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潘家欣/言談就是抵抗消亡——讀吳明益《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當風吹動如雪的甜根子草,一隻蹣跚而行的三腳食蟹獴成為信使,少女與巨人的故事正要緩緩展開。這是吳明益首部繪本《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關於自然與消亡的當代神話。

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

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


從語言到圖像—吳明益筆下的共享宇宙

 

《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繪本並非單獨的存在,而是《海風酒店》《苦雨之地》迂迴之途的另一個觀點,另一種「證明」。

《苦雨之地》為諸多短篇小說的集結,作家自承自己深愛《苦雨之地》,正因為寫出這本短篇集,才給作家信心奠定支撐了《海風酒店》長篇的寫作。吳明益運用角色跨界(Crossover)的手法,讓不同短篇中的主角交互出場、對話,編織出一個跳躍又相連的宇宙,如蛛網上看似無關實則緊密相連的閃亮雨滴。而這個共享宇宙,到了《海風酒店》,則化為清晰的寫實場景。《海風酒店》中的少女小鷗,有一個關於巨人的故事必須要說出來,因為不可思議的原因,少女聽見巨人的死亡,現實上則是山脈被鑿穿,被爆破,族人的土地失去了形貌。海風酒店的場景設定在花蓮秀林鄉和平村,事實上以小說體裁轉化記錄了台灣近年重要環保議題—花蓮礦場抗爭。

© 吳明益「我得畫一個故事來挑戰、抵抗他們的故事,我得畫一個故事來挽回故事。」小說家吳明益首部圖畫故事書《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一部由小說人物和小說作者共同完成的圖畫故事書。© 吳明益


1957年起,亞泥公司在新城山礦區的開採歷史長達數十年,不只有佔用原住民祖居土地權益的問題,更嚴重的是對環境造成空氣污染、水資源污染、生態環境破壞等重大影響,山區地質脆弱,礦場開採更直接引發部落的水土安全疑慮。2017年,亞洲水泥公司在花蓮新城山礦區的採礦權,獲經濟部核准礦權展限至2037年,花蓮當地太魯閣族人以違反《原住民族基本法》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撤銷礦權展限,最終於2021年獲得最高行政法院勝訴。但,撒銷後是回復到「礦業權的展限審查中」的狀態,依現行《礦業法》第13條,仍可持續採礦,至今爭議仍然無解。

抗爭過程中關於金錢、關於祖居地權益、關於原住民族部落之間的糾葛,凡屬於「人」的問題,在小說《海風酒店》中處理得十分精彩,於此篇不再贅述。但,如果「人」的苦痛是交給《海風酒店》來處理,那麼,「自然」作為主體的視角,就交給繪本《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

如果全然忽略文字,讀者可以特別注意,吳明益如何安排繪本畫面中的「視線」:巨人的鷹瞰視線、山林中動物的匿藏視線、人類的望遠鏡、落葉的姿態。對野生動物來說,「觀看」的方式,原就是一種語言。如果像人類直直地看向對方的眼睛,基本上是挑釁威脅的表示。所以,野生動物溝通訊息的方式,幾乎都是用斜睇的,用耳朵、用肌肉,用姿勢與方位,自然巨人的溝通亦然。

如果自然與人類互動時,人類固著於自身,無法聽懂自然的語言,那麼,我們就需要通靈的「巫」來居中協調了。

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首刷限量版:手寫詩明信片)

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首刷限量版:手寫詩明信片)


與人類接觸過後的傷痕—三隻腳的食蟹獴

食蟹獴是溪流生態系健康與否的重要指標物種。書中的食蟹獴因為中了人類的捕獸鋏,失去一隻腳,於是輾轉來到巨人之心尋求庇護。吳明益在《海風酒店》裡提及:凡來到巨人之心的生物,幾乎都帶著與人類接觸過後的傷痕。

在傳統部落信仰中,所謂薩滿(shaman)一職,並非出於自願擔任,而是天生身有殘疾的人,例如長出六指,或是多出兩枚牙齒,這樣子超於自然常理、具有特徵的人,被認為是巫之標記。又或者,並非天生特異,而是後天原因殘疾,也具有作為傳遞自然與人力之間的信使資格—作為完整的人被打破了,破口得以流動資訊。殘疾不是禁錮,而是一種標示,是人類與祖靈、與自然靈溝通的通行證。

如此看來,因為捕獸鋏而只剩三隻腳的食蟹獴,其象徵十分清晰:牠是被人類傷害的自然界證明,也理所當然成為人類少女和自然巨人之間的引路者。

版權所有 © 吳明益《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2025 年,大塊文化出版 Copyright © 2025 吳明益《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大塊文化

版權所有 © 吳明益《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2025 年,大塊文化出版
Copyright © 2025 吳明益《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大塊文化版權所有 © 吳明益《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2025 年,大塊文化出版 Copyright © 2025 吳明益《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大塊文化


言說就是證明,言說就是抵抗消亡

繪本(picture books)的特色是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甚至可以完全沒有文字。作家試圖用「繪本」來處理自然敘事,讓我聯想起史前時代的岩壁畫。岩壁畫沒有任何文字,卻能比任何驚心動魄的形容都更貼近野獸的氣息。圖像處理的乃是超越文字的「存在」,世界上有許多存在,是超越我們已知的文字語言的。在《苦雨之地》的〈人如何學會語言〉中,吳明益以手語、以鳥語,去無聲地傾聽那些超越語言的訊號,亦探討文字表達的限制—文字會讓我們和真正的意義悖離。《海風酒店》中的巨人攣生兄弟傳說,更是特別寫及巨人哥哥就是因為去聽人類謠傳巨人的傳說、聽信了人類語言對巨人的詆毀,而逐漸被侷限、被削弱,最後死去。文字是一種咒術。

於是,繪本《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其用意不言自明。圖畫書是超越文字,去傳遞出故事,作家要再用圖像去平衡自己在前兩本小說文字裡不可避免的「咒」。透過圖像,讀者就能更直接感覺巨人的心,聽見落葉累積的顫動,繪本不只是給孩子看,更要給「識字」的大人看。

版權所有 © 吳明益《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2025 年,大塊文化出版 Copyright © 2025 吳明益《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大塊文化版權所有 © 吳明益《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2025 年,大塊文化出版 Copyright © 2025 吳明益《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大塊文化


那麼,作家為何不斷的書寫關於這個宇宙的故事呢?《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直言:「她永遠記得三隻腳的食蟹獴如何帶她進去『巨人之心』,她想要把這個被水泥廠扭曲的巨人的故事重新說回來。」作家以不同版本盡可能地去傳遞真相,就像山路有不同的轉彎、不同的路徑,但我們最終都會抵達巨人之心。而故事的傳遞是如此的迫切,正如巨人Dnamay哥哥心底流過的句子:「真相就是人們必須盡快擺脫的東西,必須將它傳染給別人。就像疾病一樣,這是治癒疾病的唯一方法。誰保留著真相,誰就是輸家。」

誰會記得太魯閣族人的悲哀與憤怒?誰會記得山的哀嚎?誰會記得逐漸消逝的溪流,以及那跳躍其中的食蟹獴?這些,全部都在巨人的心上。

對世界各地的人類文明而言,神話自始便是流動的傳承。神話不是大理岩神殿,不是黃金冠冕或王杖這種有形的物質。神話的意義是在傳遞出去的那一刻才得彰顯,神話是在一而再、再而三的傳頌中「存活」。

行文至此,想必,讀者會憶起羅蘭巴特的句子:「神話是一種言談(Parole)。」古老神話背後傳遞的,可能是社會過度的過程,可能是一個部族政體的顛覆,可能是山脈的覆滅、板塊的撕裂、溪流的枯竭。這些歷史挪移的軌跡,隱身於奇幻的象徵與故事之中,吳明益所做的,即是讓繪本作為當代神話的傳遞信使——我們正在言談,言談就是證明,言談就是抵抗消亡。

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海風酒店特別書封版 限定套組

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海風酒店特別書封版 限定套組




作者簡介

1984年生,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曾獲楊牧詩獎、府城文學獎新詩獎等。著有散文集《玩物誌》;詩集《如蜜帖》、《如廁帖》、《妖獸》、《失語獸》、《負子獸》、《雞卵糕仔雲》等八冊;主編詩選《媽媽+1》;藝術文集《藝術家的一日廚房》;插畫作品有《暗夜的螃蟹》、《虎姑婆》等。

OKAPI專訪:玩物有情,懺中有情──專訪潘家欣《玩物誌》,與她心繫的小廢(寶)物(藏)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進入日本詩人谷川俊太郎的詩作世界

    日本國民詩人谷川俊太郎1952年以《二十億光年的孤獨》詩集出道,至今累積許多經典作品。其中〈活著〉一詩在311東日本大地震之後膾炙人心。透過谷川俊太郎的專訪、《活著》改編繪本的讀書筆記、將其作品中譯的譯者訪談等內容,全面性的認識這位具代表性的詩人。

    7143 1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進入日本詩人谷川俊太郎的詩作世界

日本國民詩人谷川俊太郎1952年以《二十億光年的孤獨》詩集出道,至今累積許多經典作品。其中〈活著〉一詩在311東日本大地震之後膾炙人心。透過谷川俊太郎的專訪、《活著》改編繪本的讀書筆記、將其作品中譯的譯者訪談等內容,全面性的認識這位具代表性的詩人。

714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