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試讀偵探|無劇透閱讀

試讀偵探|12月號 我知道那永遠也不會好起來,但總有一天會明白,為什麼是我被拋下

  • 字級

 

P.4


二O一三年六月十二日
傍晚

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的「外勤隊」抵達時,距離事故發生已經過了七個小時──這是交通必須的時間,他們從華府飛往丹佛市,然後租車前往科羅拉多州北方平原上的小鎮。因為夏季日照時間很長,他們抵達現場時還沒天黑。他們現在只是來看看現場的狀況,簡單做個開頭。

鎮長在現場迎接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的組長,他們站在一起讓媒體拍照。鎮長(同時也是簿記員,因為小鎮負擔不起全職員工)除了握手的時候,一直將手藏在口袋裡,以免被看出在發抖。

警方拉起封鎖線,運安會的調查人員穿上橘色防護衣和面罩,爬上飛機殘骸,四處走來走去。這片土地四面八方都很平坦,表面燒焦,有如烤到焦黑的吐司。火已經滅了,但空氣依然很熱。飛機劃過一片樹林,插進土中。調查小組的人彼此安慰,至少這裡不是住宅區,真是不幸中的大幸。沒有地面人員受傷,除了座椅、行李、金屬、殘骸,他們只發現兩頭支離破碎的牛及一隻死鳥。

事故發生後二十四小時內,罹難者家屬搭機或駕車抵達丹佛市,市區的萬豪酒店特別為他們保留了幾個樓層。六月十三日下午五點,運輸安全委員會的發言人,一個臉上有痘疤、態度溫和的男子,在酒店宴會廳向家屬與媒體發表最新消息。

家屬坐在摺疊椅上,他們傾身向前,彷彿肩膀的皮膚也有聽覺;他們低著頭,彷彿頭皮毛囊能接收到身體其他部分無法感知的訊息。毛孔張開、手指攤開,他們專注聆聽,彷彿希望在數據中找到較不殘酷的美好真相。

宴會廳後方放著精美的花飾,但沒有人看。巨大花瓶裡插著紅色和粉紅色的牡丹花,白色百合串成瀑布。這是昨晚婚宴留下的裝飾,那樣的香氣讓好幾個家屬終身無法走進花店。

媒體站在另一邊,訪問時避免與家屬視線接觸,各自發展出不同的小動作:有個人不停抓手臂,彷彿碰到毒漆籐;一位現場連線的記者不斷地整理頭髮。他們透過現場連線或電子郵件傳送即時消息,焦點主要放在「知名」乘客身上:一位白手起家、建立事業帝國的塑膠業大亨,因為採用自動化系統而導致數千名員工失業;一位華爾街青年才俊,身價大約一億四百萬;一位美國陸軍士兵,還有三位大學教授、一位民權鬥士、一位劇作家,曾經為《法網遊龍》撰寫劇本。他們將資料灌進數百張嘴裡,這條新聞擄獲了全世界的注意,網路的每個角落都積極參與。

一位記者在鏡頭前舉起一份《紐約時報》,讓觀眾看大篇幅頭版頭條,通常只有總統選舉或登月成功才會占據這麼大的版面,上面寫著「墜機事故導致一九一人罹難,一人倖存」。

記者會即將結束時,家屬只有一個問題,他們迫不及待,彷彿那是黑暗中的一扇窗。「那個孩子還好嗎?」

幾天後,萬豪酒店保留的房間全部空出來,家屬離開了,媒體不再每天播報新消息。運安會的小組找到黑盒子,回到維吉尼亞州,他們宣布將在三週後公布初步分析報告,並且將在大約半年後於華府舉行公聽會說明相關證據。

新聞報導的範圍擴大,許多聚焦在孩子的阿姨和姨丈身上,他們從紐澤西飛來領養他。蕾西・寇帝斯,三十九歲,是珍恩・艾德勒的妹妹,也是那孩子僅存的血親。照片中的女子有著淺色頭髮,許多雀斑,臉頰圓潤,笑容很拘謹,媒體只知道她是家庭主婦。她的丈夫,約翰・寇帝斯,四十一歲,電腦工程師,為當地企業提供諮詢服務。他們沒有子女。

大家依舊想要知道墜機相關訊息,任何人、任何事都好,於是電視名嘴和網路權威持續發表各種揣測:是機師喝醉了嗎?飛機故障嗎?真的百分之百確定不是恐怖攻擊?是否有乘客發狂衝進駕駛艙?是因為大雷雨嗎?Google分析顯示,飛機失事過後一週,墜機相關消息占了美國網路搜尋總量的五成三。一個老主播無奈質疑說道:「世界上每天都有那麼多可怕的新聞,為何我們如此關注一架墜毀的飛機和這個孩子?」

上下則文章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