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新手上路
-
「我真的沒想過文學會這麼有用。」──專訪陳宗暉《我所去過最遠的地方》
採訪:柯若竹 攝影:陳怡絜 /2020-11-18 瀏覽次數(9285)
同學會時,總有那種眾人紛紛詢問近況的失聯者,通訊軟體長掛離線,得從大家口中拼湊過期的消息碎片…… 陳宗暉就是東華華文所的「那位同學」。 他在2008年以〈火車就地停下時〉...
-
「我用一本書來證明我的人生不是錯的。」──專訪陳信傑《柴貓、夢的浮艇與德魯伊》
採訪:陳栢青 攝影:陳佩芸 /2020-10-07 瀏覽次數(3259)
以為走進廁所,結果沿牆推開卻是一道暗門,穿過木板隔起的狹小甬道,濃濃菸味竄上鼻子,耳邊盡是叮噹響,小瑪莉和老虎機畫面正在跑,777水果盤無止盡輪轉,周旁是一排大型機台,搖桿上的手鬆...
-
「我們都活在迴圈裡,試圖要打破,但終究徒勞。」──專訪林新惠《瑕疵人型》
作者:柯若竹 攝影:陳怡絜 /2020-06-23 瀏覽次數(9230)
林新惠對寫小說的描述很簡單,「就是準備一個機關,然後完成它。」或者直接用契訶夫的經典理論——你先準備一把槍,最後射發。「也可以不發射啦,契訶夫有說,不發射比較高明。」 ...
-
「對沒有希望的人說道理、去激勵正在受傷的人,是殘忍的事。」──專訪邱子瑜《願受傷後能重新活一遍》
採訪:陳琡分 攝影:陳佩芸 /2020-03-12 瀏覽次數(5261)
週末假日,惺忪著從床上爬起,換過衣服趿著拖鞋,走去巷口買份早餐──幾個連想都不用想的簡單動作,甚至可能前後花不上20分鐘的日常小事,對17歲到28歲的邱子瑜來說,卻是難如登天。 17歲,是...
-
臺語童星的逆襲!為何臺語片在我們的集體記憶完全消失?──專訪蘇致亨《毋甘願的電影史》
採訪:蔡雨辰 攝影:陳佩芸 /2020-03-02 瀏覽次數(19890)
你看過臺語片嗎? 曾經,臺灣每年平均上映上百部臺語片,是世界第三大劇情片生產國,僅次於日本和印度;曾經,在龜山與鶯歌的交接處,有一座占地十餘甲的片廠,規模浩大,是亞洲第三大製片廠...
-
如同悲傷農場的母牛被吸吮千萬次:馬翊航《細軟》愛的整理術
作者:顏訥 攝影:陳佩芸 /2019-11-22 瀏覽次數(6858)
《細軟》是一本關於「收拾」的詩集。 細軟 可是〈後記:在危樓打包〉裡,馬翊航顯然不是家事達人,他說打包疲憊,是「來自選擇,丟棄,與必須出發的指令」。 水瓶座有水瓶座的散亂任性,...
-
「如果可以,飼主請提早做好準備,因為離別來得比想像中快。」──專訪獸醫師陳凌
作者:諶淑婷 攝影:陳佩芸 /2019-11-20 瀏覽次數(42070)
對於動物醫院的想像,常常是這樣的:一間小小的醫院裡,有讓人認養的流浪動物,有在主人懷裡等候看診或來打預防針的貓狗,好心腸的獸醫師溫柔細心地替牠們解決疑難雜症……。執...
-
比起關注他們「如何失敗」,我更在意「為什麼抗爭」──專訪錢真《羅漢門》
作者:翁智琦 攝影:陳怡絜 /2019-10-09 瀏覽次數(10182)
「別人養鴨是費力如趕鴨子上架,朱一貴養鴨能讓鴨子列隊進退,如操練軍隊,而且每顆鴨蛋都保證雙蛋黃!」錢真說,在那個聽過傳說就能權充見證的時代,眾人咬定朱一貴養鴨有神庇佑,「鴨母王...
-
有點灰色的童年,是漫畫救贖了她──專訪漫畫家韋蘺若明《鬼要去哪裡?》
作者:陳怡靜 攝影:陳佩芸 /2019-09-27 瀏覽次數(13461)
漫畫家韋蘺若明說自己怕鬼。她不敢看鬼片,是那種小時候睡覺怕被鬼拖走,會用棉被把腳緊緊包起來的怕。一個怕鬼的女孩,卻對人死後的世界充滿好奇,曾以鬼故事漫畫獲獎,正在畫的主題是《CCC...
-
《獨舞》李琴峰:旁觀著自己筆下的主角受苦,讓寫作像是種自虐
作者:柯若竹 攝影:陳佩芸 /2019-03-06 瀏覽次數(13170)
2017年四月,日本《群像》雜誌舉辦的「群像新人文學獎」揭曉,當屆應徵數2016篇,首獎從缺,只選兩篇優選小說,其一的〈獨舞〉,讓作者瞬間受到注目:誰是李琴峰?何以初試啼聲便摘下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