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週年出版紀念 40TH ANNIVERSARY EDITION
既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
這地方就是間等候室,
特定的人會在特定的時間過來繞繞。
★垮世代(Beat Generation)文學運動代表作家——威廉・S・布洛斯的文學奠基之作,四十週年出版紀念,收錄研知名布洛斯研究學者奧立佛・哈里斯(Oliver Harris)之詳盡導讀。
★紀大偉‧洪茲盈‧陳思宏‧盛浩偉——作家驚艷推介
★同名改編電影,由盧卡・格達戈尼諾(Luca Guadagnino)執導,丹尼爾・克雷格(Daniel Craig)主演。
不祥、陰鬱、紊亂不堪,如夢般特殊的混亂
絕對私密卻閃耀著政治性的光芒,
乍看之下寫實主義的敘事,偏又猛然進入各種狂野畸想,
一次異樣摸索,自我揭露之書,無可捉摸的文本。
本書撰寫於一九五二年,直至一九八五年才出版,是一個餘韻繚繞,有關附身與驅魔的故事,既是赤裸真實的自傳式描繪,亦是才華洋溢的政治性小說,同時是布洛斯筆下唯一寫實主義式的愛情故事,以及一幅由各種荒誕狂想組成的蒙太奇拼貼,並為他的大師之作《裸體午餐》(Naked Lunch)鋪路。本書背景設定於一九五○年代初期的墨西哥市,隨主角威廉・李的步伐展開,他是一名受到嚴重海洛因戒斷症狀,以及對尤金・艾勒頓的浪漫遐想渴慕所折磨的迷失男子,在尋找生活中的親密與意義。他無望地追逐欲望,從墨西哥的美國僑民生活的一間酒吧來到下一間酒吧的過程中崩潰,布洛斯註冊商標式的敘事聲響亦隨之浮現,瘋狂混合了自怨自艾的幽默,和醜陋的美國人最醜陋的一面。
布洛斯以虛實交混的手法,造就一高度實驗性閱讀經驗。文字充滿聲音、聲音牽引思緒、思緒隨角色痛楚、沉重或歡愉,彷彿涉渡深淺難測的靈魂水道,物理性的緩滯箝制著理解,內裡則燒火悶燃。自我衝突、矛盾,嚎叫與撫慰。一座非寫實城市,巧妙而遙遠地隱喻了冷戰時代的帝國主義,大量來自他處的各式混亂角色,淹吞著同性戀身分的自我認同,孤獨裡的心慌意亂,擁擠中的流離失所,直至迷失在布洛斯的黑暗華麗而直率的想像。
好評推薦
「布洛斯是從自強納生.史威夫特(Jonathan Swift)以來最偉大的諷刺文學家。──傑克.凱魯亞克(Jack Kerouac),垮世代主要成員,《在路上》(On The Road)作者
「布洛斯掏心挖肺的重要作品,他寫作的起點。」——艾倫・金斯堡(Allen Ginsberg),垮世代主要成員,《嚎叫》(Howl and Other Poems)作者
「布洛斯的敘事冷酷、嘲諷、革新、自在、幽默、嚴肅、詩意、徹底美國。」——瓊・蒂蒂安(Joan Didion),《奇想之年》(The Year of Magical Thinking)作者
「威廉是神射手,動筆如扣扳機般精準且無所畏懼。」——杭特・S・湯普遜(Hunter S. Thompson),《賭城風情畫》(Fear and Loathing in Las Vegas)作者
「二戰後出現最重要的作家……他充滿遠見的純然力量以及幽默感,使得我對布洛斯的欽佩,遠超尚在人世的所有作家,以及多數已不在人世的作家。」——J・G・巴勒德(J.G. Ballard),《超速性追緝》(Crash)作者
「布洛斯似乎鍾情於某種全新媒介……奇幻曼妙至極、超越時空限制,普通的句子可被拆解成片,宇宙試圖在淫穢猥瑣中擠出一條路,而讀者形同狗嘴刁著的鼠,被嚇得震撼不已。」——安東尼・伯吉斯(Anthony Burgess),《發條橘子》(A Clockwork Orange)作者
「精采絕倫,令人拜倒,備受忽略的作品,光是缺席,便已成為傳奇。一部原始生猛、鞭辟入裡、冷酷無情的小說。」——《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
「布洛斯創造給成人的陰鬱童話,書寫惡夢中的恐懼,尤有甚者,我們惡夢中的渴求……遠超其餘戰後作家,他,橫跨世代,在目前青少年文化中,甚至比當年垮世代風行之日更受歡迎。」——《洛杉磯時報書評》(Los Angeles Times Book Review)
「所有垮世代作家中,威廉・S・布洛斯是最危險的……他是無政府狀態的雙面間諜,還是從眾以及其他所有控制機構,從政府到鴉片類藥物等,最堅定不移的死敵。」——《滾石雜誌》(Rolling St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