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關
  • 電子書
逃難者 (電子書)
主題活動 試閱
收藏試閱本 331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逃難者 (電子書)

Refugee

  • 定價:360
  • 優惠價:252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紐約時報》、《科克斯書評》、《出版人週刊》年度最佳書籍
 《灰影地帶》、《生命中的美好缺撼》、《口琴使者》等暢銷作家一致推薦

  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沒有人是局外人
  三個動盪不安的時代,三段與命運抗衡的逃難故事,
  為了尋找讓自己安身立命的家園,
  他們冒險在大海上漂流,航向未知的世界……


  約瑟生長在富裕的猶太家庭,為了躲避納粹的迫害,他和家人們搭上前往古巴的渡輪。正當他們編織著對美好未來的幻想,古巴政府卻通過一項政策,拒絕猶太人入境……
 
  古巴面臨嚴重的物資匱乏,依莎貝爾一家決定抛下在家鄉的一切,從墨西哥灣偷渡到美國尋找出路,然而才啟航不久,海上的一場暴風雨便把他們自製的小船吹離了航線……

  自馬默有記憶以來,敘利亞就因內戰陷入了槍林彈雨,一次空襲更讓他失去家園,不得不逃往千里之外的歐洲。過程中,他和家人們不斷被走私客敲詐勒索,乘坐的橡皮艇也在海中翻覆……

  約瑟、依莎貝爾、馬默,三人的年代相隔近一世紀,卻因動盪的局勢同樣在生命中掙扎。在漫長的旅程盡頭,等待他們的將是充滿希望的嶄新人生,或是至親離散的夢魘?而命運又將讓三人產生怎樣不可思議的交會?

  ◎本書關鍵字:難民、兒童人權、國際議題、種族、戰爭、包容和接納。  
  ◎無注音,適合10歲以上閱讀
  ◎教育議題分類:人權、家政、海洋
  ◎學習領域分類:語文、社會、藝術與人文、綜合活動

  【少年天下】系列介紹
  1. 專屬國中生,給10-15歲「輕」少年的閱讀提案。
  2. 夠酷而不幼稚,能吸引少年的包裝和題材。
  3. 以少年為本位,提供邁向成長的關鍵字。
  4. 有深度但無難度,得以思辨的優質文本。

本書特色

  特色1  取材自真實歷史事件,透過巧妙的敘事手法,串起三段不同時空下的逃難故事,主角們在逆境中展現的堅毅和勇氣,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照亮世界中的黑暗角落。

  特色2  囊括近代重大國際議題:德國納粹(1938)、古巴移民潮(1994)、敘利亞內戰(2015),同時具備歷史縱深及地域廣度,適合作為社會科補充教材。

  特色3  榮獲《紐約時報》、《科克斯書評》、《出版人週刊》等重點媒體年度最佳書籍;《灰影地帶》、《生命中的美好缺撼》、《口琴使者》等暢銷作家一致好評推薦。

得獎記錄

  ★《紐約時報》年度最佳童書
  ★《科克斯書評》年度最佳童書(歷史類)
  ★《出版人週刊》年度最佳童書
  ★亞馬遜網路書店年度最佳童書Top20
  ★美國圖書館協會年度最佳小說
  ★美國圖書館協會精選讀物
  ★青少年部落客文學獎
  ★希德妮.泰勒書獎 與三十多項年度大獎

各界推薦

  新北市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創辦人李苑芳
  臺北市永安國小校長邢小萍|兒童文學工作者幸佳慧|戀風草青少年書房店長邱慕泥
  臺中市光德國中教師張文銘|親子天下兒童閱讀研究院院長張淑瓊|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公衛博士候選人連加恩
  國際NGO工作者褚士瑩|臺中市惠文高中教師蔡淇華|全球在地行動公益協會秘書長賴樹盛
  多位名人聲援推薦!(以上按姓名筆劃排列)

各界好評    

  葛拉茲從橫跨近百年的多國歷史與真實人物當中,剪裁成這部青少年小說,跟著約瑟、伊莎貝爾、馬默三名帶位者走一段他們步步賭注的逃難旅程,因著他們的失去與所得,會更理解「沒有流離,就沒有融合」的事實。《逃難者》是一本傑出的小說,更是一部極真實的歷史。──兒童文學工作者幸佳慧

  《逃難者》衝撞的不只是國籍限制,更多的是,我們對自己與他者的界定。當面臨人道主義與國家利益的拉扯,你會如何選擇?──新北市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

  透過這本書,讓我們「看見」逃難者,進而幫助他們、接納他們!因為,他們不是恐怖份子、更不是囚犯,他們只是想要尋求一個可以讓他們平安活下去的地方。──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創辦人李苑芳

  看起來原本毫無關聯的生命故事,透過時間、空間、壓迫的情境與衝突的條件,隱約可以看見生命間彼此的關聯,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的功力,最後輔以三位主角的逃亡路線圖,更清楚的交代選擇三位主角的脈絡!──臺北市永安國小校長邢小萍

  作者利用三個不同時空背景,串連一個核心主題:這個世界依舊有戰火蔓延,依舊有逃難者,依舊有無辜的孩子,因著戰爭而流離失所。用孩子的視角,對這個世界控訴著:大人們利益薰心,自私自利,造成了戰爭禍害,禍延無辜的孩子。何時才能真正世界和平,沒有戰亂呢?是一本值得推薦大人與孩子一同思考的好題材。──戀風草青少年書房店長邱慕泥

  艾倫.葛拉茲完美締造出一部佳作,無可挑剔。在跌宕起伏的情緒風暴、冒險患難與懸疑過程當中,仍兼顧了歷史正確性。──《科克斯書評》

  緊湊的故事情節,刻劃難以抹滅的慘痛損失,同時見證難民們充沛的毅力,字裡行間交織著現今的難民危機。──《出版人週刊》

  這部十足震撼人心的小說將幫助時下年輕人了解當今難民所面臨的種種危機,值得品讀、討論並廣泛分享。──《學校圖書館期刊》

  有些小說深入人心,有些小說重要必讀,《逃難者》兩者皆是。──《灰影地帶》作者露塔.蘇佩提斯

  三位年輕難民的故事,扣人心弦、刻骨銘心、令人屏息。──《生命中的美好缺憾》作者約翰・葛林

  極其重要的一本好書,令人揪心,引人入勝,將移民者在尋求安全與自由時遇到的困境一一揭露在讀者面前。──《口琴使者》作者潘.慕諾茲.里安

  《逃難者》述說著一個個奮鬥、英勇及無盡冒險的故事,是一本對你、我都很重要的絕佳好書。──《飛越戰火的女孩》作者金柏莉.布魯貝克.伯萊德利

  一部令人驚嘆的小說,深刻描寫難民遭受的苦。傑作!──《娛樂週刊》

  作者作足了歷史考證,將史實隱藏在字裡行間,成為這本小說的精髓,有如蛋糕裡的糖。──《平板雜誌》

  葛拉茲的小說十足激勵人心,以人道角度探究全世界難民的苦難。──《號角雜誌》

  年輕一輩的讀者將在讀完這部作品後捫心自問:我們該做些什麼?──《書架情報》專業版

  以文學手法處理歷史事件給予人更深刻的感受。──《書目》雜誌

  一個個身處險境的家庭以及渺茫的前途,堆積起這些故事的強烈色彩,讓讀者持續為書中人物的顛沛流離與冒險提心吊膽。這本令人驚心動魄的小說,不僅引人入勝,更是必讀好書!──美國國家圖書獎作家茱蒂‧布藍黛

  震撼,扣人心弦。《逃難者》不只是一個關於流亡孩童的故事,更是一個與我們每個人緊緊相連的故事……關於愛、家庭與堅毅的勇氣。──《紅傘》作者克莉絲蒂娜.岡薩雷斯

  以緊湊及極具洞察力的敘述手法,探究人們為了尋求一個能以安身立命的地方所做的努力與掙扎,娓娓道出其中的絕望,卻也展現出生命的力量。──美國國家圖書獎作家艾略特.史瑞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艾倫‧葛拉茲(Alan Gratz)


  畢業於美國田納西大學,擁有創意寫作學士,以及英語教育碩士學位。擅長以歷史事件創作少兒小說,過去作品數次入選為美國圖書館協會最佳青少年小說。現和妻女定居在北卡羅萊納州。

  作者個人網站:www.alangratz.com

譯者簡介    

郭恩惠


  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學士,臺灣師範大學幼兒發展與教育碩士。擔任過臺灣彩虹兒童生命教育協會研發組主任。持續從事出版與翻譯相關工作。喜歡以文字及書籍等柔性的方式潛移默化的將正向概念內化到孩子心中。譯作有:《松鼠的瘋狂遊戲》、《世界中的孩子》系列(親子天下)等百餘本。

 
 

推薦文    

誰是逃難者?

褚士瑩/人氣作家,國際NGO工作者


  生長在和平中的人,很難想像「逃難」是任何時代,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的事。
  
  除了戰爭爆發之外,地震、洪水、大火這些天災,可能發生在地球的任何一個角落,讓我們的身分,瞬間從一個普通人,變成一個逃難者。這是我們很難想像,不願意想像,卻是有可能發生的事。

  甚至在富裕的日本,隨著中小型鄉鎮的經濟衰退、高齡老人的超獨居時代來臨,也形成了另外一種「購物難民」。

  「購物難民」指的是在自家徒步十分鐘左右的距離內沒有商店,要買生活必需品十分不方便的人。因為經濟太差,許多地方車站商店街原本提供完整生活機能的各種小店,都紛紛因為經營不下去而拉下鐵門,如果是行動不便的高齡者,無法自己開車、騎車,當地也幾乎沒有任何公眾交通工具可以使用,也不會使用電視或網路購物、宅配到府,這些老人家就因此陷入就算有現金,也無法買到生活必需品的窘況,甚至在屋內餓死、熱死、渴死很長時間後,才被發現的情形。這些老人家即使身在富裕、便利的國家,也實質過著難民的生活,但是他們甚至無處可逃。

  在閱讀《逃難者》這本結合了德國納粹(1938)、古巴移民潮(1994),到敘利亞內戰(2015)三段史實的逃難故事時,我的記憶立刻回到自己站在維也納車站,看著敘利亞難民前往德國的轉運大站的情景。

  一般民眾對於難民的刻板印象就是「又餓又窮又可憐」,但是這用來形容我眼前的這些難民並不符合。

  他們很多是醫師、律師,或是有錢人家的青少年,在維也納車站裡的超市結帳的時候,他們掏出五百歐元的大鈔付錢,我這輩子從來沒有用過這種大鈔。

  當時,許多人看到敘利亞難民手中的大鈔,或是最新款的iPhone,就下了簡單的結論:他們根本不可憐、不需要幫助。英國《獨立報》因此寫了一篇文章,我很認同這個標題:「很訝異敘利亞難民有智慧型手機嗎?很抱歉我必須告訴你,你是大白痴。(Surprised that Syrian refugees have smartphones? Sorry to break this to you, but you’re an idiot.)」

  難民的「樣子」,或許跟我們想像中不同,卻並不代表我們的刻板印象是對的,而他們不需要幫助,只是他們需要的幫助,跟我們想像的不一樣。

  敘利亞內戰爆發之前,就是個手機擁有率超過百分之八十七的國家,我在緬甸與內戰區域的難民工作很長的時間,清楚知道智慧型手機是難民最重要的財產之一,對他們來說甚至比食物、衣服還要重要。在富裕國家智慧型手機不是必需品,我身邊只有最簡單的「智障型手機」,甚至沒有手機,但在貧窮、戰亂的地方,無論是敘利亞還是緬甸,非洲還是中東,智慧型手機不是為了炫富,也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跟親人保持聯繫、找尋生路的救命工具,不能用我們自己的經驗來套用難民對於智慧型手機的依賴。

  我可以簡簡單單的從維也納搭飛機到德國,飛行只有短短一個小時,但是要花眼前維也納火車站裡的難民多長時間?是一個星期?一個月?還是一年?就算站在他們面前不到一公尺的距離,我真的知道眼前穿著光鮮亮麗,口袋隨便就可以掏出五百歐元大鈔,埋頭滑著iPhone的敘利亞難民,他們的人生正在經歷什麼嗎?
世界很大,而我們知道的很少。面對無法理解的差異時,我們並不需要批評,但是需要去了解更多,去包容、接納。為了要這麼做,試著站在對方的處境,從對方的角度來設想,而敞開自己,去閱讀別人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練習方法。

  我也相信,有一天當一切塵埃落定,難民都會逐漸找回他們的聲音,無論是在德國,在古巴,在敘利亞,在緬甸,還是日本。因為他們會說話,會寫字,會回憶,會記錄歷史,他們會告訴世人以及後代子子孫孫:「當年,這個世界是這樣對待我們的。」

  我們對待逃難者的方式,就是我們對待世界的方式,同時也是世界對待我們的方式。印度聖雄甘地說的這一句話:「成為你在世界上想要看到的改變。(Be the change you wish to see in the World.)」一直讓我謹記在心,不是因為我是國際NGO工作者,而是因為我是一個人。

這是難民的故事,也是我們的故事

幸佳慧/兒童文學工作者


  當我到佛羅里達時,濃厚的古巴文化提醒我:這裡也是美國。當我到德州南方被墨西哥與南美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圍繞時,一樣被提醒:這裡也是美國。我在美國住過的波士頓、紐約、達拉斯、曼菲斯等地,城裡每個人的膚色跟口音都揭示他們有各自難民或移民的家族史。

  因此,每當相關新聞與書寫出現時,我心裡總要播放這段話:「我、我家人、我朋友與其親友,若非曾是難民或移民,也是其後代。聖經創世紀說人類第一男女因不聽從而被驅逐伊甸園;而數萬年的演化史也載明人類為躲避天災與人禍,逃離或遷徙是生存之尋常。難民與移民不是別人或遠方之事,就是我們自身的故事。」

  美國作家葛拉茲以多位主角做穿插敘述的形式書寫,正是想讓讀者感受「儘管你、我、他因地理和時間錯開,卻共享人類難民/移民史脈」的事實。不管是1930年代的猶太男孩、1994年的古巴女孩,或是2015年的敘利亞男孩,都是劇院裡的帶位者,他們的工作是引人入座,觀賞一場屬於我們自己的擬真歷史劇。

  繼納粹屠殺猶太人那場史上最大浩劫以來,敘利亞這場內戰所造成的龐大死傷與數百萬難民的劫難再次引起世人關注,它高度挑戰聯合國該有的功能,也揭露了文明虛弱的本質,這些落差導致不少作家投入相關寫作,其中兒少文學作家尤其積極,這跟幾個讓人難以忍受的事實有關:

  這場中東浩劫始於2011年,敘利亞政府對五名因好玩塗鴉的男童囚禁跟刑求、戰亂中弱勢婦女與兒童的下場尤令人震驚、難民潮湧現許多沒有大人陪同的無依兒童、目前全球未成年的兒少難民統計數目已超過總數的五成。

  許多作家看到兒少不但沒受到國際法該有的保障,甚且是關鍵與多數的受害者,於是提筆對各國政府與當權者對難民援助的默然與消極的態度提出抗議,並對大眾呼籲該有的人性溫度。

  葛拉茲從橫跨近百年的多國歷史與真實人物當中,剪裁成這部青少年小說,跟著約瑟、伊莎貝爾、馬默三名帶位者走一段他們步步賭注的逃難旅程,因著他們的失去與所得,會更理解「沒有流離,就沒有融合」的事實。

  《逃難者》是一本傑出的小說,更是一部極真實的歷史。

我們的名字都叫做「人類」

宋怡慧/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沒有人想離開熟悉的家園,如果不是有家待不得。
  沒有人願意從山顛到水湄,只為尋找一處容身之所?

  生命與生命的相遇,可能邂逅於城市一隅的擦肩,可能行旅在文字靈犀的互望。難民,被世界隱藏的名字,我們的愛是否能助其找到自己的樣子?

  每隔三秒,就有一個人因為戰爭、迫害、饑饉、恐攻等原因逃離家園,甚至,顛沛流離,成為失所無依的孤者。邁向全球化的時代,面對難民議題,我們不可能是局外人。如果你是他或她,每日都得思索人生究竟要往哪裡走、怎麼走,才有機會脫離暗黑,走到燦亮的世界?

  他們是世界上最脆弱又無法發聲的一群,他們卑微的回眸,祈願你願意同理他們的苦、感受他們的痛。

  《逃難者》衝撞的不只是國籍限制,更多的是,我們對自己與他者的界定。當面臨人道主義與國家利益的拉扯,你會如何選擇?作者艾倫.葛拉茲企圖用真實的歷史事件,敘述三個來自不同時空下的孩子,來談橫亙一世紀的難民問題。一如艾未未在《人流》擁抱難民、為難民剪髮,並和他們一起烹飪的場景,葛拉茲低調的提醒我們:「他們是我們生命的一份子。」為了活下去而離開家園,成為在漂流於世的難民,無論小說家抑或是導演,都希望閱聽人能把難民視為生活在我們身邊的親近朋友。

  彷彿平行時空下的兩個世界,我們出生在沒有戰亂的土地,卻又徘徊在約瑟、依莎貝爾、馬默內心的恐懼與悲傷之間,目睹難民絕望、幻滅的心情。他們三人各有逃亡的路線,從1938年的德國柏林、1994年的古巴哈瓦那,2015年敘利亞阿勒坡,虛實相間的小說劇情提醒我們:

  生活在和平自由的土地是生命的恩典,但,人之所以為人的意義是苦人所苦,願意伸出援手,讓難民能真正被安頓與融入新生活。你的一點付出與關懷,將為他們的生命帶來希望和勇氣的彩光,一如曼德拉說的:「我們可以改變世界,讓它成為一個更好的地方。有所作為的關鍵就在你手裡。」

  跨出去,你我都可以是黑暗世界的一線曙光,只要願意守護善良的心,你可以為他們做很多很多的事。世態儘管炎涼,如果願意為別人提燈,照亮他人的生命長廊,悲傷雖然莫名逆襲,無常雖然緊緊追趕,人道關懷的溫柔奏響人生清亮的曲韻,讓我們感覺到自己不用自棄於群體,甚至,能幫助受難者能有尊嚴的活下去。

  閱覽難民經歷的冰雪與風霜,讀來句句斷腸,一如簡媜說的:「人與人接壤,能述說的僅是片面辰光,一兩樁人情世故而已。能說的,都不是最深的孤獨。」《逃難者》若帶給我們真正生命的震撼,期待我們把這份同理轉化成真心的援助,讓難民有尊嚴的生存下去。如果可以,把自己也視為他們的一份子,一起面對生存的問題,也不只是同情而已。

世界不會改變,除非我們付諸行動

李苑芳/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創辦人


  生活在「國泰民安」的我們,時而透過媒體,看見無家可歸的難民拖著疲憊的軀體,四處尋求避難之所;在記者的報導下,他們成為一種現象、一種狀態,隨著畫面的切換,他們的臉龐也雖之遠去,因為,他們跟我們無關……。

  真的無關嗎?

  這本書透過三個世代、三個不同的族群、三種不同的政治因素,勾勒出三個放棄既有、逃離故鄉的故事。1938年十二歲的約瑟,因猶太人父親繼續執行律師工作,遭德國納粹逮捕。1994年古巴因蘇聯解體,失去長期依賴的經濟支援,全國人民生活陷入困境,十一歲的伊莎貝爾目睹父親因反抗政府而險遭逮捕。2015年的敘利亞總統為了鞏固政權,把炮火轉向自己的人民,十二歲的馬默居住在炮火連天的城市,他儘量隱藏自己,並「沒入人群,然後消失」,以求自保。

  最後,這三個孩子和其家人們都被迫成為難民。

  逃難的歷程是艱辛的,隨時都得面對難以預測的危機。每跨出一步,都是一個生死抉擇,不是被抓、被騙、被搶或被殺;就是沉船、意外落海、被鯊魚攻擊,甚至撞擊大船等危險。

  三個不同時空的故事,在書中交錯的進行,有如三個連環扣般巧妙的輪番上陣。以「逃難」為主軸,用不同的樂器演奏出「生離死別」的樂章;在「愛與恐懼」的主旋律下,引領著讀者走進他們的生命歷程、體驗他們的生命故事。

  和伊莎貝爾搭乘小船逃離古巴的外公,竟是當年把整船猶太人遣返德國的警察之一。五十年後他也變成難民,而他的家人也如同當年的猶太人一樣,全陷入被遣返的恐懼。

  在相同的際遇中,外公赫然反思:「他們需要一個可以躲過希特勒的地方,遠離納粹。……我們將他們送回歐洲及希特勒手裡,送回去接受大屠殺,回到死亡的地獄。」

  我們真的可以冷眼旁觀這一切?只因為,我們「當時」不是難民?

  外公最後體悟到:「當我等著這個世界有所改變的同時,有趣的事發生了。世界沒有改變,因為我沒有去改變這個世界。」

  「世界和平」不是口號,那是所有人類所應擁有的生活方式。而世界是否能變成你所期待的樣子,來自於自己的「行動」!這個「行動」猶如蝴蝶效應一樣,一隻蝴蝶煽動翅膀所影響的氣流,對整個地球所產生的影響雖然不夠及時,卻也是不容小覷的。《逃難者》帶著我們與三個不同時空背景的孩子,一起跟著他們逃難,一起面對一切困境。透過這本書,讓我們「看見」逃難者,進而幫助他們、接納他們!因為,他們不是恐怖份子、更不是囚犯,他們只是想要尋求一個可以讓他們平安活下去的地方。

自由無價,逃難者的辛酸血淚

邢小萍/臺北市永安國小校長


  我出生的年代昇平富庶,沒有饑荒、沒有屠殺更沒有遇到戰爭,不需要歷經全家人顛沛流離的辛苦,不用操心因物質匱乏而不知下一餐飯在哪裡?當然也不曾經歷槍林彈雨的腥風血雨!《逃難者》的作者艾倫‧葛拉茲把從1938年到2015年的三段真實故事,串接起來,讓讀者跨越不同的時空背景,與三位主人翁進行一場心靈交流與對話,探索他們三位精采與眾不同的生命故事!

  作者在敘事的手法上並不是說完一個人的故事再說另一個人的,而是採取第一主角(約瑟,在德國納粹政府手中的猶太人),地點,1938年,離家第幾天;第二主角(伊莎貝爾,古巴經濟大蕭條時期),地點,1994年,離家第幾天;第三主角(馬默,敘利亞內戰陰影),地點,2015年,離家第幾天。有點類似輪播的方式,一方面比對不同時間、地點,故事主人翁內心和環境交互的作用下,讓讀者以一種好像「看電影」的方式,進入故事情節中。

  有的情節,作者像導演不斷的聚焦再聚焦,鏡頭非常清晰寫實;有些地方,作者輕描淡寫,如行雲流水輕輕帶過;讓讀者也隨著作者的鏡頭從歐洲到南美洲再回到歐洲,或從南美洲到美洲,或從中東到歐洲。看起來原本毫無關聯的生命故事,透過時間、空間、壓迫的情境與衝突的條件,隱約可以看見生命間彼此的關聯,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的功力,最後輔以三位主角的逃亡路線圖,更清楚的交代選擇三位主角的脈絡!

  讀者一定迫不及待想知道:逃難者最後都成功了嗎?花了多久的時間?歷經多少挑戰?作者在後記中說:約瑟、伊莎貝爾和馬默都是虛構人物,但是他們的故事都是真實的故事。我們要慶幸我們不是主角,自由無價,為了追求生存下去的希望和自由,再遠都要努力的逃,再多辛酸血淚都要肚裡吞;儘管這些逃難者的真實故事歷經一百多年,至今卻沒有結束!在讀完書後,想想看我們還可以為逃難者做些什麼?盡一己之力來幫助需要救援的兒童,曾經有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寫信給敘利亞總統,請他停止內戰,停止衝突並保護兒童;那麼身為讀者的你──一定可以做更多的事!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5030124
  • EISBN:9789575030384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5.8MB

會員評鑑

4.5
5人評分
|
5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5
|
2020/03/08
本書由三個不同年代的故事穿插而成,原先看似不相干的情節,在接近書的尾聲時,竟然巧妙地串在一起了,原來,一切都是環環相扣的。令人不禁感嘆,在這世界上發生的事,沒有人可以是局外人阿!
 
書中動盪的局面——或者應該說現實生活中(故事情節取自真實歷史事件),逼迫人們離鄉遠去,他們拋下了原有的、習慣的一切,只求能過上一個安穩的日子,為什麼卻這麼地難?周圍的人們為什麼如此冷漠、如此殘忍、如此輕易地對弱者視而不見?除去了國籍、人種等外在條件,我們不同樣是留著熱血的人嗎?
 
因為曾經,誰都以為自己只是個局外人,無需蹚渾水、更別提要做些什麼來改變局面,冷眼旁觀即可。直到世代交替、場景對換、局外人終於成了局內人的那刻,那個曾經,再也不復存在!
 
讀這三個故事的時候,我的腦海中不斷地浮現電影《戰地琴人》中的殘破的街景與建築物、紀錄片《安妮的集中營》中成堆幾乎只剩骨架的屍體,和前陣子讀完的書《我只想活著:七歲女孩的敘利亞烽火日常》中的戰爭日常的照片,心底也有和主角們相同的疑問、相同的害怕,對於這個世界。
展開
user-img
4.5
|
2019/11/04
「他們只會坐在自己的電視機前,一邊喊著這真恐怖,然後一面安然地吃著他們自己的晚餐……」闔上書本後,電影《盧安達大飯店》裡的台詞在腦海中響起。 

方才搜尋了香港的新聞,底下的留言充滿著謾罵與仇恨,看來許多人面對受難者,還是像看著囚犯的眼光。 

沒有經歷過的人無法坦然踏實地說「我了解你」,但期許我們不要再做落井下石的人,在屏幕前一邊吃著晚餐,一邊批評,內心想著甘我屁事的人。

扯遠了。 

或許是因為書中的主角都是十二、三歲的青少年,這本書被歸類在青少年文學,但誠摯推薦給所有想要了解難民議題的讀者,跟主角們一同經歷顛沛流離的逃難生活,祝福你對生活更多點感激,並更加努力活著。
展開
user-img
5.0
|
2019/08/10
出生在安全時代的我們 似乎難以想像逃難的生活 習慣自由存在的理所當然 卻不知道自由是多麼難能可貴 故事裡的人 為了追求不被迫害的生活 把命當作賭注 才換了自由 但是成功獲得自由的人寥寥無幾 多少人死於逃難的過程 看完這本書 會覺得人類何苦為難人類 明明是同樣的生物 卻要互相迫害 甚至強迫其做出困難的抉擇 願我們這些生來就伴隨自由的人 能學會珍惜 不要失去了才後悔
展開
user-img
5.0
|
2018/09/23
被迫逃離熟悉的去處、被迫成為討厭的模樣、被迫放下喜愛的事物,甚至是被迫到一個陌生的境地從新開始,這樣的逼從難以見得、難以想像,卻不代表並不存在,只是發生遙遠的國度或是未知的未來。

三個不同的時代、三位不同的難民,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同樣身處這世上,汲汲營營的尋找一處可以接納、無須整天提心吊膽生活的歸屬,只是誰能預料所謂的安全是那麼的珍貴且罕見。

因為生活在島嶼之中,或許沒有迫在眉睫的危機,因此始終對於第三國家的逃難居民、遠方國度的收容政策沒有多大的感觸,多人心中知曉充其量只是個遠在天邊的國際新聞,事實卻也是諷刺。

成千上萬的流離失所的難民們,他們和你我一樣都曾有豐衣足食、飽讀詩書的時刻,但因為政治、戰爭或經濟成了世界遺忘的區塊,應該說假裝忘記的部分,但是否認不代表問題就會消失。三段逃離的故事,之間的聯繫薄弱卻強而有力的訴說每項決定、每個以為決定不只是當下,還有後來遭遇的可能。

因為故事不是危言聳聽,因此才震撼人心。或許改變世界並不容易,老實說可以是天方夜譚,除非自己具有身分地位或是家財萬貫,但大多人就和約瑟、依莎貝爾和馬默一樣,不過是浩瀚地球的渺小過客,難以使全世界做出驚天動地的變更,然而至少可以從改變自己開始。

有時候,做對的事情不代表就會有好的結果,真正重要的是不要停止去做正確的事情。每個人都會遭逢脆弱的時刻、每個人都有伸出援手的機會,只是當下能否做出適當的作為又是艱難的挑戰。

所以懂得知足,對於現況的安穩懷抱著感激,然後試著用不同的眼光去看看世界此時此刻發生的事情,試著反思原來改變就在瞬息之間,或許意識到那些問題不算什麼,或許對於世界而言只是踏出了一小步,但慢慢累積也能聚沙成塔。
展開
user-img
4.0
|
2018/08/27
一九三八年,納粹襲擊了德國全境的猶太人,一九九四年,古巴哈瓦那街頭發生抗議暴動與警民衝突,二O一五年,導彈和炸彈的爆破聲遍及了敘利亞的阿勒坡,《逃難者》的三段故事就是這樣開始的,充滿了暴力、攻擊與殺戮等行為,小說描述了三個生長在不同時代、迥異國家的孩子和家庭,因為種族、政治,或宗教、內亂、經濟等因素,被迫離開早已面目全非的家園,尋求自己的容身之處,尋找更好、更安全的生活。

乍看這些歷史似乎有點年代,關於對全歐洲猶太人有組織迫害和集體屠殺開始的「碎玻璃之夜」、或者在蘇聯改革和解體打擊下,古巴全國產生的物資短缺、飢荒蔓延,然而對於近幾年幾張像是小小身軀伏屍海灘、空襲倖存滿臉血污呆滯的男童照片,你一定不陌生,因為七年了,「阿拉伯之春」之後引爆的敘利亞內戰還在持續!全球矚目的歐洲難民潮,如果不是透過新聞上的相關報導和驚人影像,對於身處世界彼端在台灣的我們而言,這樣的議題似乎顯得遙遠,然而面對環環相扣的全球化浪潮、人類最基本的生存權利,卻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獨善其身。

小說很巧妙的是透過三段真實的存在事件作為相互對照的平行敘述,聚焦起難民悲歌這個極其複雜而又敏感的問題,如果對國際政治或西方歷史有興趣,務必閱讀書籍末尾的作者後記,詳盡紀載了背景環境與人物發想,雖然是虛構的故事與角色卻都是有真實對應之人事,而面對這樣的史料題材也不用過於擔心是否不熟稔或太僵硬,因為小說的重心並非放在批判歷史事件的是非對錯,而在於喚起更多人對當今難民困境的關注重視,看完三段彷若紀實的人生故事,訝異諷刺的是會發現驚人的相似,間隔八十年,但我們像是沒有從漫長的時間中吸取教訓,失落流亡的場景還一直在反覆惡性重演!

而且根據統計,在不斷攀升的數字裡,其中有半數以上是未成年的孩子,《逃難者》三位主要人物就是設定在十一、十二歲間的青少年,介於兒童與成人之間的尷尬年紀,他們有足夠的能力敏銳地意識到周遭世界的改變,卻也遮掩不住家園劇變內心的惶恐不安,如果不是這樣的主題,光看逃難的旅程真的像極了驚險的冒險小說,你怎麼想得到導彈轟炸、槍擊搶劫、暴風雨襲擊、鯊魚啃噬等畫面,然而這些流離顛沛及悲慘際遇卻是真實存在過,並且讓人感概的是在這樣的歷程中,還是看得見落井下石的人性與現實。

當然,要慶幸的是故事中還是保有的信念和希望,尤其是那些展現無比勇氣的小大人,他們承擔、接受並成長,讓如此沉重的議題下,文字依舊充滿了視覺力度與生命韌性,還有部分人們願意伸出的援手、釋出的善意,讓他們想望的一個家、所謂的明天,在虛構的小說之中還是有實現的可能,但回到現實裡的國際難民問題,要知道,我們都仍然有許多瞭解省思與努力的空間。
展開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