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蘋果設計的靈魂:強尼.艾夫傳〔附全彩年表〕

蘋果設計的靈魂:強尼.艾夫傳〔附全彩年表〕

Jony Ive: The Genius Behind Apple’s Greatest Products

  • 定價:380
  • 優惠價:66250
  • 優惠期限:2024年05月20日止
折價券 領取折價券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賈伯斯寫下了蘋果榮耀的篇章
——強尼‧艾夫卻是蘋果最關鍵的未來——

|蘋果設計天才・全球唯一傳記|
《商業周刊》第1400期封面報導


從iMac、iPod、iPhone、iPad到iOS 7
艾夫始終貫徹純粹簡約的設計美學
重塑科技、文化與生活的定義,徹底改變未來的面貌

  假如我在蘋果有一個心靈伴侶,那一定就是強尼了。大多數的產品都是強尼和我一起想出來的⋯⋯他在蘋果擁有的執行權力僅次於我,沒有人可以叫他做什麼或不做什麼。這是我的安排。———賈伯斯

  1997年,賈伯斯回歸當年一手創立的蘋果重掌執行長大位,扛起將公司轉虧為盈的重責大任。某晚在辦公室裡,他發現有個不修邊幅的英籍設計師正埋首工作,周圍貼滿了數百張素描與產品原型。賈伯斯當下驚為天人,覺得這個小伙子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能是蘋果逆轉勝的關鍵。

  他,就是強尼‧艾夫。

  賈伯斯與艾夫一拍即合,聯手改變了當時蘋果工程導向的企業文化,將設計視為營運主軸,不以成本預算為優先考量。艾夫更秉持對簡約美學的堅持,以及對製程、材質的充分掌握,成功打造出iMac、iPod、iPad、iPhone等眾所矚目的科技精品。不僅讓蘋果躍居身價不凡的大企業,更以獨特的美學培養出許多忠誠蘋果迷,樹立引領全球潮流的品牌。艾夫也成了全球數一數二的創意天才,獲頒多項設計大獎;2012年受封大英帝國司令騎士勳章爵士、2013年榮登《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

  但儘管成就顯赫,這位賈伯斯所稱的「心靈伴侶」卻低調樸實,凡事總以設計團隊為先,將榮耀與同伴共享,外界對他的認識並不多。在英國出生成長的艾夫,接受的是講求實作的英倫設計教育,自求學時期便難掩其過人的天分與才華,多次獲獎。在加入蘋果後,因為賈伯斯的全力支持,更得以無拘無束地發揮其創意天才,以種種遠見及對美學的堅持,改變了全世界的面貌。

  本書作者利安德.凱尼訪問多位重要消息人士、彙整諸多文本,加上自身多年來對蘋果的觀察,翔實勾勒艾夫成為當代設計大師及蘋果美學掌舵者的歷程。艾夫在設計之路的種種堅持與迷人風采,都在本書一一揭露。

  ———All About JONY IVE———

  「你怎麼看世界,決定了你是什麼樣的設計師。
  要做出不一樣的東西很簡單;想做出真正更好的產品,卻很困難。」——強尼・艾夫

  2002年/以iPod獲美國工業設計師協會(IDSA)頒發傑出工業設計獎金獎。
  2003年/榮獲倫敦設計博物館(Design Museum)首屆年度設計師大獎、英國皇家工業設計師(Royal Designer for Industry)頭銜。
  2004年/獲頒英國皇家工藝與商業協會(RSA)富蘭克林獎章。
  2005年/首度贏得英國設計與藝術協會(D&AD)的設計大獎(之後亦多次獲獎)。
  2006年/因在設計產業貢獻卓著,受封大英帝國司令勳章。
  2007年/以iPhone榮獲美國國家設計獎(National Design Award)。
  2008年/以iPhone榮獲行動數據協會(MDA)個人成就獎。
  2009年/榮獲羅德島設計學院與皇家藝術學院榮譽博士學位。
  2012年/受封大英帝國司令騎士勳章爵士。
  2013年/入選《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之一。

名人推薦

  安  大|AppleCorner負責人
  胡湘雲|奧美集團首席創意長
  徐人強|數位原力總經理
  陳文龍|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執行長
  陳禧冠|仁寶創新設計本部副總經理
  陶韻智|韓商連加(LINE)台灣區副總經理
  劉奕成|《小日子》雜誌創辦人
  蕭上農|Inside創辦人
  好評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STUDIO A 特別贊助

  蘋果何其有幸,能同時擁有賈伯斯和艾夫。太陽與月光、熾烈與冷靜、嚴峻與溫文、哲思與實踐,看似截然不同的兩人,實質又極其相似,在對卓越無止境追求的路上,將自身獨特而迷人的光芒反射映照給對方。
  設計,不僅是概念與覺察的呈現,問題與使用的解決之道,更是一段實現的旅程。設計的最終樣貌,往往不是取決於概念本身,而是被行動所引導。本書與其說是艾夫的傳寫,不如說是帶著人群重回蘋果每一場戰役、每一個決定、每一個靈感瞬間、每一個完美轉折、每一張成就今日蘋果聚焦與失焦身影的現場。透過本書,我們看到這個時代最具影響力的團隊,如何讓理想凌駕現實的快意、聞到他們散發的腎上腺素、見識了創意管理的非理性價值、也明瞭了為何蘋果始終能重新定義他人習以為常的事物,為這個世界帶來新的語言。
  幸運的話,也許你也能從中讀到莫名的激情,吹開在創意之上那層干擾你前進的灰塵。Have Fun。———胡湘雲|奧美集團首席創意長

  藝術逸品與大量生產品的分界一向涇渭分明。無論是其被創造的市場目的與意義、乃至量產的經濟規模,兩者存在的屬性與價值從來就不曾混淆⋯⋯直到賈伯斯遇上了艾夫。賈伯斯異常精準的市場敏銳度,加上艾夫深沈的創新文化厚度及幾近歇斯底里的完美演繹個性,將大量生產品的本質意義與可能性之極限,推展至一個無人踏足的新境界。如果賈伯斯是將蘋果拱上全球市值第一寶座之推手,那艾夫無疑是架構蘋果成功基石的藍圖建築師。———陳禧冠|仁寶創新設計本部副總經理

  蘋果公司是這世代最偉大的公司之一。iPod、iPhone、iPad的發明直接開創了整個行動世代。而這些令世人深深喜愛的創新,背後的成功原因都來自他們對設計與打造用戶體驗最佳產品的堅持。本書中文版問世,希望台灣都能從中習得蘋果設計的靈魂,從製造專業提升到世界一流的設計專業。———陶韻智|韓商連加(LINE)台灣區副總經理

  我們身處深愛造神的社會,而且只膜拜單一神祉,因此對於蘋果這家公司,我們只記得賈伯斯。彷彿從頭到尾,所有的設計到製造只有他一個人,沒了他什麼都不行。其實賈伯斯曾離開蘋果十二年,在眾人驚嘆下告別人世也倏忽三年。彷彿是他去世後,我們才知道蘋果有位執行長庫克。但蘋果還是持續推出有質感的產品——是的,還有強尼・艾夫。眾聲喧嘩之後,許多人才注意到這個橫空出世的奇才。從工業設計師到如今主導蘋果軟硬體介面,我想,是時候好好聽一下強尼的故事了。———劉奕成|《小日子》雜誌創辦人

  本書精彩勾勒出蘋果首席設計師的發跡過程。———《華盛頓郵報》

  不管你是死忠的蘋果迷或是對產品設計有興趣,本書絕對值得一看!———Techzei網站

  英國籍的作者對強尼.艾夫的設計背景著墨甚深......讓人看到賈伯斯以外的蘋果面向。———《GQ》

  強尼.艾夫跟蘋果的產品設計經常劃上等號⋯⋯透過他的巧思讓蘋果產品發光發熱,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環節,無所不在。———《金融時報》網站

  頂尖設計師必須具備什麼樣的特質,可從本書的精彩細節看出端倪。———ZDNet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利安德.凱尼Leander Kahney


  報導蘋果逾十年,當今書寫蘋果首屈一指的作者。已有三本介紹蘋果與蘋果迷現象的暢銷書:《紐約時報》暢銷書《賈伯斯在想什麼?》(Inside Steve's Brain)、《Mac教派》(The Cult of Mac)及《iPod教派》(The Cult of iPod)。

  曾任「連線」網站(Wired.com)新聞編輯,現為CultofMac.com網站編輯與負責人。定居舊金山。

譯者簡介

連育德


  英國巴斯大學口筆譯所畢業,曾任東吳英文系口筆譯兼任講師、證券業內部譯者。教育部中英翻譯能力檢定通過,亦曾獲梁實秋翻譯評審獎,專精財經與科技領域的中英雙向翻譯。另從事商業人士英文家教,並熱中於全腦開發學習,著有《新多益3冠王教你腦力全開記單字》一書,譯作有《轉念間,全世界都聽你的》、《自造者時代》等。
 

目錄

|序言——邂逅|

01    天縱之才——中小學時期
02    英倫設計教育——刻苦實作、大膽創新
03    倫敦生活——設計哲學的探尋
04    初入蘋果——工程導向的企業文化
05    賈伯斯重返蘋果——燃燒的設計魂
06    連連告捷——嶄新的產品開發流程
07    鐵幕後的設計工作室
08    iPod誕生——蘋果存世的意義
09    製程、材質與其他二三事
10    iPhone——我們重新發明了電話
11    iPad——前所未有,獨霸全球
12    一體成型——蘋果的製程革命
13    蘋果的靈魂人物

|致謝|
 

序言

邂逅

  
  第一次遇到強尼.艾夫,竟然害他幫我拎了一整晚的背包。
  
  那時是2003年麥金塔世界大會的傍晚派對,身為「連線」網站(Wired.com)特約記者的我,怎麼會不知道他的身份。他是即將成為全球最著名設計師的強尼.艾夫。
  
  而他,竟然願意跟我聊天。
  
  這一聊,才發現兩人的共同之處,除了愛喝啤酒,也因為同是遷居舊金山的英國人,免不了都有文化衝擊的困擾。他的妻子海瑟也加入寒暄,我們三人就這樣緬懷起英國酒館、英國報紙與英式音樂(尤其是浩室電音)。但幾杯啤酒下肚後,我突然想到另外約了人已經遲到,於是匆匆離去,把筆記型電腦背包留在現場。
  
  時間快轉到午夜過後,我又碰到強尼,地點換成城市另一頭的飯店酒吧。萬萬沒想到,我的背包竟然在他肩上;這個全球最夯的設計師,願意整晚拎著一個糊塗記者的背包,我當下只有瞠目結舌可以形容。現在回想起來,我懂了。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對設計團隊成員、合作夥伴,尤其是蘋果,都給予百分之百的用心。對強尼來說,工作就是一切,講到工作的時候,他從來不提到自己如何如何,凡事都以團隊為主。
  
  幾個月後,蘋果6月時在舊金山舉辦2003年全球開發者大會(WorldwideDevelopersConference),我又有機會與他碰面。台上,賈伯斯正滔滔不絕地發表塔型電腦機種PowerMacG5,對它的超強性能與鋁製機殼讚不絕口。強尼站在台下一旁,旁邊兩、三個公關部門的女員工忙著跟他聊天。等到賈伯斯演講結束,我朝強尼走去。
  
  他一見到我,便給我一個大大的微笑,說:「又見面了,真有緣。」
  
  握了握手,他親切地問我:「最近還好嗎?」
  
  背包的事實在太丟臉,我連提都不敢提。
  
  寒暄一下子後,我問:「我能做一點正式採訪嗎?」蘋果一向以低調作風聞名,所以我看到旁邊的幾位公關同時搖頭拒絕,並不訝異。但沒想到強尼卻說:「沒問題。」
  
  他把我帶到附近的展示座看產品,我原本只想請他發表幾句話,但他卻熱情地介紹起這款最新產品,一講就是20分鐘,我連話都插不進。這也怪不了他,誰叫設計是他的熱誠所在呢!
  
  由一大片鋁材擠壓成型的PowerMacG5,銀灰造型簡單俐落,活像是衝鋒殺敵的隱形轟炸機。當年的科技產業確實也瀰漫濃濃的煙硝味,蘋果與英特爾競相要研發出最快、最好的晶片。電腦大廠以性能為宣傳亮點,蘋果更誇口說這款新機種的性能無人能比。但強尼卻不講電腦性能。
  
  「這個真的很難。」他說。他提到簡單俐落是這款電腦的設計哲學。「我們只保留最有必要的元素,其他的全部拋掉,但消費者看不到我們在背後的努力。我們不斷回到起點,反問這個零件有沒有需要?這個零件可以執行其他四個零件的功能嗎?所以我們精簡再精簡,成品不但更容易生產,使用上也更加方便。」
  
  精簡再精簡?這實在不像科技公司會說的話。科技企業推出新產品時,通常是功能多多益善,但強尼的說法卻一反產業的習慣做法。精簡,是每個設計科系學生學到的基礎概念,並非創新之舉,但擺在2003年那年,似乎就是格格不入。
  
  事隔幾年後我才明瞭,強尼在那個6月天早上向我透露了一個天大的祕密,原來,精簡正是蘋果創意思維的祕密,因為簡單而能屢屢突破業界傳統,躍居縱橫全球的大企業。
  
  強尼與賈伯斯合作無間,聯手打造出iMac、iPod、iPhone、iPad一連串經典產品,但他甘於讓賈伯斯站在鎂光燈前,自己守在幕後,以他的創新思維與設計美感帶來重大突破。身為工業設計部門副總裁的強尼,如今已是形塑當今高度資訊化社會的重要人物,重新定義我們工作、娛樂、溝通的方式,地位無人能及。
  
  這個昔日畢業於英國設計學校、患有閱讀障礙的小伙子,是如何變成全球科技業數一數二的工業設計師的?本書將帶領各位一探強尼的成長歷程與發跡經過,認識這位才華洋溢卻又光芒內斂的設計狂人。你我的生活,皆因他的設計哲學而改頭換面。
  
  |神祕的蘋果與消息來源|
  
  蘋果總公司園區的專賣店可以買到紀念T恤,上面寫著:「本人到過蘋果總公司,但所見所聞都不能透露!」這句話拿來形容報導蘋果的過程,再貼切不過。
  
  要說動消息人士談論蘋果,是一件不簡單的任務。蘋果人是不討論自家事的,即使是三十年前發生的事情,他們也不願意表達看法。蘋果作風相當神祕,員工若是洩露一絲一毫的細節,都會因此遭到開除。不管是員工、承包商還是合作夥伴,只要跟蘋果有關係,都簽過一大堆保密協議,一有違規,不但可能終止聘僱或合作關係,更可能被蘋果告上法庭。員工對目前產品計畫三緘其口,不難理解;但他們連過去的產品也不肯談論。不只是產品,其他營運環節也瀰漫神祕色彩,最嚴重的是蘋果視為商業機密的內部流程。以開會為例,蘋果似乎認為會議流程若流入競爭對手手中,可能會助長對方實力。
  
  蘋果的企業文化把撲朔迷離發揮到極致,彷彿是一家情報組織。員工除了自身工作(多屬高度專業分工)之外,其餘所知甚少,只有少數主管與資深副總裁才清楚整體規劃。但即使如此,他們也常常不知道其他部門或隸屬員工的事。
  
  在低調已成企業DNA的蘋果裡,三緘其口就跟呼吸一樣自然。員工生活在蘋果的大泡沫裡,不參加外界的研討會或公開演講,也很少出沒在矽谷其他專業或社交場合。蘋果員工的朋友都知道不要過問他們的工作情況,有人提到時,他們只會笑笑地不回話。他們甚至連另一半都不說。有位女性設計師接受本書訪問時說,她與先生兩人會特別小心不提到工作情形,深怕不小心說溜嘴。
  
  為了蒐集本書材料,我們聯絡了超過兩百人,大多數是蘋果現職或剛離職不久的員工,其中有些人願意具名,但許多選擇在書中匿名表達意見。我們多次聯絡蘋果針對訪談內容說明,但沒有得到回應。
  
  儘管如此,我與研究夥伴最後仍訪談到許多消息人士,請他們分享對蘋果、強尼、企業文化的看法。我們很難得地採訪到一些重量級人物,有些甚至與強尼共事過數十個年頭,透過他們,我們得以一窺設計部門工作室與蘋果思維,以前所未有的觀點認識蘋果。他們所提供的資訊與細節建構起蘋果多年的進展脈絡,彌足珍貴。
  
  除了訪談之外,我們進行廣泛研究,從影片、文字紀錄、產品發表會檔案、相關書籍、文章以及產品本身抽絲剝繭,針對強尼的職業生涯與他在蘋果的影響力,勾勒出最詳實的全貌。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360614
  • 叢書系列:People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5 x 21 x 1.7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書展活動

 

內容連載

摘自第3章/倫敦生活
 

|設計風格逐漸成型|
 
愛看書的強尼,涉獵的書籍從設計理論、行為學派大師史金納(B.F.Skinner),到19世紀文學都不偏食。他也喜歡逛博物館,過去常跟父親光顧倫敦的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VictoriaandAlbertMuseum,全球一流的藝術與設計博物館之一)。
 
他研究艾琳.可蕾(EileenGray)的作品,向這位20世紀最有影響力之一的家具設計師與建築師取經。強尼對現代設計大師很著迷,其中一個是義大利曼菲斯(Memphis)設計師團體的米歇爾.德.洛奇(MicheleDeLucchi),高科技產品在他手下變得更溫柔、更親民、更加人性化,不再晦澀難懂。
 
葛林爾還記得強尼愛上家具設計師賈士柏.墨利森(JasperMorrison)的設計風,輪廓相當純粹,全部都是直線條,絲毫不見曲線。他也很迷百靈的傳奇設計師迪特.朗姆斯(DieterRams)。葛林爾說:「我們都把迪特.朗姆斯當成榜樣。在設計學校時,他的設計原則就在我們心中扎根,但橘子設計的作品看起來並不像百靈的產品。強尼只是喜歡他們的簡單俐落。」
 
橘子設計的四個人都對設計哲學很感興趣,尤其是強尼。葛林爾與達比夏還有教職,會想辦法將公司的設計哲學表達出來。兩人都曾在IDTwo/IDEO與比爾.莫古吉(BillMoggridge)共事過,深受他的影響。葛林爾回憶說,他們兩個人從莫古吉學到許多重要的觀念,一個是「不要有強烈的意識型態」,另一個是「團隊合作」。
 
菲力普斯說:「IDEO有一個共識系統,作品都要有每個人的同意才算數,所以葛林爾與達比夏在橘子設計時,要求作品必須經過每個人的認可,大家多次討論過後才會交出成品。這樣的做法很好,因為你隨時隨地都在考驗自己的能力。而且在讓客戶滿意的同時,也能挑戰自我極限,覺得這樣的過程很刺激。」
 
設計美學方面,橘子設計也受到一些風格的影響,但從來不會為了講究風格而固定在某個路線。設計任何東西都要有理由,這是強尼跟我們其他人的堅持。」葛林爾說。
 
「強尼認為一款設計要做到對,也要做得有意義。他堅持科技要符合人性。一件東西應該長怎麼樣,向來是強尼在設計時問自己的第一個問題。他有能力把產品的現有模樣褪除,或者是不去理它,對於工程師說產品一定要怎麼做,他也可以不管。無論是什麼產品設計或使用者介面設計,他都有辦法回歸基本面。我們在橘子設計的理念也類似如此,倒也不是學校教育的關係,而是我們對其他設計做法產生的一種反動。」

會員評鑑

4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
|
2016/12/23
由於書中很少 Jony Ive 的第一手訪問,因此很難知道他心裡真實的想法,以及做每一個決定的過程。畢竟大部分都是引用自其他訪問或網路影片,第一手訪問也都只是他身邊的人(而且多為離職或離開工作關係的人),應該是本書最可惜的地方。若是好奇 Jony Ive 的工作經歷,本書是適合用來認識他的入門書。書中有提到,據說 Jony Ive 正在撰寫自己在蘋果的作品集,希望可以早日完成,畢竟理念這種東西,還是自己來講才最清楚!
展開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破關人生,I'm in!職場「破」力養成指南,電子書/有聲書/影音課程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