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面路徑列表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S
蔡雨辰相關文章 Related Stories (60則)
-
\ 本月大人物 / 「讀韓國文學,可以更客觀看見台灣的現代化經驗。」崔末順談如何編選《吹過星星的風》
採訪:蔡雨辰 攝影:陳佩芸 /2020-03-19 瀏覽次數(4144)
政大台文所副教授崔末順。 今年二月,奧斯卡金像獎首度將最佳影片頒給外語國家。韓國導演奉俊昊與他的《寄身上流》彷彿為亞洲電影出了口氣,許多媒體更紛紛撰文分析韓國的影視政策如何有效助...
-
新手上路 臺語童星的逆襲!為何臺語片在我們的集體記憶完全消失?──專訪蘇致亨《毋甘願的電影史》
採訪:蔡雨辰 攝影:陳佩芸 /2020-03-02 瀏覽次數(19567)
你看過臺語片嗎? 曾經,臺灣每年平均上映上百部臺語片,是世界第三大劇情片生產國,僅次於日本和印度;曾經,在龜山與鶯歌的交接處,有一座占地十餘甲的片廠,規模浩大,是亞洲第三大製片廠...
-
編輯、邊急、鞭擊 為何讀世界史應該跳脫「大中華史觀、以歐洲為中心」?八旗總編輯富察談「興亡的世界史」
作者:蔡雨辰 攝影:陳佩芸 /2020-01-08 瀏覽次數(15307)
八旗文化總編輯富察延賀。 2018年初,八旗文化開展了長達兩年的出版計畫,以雙月雙書的節奏,推出共計21冊的「興亡的世界史」。這部套書原為日本講談社創立百年的出版紀念企劃,出版期間將近...
-
\ 本月大人物 / 「我們這一輩人,要如地毯式轟炸那樣去推廣臺灣美術。」──專訪潘家欣《藝術家的一日廚房》
作者:蔡雨辰 攝影:陳佩芸 /2019-07-19 瀏覽次數(15787)
臺灣島上曾有過一段藝術盛世。在日本時代的50年間,因為殖民國日本的統治,臺灣意外搭上現代化的列車,也影響了島內的藝術教育與發展,在極短時間內,出現了大量的優秀藝術家,風格殊異,各...
-
\ 本月大人物 / 「我一直試圖用『身體』去意識這個世界。」──專訪羅浥薇薇《失戀傳奇》
作者:蔡雨辰 攝影:陳佩芸 /2019-07-05 瀏覽次數(7443)
飛機離港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好像失戀了一輩子。──〈失戀傳奇〉 從第一部長篇《騎士》開始,羅浥薇薇便嫻熟於記述人與人之間情感的電光石火,對話拋接似,電流四竄,所有的相遇,都帶著愛情的...
-
\ 本月大人物 / 《邊緣的自由人》李永熾:「曾為台灣人出過力,已不愧此生。」
作者:蔡雨辰 攝影:陳佩芸 /2019-05-30 瀏覽次數(6911)
歷史學者李永熾的回憶錄《邊緣的自由人》,由女兒李衣雲撰寫整理完成。 李永熾今年80歲了,曾經放在他身上的頭銜很多,曾任台灣教授協會創會成員、建國黨發言人與決策委員、總統府國家人權...
-
\ 本月大人物 / 獻給每一個童年時來不及擁有繪本的大人──專訪林真美《有年輪的繪本》
作者:蔡雨辰 攝影:陳佩芸 /2019-04-16 瀏覽次數(20909)
對於涉世未深的孩子,該如何向他們說一個關於「記憶」的故事呢?從一個迷人的提問出發,林真美為我們重述了繪本《威威找記憶》。她的聲音輕柔,話語靈動,說話時帶著淺淺的笑意,讓人不自覺...
-
\ 本月大人物 / 專訪《我們與惡的距離》編劇呂蒔媛:我期待做一齣讓觀眾沒空滑手機的戲!
作者:蔡雨辰 攝影:陳怡絜 /2019-03-21 瀏覽次數(60479)
──你找到真相,找到動機,就不會有下一個受害者。──真相永遠只會怪我們的社會體制出了問題,如果殺人犯和他們的家人都不用負任何責任,那我們家天彥算什麼? ──我哥是殺了很多人,但我和我家...
-
\ 本月大人物 / 「重點不只是『橋』,還包括橋下的水。」──專訪朱薩克《克雷的橋》
作者:蔡雨辰 攝影:陳佩芸 英文口譯:張嘉芸 /2019-03-13 瀏覽次數(7583)
在約定的時間前,朱薩克左手肩著背包,右手拿著冰棒,彷彿也像個鄧巴家的大男孩,緩緩從書中走來。這是他第二次訪台,台北書展的周末,他馬不停蹄的演講、受訪、為讀者簽書,隨行的編輯說,...
-
\ 本月大人物 / 【舉手發問】人類學家都在焦慮什麼呢?──專訪《田野的技藝》《辶反田野》主編郭佩宜、蔡晏霖
作者:蔡雨辰 /2019-03-07 瀏覽次數(5841)
「田野工作」的誕生有如一段傳奇故事。人類學界的祖師爺馬凌諾斯基前往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初步蘭群島做研究,原本只是短期停留,卻因一戰爆發被迫留在當地,他不得不與當地人共同生活、學習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