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博客來偵探社

【推理專欄】登上世界舞台的華文推理小說《13.67》(上)

  • 字級

每個星期四傍晚,我固定會去溫州街找一位推拿師傅「進廠維修」。幾位文化出版圈的朋友「好康到相報」之後,也都安排在同一天的不同時段,以致於推拿師傅的公寓到了週四儼然就變身某種藝文沙龍,進出的都是編輯、作家、譯者和漫畫家,也成了大家聊書聊電影和出版的場域。

2014年6月12日是個尋常的星期四。不尋常的是,那天我下班後先去了一趟誠品台大店,買了香港作家陳浩基剛出版三天的推理小說《13.67》,然後才去推拿師傅那兒報到 。

因為那天早上,編輯朋友冬陽在臉書上跟我強力推薦這本書。

我其實前不久才讀過浩基榮獲島田獎的《遺忘.刑警》。小說的前半令人驚艷,簡潔明快的敘事方式不僅有點港片的味道,甚至讓我想起法國的黑色小說。可是我終究不是本格推理的粉絲,不是那麼喜歡最後結局的逆轉設計。所以我只問了冬陽一句:「跟《遺忘.刑警》比起來如何?」

他也只回了一句:「好太多。」

在接下來的十天裡,我完全陷入了《13.67》的世界,與關振鐸警探和他的徒弟駱小明,一起走入了那個曾經存在過的香港,在神探破解懸案的同時,也見證了這座租借城市從殖民到回歸,從暴亂到文明的種種。浩基用六個各具特色的本格推理中篇,構成了一部氣勢雄渾的社會派犯罪史詩。

我一邊讀一邊讚嘆:這完全是國際級的水準,絕對有海外市場的潛力。一讀完作品,我立刻和皇冠出版社聯絡,簽下這本書的海外代理權,同時著手準備英譯稿。既然是香港故事,譯者多少要熟悉這座城市,最好還要懂粵語。經外國朋友介紹,我聯繫上在香港成長、在英國唸大學,目前在上海工作的張菁(Gigi)。Gigi主要的翻譯領域是劇場和藝術產業,先前沒翻過小說,可是一讀了《13.67》就非常喜歡,馬上同意翻譯樣章。我們挑了第四章〈泰美思的天秤〉,因為這是我最喜歡的一章,除了有縝密的謎團設計,還有火爆的動作戲,動靜兼具,讀來非常過癮,我認為足以代表本書最大的優點。

兩個月後,Gigi如期交稿,浩基也整理了一份書中所有章節的中英名詞對照表,這份資料鉅細靡遺,甚至連人物的小名、綽號都有不同的寫法。這時王家衛的電影公司澤東也已經讀過小說,決定要買下電影版權。距離法蘭克福書展只剩下不到一個月,感覺一切都已經準備妥當,應該可以放手大幹一場,但我總希望能夠準備更多的資料,例如完整的英文劇情大綱或者審讀報告,甚至請Gigi再翻譯一章,以免有外國編輯問:「還有沒有(更多的英文資料)?」。

不過最根本的因素,或許還是我對「寫英文書訊」這件事的心理抗拒。做版權代理十年,中文書訊寫來得心應手,可是一旦切換到英文模式,我就會腸枯思竭,總得停止手邊所有的事,留出一大段空白的時間,才能勉強擠出幾百字的簡介。偏偏這簡介又是所有外國出版社最先看到的資訊,所以至為關鍵。

就在我心理無比糾結的時候,香港佔中事件發生了。

我記得那是9月28日星期天的晚上。原本打算放鬆一下看個美劇,結果一上臉書就看到排山倒海而來的暴力鎮壓消息。我彷彿又回到了3月太陽花學運那時候的心情,不斷重新整理畫面,不想錯過最新發展,生怕更多無辜的抗爭者會受傷流血,甚至死亡。

當晚我輾轉反側,掛念著香港佔中的種種,隔天一起床也趕緊刷臉書、看看夜裡又發生了什麼事。在痛心和憤怒的過程中,腦海中突然有個聲音告訴我,這或許是向外國出 版社推薦《13.67》的一個契機,因為「雨傘革命」一夕之間躍登國際媒體頭條,因為全世界的目光都看向了香港。《13.67》寫香港警察半個世紀的演變,從替外國殖民勢力服務,到廉政公署的反貪反腐,走過九七回歸,來到一國兩制的當下。這本書早於佔中事件寫成,提出近年來警察權氾濫的警訊,卻似乎預言了這次的警察暴力。

經過兩天思考,我決定把握這個機會,提早啟動《13.67》的版權推薦。

星期二下午,我放下所有事情,趕出一封長信,開頭先講香港佔中事件,繼而連結到《13.67》,洋洋灑灑寫了將近一千字。我幫這本書取了一個英文書名,叫做The Borrowed。靈感源自書中兩個章節,分別是Borrowed Place和Borrowed Time,以及Frank Welsh著名的香港歷史著作A Borrowed Place,但為了避免重複,最後決定用抽象的The Borrowed來指涉這座城市「被租借」的一切。

我在下班前先把資料發給各國代理,並承諾「晚點再補上英文故事大綱」,然後出門趕赴飯局。幾分鐘內我就收到美國經紀人馬可斯.霍夫曼(Markus Hoffmann)回信,說 他會馬上讀英譯稿,再跟我說想法。馬可斯是德國人,但是在美國結婚、工作和定居,長期引介外國文學到英語書市,包括帕布羅.桑帝斯的《12神探俱樂部》和多那托.卡瑞西的《惡魔呢喃而來》。我們曾合作過紀蔚然老師的《私家偵探》,不過還在等完整的英譯稿。

當晚的飯局是和幾位資深的編輯和譯者吃義大利菜,順便講法蘭克福書展的新書,但我吃得魂不守舍,一心只想知道大家對《13.67》的反應如何。吃完飯走出餐廳,外頭下起微雨,編輯朋友好心開車送我。我在建國南路下車,等紅綠燈的時候迫不及待拿出手機看信,馬可斯居然已經迅速讀完〈泰美思的天秤〉,說他非常喜歡,同意代理這本書!

後來我才知道,他收到資料的時候正準備搭火車從倫敦到阿姆斯特丹,順手把稿子放進Kindle,就在乘車途中讀完了。

我一整個熱血沸騰,立刻熬夜趕工,寫出一份概略的劇情大綱,清楚交代每一章節的時間、案件和謎團的類型,這樣既有三萬多字的完整篇章英譯稿,又有整本書的故事梗概(所謂的synopsis),絕對足以讓外國出版社決定是否要進一步考慮。接著我把資料發給幾十位書探,確保更多人收到《13.67》的訊息。全部忙完,已是凌晨一點多了。

(未完,待續)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從《使女的故事》與《證詞》聆聽未來「倖存者的獨白」

「無法否認,女權總是與民主一起殞落的。每一次對暴政的忍讓、每一次對於自由、平等、人權的輕忽,隨時會將所有生命──絕不只是在歷史中被壓抑湮沒的女性──推落萬劫不復處境。……」

270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