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獨厚心得
-
我們確實為工作而活,但不必悲觀──宋世祥讀《為工作而活》
作者:宋世祥 /2021-11-11 瀏覽次數(3816)
2020年COVID-19的全球大爆發,帶來了世界規模的工作形式轉變及經濟形勢翻轉,許多人藉此重新思考「工作」對於自己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但長久以來,西方社會科學界其實都有學術傳統反思工業社...
-
明明一切都順利,為何覺得人生無意義?李崇建談幸福的程序
作者:李崇建 /2021-11-10 瀏覽次數(8358)
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幸福的奧義(上下冊不分售) 人的生命是否有個程序?主宰著思考、感受與行動,讓人可以獨立思考,有著美好的感受,做出合宜的行動,活出幸福美好的人生,到底人生有沒有...
-
最後的十五堂課---廖志峰談《余英時談話錄》的出版故事
作者:廖志峰 /2021-11-07 瀏覽次數(2551)
余英時談話錄 究竟,書的出版旅程是怎麼開始的? 2018年11月出版了《余英時回憶錄》,很多朋友問這本書到底是怎麼開始的?連帶也問我和余英時教授的淵源。這一切要從我入行開始的允晨文化說...
-
【越文明・越健康|大人的完全健康手冊】破解礦泉水的秘密:看懂成分表—《最高喝水法》
作者:陳君潔 /2021-10-26 瀏覽次數(1997)
最高喝水法:台灣首席品水師教你正確喝水,深度改變健康與生活 礦泉水依溶解的礦物質成分多寡,分為:低礦物質含量礦泉水、中高礦物質含量礦泉水以及高礦物質含量礦泉水。要判定一瓶礦泉水...
-
《臺北人》的設計隨筆---黃子欽
作者:黃子欽 /2021-10-25 瀏覽次數(2216)
之前一直在思考,跨海峽世代的文本,在現代裝幀上會呈現何種內容,以《臺北人》為例,1971年的晨鐘版本,奚淞設計,封面是鳳凰圖案,各篇小說的開場以黑白風景剪紙來構成,1983年的爾雅版,...
-
凡人向死而生,社會看見災難而活? ——讀尼爾.弗格森的《末日》
作者:張惠菁 /2021-10-05 瀏覽次數(2770)
凡人皆有一死。即使大部分人,並不是時時在想著死亡。但所有人都知道,人生盡頭必然是死。而哲學家海德格說「向死而生」,一切生命的意義都是在這個條件下生成的。 那麼社會呢?按理說,從...
-
唯有踏上路,一切才可能明白—— 在半世紀後重讀《沙丘》
作者:大家出版編輯部 /2021-09-16 瀏覽次數(10396)
《沙丘》第一部乍看是部單純的王子復仇記,哈肯能氏族的人各個都殘酷奸險泯滅人性,這麼樣版的壞蛋活該被終極武器打爆、被沙蟲輾成肉泥,才顯得天理昭彰。但在爽片的外皮之下,赫伯特早早就...
-
香料與宗教的狂想曲──謝金魚讀《沙丘六部曲》
作者:謝金魚 /2021-09-05 瀏覽次數(15106)
討論宇宙帝國、星球聯邦之類的故事多如繁星,但《沙丘》卻聰明地將故事放在一個看似孤立的星球厄拉科斯上,故事的一開始,讀者透過男主角保羅的眼睛,看見這顆古老星球上的景物與特異文化,...
-
是什麼東西維繫了你和這個世界,讓你決定活下來─ 讀《無法平靜的夜晚》
作者:潘柏霖 /2021-08-27 瀏覽次數(10842)
小孩要怎麼面對傷痛? 多少痛苦,才會讓人想要結束一切? 對於自我毀滅的這種想法,似乎大家通常比較好奇的是,一個人怎麼會決定要結束生命的?但那個問題我總認為是問錯了方向,我認為人總...
-
劍要鋒利需要什麼? 磨刀石。人呢?什麼是人的磨刀石?──關於「基地系列」
作者:郝廣才 /2021-08-26 瀏覽次數(6644)
1941年8月1日,紐約一個21歲年輕人,在地鐵坐立不安。他要去見科幻雜誌的大編輯坎貝爾,談寫書計畫。但腦中一片漆黑,沒有一點燭光。他翻開手邊的書,目光在字裡行間散步。突然看見「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