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如何改變世界: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回顧、反思,與前瞻

如何改變世界: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回顧、反思,與前瞻

How to Change the World: Marx and Marxism 1840-2011

  • 定價:550
  • 優惠價:949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46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20世紀最偉大的左翼史學家霍布斯邦 VS 19世紀以來最偉大的思想傳統馬克思主義

  當代最壯闊之革命傳統的經典考掘與闡釋

  「蘇聯的崩裂解放了馬克思,人們不再將馬克思等同於列寧主義與列寧政權。大家越來越了解可以從各種不同的角度思考馬克思對世界的看法。更重要的原因是,1990年代以後浮現的全球化資本主義世界,有許多重要面向都不可思議地被《共產黨宣言》所言中。1998年是《共產黨宣言》這部令人吃驚的小書出版一百五十週年紀念,同時也是全球經濟遭受重創的一年。諷刺的是,再度挖掘出馬克思的不是社會主義者,而是資本家......」

  馬克思、恩格斯及後世所有信仰馬克思主義的革命家、思想家,與千千萬萬底層的無產階級鬥士共同締造了一百多年來人類歷史最波瀾壯闊、高潮迭起的篇章。近年來,隨著資本主義弊端的叢生,這個曾經啟蒙、激勵無數渴望公平與自由之心靈的思想又再度為世人所重。《如何改變世界》作為一位終身信奉共產主義的史學家在超過半世紀中累積的著述,在此時此刻問世正可謂是滋潤、豐富左派精神之及時雨。

  本書收錄了霍氏從1956到2009年來撰寫的共16篇論文,內容主要是回顧馬克思思想的發展及其身後的影響,並試圖釐清許多關於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爭議:人類歷史必然是單一線性地前進嗎?在通往共產社會的路途上,資本主義是必經的階段嗎?國家在階級鬥爭中扮演什麼角色?重讀《共產黨宣言》是否可以幫助我們預言今天的資本主義即將覆亡?對任何關心資本主義與人類未來命運的讀者來說,這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深刻歷史分析。

本書特色

  欲解決二十一世紀人類困境,我們必須思考馬克思曾提出的問題!

  ◎經典性:20世紀最偉大的史學家論19世紀以來最偉大的思想傳統!

  ◎革命性:終身篤信左派思想的霍布斯邦在晚年仍不改其志,在本書重新挖掘、詮釋馬克斯思想的過程中展現了他對左派精神的堅持與熱愛,並期許藉由新的闡釋召喚讀者「改變世界」的行動力!

  ◎豐富性:本書共含16章,主題包含馬克思與恩格斯的革命經驗、左派經典文獻的誕生,以及馬克思之後的左派思想家如葛蘭西等人的思想流變。內容旁徵博引、鉅細靡遺,可說是霍布斯邦的史學醞底登峰造極之作,實為任何對霍布斯邦或左派思想有興趣的讀者不可錯過的新經典。

國內學者鼎力推薦

  吳叡人(中研院台史所副研究員)
  周樑楷(中興大學歷史系教授)
  陳芳明(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國外媒體學者佳評

  泰瑞.伊格頓(Terry Eagleton,英國國家學術學院院士、《散步在華爾街的馬克思》作者)--「霍布斯邦經歷了如此動盪不安的二十世紀,其筆下的歷史似乎也能活了過來為自己說話,且既幽默又公正客觀。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的評論家,其真誠與冷靜無人能出其右。」

  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哈佛大學經濟史權威,《貨幣崛起》與《金錢與權力》作者)--「任何人學習現代歷史的最佳入門。」

  英國《獨立報》(Independent)--「本書呈現了霍布斯邦的睿智、博學,以及一位年屆九十四高齡的共產黨員的堅貞不二。《如何改變世界》是一部激勵人心且鞭辟入裡的巨作,它閃爍著一個偉大思想家如何思考另一位偉大思想家的智慧。」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Hobsbawm,1917-2012)


  霍氏是英國著名的左派史家,自十四歲於柏林加入共產黨後,一生未曾脫離。就讀劍橋大學期間,霍氏是共產黨內的活躍分子,更創辦著名的新左史學期刊《過去與現在》。他在勞工運動、農民叛變和世界史範疇中的研究成果,堪居當代史家的頂尖之流,影響學界甚巨;而其宏觀通暢的寫作風格,更將敘述史學的魅力擴及一般閱聽大眾。霍氏著作甚豐,先後計有十四部以上專書問世,包括:《革命的年代》、《資本的年代》、《民族與民族主義》、《原始的叛亂》、《非凡小人物:反對、造反及爵士樂》、《論歷史》等書。

譯者簡介

林宏濤(負責第七到十六章)


  台灣大學哲學系碩士,德國弗來堡大學博士研究。譯著有:《鈴木大拙禪學入門》、《啟蒙的辯證》、《菁英的反叛》、《詮釋之衝突》、《體會死亡》、《美學理論》、《法學導論》、《愛在流行》、《隱藏之泉》、《神在人間》、《眾生的導師:佛陀》、《南十字星風箏線》、《神話學辭典》、《與改變對話》、《死後的世界》、《正義的理念》等作品。

黃煜文(負責前言與前六章)

  一九七四年生。譯有《奧許維茲臥底報告》、《耶路撒冷三千年》、《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大轉向:物性論與一段扭轉文明的歷史》與《如何閱讀文學》。

 

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馬克思與恩格斯
第一章 今日的馬克思
第二章 馬克思、恩格斯與前馬克思社會主義
第三章 馬克思、恩格斯與政治
第四章 論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
第五章 論《共產黨宣言》
第六章 發現《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
第七章 馬克思論前資本主義形構
第八章 馬克思與恩格斯作品的命運

第二部分 馬克思主義
第九章 馬克思博士與維多利亞時代批評者
第十章 馬克思主義的影響,1880-1914年
第十一章  反法西斯主義時代,1929-45年
第十二章  葛蘭西
第十三章  葛蘭西得到的回應
第十四章  馬克思主義的影響,1945-83年
第十五章  步入衰微的馬克思主義,1983-2000年
第十六章  馬克思與勞動者:漫長的世紀

中外文人名對照表
 

前言

  這本書是我從一九五六年到二○○九年研究馬克思的論文結集,整體而言,它談的是卡爾‧馬克思(Karl Marx)(當然也包括與馬克思密不可分的弗雷德里克‧恩格斯[Frederick Engels])的思想發展及其身後的影響。本書不是傳統意義下的馬克思主義史,儘管如此,其中最主要的六章是我為義大利埃伊瑙迪出版社(Einaudi)(一九七八至八二年)的鉅著《馬克思主義史》(Storia del Marxismo)所寫的文章,我同時也是這本書的共同計畫人與共同編輯。不過這六章已經做了修改,甚至有部分做了大幅改動,我還補充了一章談馬克思主義在一九八三年後的衰退,光是這七章就占了本書一半以上的篇幅。此外,還有幾篇是針對學者對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的「接受」(reception)所做的研究;一篇是談一八九○年代之後,馬克思主義與勞工運動的文章,這篇文章原本是一篇德文講稿,發表於林茲勞工史家國際會議(Linz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Labour Historians);另外還有三篇是為以下著作所寫的序文:恩格斯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Condition of the Working Class)、《共產黨宣言》(Communist Manifesto)以及將馬克思在一八五○年代完成的幾篇討論前資本主義社會形成的重要手稿集結成冊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Grundrisse)。本書討論的唯一一位後馬克思/恩格斯的馬克思主義者是安東尼奧‧葛蘭西(Antonio Gramsci)。

  這些文章大約有三分之二未曾以英文出版或根本未曾出版。二○○七年,猶太書週(Jewish Book Week)舉辦了馬克思公共論壇,為了參與這項活動,我對第一章做了大幅擴充與改寫。第十二章也是一樣。第十五章則是首次出版。

  我當初寫下收錄在本書的這些論文時,腦海中針對的是哪些讀者呢?有幾章(第一、四、五、十六章,或許還有第十二章)針對的是那些單純對這類主題有興趣的人。不過,絕大多數篇章針對的還是那些對於馬克思、馬克思主義,以及對歷史脈絡與觀念的發展和影響之間的互動具有獨特興趣的讀者。雖然針對的讀者有異,但我試圖提供的想法有一點是不變的,那就是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的討論不能陷入黨同伐異的爭論,不能被馬克思主義者及其對手在政治與意識形態領土上插持的各式各樣與不斷更迭的旗幟所左右。過去一百三十年來,馬克思主義一直是現代世界思想曲調的主旋律,因為它動員社會力量的能力,而成為二十世紀歷史一個關鍵且(在某些時期)具決定性的理論。我希望這本書可以幫助讀者思考,馬克思主義與人類在二十一世紀會有什麼樣的未來。

艾瑞克‧霍布斯邦
倫敦,二○一一年一月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441779
  • 叢書系列:歷史選書
  • 規格:平裝 / 464頁 / 25k正 / 14.8 x 21 x 2.3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今日的馬克思
 

 
二○○七年,猶太書週於卡爾‧馬克思逝世(三月十四日)週年前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舉行,地點離馬克思過去最常造訪倫敦的地方: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圓形閱覽室(Round Reading Room),只有幾步路的距離。賈克‧阿塔里(Jacques Attali)與我是立場迥異的社會主義者,卻不約而同來此向他致上敬意。然而,當你想到地點與日期,就會產生一種雙重的意外感受。我們不能說馬克思在一八八三年去世時一事無成,因為他的作品已對德國,特別是對俄國的知識分子產生影響,而由他的門徒所領導的運動正逐漸主導德國的勞工運動。但在一八八三年時,馬克思一生的努力似乎還未竟全功。他已經寫了幾部卓越的小書,而那部未完成的作品:《資本論》(Das Kapital),在他人生最後十年幾乎沒有任何進展。當一名訪客問起他的作品時,他苦澀地反問:「什麼作品?」自從一八四八年革命與一八六四年到七三年所謂的第一國際(First International) 失敗後,馬克思的政治努力已無成功的可能。馬克思雖然大半生流亡英國,但他在當地的政治或思想界卻未曾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用一代人的努力終結氣候危機《再生》|自然科普展7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