等等結合,甚至還銜接到社會課本的內容,讓孩子們可以分組討論後,成為食育活動表現的主角。
 
  也因為這段期間的訓練與經驗,因緣際會得到強大的信任和支援,讓我將食育活動的觸角,伸向偏遠地區的小學校。五年來我和團隊的夥伴們,上山之後,還前往了海濱。不同的偏鄉小校,缺乏的不是冰冷的物資,而是陪伴的能量與溫度。包含志工在內的大隊人馬,每次長途跋涉之後,也許只能服務30個左右的孩子,但也因此得到這些孩子滿滿活力、積極、專注,並且快樂享受的參與。每次看到活蹦亂跳的孩子們,又比上回看到時更高更壯,都會忍不住開心微笑(好像是我養出來的?!);最高興聽到老師們說,孩子們的抵抗力增強,每到冬天,集體「酷酷嫂」的狀況變少了;也曾經有孩子,參加食育活動後不久,家長就生病了,因此開始用學到的方法,試著接手掌廚,成為家庭變故後,維持日常家庭料理的重要支柱;最不能抵抗的是,在筋疲力竭的收拾善後、準備離開時,孩子們雀躍的圍著自己,搶著詢問:「還會再來嗎?」「下次要教我們什麼?」「可以給我抱抱嗎?」好的好的,你們說什麼我都不會說不(已融化)……
 
  這些準備過程繁複,又重視細節與品質的食育活動,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累積,的確可以改變孩子們的飲食習慣、對產地的認識、永續理念的扎根、分辨「著時當令」的經濟實惠與飽足的養份,讓大家明白用飲食善待自己,是終身攜帶的禮物;而每次的實作,還能訓練孩子們的小肌肉,以及操作流程的系統思考;更重要的是帶回家中實踐,還能增進親子之間的交流與共識。
 
  每個教案的執行,都動員許多夥伴的參與:比如在都市裡的學校,很幸運地加入了許多有共識、有能力的家長投入;在偏鄉小校若沒有隨傳隨到的優秀主廚老師,以及熱血感人的志工群,就無法成立;還有許多優秀的食材生產者,提供了最棒的鮮活教材,讓孩子們透過味蕾,感受到土地滋養的豐美;還有許多在教案形成過程中,不厭其煩、給予專業協助的許多專家職人……當然!也沒有忘記我的第一個食物老師:我的母親謝小姐,因為有妳的餐桌,才讓我學會品位生活的素養,讓我明白素養無分高低,而在於找到自己在生活中,實踐的能力與方法。老媽,謝謝妳的愛,我也努力成為更多孩子們的食物老師了!
 
  如果你也想跟孩子一起玩、一起學、一起認識食物的美好,請準備跟我一起進入充滿愛意的「好好吃教室」吧!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9850303
  • 叢書系列:VISION
  • 規格:平裝 / 152頁 / 17 x 23 x 1.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01菜市場好好玩
 
食育關鍵字#土地與節令 #心算與數字 #市場文化與禮儀 #產銷履歷 #食物多樣性
 
五月即將迎來母親節。多數學校都會讓孩子以各種手工勞作,或舉辦感恩儀式,來慶祝母親節。但因為各種理由,最後總是要召募媽媽志工進校,協助孩子完成課餘的活動,然後我們才猛然驚覺,難道這是母親節的整人活動嗎?(笑)
 
讓媽媽開心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彼此陪伴的日常;如果能在陪伴媽媽的過程中,讓孩子學到更多實用、受用的知識與素養,那就是最優惠的紅利。
 
「公館菜市場」的晨光活動就是基於這樣的想法設計出來的──在學校布置出一個活跳跳的菜市場,有菜販、有販售的新鮮蔬果,還有進行買賣的道具……。這菜市場「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但是,所有參加活動的孩子,該如何達成買菜任務呢?
 
把菜市場搬進學校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收集了許多在地小農的資訊;學校家長中,許多阿公阿媽也有自己耕種維護的「開心農場」。首先我們依照節令,挑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季節菜色,並且盡量涵蓋蔬菜種類與食用部位的多樣性,如葉菜、根莖、果實,甚至花蕾等,還要夾帶一些平常孩子可能不願意嘗試的蔬菜。
 
決定好菜的種類、數量,並且跟小農下單後,預先製作好菜市場活動任務單,上面會列出所有菜色、分類、單價,以及產地;附註的活動須知,則請家長為孩子準備一百到兩百元的零錢和環保袋。這張任務單請孩子們提前一天帶回家,讓親子共同討論隔天到菜市場時,要買哪幾樣菜?(視家庭狀況,另由家長會提供買菜金給有需要的孩子。)
 
新鮮的農產品就是美感的體驗
 
活動前一天,所有來自產地的蔬菜、農產品直送學校。為了環保並節省開銷,志工家長會先整理分類所有裸裝的小農菜:比如,葉菜類會用麻繩一束束紮好,方便小客人們採買;電子秤事先充電備好,讓顧客秤斤秤兩看價錢。
 
活動當天,工作人員更是要提早到校,將小小的學校穿堂布置成攤商雲集的菜市場,每位老闆、老闆娘穿著工作圍裙、備好零錢,把鮮嫩清脆的優質農產品布置完成,自然就是美的展示呈現。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親子、童書、國中小】大江健三郎經典作電子書首度上市!為少年所寫,啟發深刻的人生之書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幸福文化
  • 時報全書系_截止領券
  • 聯經50週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