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麥卡的難題
  • 定價:320
  • 優惠價:928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72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我們渴愛,卻也千軍萬馬的棄絕愛——你看過安・泰勒《麥卡的難題》了嗎?

    文/朱亞君2021年03月30日

    我是在上一個工作單位認識安.泰勒的。那是1999年,《補綴的星球》。​  《補綴的星球》我每隔幾年就讀一遍。儘管情節早已知曉,十幾萬字重讀,只為看她如何一字一字鋪陳到最末尾的一句:「蘇菲亞,你怎麼從來就不瞭解,我是你可以託付的人。」 麥卡的難題 然後我重重闔上書,在心裡對 more
  • 你也認識規矩一大堆的孤僻怪咖嗎?(或你就是):專訪安.泰勒《麥卡的難題》

    文/楊馥嘉,|,周倩如2021年03月12日

    作家美國小說家安.泰勒 A Spool of Blue Thread 麥卡的難題 美國小說家安.泰勒今年剛滿80歲,出版過23本小說,曾獲普立茲獎與國家書評人大獎。2015年,她以《一捲藍線》打進英國曼布克獎最後決選名單。2020年的最新力作《麥卡的難題》則講述一位住在巴爾的摩市的43歲獨居男子麥卡 more
  • 看更多
 

內容簡介

安・泰勒:
普立茲文學獎得主、陪伴影響台灣兩個世代,獲獎無數的知名小說家。

我們渴愛,但也千軍萬馬地棄絕愛。

一個在你心上踱步的故事。

  這些前女友們,每一個都會從你身上拿走一些東西……
  之後,你不再會是全部完整的那個你。
  再往後,就會一次比一次更少。


  近似繭居者的麥卡,總把生活畫在一個框框裡。
  雖有女友,但鮮少與人來往;每天作息固定,比時鐘還準時;哪怕深夜開車,他也恪守規則。
  他期待生活沒有差錯,沒有失誤,不用修正。
  他腦中永遠有個「你做得好!」的聲音,他的人生完美。
  一直到有天,陌生大男孩出現在家門口,自稱是他兒子。
  那像是麥卡原本密不透風的安全堡壘,裂開一個細縫……

  安‧泰勒一向擅長精準調度那些看似不起眼、極為平凡的日常,卻又能節制地不涉入煽情的震央。她細膩以緩筆滴釀出一幅貼近我們每個人的人間群像:我們有種種難以對他人訴說的心事大海;我們的生命歷程切片,層疊著暗影與傷疤;我們渴求愛,但阻絕愛;我們付出愛,但常荒腔走板;我們希冀被愛,但又拙於接收……愛,簡單的一字,卻是艱難的一事。

  當代最能溫柔洞悉世情的小說家安‧泰勒,以哀情以同理,織就了一個像漣漪般,在讀者心上踱步的故事。

  ◎小說中兩段動人內容節錄:

  ※「關於這些前女友們,麥卡想著,每一個都會從你身上拿走一些東西。當你對一段偉大的戀情說再見,開始走向下一段新戀情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好像少了些什麼,能夠給予的也不再像前一段那麼多了。就好像你身上的某一小塊晶片忽然不見了;在新的親密關係中,你不再是全部完整的那個你了。再往後就會一次比一次更少。」

  ※「我希望大家能用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件事。療養院裡的那些人,他們一年只有聖誕節這一天才能看到大家,就是我們學校去唱歌的時候。他們認識的很多大人都已經不在了。他們的父母走了,朋友走了,他們的丈夫、妻子走了──幾乎全世界的親人都走了,甚至連兄弟姊妹也走了。但是他們還記得他們9歲──就跟你們現在一樣大的那個時候,但是所有記得這些事情的人都己經不在了。你們不難得那很難過嗎?知道嗎?你們是去對那一屋子傷心難過的人唱歌啊。」

名人推薦

  盧郁佳(作家、書評家);譚光磊(國際版權經紀人)撰推薦序
  王盛弘(作家);宇文正(作家、聯合報副刊組主任);郝譽翔(作家);傅月庵(資深編輯人)齊聲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在感情的荒漠上,一個孤單可憐的小人迷了路。麥卡看見了他自己。可是他認不出來。這本小說則讓讀者從漫長的遺忘中歸返自己。──盧郁佳(作家、書評家)

  ◎這本書樸實溫暖、舉重若輕,在人心惶惶的年代為我們帶來安定的力量。文學若是某種生命的解藥,它就是當下的最佳良方。
  不論你是初來乍到、還是想重溫舊夢,相信《麥卡的難題》都會是閱讀安・泰勒最好的起點。我更願意相信,下一輪文學盛世的備忘錄上,肯定會有她的名字。──譚光磊(國際版權經紀人)

各方好評

  安‧泰勒具有偉大作家所有的本錢:觀察入微,文筆率直精妙,渾然天成。書中精心塑造出來的各個角色,更見功力。──艾咪‧布魯姆,《紐約時報》書評

  如果想要選一個最好的時機讀到一本安‧泰勒的最新小說,那就是現在──這本書絕不會令你失望……暖心又有趣──泰勒最佳作品之一。──《時人》雜誌「每周一書」

  安‧泰勒可以使檢疫隔離的生活變得妙趣橫生,儘管我們已經把日常的規矩老套降低到了最基本款,但是在外面的世界喊停之前,我們依然是有著七情六慾的正常人。《麥卡的難題》就是這樣一本精緻動人的醒世錄,再次證明泰勒的聲音舉足輕重。──《浮華世界》雜誌

  泰勒的小說一向值得推崇──尤其是這本溫柔、有趣的舒心之作,特別是現在,當舊日的常態都變得支離破碎的時候。──國家公共廣播電台

  引人入勝……泰勒是美國的維梅爾(註:Johannes Vermeer,十七世紀荷蘭黃金時代最偉大的畫家,畫風以光影取勝,作品有〈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等)。她的畫布包羅萬象……誠如小說家瑪麗蓮‧羅賓遜的看法,「寫實主義在文學中太普遍、太盛行,以至於很容易讓人忘掉它其實是一種風格。」其中表現最徹底而完美的就是安‧泰勒,她的小說具體而微……泰勒是一位眼光敏銳,心思細膩的社會觀察家。──漢米爾頓‧該隱,《歐普拉雜誌》

  動人心弦……泰勒有著罕見的才華,能夠化平淡為出色。──《紐約客》雜誌

  安‧泰勒的小說總是有值得祝賀的理由,這本《麥卡的難題》保證又要開香檳了……試問有誰能把文字運用得如此幽默又如此溫柔?……既歡樂又傷感……作者的功力非比尋常。──《波士頓環球報》

  安‧泰勒充分知道她該做什麼,她的作品就是品質的保證。──安‧派契,威斯康辛公共電台

  安‧泰勒無疑是她這一代最具影響力的作家……她的作品總是令人愛不釋手。──《每日電訊報》

  如果說,在十二月,我們會唱「這個時節,我們或許會想要來點聖誕的氛圍」,那麼,在疫情惶惶的當下,我們或許會輕輕唱起,現在不妨來點安‧泰勒吧。──《匹茲堡郵報》

  情節緊湊……扣人心弦。──《明星論壇報》

  閱讀安‧泰勒永遠有如沐春風的感覺,《麥卡的難題》更是她的顛峰之作。這本令人愉悅的小說強有力地提醒我們,人際的互動是多麼的重要。──「書刊評介」

  安‧泰勒的又一極品……可說是她現階段的最佳小說……過去五十年來,泰勒已經贏得太多的讚譽,實在很難想出更好、更新的頌詞……泰勒筆下的人物向來令人過目難忘,本書更勝從前。──英國《觀察家報》

  泰勒這本溫馨、好讀,帶有喜劇口味的小說,是絕佳的解壓藥,無論舊雨新知都會欣然接受……這位出眾的大師……故事布局完美、引人入勝、有悲有喜、有救贖。──《書目》雜誌

  一個充滿冷笑話的世界……每個人物只用幾筆就勾勒得十分鮮明。──英國《泰晤士報》

  詳盡、清楚地描畫出一個人生有缺憾的男人……他的生活方式牽引出許多有趣,又能引起讀者共鳴的情節。──《愛爾蘭時報》

  真好看……泰勒真是一位魔術師……看了她的書,會讓你覺得和生活更接近,與人也更接近。──英國《星期日郵報》

  在這個危機四伏的時代,這本書既感人又帶來很大的慰藉……泰勒的文字如此精妙、誠懇地將我們帶進了這些虛構人物的生活當中,竟有如假包換的感覺。──《雪梨晨鋒報》

  泰勒再次成功地送給粉絲們一個大禮──麥卡。《麥卡的難題》就是好看……泰勒再度成功出擊。──《密蘇里州報》

  無懈可擊……泰勒現在,一如長久以來,始終處在顛峰狀態。──《華盛頓市報》

  本書使你更加用心地過日子……「泰勒書中的人物」在現代小說中既溫暖又極為罕見。──《金融時報》

  打開安‧泰勒的新書,真是開心……屬於她的和讀者心儀的那份質感,依舊強烈地存在小說之中──細密的情節、生動的對話和互動。她在「平凡」的小人物中萃取深層人性的本事,令人擊節稱嘆。她把幽默和悲情混合得如此精準,難怪她的作品總是能博得那麼多人的共鳴。──《格林斯堡新聞報》(北卡羅來納)

  精緻、細膩……泰勒的機智、風趣和溫厚、純良始終如一。──《安尼斯頓星報》(阿拉巴馬州)

  安‧泰勒這本精采的新書溫暖、睿智,人物角色令人難忘。──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

  一貫的感性……充滿感情,非常感動。──《柯克斯書評》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安・泰勒(Anne Tyler)


  1941年生於美國明尼蘇達,是家喻戶曉的文學名家。她在北卡羅萊納州首府羅利市長大。由於父母親特殊的教養觀念,她直到11歲才開始上學。19歲時,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杜克大學,並於哥倫比亞大學攻讀俄羅斯研究。

  至今出版23本小說,總銷量超過1000萬冊。1994年獲提名為「全球最好的英語小說家」,2012年,英國《週日泰晤士報》頒發「傑出文學獎」,表揚她終生的文學成就。

  代表作《意外的旅客》奪下美國國家書評獎,入圍普立茲小說獎決選,改編電影亦大獲好評;《鄉愁小館的晚餐》入圍國際筆會/福克納小說獎、美國國家書卷獎、普立茲小說獎決選。

  安.泰勒個性低調,甚少公開露面,1988年《生命課程》獲普立茲文學獎,她卻以正在寫作為由,婉拒採訪。2015年新作《糾纏的藍線》叫好叫座,同時入圍柑橘小說獎(後來更名為百利女性小說獎)、曼布克文學獎決選。

  安.泰勒從少女時期開始發表作品,如今80歲仍筆耕不輟。她是美國藝術文學院的一員,曾擔任圖書館員,婚後定居巴爾的摩,並以此地作為大部分小說的背景舞台。

  《麥卡的難題》2020年4月甫出版,即登上《紐約時報》精裝小說榜第四名和紙/電小說綜合榜第五名,且入圍曼布克文學獎。眾多媒體譽為「封城期間的療癒之作」。

譯者簡介

余國芳


  中興大學合作學系畢業,曾任出版社主編,目前是自由譯者。譯有《第五個孩子》、《能不能請你安靜點?》、《大教堂》、《新手》、《需要我的時候給個電話》,《大魚老爸》、《在地圖結束的地方》、《爆醒惡夢的第一聲號角》、《屠夫男孩》、《冥王星早餐》、《慾望的盛宴》、《輝丁頓傳奇》、《外出偷馬》等超過四十部文學與非文學譯作。
 
 

推薦序
 
為盲眼的我們祈禱
盧郁佳(作家、書評家)
 
  為什麼有些男人看伴侶受苦,嘴上知道要問候,行動總是事不關己,大難來時各自飛,他做好分內工作就好,情緒勞動不關他的事;而有些女人熱心助人,越自私難搞的奧客,她越心疼不捨,卻照顧不了自己?
 
  安.泰勒的小說《麥卡的難題》沉靜、幽默、睿智地提出了對親密難題的洞見。有人這樣為關心的人代禱:閉上眼睛,想像有盞燭火,在四野黑暗寒冷中靜靜發出微光。然後想像這個人,用這燭火的光暈來溫暖他。一點一點,將他籠罩。持續觀想,把溫暖帶給對方。安.泰勒說故事的不著痕跡,就是將主角麥卡這個人,這群孤寂的繭居者,安置在她非語言的善意當中。
 
  她不去碰觸,因為他們不可碰觸。不去幫助,因為他們不受幫助。只有光,不可碰觸、不受幫助之處也能去到。讀完此書,在震驚、改觀中回想全局,細節連起敘述海面下的祕密冰山,我突然淚流滿面,因為領悟她未寫之處的殘忍,所以照見她無言的慈悲。當她把主角兜進她的光裡,也就把讀者兜了進去。她是在我還不知道時就為我祈禱的那個人。
 
  ●
 
  小說帶我們踏入巴爾的摩四十三歲公寓管理員麥卡獨居的地下室,近身觀察他的起居和思路。邊緣人生活乍看平淡無奇,他不跟人往來,只有表面的招呼。進住戶家修水電裝潢,或兼職到府修電腦時,人們向他叨絮煩憂,他要不是專心工作,答非所問;就是明明看透對方當局者迷,卻只附和、不說真心話,也不談自己。
 
  他對秩序的執迷近乎喜劇:早睡早起晨跑,作息比鬧鐘還準,痛恨干擾。星期一是拖地日,星期二把垃圾拿出去丟,星期三拆躺椅被單放洗衣機,星期四是廚房日,星期五是吸塵日。開車總覺得處於全方位的監控系統中,他打燈、減速每個動作都有神在評分糾錯,要他單方面無條件讓路給搶道者,滿足他的就是彬彬有禮服從規則,不出錯令他感覺人生完美。
 
  這無懈可擊的完美人生,忽然綻線裂了縫。他夢見超市有個只穿尿布的嬰兒坐在走道看著他,周圍沒大人。夢醒後有個迷惘憤怒的富家子大學生卜林,自稱是他的私生子,跑來他家賴著不走。難道這是那種空降兒女的溫馨家庭喜劇嗎?「中年單身漢怕被綁住失去自由,不惜分手也要拒絕女友逼婚,繼續買醉把妹打電動看球賽happy。突然大學時的前女友把嬰兒或男童丟包扔給他就跑了,或陌生美少女上門認父,頓時人生颳颱風。他根本不懂帶小孩又怕麻煩,一路闖禍搞笑、跟小孩打枕頭仗嬉鬧重拾童年,初嘗為人父的苦樂。煎熬後苦盡甘來,親子培養了戰友般革命情感,小孩卻突然被帶走。悵然若失的他終於轉性,回頭求婚,回歸家庭」。這類電影深信既成事實能改變他。但很多男人結婚生子還是不當父親,不因有了小孩就改變。
 
  無論類型多一廂情願鬼遮眼,安.泰勒都能乾淨俐落剖出內核「這個怕結婚的男人,是什麼樣的人呢」,點石成金。空降兒子投下變數,不是為了調教麥卡,而是讓讀者趴地望進裂縫,窺見一個截然不同的地底世界。全書沿途看似瑣碎不經意的日常閒筆,一經結尾解禁,剎那全部解體重構。細節如散落一地的骨牌,逆時倒放影片,重組為長蛇大陣,盤旋上下,壯觀有序。筆墨沒半點浪費,也全無偶然,每個龍套配角講的小故事,都在解釋麥卡為什麼繭居,讓讀者完全理解麥卡所見的自己,和他看不見的自己。驚悚畏怖,裂縫中地獄噴湧烈火、熊熊焚城。
 
  ●
 
  麥卡覺得前女友的兒子卜林是廢物,姊姊的兒子喬伊也是廢物。
 
  前女友的兒子卜林上大學不知道該主修什麼,做什麼工作,滿嘴球經卻對棒球沒興趣。為什麼他茫無目的,專做自己討厭的事呢?因為他習慣迎合大人。扭曲自己卻仍迎合不了父母,就幻想陌生的生父接納他。再失敗,他就崩潰逃跑。闖到巴爾的摩認父,以為當地人愛聊巴爾的摩地主隊,所以背資料迎合麥卡,黔驢技窮就無話了。無話,因為家裡不聽他說話,只要他聽話。
 
  姊姊的兒子喬伊二十幾歲,麥卡認為他太胖太閒太沒目標,上班做不久。麥卡鄙視他交女友、結婚都搞不定;後來結了婚,夫妻仍住爸媽家,令麥卡更瞧不起。
 
  其實麥卡大學時也兩度換主修,習慣服從權威,不懂怎麼自主學習,最後還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只知道什麼事他應付得來,就去做。麥卡討厭卜林、喬伊,是因為討厭自己,覺得自己是廢物。但他到底哪點廢?卜林崇拜麥卡打零工自由不羈,但麥卡對此自卑。前女友後來的老公羅傑讚揚他自食其力,麥卡卻誤以為是貶低他。麥卡低估自己,他的情緒待他並不公正。
 
  麥卡和姊姊的兒子上班做不久,麥卡四個姊姊習慣擔任女侍角色,都有原因。麥卡家族聚餐,人們討論既然手足同出一門,為什麼四個姊姊家裡邋遢混亂,唯獨麥卡龜毛潔癖?姊姊說麥卡潔癖是遺傳。小說沒說,其實麥卡從小無法控制環境,只能受人控制;所以他成年後經常拒絕別人接近,怕受控制,全力控制家居環境作息、控制行車。姊姊的控制欲發揮在兒子身上,環境混亂是安全掩蔽。
 
  麥卡讀大學是想解惑。要解什麼惑,小說沒講明,無非想解釋這環境的極端與混亂。他會當管理員、做到府維修自由業,都是因為沒辦法跟人長時間相處,只能維持短暫接觸的表面關係,所以上班很難。大四退學和大學同學杜司開軟體公司,杜司作威作福,迫使麥卡離職時失去自己寫的程式版權。到電腦維修公司上班,老闆開口就霸凌「你給我聽著」、「聽好了,老弟」,麥卡悶不吭聲,忍無可忍就離職。暗示麥卡無法表達不滿,與其爭取權益,不如離職容易。即使麥卡獨立接單修電腦,向顧客收錢也老是過意不去,設法少算一點才安心。這是一個難以設防、無法說不的人。
 
  ●
 
  甚至女友凱西被二房東下禁貓令,凱西既怕爭取養貓,又怕被轟出去流落街頭,生存的安全感瓦解之際,麥卡會覺得她杞人憂天,實是麥卡禁不起衝突。貓不是貓,是凱西的自我。權威、體制、衣食父母施壓要我們放棄自我,好比爸媽告訴兒女「是我在養你,警告你再不乖就沒飯吃。房子是我買的,不聽話就給我滾出去」。麥卡認為放棄自我是理所當然,不丟貓就活該被轟走,凱西說「二房東既然讓同居男友養黃金獵犬,就不該雙重標準逼凱西丟貓」,麥卡聽不懂,也不想聽。
 
  凱西不知情觸及真相的邊緣:二房東討厭男友養狗,卻敢怒不敢言,就遷怒凱西養貓。管不了自己家,就會把凱西家當自己家在管。凱西看不出二房東霸道背後的怯懦,美化二房東,堅持二房東理應公正,都在重演凱西對權威的期待。凱西期待麥卡保護她,不敢保護自己,只能投身保護離家出走的卜林、療養院的老人、閱讀障礙的男童,還有孤寂的麥卡。只能用愛別人取代愛自己。
 
  麥卡知道鄰居癌婦因病遷怒老公,卻看不出二房東遷怒凱西,認不出切身的惡意,也無力抵抗。麥卡夢見嬰兒在超市迷宮中赤裸無人保護,不是麥卡以為的前女友兒子,而是麥卡自己。麥卡沒學過保護自己,像嬰兒般不設防,被剝奪了自保的本能。麥卡耳鬢廝磨享受凱西陪伴,凱西受災時,他無能關心。他沒有這種成熟的感情,因為他是嬰兒。嬰兒只會哭鬧、喝奶,不會關懷、安慰、保護母親。然而在小說後半,麥卡的姊姊說兒媳也夢見嬰兒。姊姊詮釋,夢見嬰兒代表「下意識打算開始人生另一個階段」──作者用這句話祝福了麥卡。
 
  ●
 
  凱西、尤蘭妲、卜林,大家不約而同,想訴苦、聊心事時,都問麥卡:「你怎麼不問我?」憋著一肚子委屈,等了很久,麥卡都不問,凱西還會生氣。這固然是情緒勒索,也說出真相,對,麥卡沒想過要問,他嫌麻煩不想捲進別人的苦惱。他從前女友們身上學到,全天候跟某人在一起,太麻煩。卜林離家出走,麥卡光聽他訴苦就覺得麻煩。家裡有卜林在,害麥卡不能耍廢玩game,麻煩。卜林的媽狂叩卜林找不到人,麥卡怕變共犯,麻煩。
 
  凱西每次陷入恐慌,拒絕麥卡安慰時,麥卡只想「凱西基本上不是無理取鬧的人」、「凱西不是那些使小性子的女人」就結束。其實就是嫌別人無理取鬧。
 
  麥卡回顧戀愛史,覺得次次不知為何就被甩。凱西說是他下意識逃避,點出他反覆施展高難度的技巧拒人於千里之外,自己一點都沒發現。而麥卡所說的麻煩是什麼呢?對人根深柢固的恐懼。
 
  他寂寞孤單,天長地久。這幅麥卡畫像,雲淡風輕,行雲流水行於日常聒噪、詼諧、諷刺間,待收尾才知工藝精巧絕倫,一舉一動栩栩如生,但也使讀者心酸難抑。每次卜林、凱西氣到不答話出門走人,麥卡陪笑落空,總是一個人傻在門後,不知發生什麼事,呆立良久。這反覆出現的鏡頭,訴盡了徹骨寂寞。當初麥卡對小學老師凱西一見鍾情,是因她想說服全班去慰勞療養院老人,說「那一屋子傷心難過的人啊」,他喜歡這說法。那時讀者還不知道,麥卡就是那一屋子傷心難過的人。
 
  《麥卡的難題》英文原名「Redhead by the Side of the Road」,故事講到上坡路邊有個紅色圓頂消防栓,爬坡時看消防栓一點點冒出頭,麥卡想,紅髮小人在路邊幹什麼呀?然後才認清是消防栓,可下次還是會錯覺,天天如此。
 
  在感情的荒漠上,一個孤單可憐的小人迷了路。麥卡看見了他自己。可是他認不出來。這本小說則讓讀者從漫長的遺忘中歸返自己。
 
推薦序
 
版權的難題
譚光磊(國際版權經紀人)
 
  去年四月,歐美疫情剛爆發不久,台灣的生活雖一切如常,可是每天看到國際新聞,心情實在平靜不下來。就在那樣混亂的時節,我讀到安‧泰勒的新作《麥卡的難題》。不到兩百頁的篇幅,輕巧優雅、溫暖又幽默,我一天聽完英文有聲書,覺得深深被療癒了。
 
  如果你原本就是安‧泰勒的粉絲,自然知曉她平實雋永的文學魅力,大可跳過這篇文章,直接讀小說。但如果你和我一樣是「新讀者」,那麼我很願意多說幾句,關於作家、關於這本書,還有中文版背後的故事。
 
  不如先從官方數據開始:安‧泰勒出生於一九四一年,今年將滿八十歲。她二十三歲出版第一部小說,中間除了照顧女兒,「暫停」五年,始終筆耕不輟。出道超過半個世紀以來,已發表二十三部長篇小說,銷量超過一千萬冊,曾獲普立茲獎和國家書評人大獎,深受幾個世代的讀者和作家喜愛,茱迪‧皮考特和尼克‧宏比都是她的忠實書迷。
 
  對於年紀足以當她孫子的我來說,安‧泰勒屬於那種「聞名已久,但始終未讀」的大作家。小時候,聽說過威廉赫特主演的電影《意外的旅客》,改編自她一九八五年的同名小說。八○年代是泰勒創作的高峰期,連續三本小說提名普立茲獎,最終以《生命課程》(Breathing Lessons)拿下這項文壇殊榮。彼時台灣還沒加入伯恩公約,國外流行什麼,買一本書回來翻譯就能出版,泰勒的暢銷代表作《鄉愁小館的晚餐》(Dinner at the Homesick Restaurant,當年的譯本叫《思鄉餐廳》)自然也沒漏掉。九○年代後,即便出翻譯書要買版權,出版社仍然爭相引進她的作品,包括《補綴的星球》和《昨日當我們盛年》。
 
  到了新世紀初,我大學畢業,進了出版界,書市已經幾乎看不到她的作品了,卻經常從編輯或譯者前輩口中聽到安‧泰勒的名字,而他們個個都是大粉絲。
 
  二○一一年,泰勒的經紀公司老闆想退休,手下三位經紀人自組新公司,其中也包括多年來打理她出版業務的潔西卡‧薩奇(Jesseca Salky)。那年十月,就在法蘭克福書展前幾天,我收到潔西卡的電子郵件,探詢中文代理的合作可能。正好書展後,我會在紐約待一個星期,便約好去他們辦公室拜訪。
 
  那時我剛創業三年,還記得公司成立時的種種酸甜苦辣,因此和潔西卡相談甚歡,當場就敲定了合作事宜,而且回台後就和天下文化談成新書《學著說再見》和重出經典的《歲月之梯》。
 
  等到中文版出來,已經是二○一三年的事。翻譯小說曾經是台灣書市的寵兒,但在二○一○年之後逐漸走下坡。泰勒的作品從來不是重口味路線,更難「譁眾取寵」,這兩本書推出後口碑很好,但銷量平平,出版社也很難繼續經營。
 
  隨後幾年,安‧泰勒雖然在台灣缺席,卻在國際上迎來新的高峰。首先是英國的曼布克獎修改規則,開放美國作家競逐,結果泰勒兩本新書《一捲藍線》(A Spool of Blue Thread)和《時間之舞》(Clock Dance)都入圍,《一捲藍線》甚至打進決選名單,差一點就拿獎。
 
  同時,她也終於打破四十年來不接受採訪的慣例,開始在媒體上曝光,談自己的寫作。泰勒在丈夫過世後住進高級退休社區,生活極為自律,晨起散步之後就進書房寫作,一路寫到下午兩點。她先用紙筆完成前幾稿,電腦打字、列印出來,再逐字謄寫到紙上,然後自己朗讀錄音放出來聽,確保聽起來都沒問題。她自謙寫作「沒有風格」,但那正是千錘百煉之後「化有形為無形」的精純。
 
  你可能很難想像,如此單純自律的寫作者,原本從未想過會以寫作為生。泰勒自認是五○年代的產物,唯一的夢想就是「結婚生子」。《一捲藍線》出版的時候,文壇一度盛傳泰勒即將封筆,但她並不打算退休,因為自己「沒別的嗜好,不種花種草,也討厭旅行」,如果不寫作,怕自己會瘋掉。
 
  然後,我們盼來了新書《麥卡的難題》。
 
  小說的主人翁麥卡年過四十,依然單身,當某間公寓的管理員,順便兼差幫人修電腦。他來自手足眾多亂烘烘的家庭,故而追求極度規律的生活,哪天倒垃圾,哪天刷廚房都有嚴謹的安排。他談過幾次戀愛,但都失敗收場,交往多年的現任女友突然說要分手,而他大學初戀情人的兒子卻出現在門口,說自己是他的小孩……。
 
  泰勒向來擅長寫平凡的日常,普通人的一舉一動、喜怒哀樂,在她筆下都變得很有戲,讀來餘韻無窮。麥卡的人際難題,似乎總是覺察不到別人言外之意,女友說房東發現自己養貓違反租約,怕被掃地出門,麥卡一個勁跟她說,等房東來電,道個歉就沒事了,大不了把貓弄走。他完全沒聽懂,女友要的只是他一句話:「別怕,先來我這兒住吧。」
 
  起初,我以為麥卡必然是亞斯伯格症之類的「少根筋」,但再仔細想想,我們誰沒有過那樣誤解、誤讀和誤會的尷尬時刻?光是內向者與外向者的溝通就險阻重重,更別提肢體語言、文化差異、成長背景的種種扞格。我們都可能是亞斯,也都曾經是麥卡。在艱難漫長的人生路上,我們都可以多一點寬容、多一點理解、多一點溫暖。
 
  誰想得到,這本小說會在兵荒馬亂的疫情之年上市,成了許多媒體口中「封城期間的療癒之作」,一推出就登上《紐約時報》精裝小說榜第四名,並在獨立書商協會的排行榜蟬聯四個多月。安‧泰勒原本的英國宣傳行程被迫取消,全部改成電訪,她因為不必遠行而鬆了口氣,又笑說自己原本的生活就像「居家隔離」。
 
  十年前,安‧泰勒的作品或許太過清淡,難以在台灣書市激起漣漪。如何將她重新介紹給本地讀者,始終是我這個版權代理人無法解決的難題。這一次,全球局勢動盪,因為外界的紛擾太多,《麥卡的難題》篇幅短小,反倒成了優勢。這本書樸實溫暖、舉重若輕,在人心惶惶的年代為我們帶來安定的力量。文學若是某種生命的解藥,它就是當下的最佳良方。
 
  不論你是初來乍到,還是想重溫舊夢,相信《麥卡的難題》都會是閱讀安‧泰勒最好的起點。我更願意相信,下一輪文學盛世的備忘錄上,肯定會有她的名字。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4062126
  • 叢書系列:Island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0.8 x 1.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I

你想必會好奇像麥卡‧莫第默這樣的男人心裡究竟在想些什麼;他不跟人來往;他的日常一成不變。每天早上七點十五分,你會看到他出門跑步。到了十點、十點半的時候,他會把「科技隱士」的磁牌按在那台小起亞的車頂上。生意好壞不一定,但是每天總會有幾個客戶上門。下午看到他多半都在公寓大樓附近幹活;他兼差的功夫一把罩。打掃步道,拍打踏墊,跟水管師傅交涉。星期一晚上,收垃圾日的前一天,把輪式垃圾桶全部拖到巷子裡;星期三晚上,資源回收桶。晚上十點左右,景觀植栽後面的三扇小窗就黑漆漆的了。(他的公寓在地下室。這大概算是不太愉快的一件事吧。)

他瘦瘦高高,四十出頭,賣相普通,沒什麼派頭──腦袋瓜有點向前傾,肩膀有點往下垂。頭髮很黑,不愛刮鬍子,落腮鬍已經開始灰白。藍眼睛,粗眉毛,兩頰凹陷。一張蛤蜊嘴。穿著打扮永遠是牛仔褲加T恤或者套頭運動衫,看季節變化,特別冷的時候,再加一件有點褪色的咖啡色皮夾克。一雙磨損的,看起來很寒磣的褐色大頭鞋,就像小學生穿的鞋子。甚至連他的慢跑鞋也是一雙白不白、黑不黑,舊到不像話的運動鞋──鞋子上完全沒有一般跑步人喜愛的螢光條紋和凝膠鞋底──他的短褲是長到膝蓋的毛邊牛仔褲。

他有女朋友,他們似乎各管各的。三不五時的,你會看見她提著一袋外賣走到他的後門;你也會看見他們在周末的早上,開著那台起亞外出,這時候,車頂就不會出現那塊「科技隱士」的牌子。感覺上,他似乎沒有男性的友人。他對租戶們很客氣,但也僅止於此。他們碰見他時會打招呼,他也會親切的點個頭、舉個手,經常連開口都免了。沒人知道他究竟有沒有家人。

公寓大樓在高文區──位在巴爾的摩北邊,約克路東向,一棟方方正正的三層樓小磚房。公寓後面有袖珍型的停車場。公寓前面有袖珍型的草地,還有一個看起來很不協調的門廊──其實只是一塊水泥砌的平台──門廊上還有一張裂開的木頭鞦韆椅,從來沒人坐過。髒兮兮的白門邊上是一直排的門鈴。

他可曾真心思考過他的人生?人生的意義,人生的重點?難道往後三、四十年的生活,他都要如此這般的過下去?沒人知道。而且幾乎百分百肯定也沒人問過他。

會員評鑑

4.5
12人評分
|
1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1/03/09
《麥卡的難題》主角-麥卡・莫第默,是一位「科技隱士」的電腦維修,四十出頭未婚,有固定交往的女友,生活規律、簡單平乏、行事中規中矩,他有想法、不做作,每天按表操課,安靜低調是他的風格,甚至看不出什麼遠大目標和理想,「他可曾真心思考過他的人生?人生的意義,人生的重點?」說不上快樂或高興。

閱讀過程,常不禁思考著主角-麥卡的「難題」究竟是什麼?他該如何解決這些所謂的生活難題?但令人弔詭的是,整本小說讀下來,麥卡這個人是有那麼一點不太一樣,說不上來哪裡不對勁,但也決夠不上是大問題、麻煩事。但這樣一個人他到底在想些什麼?作者所要傳達的想法、意念又是什麼?

突如其來出現的「兒子」-卜林・亞當斯,打破了原本的規律、生活步調,為他的生活投下了未知的變數。但麥卡深知卜林不是他所親生,因此故事就沒有一般小說常見的驗DNA、親子相認等的情節;麥卡沒對這位好友離家的兒子特別照顧,甚至覺得他很討厭,怎麼都讀大學了還像廢物一般……。和卜林的相處,也不禁讓麥卡思考,他的人際關係、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他以為的完美、正常,原來是這麼不堪一擊。

當女友-凱西・史雷德提出分手,麥卡不以為意,不知道原因,甚至還覺得一個人的生活也挺好的。他想起卜林的媽媽,大學時期的初戀,也是不明所以的就分手了,女人真是難懂。坦白說,讀到這部份,我也覺得這沒什麼,不婚族如我,也是這麼想,女人真是個麻煩的動物;殊不知,當女友提出分手,鐵定是彼此相處出了矛盾,抑或自己有什麼問題而不自知。

麥卡某些程度上來說,其實是接近半繭居的狀態,對於「人生應該怎麼樣」並不特別去執著,諸如:人活著就要良好固定的工作、要和別人一樣結婚生子、要符合世俗標準……。他只是個打臨時工的、沒有固定的工作;他不企求榮華富貴、不想成家立業、賺大錢,反正生活過得去,這又有什麼不對。

《麥卡的難題》這並不怎麼有趣的人物設定,坦白說並不吸引人,但對這我這即將度過不惑之年的中年大叔,其實是很有感的。生活一成不變、工作穩定不上不下,人際關係維持著不深交、不與人為惡,答不出何謂理想人生、夢想的年紀,麥卡的某些生活態度、行徑是很類似的。所謂的「難題」,是生活該來點刺激的、不一樣的改變嗎?

安・泰勒(Anne Tyler)的文字如此樸實,溫暖的筆觸,平淡的敘事手法,沒有長篇大論,沒有人生大道理的說教。創造出一個貼近現實的人物與生活方式,頗能引起讀者共鳴,找到共同的情感,讓人深陷其中。在這個紛擾不安、疫情不確定的年代,別擔心!我們還是能閱讀精彩的小說,品味不同的人生,不也是一種幸福嗎?推薦《麥卡的難題》。
展開
user-img
4.0
|
2021/03/08
劇透警告
麥卡每天都按照自己的步調過日子,每天都有一定要完成的事情。即使沒有人會檢查,他仍按照自己習慣完成。他很守秩序,就算沒有人車,他也依照號誌前行,絕不違規。客戶透過電話聯繫他,有需要的時候他便出門替客戶解決各式各樣的問題,即使有時那些求助電話打擾他的日常行程。他對人很客氣,不過好像沒什麼朋友,但有時能看見他的女友來訪。他與家人的見面也不太頻繁,但並不能因此就認定他和家人的感情不好。



以外人來看,可能會覺得麥卡的生活一成不變,十分無趣,但本人大概不這樣覺得。也許這就是他所構築出的理想生活方式,屬於自己的堡壘。沒有太多驚喜,但也不會驚喜,完美。每天都這樣過,所以他也不會多想,覺得生活所有都是按照一定軌道進行。但不是什麼事情都會按照他所預計的方向前行,就像客戶的電話也不一定在他正規行程之外打來。某天大學時代前女友的兒子突然找上門,而現任女友提出了分手,麥卡的生活終於出現了變化,也似乎讓他終於發現不對勁之處。


每個人都有習慣的生活方式,很難比較優劣。麥卡習慣一絲不苟,任何事都按照既定的程序、規矩進行,而他的家人則是較為隨性。其實各有各的好處。多年來麥卡總是如此,很多事情是理所當然,但生活中可能隨時會出現一些突發事件刺激人去思考,或讓人覺得面對新的難關,到了這種時候,可能人才會突破一些盲點,了解到什麼是自己真正的感覺。麥卡也可能是這個樣子。



故事沒什麼高潮迭起,一切圍繞著麥卡的生活打轉,剛開始的時候也讓人疑惑究竟麥卡遇到什麼難題。每個人面對的困難可大可小,可能自己眼中的大事在他人眼中根本小事,但有時就是一時之間無法堪破。前女友的兒子到來,只好跟前女友重新聯絡,當他們提起當年的事情,麥卡彷彿得到一個重新思考過去的機會,也順便面對現任女友的離開。當然大可以像從前一樣生活,按照自己的步調過每一天,往後也一直如此。又或是面對心中揮之不去的困惑,仔細思考自己究竟要什麼。任何微小的改變都可以有意義,也可以沒有。最後麥卡終於想清楚自己要什麼,並坦率的面對。並不是說堅持完美不好,但也許在生活失控的時候,偶爾放下往日的堅持也不壞,可能會看見新的風景。
展開
user-img
4.0
|
2021/03/07
這本書乍看沒有什麼高低起伏,但卻細膩地描繪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必須靜下心來才能好好品嚐,看似流水帳的生活,作者安‧泰勒卻能把現實中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在小說中描寫得絲絲入扣,有些角色的對話十分細瑣,但是他們之間的互動好像真的就是會發生在你、我身旁。
《麥卡的難題》這本書的書寫方式以及人物之間的情感表現,都是我從未接觸過的類型,細細閱讀後真心覺得這本書是瑰寶,希望大家都能夠閱讀看看,在作者溫柔的筆觸中找到一絲生活中的影子。
展開
user-img
4.0
|
2021/03/06
《麥卡的難題》:生活要能夠不慍不火最為難能可貴

文/沒有名字的貓

小說家安・泰勒(Anne Tyler)在疫情期間的新作-《麥卡的難題》(Redhead by the Side of the Road)並未直接描述深沉的孤寂、卻在男主角的日常(修理電腦科技用品的游牧接案族)娓娓道出一個個人之為人,如何與世界連結、如何自處、如何感到笨拙不耐煩(對自我)、如何在家庭與社會網絡與群體生活的空洞中,嘗試提起精神、奮力打造、並組建起「自己」。
.
正如回憶的不穩定與消逝、生命中突兀出現的人亦然如此,《麥卡的難題》的所有命題一道一道、都是關乎於如何體認生活、理解「彼此關係」(無論伴侶、家庭、前女友的小孩等…)生活,總是充斥著「麻煩」(既是trouble也是annoy),若無勁拆開千絲萬縷,是否也無妨?便有一日無一日般,行屍走肉過著日子? 男主角的日常,有著搞怪又浸潤在「極其個人私我」個性中的「客戶」、有著相逢合拍卻找不著延續熱戀之火的女主角、還有不願想起(卻總縈繞無法割斷)的原生大家族….
.
《麥卡的難題》的孤寂是溫柔無邊際的,或許是小說家安・泰勒熟悉語言的趣味性、在生活寂寥的況味中,些許調侃自嘲,製造微小的靈光逗趣,要說溫柔,是因為那些孤寂並不真正「刺痛」,而是在閱讀《麥卡的難題》以後,能夠思考、思索如何更為成熟地「自處」,並且寬闊地,好好對待他人/家人/戀人,尤以在疫情期間,特別如此,鎮自戴著口罩的我們,似乎更加從現實生活中的網絡,也無形當中隔絕更多吧,因而《麥卡的難題》這樣淡淡溫柔的作品,使我跨越文化與時空,連結到更多人們現實的處境與層次。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3/04
麥卡是個生活千篇一律的人,自己開設電腦公司,有穩定交往的女友(麥卡自己覺得是),每天規律地度過既定的行程,彷彿心裡有一張隱形的行程表,並且調好鬧鐘提醒著,時間上完全不能有誤差,稍有誤差就會渾身不對勁。

看似平常到不行的一天,麥卡如往常工作完返家,卻在自己門前樓梯上看見一個男孩,此時的麥卡一定不知道,從此之後的生活將有巨大的震盪發生。

我蠻能體會麥卡的生活習慣,雖然我自己沒有像麥卡生活得這麼規律,但對於「突發事件」也是會感到非常焦慮,除了焦慮事件本身,也擔心原本規畫好的事情無法如期進行,心情上會非常焦躁不安且浮動,事後再回頭看,其實突發事件也不是什麼難事,重點在於「突發」;我很不喜歡無法掌控、不確定的感覺,我試想麥卡的生活之所以會規律,是否也像我一樣是害怕失控的感覺,事情一件一件接踵而來,逐漸脫離麥卡的掌握,麥卡內心的焦慮可想而知,因為有負面情緒凌駕在上,處理任何事都過於急躁而造成反效果,愈是想掌控一切就愈是失控。

因為這些人、事、物的突然出現,逼得麥卡不得不重新檢視自己的過往和生活型態,奮力跨出舒適圈。過程當然不可能很順利,尤其是心理上的痛苦和煎熬,透過調解前女友與孩子的親子衝突,同時也與前女友化解舊時的誤會。解開過去的困惑之後,麥卡在心中做了一些決定,準備挽回重要的女人的心,故事就停在這裡,結束。

我內心希望會有好的結果,因為願意跨出舒適圈奮力一搏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雖然在改變的過程中也能獲得成長,但我私心希望麥卡的突破能帶來好的回饋,讓麥卡的生活增加新的刺激,往後再遇到類似狀況時,麥卡就能應付得如魚得水。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