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於是,我這樣觀看
-
曼哈頓大街上的人類學家,街頭攝影大師的紀錄片《Bill Cunningham New York》
作者:陳德政 /2016-07-22 瀏覽次數(10555)
在紐約讀書的那幾年,學校的圖書館訂閱了幾份《紐約時報》,查資料的空檔我會順手取來翻翻,厚厚一份掐在手裡,感覺沉甸甸的,全是知識的重量。 我較常關注的不外乎運動和藝文版面,此外,即...
-
攝影集是跟世界溝通的媒體──專訪「赤赤舍」總編輯姬野希美
採訪:蔡雨辰 日文口譯:詹慕如 攝影:陳佩芸 /2016-05-09 瀏覽次數(20156)
日本赤赤舍總編輯 姬野希美。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數十位男女在黑暗中裸身奔來,粗獷的肉體,無聲的伊甸。往下翻閱,人數漸增,畫面逐漸聚焦在男女交合的瞬間,嚎叫與低吟,汁水四濺。書末,...
-
【雜誌的故事】在馴化的文化樣態裡,做一個自主的異音──《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
作者:李威儀 /2016-01-21 瀏覽次數(6056)
雜誌不拘泥於既定的風格,總是隨著時代的脈動而改變。好的雜誌能夠表現出書本無法呈現,只有雜誌才有的時代性、時尚感、情報性、以及一種高亢感。雜誌創刊──一群認真生活的人用心的經營生活...
-
汪正翔:黑白紀實並非全都一個模樣——讀張照堂《影像的追尋》
作者:汪正翔 /2016-01-14 瀏覽次數(11124)
對於攝影真正的旨意缺乏了解,加上社會條件與個人堅持力的匱乏,終究是台灣攝影藝術未能成氣候的主因罷。——張照堂 影像的追尋: 台灣攝影家寫實風貌 張照堂在《影像的追尋》...
-
【新手上路】《那些不美的台灣風景》汪正翔:我不是文青的憂鬱,我是廢物的憂鬱
作者:李屏瑤 /2015-11-23 瀏覽次數(21690)
我開始幻想,如果可以將開心與不開心的時刻混合,人生也許就能因此得到補正;只要一遍又一遍地將過去搓揉進去,最後我的記憶就會潔白渾圓如麵糰,扎實地沒有一點空虛。——節自《M...
-
【男子漢的理想生活】攝影師陳敏佳:大自然讓我知道,我可以選擇不同的生活方式
作者:何曼瑄 /2015-11-05 瀏覽次數(36334)
「我們大致上就是依照現代城市文明與資本主義的步調前進:以大量時間工作換取金錢,以金錢購買生活所需,但是真的買得到嗎?面對自己的人生,我們其實還有別的選擇。」男子漢的生活提案.提...
-
【新手上路】同志什麼時候才能自由相愛,安心相守?──王嘉菲《拉拉手在一起》
作者:陳心怡 /2015-11-03 瀏覽次數(21430)
長期在鏡頭另一邊工作,王嘉菲默默守在相機與攝影機旁,一切都是為了讓導演腦中的畫面透過她的眼落實到鏡頭前。這次,為了策劃長達三年的女同志影像故事《拉拉手在一起》出版,王嘉菲站上台...
-
照片是觸動我們共同回憶的風──專訪攝影師濱田英明《聽風的歌》
作者:汪正翔 /2015-10-19 瀏覽次數(15362)
日文口譯:設計發浪/攝影:陳佩芸 像個小孩在椅子上左右輕微搖晃,手上撥弄著OKAPI玩偶,但是回答卻依然流利快速,濱田英明是一個洞見日常,也在日常之中的攝影家。以《赤子》攝影展在台灣...
-
【關於那張缺席的照片】陳敏佳:放下「必須拍照」的心理負擔,好好做一個人
作者:陳敏佳 /2014-08-29 瀏覽次數(8485)
在這個影像源源不絕、不斷衍生,處處叨絮的時代裡, 缺席的照片:關於那些沒拍下的瞬間 一張「沒拍到」或「沒能拍下」的照片, 或許不只是一種缺席, 一框空白底片格, 或許更接近一種珍...
-
【關於那張缺席的照片】汪德範:時光流逝,我發現它們並沒有離開我
作者:汪德範 /2014-08-22 瀏覽次數(9053)
在這個影像源源不絕、不斷衍生,處處叨絮的時代裡, 缺席的照片:關於那些沒拍下的瞬間 一張「沒拍到」或「沒能拍下」的照片, 或許不只是一種缺席, 一框空白底片格, 或許更接近一種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