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博客來偵探社

Faker冒業/關於某個名字很像兩個名偵探的大學生的「大搜查線」──讀《明智恭介的奔走》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作為半途出家、至今還不時自嘲「仍是推理初學者」的推理作家,今村昌弘常常有意識要在作品中清楚展示「他知道/看過某部經典推理作品」,有如在作文試題上總要加上明顯的「得分點」一般。在《屍人莊殺人事件》的明智恭介就是最佳例子。這個光是名字就讓人知道是將「日本三大名偵探」之二的「明智」小五郎神津「恭介」拼裝起來的人,早已暗示他只不過是個惡搞人物,而非系列的真正名偵探。

可是出乎今村昌弘意料,這個隨意設計出來的「自稱名偵探」居然大受歡迎,出現希望看到更多這個角色故事的呼聲。今村昌弘決定「順從民意」,在2019年配合《屍人莊殺人事件》電影版宣傳時創作了第一個明智恭介生前的故事〈明智恭介 不是最早也不是最後的事件〉,也就是這本推理小說集《明智恭介的奔走》的第一篇短篇,後來花了數年時間將他的前傳故事擴充至五篇並集結成書。

屍人莊殺人事件(日本演員神木隆之介x濱邊美波主演同名電影原著)

屍人莊殺人事件(日本演員神木隆之介x濱邊美波主演同名電影原著)

明智恭介的奔走(《屍人莊殺人事件》外傳):明智恭介の奔走 (電子書)

明智恭介的奔走(《屍人莊殺人事件》外傳):明智恭介の奔走 (電子書)

書名的「奔走」已說明五個故事會是有點胡鬧的格調。比起專業的偵查人員分析總是一步到位,「自稱名偵探」的推理狂反倒會很沒效率的晃來晃去好一陣子,繞了好大個圈子才成功踏上通往真相的道路。也因為只不過是大學生,相較於正傳的劍崎比留子因為特殊體質而經常遭遇殺人事件,明智恭介所面對的也是相對雞毛蒜皮,有部分甚至是他在自找麻煩的小事。但也不要緊,在他的「推理腦」過度運轉之下,再乏味的事件也能變得多姿多彩。對他本人如是,對看著他因此而到處「奔走」、鬧出各種笑話的讀者亦如是。

第一篇〈不是最早也不是最後的事件〉光是標題就很有惡搞意味。名偵探總會被問到「最早的事件」與「最後的事件」是哪兩件,至於其他則全都是「不是最早也不是最後的事件」,所以這標題幾乎如同廢話一般。神紅大學社團「角色扮演研究社」所在的舊社辦發生了一宗盜竊案,但奇妙的是該名小偷被發現倒在地上,他被捕後告知自己遭到不知名的人歐打,原本戴在手上的手套更被人偷走。換句話說,原本是小偷的人,反倒成了被人攻擊和損失財物的受害者。

這篇最早完成的故事已為整個「明智恭介探案」定調:案件有違一般常識(像是小偷反過來成為盜竊的受害者),以及幾乎都有「案中案」存在。謎團的複雜性源於案件中的行動者(不一定是兇手)多於一人,導致現場留下的痕跡缺乏目的的一致性,顯得撲朔迷離。

〈不是最早也不是最後的事件〉也透過對白說明了明智恭介「奔走式推理」的「基本原理」。就如今村昌弘筆下的角色總是具備明白到自身角色定位的「後設意識」,明智恭介對於自己是「熟讀推理小說的業餘偵探」這點也有著自覺。因此他的做法跟不作任何預設、運用各種方式慢慢收集線索的警察不同,他是運用自己對推理小說的知識、擅長想像出各種真相的能力,在線索不足的情況下嘗試預測事件全貌,再反推出有可能存在的相關線索並動身去尋找,不斷試錯,跌跌撞撞地摸到通往真相的門把。

第二篇〈關於某個日常之謎〉是個跟「錢」有關的故事,主要視角並非與明智恭介同屬「推愛會」的「助手」葉村讓,而是年屆六十的喫茶店老闆加藤久夫。有一次他在酒館聽到說附近一棟五十多年的破舊大樓居然有個老人斥資二千萬將它買下,原因令人摸不著頭緒。正當這個「日常之謎」似乎真相大白,明智恭介忽然將目光投向加藤久夫。原來,他才是製造謎團的人。

第二篇故事實際上延續了日本一本關於「某個日常之謎」的「競作」,提出了今村昌弘自己版本的答案。不過這篇最有趣之處並不只是對那部「競作」的致敬,而是玩出了有別於三大傳統謎團(誰是兇手(whodunit)、手法為何(howdunit)、為何犯案(whydunit))的新型謎團:故事的謎團究竟是什麼?這是一篇「反向倒敘推理」,在偵探開口以前,就連造謎者都不知道自己原來成了造謎者。今村昌弘早在《屍人莊殺人事件》就展現出他的所長並非創造全新的事物,而是將既有事物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組合。在讀過好多經典推理作品後,他也開始思考如何將這些經典元素融和在自己的作品當中。

第三篇〈醉鬼內褲撕裂事件〉是整部短篇集中最鬧的事件。明智恭介一次喝醉了之後於自己的住所醒來,發現身上內褲被人脫下、撕破再丟棄在玄關(而褲子還好好的穿在身上)。究竟凶手是如何在他昏迷之間進入有上鎖的住所,不動聲色地脫下明智恭介的內褲並將它破壞掉,然後把褲子重新穿上?大門和褲子,構成了雙重的密室。

第四篇〈宗教學考題外洩事件〉補完了曾經在《屍人莊殺人事件》開首提到明智恭介從前破過並且成為「神紅的福爾摩斯」的案件之一。存放著裡面有宗教學考題的USB隨身碟的保險箱被人撬開,USB隨身碟亦消失不見,還留下了無比凌亂的研究室。原本忙著找貓的明智恭介對此展開調查。翻查紀錄,除了幾位學生就沒有人出入過大樓,也只有他們知道USB隨身碟是在保險箱內,因而成為最可疑的人。這故事中途,明智恭介引用了「布朗神父」作者G. K.卻斯特頓的小說,並提出二十一世紀版本的「看不見的人」。

第五篇〈公寓散布信件事件〉有別於其他故事,第一人稱敘事者是田沼偵探事務所所長。《屍人莊殺人事件》裡面提到明智恭介有在這間事務所打工,這篇故事正是要回收這個人物設定。他們接到德呂公寓業權人的委託,前往調查有三個住戶同時收到疑似來自跟蹤狂的信件。信的內容明顯是針對一個人,可是跟蹤狂又將信塞進不同人的信箱中。除了要找出寄信的跟蹤狂,他們還得找出跟蹤狂的目標究竟是哪個住戶。這篇故事是從有別於葉村讓的視角,描述真實的偵探是如何看待那個憧憬著「虛構作品的偵探」的奔走者。

除了以上故事,明智恭介仍能有很多「不是最早也不是最後的事件」,像是同樣有在《屍人莊殺人事件》提及但今次未有收錄的「中央操場挖掘事件」。期待我們將來還有機會看到其「奔走」的身影。

明智恭介的奔走(《屍人莊殺人事件》外傳.首刷附贈【通往真相的鑰匙型書籤】)

明智恭介的奔走(《屍人莊殺人事件》外傳.首刷附贈【通往真相的鑰匙型書籤】)

明智恭介的奔走【博客來特別版】(《屍人莊殺人事件》外傳.特別版首刷附贈【通往真相的鑰匙型書籤】)+【明智恭介的謎團內褲型書籤】

明智恭介的奔走【博客來特別版】(《屍人莊殺人事件》外傳.特別版首刷附贈【通往真相的鑰匙型書籤】)+【明智恭介的謎團內褲型書籤】

 


作者簡介

90年代出生。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畢業,現職軟件工程師。

除了創作也從事評論活動。2014年開設了部落格「我思空間」,不時在上面發表作品評論。文章曾於U-ACG、01哲學、同人評論誌Platform、MPlus、Sample樣本、微批、明周文化等刊登。最新作〈來自地下〉收錄於香港推理小說合集《偵探冰室》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言論自由日 長大後,你也開始隱藏、審查自己的聲音嗎?

1989年4月7日鄭南榕為了「爭取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自焚明志,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的噤聲,恐怕難以想像那種恐怖。限制言論自由的影響甚大,包含歷史的斷裂、名士的殞落、藝術文化的斷層等等。透過五篇文章,一起體會自由的可貴。

356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