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讀不知道!
【博客來選書|6月】《雨傘默默》|張惠菁:從反世界回望
作者:張惠菁 / 2013-06-24 瀏覽次數(16149)
2013年6月選書///
《雨傘默默》
作者|羅曼.加里(Romain Gary)
譯者|黃琪雯
出版社|寶瓶文化
〔博客來推薦理由〕
10歲的小孩,其實懂很多事;比如說愛,以及幸福。
〔專業推薦人觀點〕
從反世界回望--羅曼‧加里《雨傘默默》
文/張惠菁
台大歷史系畢業,愛丁堡大學歷史學碩士。著有傳記《楊牧》,小說《惡寒》、《末日早晨》,散文《雙城通訊》、《活得像一句廢話》、《給冥王星》、《步行書》、《你不相信的事》、《告別》等,最新作品《雙城通訊》。曾獲中國文藝獎章、時報文學獎、臺北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
「小默默,當你長大的時候,你便會發現,有些人們敬重的外在表徵,其實並沒有什麼意義;因為那就像睪丸一樣,只是大自然的意外罷了。」--《雨傘默默》中的變性人蘿拉太太
《雨傘默默》像是一個反世界。在那裡,人們不是被他們的「擁有」所定義,而是被「沒有」所定義。說他們是誰無法證明什麼,他們的恐懼、失落才是他們的界樁。蘿拉太太的這段話,一針見血地點出這個「反世界」的邏輯:反世界,完全有資格稱自己是個正世界;取決於人們習慣用哪些外在表徵來說明事情。你可以用性徵來分別男女,但那分別卻毫無意義,當你面對的是一個變性人。
在阿拉伯小男孩默罕穆德居住的世界裡,有一個撫養他的猶太老婦人蘿莎,她肥胖而老邁,年輕時曾是妓女,歇業後靠照顧其他妓女的孩子,領取撫養金支付自己與一屋子缺少父親或母親的小孩生計。蘿莎太太照顧默默,可領到一筆撫養金,但她也是真的依賴與疼愛這個小男孩。只是,在金錢與資源有限的環境裡,「愛」並不存在得理所當然。默默在知道蘿莎太太照顧他有錢可領時,曾經大哭了一場。那是他首次面對:自己或許並不是無條件被愛著的懷疑。這個懷疑首次在他心裡萌生後,便一直以各種變形出現。它是「愛」的影子。「愛」到了哪裡,它也在哪裡。
默默的世界,充斥著非法移民,底層勞工,藥癮者,老人,妓女與孤兒。有變性人、前拳擊冠軍、現在的街頭妓女蘿拉,強大而必須依賴安眠藥入眠。有來自非洲的淫媒達阿美德,經常來請蘿莎太太幫他寫家書,每封家書都充滿不實的幻想,隱瞞他真正的行業而為家人構畫一幅有為青年的圖像;在他最發達的時候,每支手指都帶著鑽石戒指,最終死於非命時,每一隻手指都被剁掉。而蘿莎太太自己,曾受納粹迫害,從集中營死裡逃生,她始終不相信體制,備有證明自己不是蘿莎的身分證件,並在地下室給自己布置有一個避難所。
在這個世界之外,是默默在街上闖蕩時,意外走入的光亮世界,一個「有」的世界。那裡的人,頭髮是金色的,身上噴灑香水,擁有房子,裡面隨時有好吃的三明治。他走進一間電影配音室,發現螢幕上的世界,時間可以倒過來走;角色可以用不同的音調,把同一句話重說好幾次。他為這種逆轉時間的可能性著迷,因為他的世界正在崩壞的邊緣。他在世上唯一的親人,蘿莎老婦人快死了。他對逆時間螢幕的著迷,是那個「有」世界、「正」世界裡的人,無法想像的觀點。
我在讀完《雨傘默默》後,才知道這本書的來歷;希望你不介意我在這裡說出來,這些我從作者簡介與網絡上查來的故事。作者羅曼‧加里(Romain Gary),出生於1914年,立陶宛,14歲移居法國。曾是空軍飛官,後來成了外交官,也是小說家。他第二任的妻子是曾主演《日安憂鬱》改編電影的女演員珍.賽柏格(Jean Seberg)。珍.賽柏格於1979年死於藥物過量。一年後,他自己也用手槍自殺身亡。死時留下遺書揭露,《雨傘默默》是他用化名發表的作品。當時《雨傘默默》已得到過龔固爾文學獎,也改編成了電影。
這戲劇性的、故事外的故事,彷彿在證明:存在著反世界——活在正世界裡的人看不見,但這看不見卻否定不了受它牽動與影響的力量。羅曼‧加里找到一種方式,揭露他經驗到的,反世界之一角。
★ 博客來6月選書完整清單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