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珍奧斯汀如何變成戀愛教主?──顏擇雅讀珍奧斯汀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今年九月,英格蘭銀行將發行印有珍.奧斯汀肖像的10英鎊鈔票,讓她成為繼莎士比亞與狄更斯之後,第三位被印上英倫鈔票的文學作家。今已經很難想像,她曾經的默默無聞並不限於生前,而是延續到她死後50年。

新版10英鎊新版的10英鎊(圖片來源/nasdaq


19世紀60年代,有些讀者打聽到她埋骨地是溫徹斯特大教堂,專程跑去憑弔,教堂執事就完全不知她為何有名。1817年她過世時,四哥為她寫的墓誌銘只有寫她善良、聰明、虔誠,與家人相親相愛,卻沒寫她是小說家。

 
她生前出過四本小說,全是匿名,因為在當時,女性寫作並不光彩。要等到她死後,家人幫她把《諾桑格修道院》《勸服》兩本合出,她才第一次以作者身分被印在書上面。

理性與感性

理性與感性

很諷刺,她在出版《理性與感性》的15年前,名字就曾出現在別人書裡,是以讀者身分。那年是1796,人氣小說家芬妮.柏爾妮(Fanny Burney)不想被書商偷吃版稅,以群募方式出版新作。這本《卡蜜拉》第一版曾以35頁篇幅列出三百多位出資預購者的名字,其中一位就是20歲的珍.奧斯汀。如今,這位小讀者的知名度老早已超越同一名單中的首相、大臣、貴族、名優,還有作者本人。然而,柏爾妮一本《卡蜜拉》就賺到2000英鎊,奧斯汀有生之年卻只從四本書賺到684英鎊。

賺錢少,是因為銷量普普。她死後不久,書商賤價出清存貨,她家人還鬆一口氣。因為除了《傲慢與偏見》賣斷,其他五本如果書商蝕本,作者這邊都必須倒貼。

然後有十幾年,她的書是全面絕版。要到1833年,她死後16年,才有出版社以250英鎊買下六本版權,讓它們以廉價本面目重回書市。這次當然每本都印有「珍.奧斯汀」,但名聲只是細水如縷。在薩克萊白朗黛姊妹新書都賣幾萬冊的年代,她銷量大概就每年三四百而已。

她在維多利亞時代雖有崇拜者,也寫小說的首相狄斯雷利就是一位,別人卻不知道。給她的讚語都寫在日記或私人信件裡。今日圖書館珍藏的珍.奧斯汀家書,許多簽名都已剪掉,就是因為19世紀50年代,她家人開始接到書迷來信索取偶像簽名,家人就剪一個寄去。他們根本沒想到這些家書具有典藏價值,兩百年後將成為圖書館的鎮館之寶。

A Memoir of Jane Austen: And Other Family Recollections

由珍奧斯汀姪輩完成的傳記《A Memoir of Jane Austen》

The Life of Charlotte Bronte

《白朗黛傳》意外促成了珍奧斯汀傳記的出版

寫作圈有人推崇她,當然也有人不贊同,忍不住嫌她幾句。最有名就是《簡愛》作者夏綠蒂.白朗黛。1857年有一本《白朗黛傳》大暢銷,將白朗黛在信件中惡評珍.奧斯汀那句話公諸於世:「真歸真,卻沒有詩意,不可能是偉大作品」,才激起奧斯汀姪輩捍衛珍二姑之心,促成1870年傳記出版。

傳記執筆者是傳主的大哥之子奧斯汀李(James Edward Austen-Leigh),許多姪輩都有幫忙搜集資料,努力回憶二姑舊事。他們都是二姑幫忙帶過的小孩,當年都打擾過二姑寫作,如今都七老八十了,合力為二姑作傳,想說純為家族紀念。沒想到傳記出版帶來的評論,竟然引發閱讀需求伏流多年後的第一次井噴。這時六本小說已是公版,書商於是推出各種插圖本。19世紀末幫珍.奧斯汀畫插圖的畫家,隨便一位拿到的版稅都比作者及其家人拿到的還要多。

寫作者應該得到一個教訓:為了千秋萬世名,最好對姪子姪女們好一點。

The Jane Austen Project

珍.奧斯汀作品的版本、改作眾多,此本《The Jane Austen Project》融合歷史、奇幻與浪漫愛情故事,是得獎作家Kathleen A. Flinn在珍‧奧斯汀逝世兩百週年的致敬之作。

不過,可別以為珍.奧斯汀就此紅了,把狄更斯、白朗黛姊妹拋到腦後了。遠得很,這時珍.奧斯汀銷量只是狄更斯一根小指頭而已。白朗黛姊妹是最早有專屬紀念館的英國作家。1895年白朗黛紀念館開館,書迷把小村擠得水洩不通。珍.奧斯汀卻遲至1947年才有紀念館

然而,她的讀者群卻有一大特色,就是男性菁英最多。1923年,伍爾芙曾打趣寫道:「評論家請留意!倫敦一帶住了25位耆宿大賢,任何對奧斯汀文學造詣的質疑聽在他們耳裡都是辱及親姑貞操。」

奧斯汀為什麼特別吸引成功男性?一種說法是她有男性觀點。她的小說最重視金錢、階級、禮法、責任意識,與成功男性的價值觀如出一轍。

20世紀30年代以後,英美大學紛紛開授小說課程,她的名聲進入「正典化」時期。她成了英語地區中學教育指定讀物。小說創作者受訪時,也隨時準備好要被問對珍.奧斯汀的看法。但是,她的銷量要一飛衝天,把狄更斯、白朗黛姊妹遠遠拋在後面,卻要等到90年代中葉。也就是說,那些紀念她的cosplay舞會,印有她名句的嬰兒衣,都是近20年的事。

她變成一種品牌,一種全球現象,很多人歸因於1995年BBC《傲慢與偏見》劇集。問題來了,BBC拍成劇集的經典小說那麼多,《簡愛》《咆哮山莊》《塊肉餘生錄》都有拍,播出時也都有帶動小說銷量,為何只有她一位名聲全面進化?

1995年BBC版的《傲慢與偏見》劇集1995年BBC版《傲慢與偏見》伊麗莎白與達西先生


她名聲進化的同時,英美也冒出一種新文類:chick lit,對岸譯成「雞仔文學」,台灣譯成「美眉文學」。事實上,兩件事息息相關,因為chick lit正是奉珍.奧斯汀為鼻祖。這文類第一本就是《BJ單身日記》,後來又有《穿著Prada的惡魔》,電視版則有《慾望城市》女主角都是都會單身女性,都有姊妹淘(可能是男同),都有(感情或職場上的)競爭對手。姊妹淘之間聊八卦,競爭對手之間禮貌交手,正是珍.奧斯汀作品一大特色。

BJ單身日記 DVD(Bridget Jones’s Diary)

BJ單身日記 DVD(Bridget Jones’s Diary)

穿著Prada的惡魔(1+2套書)

穿著Prada的惡魔(1+2套書)

慾望城市平裝版 DVD(Sex and the City:The Movie)

慾望城市平裝版 DVD(Sex and the City:The Movie)

因此,產生《慾望城市》的社會背景,就是奧斯汀名聲進化的條件。

條件第一項,就是男女在職場上已經平起平坐。如果女人還是只能做女工或秘書,就很需要瓊瑤那種夢幻。瓊瑤的故事元素,許多正跟白朗黛姊妹雷同,都有許多的「不顧一切」與「不由分說」。但如今,職場已經可以充分回饋女性的才智與判斷力,奧斯汀的慎思明辨就比《咆哮山莊》那種狂戀更吸引人了。

第二項條件是知識經濟。如今工作者不只知識水平提高,彼此間的知識差異化也拉大,意即職場溝通變複雜,不能靠命令了。奧斯汀作品傳授的溝通技巧本來只用於上流社會,如今已變職場基本。

第三項條件聽起來很違合,就是性解放。奧斯汀絕不可能讓筆下女主角有婚前性行為,為什麼性解放卻讓她名聲更上一層樓?

看過《BJ單身日記》《慾望城市》就明白,性解放絕對可讓更多人接受奧斯汀的婚戀觀。都會女性如今已不需要「長期飯票」,高興跟誰上床就跟誰,卻因此更感嘆真命天子難覓。她們若感受到《簡愛》《咆哮山莊》那種激情,車震不就好了?如今都會男女求之不可得的,是奧斯汀描述的那種互相探索與共同成長。

理想的互相探索與共同成長需要選對人,也需要自我修為。要怎麼養成這種修為,閱讀珍.奧斯汀絕對是最好起步。


想一次收齊珍.奧斯汀原文作品,活動書展由此去→→史上最受喜愛英倫女作家──珍‧奧斯汀逝世200週年紀念展,參展商品75折起

  珍.奧斯汀相關延伸作品  
珍.奧斯汀的信

《珍.奧斯汀的信》收錄了珍.奧斯汀約150封親筆信。

傲慢與偏見與殭屍

《傲慢與偏見與殭屍》以原著為本,添加了噬人啃骨殭屍肆虐全新場景。

珍.奧斯汀讀書會

《珍.奧斯汀讀書會》以六個小說角色對應六部奧斯汀的小說,藉由讀書會討論對話,巧妙結合小說與現實。

Jane Austen Cover to Cover: 200 Years of Classic Covers

《Jane Austen Cover to Cover》收錄兩百年來珍奧斯汀經典作品封面,絕對是珍奧斯汀迷最另類的收藏。

奧斯汀莊園 DVD(Austenland)

電影《奧斯汀莊園》對照珍奧斯汀筆下的人物,演繹出全新現代版的愛情故事,反映戀愛的虛幻。

Dinner With Mr. Darcy: Recipes Inspired by the Novels of Jane Austin

若想體驗珍.奧斯汀小說中的餐點,這本《Dinner With Mr. Darcy》收錄受其小說啟發的料理食譜。

The Smart Words and Wicked Wit of Jane Austen

《The Smart Words and Wicked Wit of Jane Austen》收錄珍.奧斯汀語錄,語錄控必收。

Color Me Jane: A Jane Austen Coloring Book

對,也出了著色畫。



向康德學習請客吃飯

向康德學習請客吃飯

顏擇雅
News98《張大春泡新聞.JOYCE時間》中的Joyce。柏克來加州大學畢業,主修比較文學。第一次寫專欄是1999年在英文《台北時報》,之後陸續在《民生報》《親子天下》《財訊》《印刻文學生活誌》《天下》有過專欄。譯過珍.奧斯汀小說《理性與感性》,教育類評論已結集為《愛還是錯愛》一書。曾獲第三十八屆金鼎獎專欄寫作獎,2002年創辦雅言出版公司。最新作品為《向康德學習請客吃飯》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孩子的房間是「他的」房間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藉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紀伯倫,《先知》 爸媽在跟孩子溝通時,是否也無意識的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所有物」?這幾篇文章推薦給控制狂爸媽。

    5603 1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孩子的房間是「他的」房間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藉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紀伯倫,《先知》 爸媽在跟孩子溝通時,是否也無意識的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所有物」?這幾篇文章推薦給控制狂爸媽。

560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