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幀設計/空白地區Fi彭星凱(攝影/但以理)
首先,橫式的書很酷。《台灣現代詩手抄本》為老詩人張默先生費近半年時間,將六百三十餘首詩作以毛筆與宣紙一筆一劃書寫而成,書籍開本也配合作者抄本原稿的格式來排整,單論其藝術性也是相當值得收藏的一本著作。
出版社所提供的原畫,形體與色彩層次十分強烈,與書法字湊合在一起,不但難以達到相輔,彼此反而干擾搶戲。而水墨畫美則美矣,全幅硬生生放在封面上,卻會因構成太過完整而失了收放之間的優雅,變成傳統訴求大貴大富的茶壺型錄(很高級的那種)。在這樣的例子上,設計將畫作再詮釋的過程拿捏就顯得十分重要。
首先嘗試將圖像以各種方式切割、出血,直接破壞畫作的完整性,並取原作的造型填上滿版黑色,破格壓在正中央,做出陳列書架時的符號辨識,也賦予了封面更加現代、大膽、不受制約的神秘性格。


定案前的另外兩個提案版本(圖/空白地區提供)
書名以電腦字體,安靜冷調地列在閱讀次序上的重要位置,與圖保留適妥空間,對比水墨畫的溫熱。原定放於封面的毛筆題字則安排在扉頁之後,讓水墨筆觸流暢引導進書中,以達到「封面 vs.書名頁」在精神質量上的平衡。編輯幾度要求書名字放大一些些,我遵命調整「一些些」的同時,也說明這個封面並非由文字誘導讀者,而是圖像,既然已經達成目的,文字作為配角就更該做到剛好的收斂。
書衣使用色調優雅的佳域文平紙,讓封面的狂放得以沈澱。廠商授權的畫作圖檔因為經過壓縮破壞,必須先於影像處理軟體將其轉為黑白,降低圖片像素雜訊後,再重新上色模擬原作,確保印刷色彩細膩而不失真。這項作業考驗了成品是否經得起細看,雖然並不有趣,在設計上卻十分重要。
(攝影/但以理)

「廠商授權的畫作圖檔因為經過壓縮破壞,必須先於影像處理軟體將其轉為黑白,降低圖片像素雜訊後,再重新上色模擬原作,確保印刷色彩細膩而不失真」(圖/空白地區提供)
(攝影/但以理)

內封全黑印刷,斑駁碎屑為紙張自然的紙粉,讓工業化量產的書籍各自有其溫度(圖/空白地區提供)
(攝影/但以理)

美背處理。出版識別配合書本各自的調性做到最佳化,讓整體美感一致(圖/空白地區提供)
(攝影/但以理)

內文排版/優客居(圖/空白地區提供)
(攝影/但以理)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