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果|吃一口日本小說
【米果|日本小說教我的事】我們所期待的久利生公平
作者:米果 / 2014-10-01 瀏覽次數(6689)
等待日劇《HERO 2》結局播出的那幾天,正好讀著折原一的作品《冤罪者》,而我的律師朋友們不斷建議我去看韓國電影《正義辯護人》。總之,那一個星期之內,彷彿日劇之神、小說之神、電影之神……如果各個業界領域也有所謂的神,那他們一定是手牽手、心連心,將我的視聽主軸拉到同一個頻道,令人不禁懷疑,這當中的巧合,也未免太多了啊!
小說將近 500 頁的份量,捧在手裡相當費力,閱讀起來也毫不輕鬆,所謂「不輕鬆」,並不是咀嚼字句的消化難易度,而是折原一的書寫向來都是鉅細靡遺。雖不若高村薰那種硬派的細節偏執,可是之前閱讀折原一的小說《倒錯的死角》和《倒錯的歸結》,就已經領教過他反覆從不同角度切入同一段情節的功力了。只是這次的主題更有企圖心,畢竟是 1997 年入圍第 118 屆直木賞的候補作品,且故事舞台已經脫離倒錯系列所在的東十条,轉而來到高円寺與中野一帶。小說舞台設定往往是這樣,若再加上讀者實際透過旅遊或海外住居生活經驗的投射,那就更能入戲,那入戲的程度,會深刻到誤以為自己就在小說情節裡,成為某一個角色。
也因此我複習著《HERO 1》,同時期待《HERO 2》結局的每個晚上,都會過於樂觀地幻想,久利生公平如果恰好走入《冤罪者》的場景,那 12 年的冤獄,名為河原輝男的冤罪者,以及因為這樁冤案而受害的家人們,會不會過得比較好?或是不至於那麼悲慘?
深夜潛入二樓開窗的公寓、強暴單身女子之後,在女子臉部淋上汽油、放火……同樣手法的七件連續殺人案,最後以薄弱的證據起訴了曾犯下五次竊盜與強暴案的嫌疑犯河原輝男。12 年後,河原在獄中寫信給得過文學獎的犯罪紀實作家,提到他在警方的強迫下所寫的自白,根本不是真相,而犯罪紀實作家的未婚妻其實是第七樁殺人案的被害者。於是,作家周旋在堅持嫌疑犯有罪的退職警官、質疑羈押審問過程充滿瑕疵的人權團體、受害家屬以及堅稱 12 年前目睹事件真凶並埋下凶器的匿名信之間,試圖理出頭緒,卻也讓自己與家人陷入被殺的恐懼中。
折原一再次展現了情境營造與線索布局的絕佳功力,包括路線的勾勒、氣味的擬真、正反想法的互相否定,時而因為敘事者的立場不同,關於受害與加害者的定義亦隨之動搖。
只要是大眾矚目的案件,誰掌控了媒體發聲權,大致上就操控了輿論一面倒的方向。檢調提供的嫌疑犯描述,大抵也就成為媒體報導的素材,一旦將嫌疑犯打造成年輕時不斷進出監獄、殺人面不改色、不會受到良心苛責的冷血人物,透過媒體獲取訊息的閱聽大眾與被害者家屬,也就跟著定罪。反觀支持嫌疑犯的團體,則是為了營救警察與國家權力的壓迫所造成的不當逮捕,認為冤罪者是警方帶著先入為主的成見調查下的犧牲者,是在惡劣環境下被迫自白自己沒犯的罪行,被貼上凶惡罪犯標籤的無辜受害者。
在密室中首先會失去時間觀念,嚐到飢餓與疲勞,然後,會產生錯覺,覺得只要承認便有天堂樂園等著,沒錯的事也會乖乖承認。被偵訊人員誘導著問你這樣做了吧那樣做了吧,不由自主就點頭了。筆錄上明明沒開口,只是一個點頭肯定的動作,卻變成「是的,我做了」這句話,然後再簽個名,就成了當事人親口說的話……
明明是以竊盜罪嫌被捕,警方卻一再追問連續殺人案的細節,再因為新的證據逆轉獲判無罪的冤罪者,重新回到社會之後,卻遭到受害者家屬跟蹤監控,隨時等待他重複犯錯,甚至招來案件目擊者的覬覦和威脅,期待透過冤罪判決的結果來轉移各自該承受的罪罰。
最後,免不了來一場驚心動魄的時間亂鬥,藉由亂鬥與殺戮,抽絲剝繭,各自得到解答。不管是加害者、被害者、冤罪者以及警方和人權團體,無一方獲得絕對的勝利,但是所謂勝敗,應該不是折原一的本意。
如果,一開始就把案子交給城西支部的久利生公平檢察官,那麼,這部小說,也許就寫不下去了。不過,久利生公平也在《HERO 2》的結局中,亦經歷一場冤罪案的法庭攻防,認錯的勇氣果然不是輕易可以拿出來坦然的事情。一旦承認冤罪,就表示檢方多年前的起訴有問題,法官的定罪也有瑕疵,而司法到底算不算最後的正義?我們該不該期待現實世界也有對真相與證據毫不放棄的久利生公平呢?
米果MIMIKO
寫小說、散文、棒球隨筆、部落格/重度網路使用者,很少看歐美電影與歐美翻譯小說,因為對西洋人有辨識障礙/喜歡書寫,但恐懼出書/想要靠書寫小說維生,但已經知道不可能。部落格【私‧生活意見】。著有《慾望街右轉》《只想一個人,不行嗎?》《極地天堂》《如果那是一種鄉愁叫台南》《台北.同棲生活》,最新作品《13年不上班卻沒餓死的秘密》。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