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鳳凰花開、驪歌高唱的畢業時節,即將與多年好友分離,常常讓孩子們不捨落淚。除了與人分離,充滿回憶的物品,也常常讓人難以放棄。今年六月,青林出版《平凡物品的畢業典禮》,書中的主角英宇和媽媽,在自家客廳展開一場屬於物品的「畢業典禮」,用最溫柔的方式,與物品們好好說再見。
本次我們邀請到韓國繪本作家朴曙賢接受文字專訪,與我們分享創作的心路歷程與書中精采細節。
Q:大學時學習視覺設計,後來學習插畫,是什麼樣的契機開始投入繪本創作呢?
A:我從小就喜歡寫作、畫圖。大學時,我的畢業作品是一部插畫散文集,現在回想起來,那大概就是我第一本繪本的雛形吧(雖然當時做得很糟糕)。大學畢業後,我在一家食品公司擔任包裝設計師,但因為太想畫畫了,所以決定去讀插畫研究所。研究所第一年,我修了一門圖畫書課程,發現它非常有趣。創作故事並用插畫來表達,這正好結合了我最喜歡的兩件事。
當時在課堂上創作的圖畫書後來正式出版了,從那之後,我就持續在創作圖畫書。
Q:您的繪本畫面細節豐富、用色溫暖可愛,平常使用哪些創作媒材呢?
A:我使用 iPad 進行創作。從草圖到上色,整個過程都是在 iPad 上完成的。在繪製圖畫書以外的作品時,我曾使用水彩、色鉛筆和麥克筆,因此我投入了大量時間研究如何在數位繪畫方式中呈現這些媒材的質感和表現手法。
Q:您的繪本主題大多與孩童有關,孩子們的表情和姿態都活靈活現,故事內容也十分貼近生活。請問您如何觀察與表現筆下的孩童角色?
A:我有一個小我 9 歲的妹妹,她在我 10 歲時出生。神奇的是,我清楚記得她小時候的行為和習慣。此外,我也記得和我年紀相差較多的堂弟妹們小時候的模樣、行為和習慣。
或許是因為我對小孩子特別感興趣吧。當我和姪子們或教會主日學的孩子們相處時,也能從他們身上獲得很多靈感。像是孩子們特別的坐姿、握筆的手、遊戲時瞬息萬變的情緒與表情,甚至是他們看見某樣事物時,用語言來形容的樣子,這些細節都成為我創作靈感的重要來源。
英宇有好多用不到的東西堆在角落生灰塵,媽媽提議辦一場物品畢業典禮。
Q:《平凡物品的畢業典禮》以柔軟且充滿儀式感的方式,與孩子們談「整理不需要的物品」。請問當初如何產生本書的創作靈感呢?
A:韓國曾經有一檔綜藝節目叫做《神祕的整理》。節目內容是主持人們拜訪受邀嘉賓(通常是藝人)的家,並提供整理物品與空間的解決方案。有一位藝人家裡堆滿了各種物品,因為這些東西對她來說都富有特殊的意義或故事,所以她遲遲無法丟棄。當她講述這些「捨不得丟」的理由時,節目主持人對她說了一句話:「這些東西,拍張照片留作回憶就可以了。」
一開始我完全無法接受這句話,心想:「照片跟實物怎麼會一樣呢!」可是某一天,我發現自己竟然連一張貼在丈夫包包上的姓名貼都捨不得丟,才突然意識到:「像這種小東西,拍張照片留念後丟掉,其實也沒什麼不好吧?」那一刻,我覺得「照片」就像是為這些物品拍攝的畢業照。那麼,為這些物品舉辦一場畢業典禮,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吧!於是,「平凡物品的畢業典禮」就這樣誕生了。
Q:閱讀《平凡物品的畢業典禮》時,忍不住聯想起山下英子所提倡的「斷捨離」。請問您有受到類似想法的啟發或影響嗎?您如何看待「捨棄不必要的物品」這件事呢?或是平常是否也會為自己不需要的物品舉辦畢業典禮?
A:哇,老實說……透過這次筆訪,我才第一次知道山下英子(Yamashita Hideko)這位作家。(我已經下單買書,準備開始閱讀了!)
我是一個非常珍惜回憶與意義的人,所以總是捨不得丟掉那些「微不足道」的平凡物品。但其實,我們家一直都保持著精簡且整潔的狀態。由於我的丈夫是牧師,他的職業特性讓我們需要經常搬家。因此,無論搬到什麼樣的房子或環境,我都會透過調整空間的配置來適應新的生活,並將家具和物品的數量控制在合理範圍內,讓一切保有秩序。所以,在我的日常生活中,也經常會為物品舉行「畢業典禮」。甚至,也讓「家」本身畢業過好幾次了呢。
Q:本書有許多畢業季的元素,包括畢業證書以及各種戴上四方帽的「物品畢業生」。您是如何選擇書中的「物品畢業生」呢?在繪製、設計這些「畢業生」的過程,有發生什麼趣事嗎?
A:我覺得,把人類世界發生的事情套用在物品上,竟然也能呈現出相同的模式,這一點實在太有趣了!所以我借用韓國典型的畢業典禮流程,讓這些物品戴上學士帽、頒發畢業證書給它們,還一起唱畢業歌。
在一開始構思故事的階段,還設計了學長姐物品的祝賀詞與回應詞,甚至包括祝賀表演呢!
Q:最喜歡本書的哪一個畫面呢?
A:我腦海裡浮現了好幾個有趣的畫面,但如果要選出最喜歡的一幕,我最喜歡的是最後一頁的「畢業紀念冊」。
畫那些物品呆呆、傻傻的正面照時,我不禁想到自己拍護照的大頭照或畢業照時搞砸的瞬間,覺得特別有趣。也讓我聯想到寶寶們拍第一張證件照,那種無辜又茫然的表情。
物品畢業生除了上台接受表揚。也有一張自己的畢業照。
A:如果那些物品不是特別占空間、骯髒或危險,我想告訴大家:那些有意義的東西,不一定非得現在就丟掉它們。
我一直覺得,人是靠回憶活著的。如果某件物品能勾起美好的回憶,讓你感到快樂,那麼即使它再微不足道,也依然值得珍惜。而且,幸運的是,我們對這些「平凡物品」的感情,不一定會持續一輩子。去年還覺得捨不得丟的東西,今年大掃除時再看到,可能就會覺得:「嗯,現在丟了也沒關係。」
所以,我想對大人和孩子們說:請好好珍藏那些對你來說「平凡的物品」,等到有一天,真的準備好說再見時,再溫柔地送它們畢業吧。
Q:除了《平凡物品的畢業典禮》,後續我們也將出版《鬧彆扭的抱枕》,兩書都以日常生活的物品為主題,以溫暖文圖呈現孩子的想法與感受,請問您是如何思考文字和圖像的風格與搭配?
A:當腦海中浮現一個故事時,我會先寫出足夠長度的文字,把故事完整地表達出來,然後再開始繪製插圖。在創作《平凡物品的畢業典禮》初期,我寫了大量的物品之間的對話,例如它們為什麼要畢業?它們對其他物品有什麼樣的羨慕或遺憾?透過這些對話,逐漸塑造出每個「角色」(或者說「登場物品」)的外形、個性和處境。
至於《鬧彆扭的抱枕》,當時我寫的文字實在太多了,為了更直觀地表達主角睿娜(예나)的情緒,以及豆豆抱枕(떼떼)安慰她的方式,我決定刪減冗長的敘述,改用圖像來傳達情感,這也讓這本作品經歷了許多加工與調整的過程。
《鬧彆扭的抱枕》書封,朴曙賢介紹豆豆抱枕的角色設計。
Q:《平凡物品的畢業典禮》和《鬧彆扭的枕頭》皆出現了豆豆抱枕的角色(떼떼 ddae-ddae),也有關注到您在社群媒體上發布抱枕的實體照片和製作過程,請問豆豆抱枕以及떼떼這個名字對您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A:我妹妹還小的時候,把「枕頭」發音成「떼떼(ddae-ddae)」(枕頭的韓文發音為be-gae)。因為妹妹是家裡的老么,所以我們家人到現在還在用她幼兒時期說過的詞語。例如,全家人不只把枕頭叫做「떼떼」,還會把冰淇淋叫做「아지찡(a-ji-jing)」,就連已經 64 歲的爸爸也這樣用。
「鬧彆扭的抱枕」是我6歲時,媽媽怕我從上舖床掉下來,特地鋪在床邊的抱枕。那時候我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就鬧彆扭,趴在那個墊子上哭。看到這情景,爸媽就把那個房間取名叫做「生氣房」和「鬧彆扭用的抱枕」。回想起來,小時候真的常常因為一些無關緊要的事就鬧脾氣。現在,我5歲的外甥女也一樣。明明玩得好好的,卻突然轉身抱住沙發生氣。但是沒過多久,她又恢復了,跑去要人家陪她玩。
Q:《平凡物品的畢業典禮》中畢業快樂的印章是哭臉,無法畢業卻是笑臉,顏色也不一樣,可以介紹這個印章的安排嗎?
A:因為珍惜的物品如果不能「畢業」,英宇就能繼續保留它們,這樣他一定會很開心的!所以「無法畢業」的印章是帶著「嘿嘿,幸好不能畢業!再多陪我一下吧!」的心情,因此選用了表示開心和活力的紅色。
相反地,如果物品順利「畢業」,雖然應該祝賀,但也會感到不捨。因此,「畢業快樂」的印章則用了悲傷表情和帶著憂鬱感覺的藍色。一般來說,這兩個印章的顏色和表情應該是相反的才對。
《平凡物品的畢業典禮》在韓國舉辦新書活動的獎狀、印章。
A:當讀者們分享他們覺得書很有趣的讀後感想時,我會非常開心、有成就感。我經常在圖書館參與繪本作家見面講座,當看到大小讀者享受閱讀我的書,並透過書籍進行各種活動時,內心感到無比幸福。
此外,我特別喜歡這些活動中衍生的各種對話與問題。例如,我也常被讀者問到關於印章的問題。每當回答這些問題,我都覺得讀者發現了我藏在書中的巧思,這讓我欣慰又感激。
Q:最後,請和台灣的讀者說說話吧。
A:因為這次訪談讓我有機會第一次來到台灣!能夠與台灣的讀者分享,真的非常開心,也十分感謝大家。
我的書中充滿了有趣的想像與溫暖的情感。我相信,不論是在台灣還是韓國,趣味、想像力以及對童年的懷念,都是所有讀者能共鳴並享受的「世界共通語言」。如果大家能夠開心地閱讀我的書,體會其中樂趣,那會是我最最開心的事。
如果有機會的話,我希望未來能在台灣舉辦讀者見面會。到時候,我會帶上那些「平凡的物品」介紹給大家,還有我親手製作的豆豆玩偶,讓我們一起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謝謝大家!
作者分享在韓國參加新書活動的紀錄,並為這次的青林訪談簽書。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