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克(Edvard Munch, 1863-1944)喜歡以重複的主題創作。猶記得2012年泰德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的孟克大展,策展人將孟克的畫在展廳兩側面對面兩兩對照,觀眾不時的一百八十度自轉,看看這張又看看那張,眾人駐足在巨型的畫作前或來回走動,想像當時畫家到底想要再畫什麼?是技法或是構圖,還是心情?為什麼要多次回顧創作?譬如他最著名的《吶喊》(The Scream),有油彩、蠟筆、單色版畫、上色版畫,多種版本。
孟克1864年出生於挪威南部內陸小鎮,父親是軍醫,家裡有五個孩子,他有一位姊姊、一個弟弟和兩個妹妹。五歲喪母後,由姨母照顧全家,她開啟了孩子們對畫畫的興趣,尤其是孟克,他從小患有氣喘和風濕症,經常待在家裡;1877年姊姊去世,更加深他的哀傷。後來,他為了滿足父親的期待,短暫就讀於理工科,但18歲時還是決定學藝術,就讀於當時的皇家繪畫與雕刻學院(後來更名為挪威皇家設計與藝術學院),得到挪威自然畫派藝術家克羅格(Christian Krohg, 1852-1925)的指導,他提攜孟克進入大師 Fritz Thaulow 戶外工作室畫風景畫,並因此得到獎學金到巴黎進修。1885年,孟克要到巴黎前路經安特衛普,他所繪的妹妹畫像也在當時的世界博覽會展出。此時的孟克才21歲,說他是早慧型藝術家也不為過。
1886年他請一位女孩扮演他姊姊的模樣,完成了一幅以多層疊積筆觸,加上刮、抹痕跡效果來傳達內心憂傷的畫作 The Sick Child,隱喻姊姊的逝世在他內心所留下的創傷,畫面上帶著迷朦的視線就像是含淚所視,他用這樣的方式畫了不少作品,但並不被當時的藝評家和大眾認同,被曲解為未完成之作,甚至嘲諷為業餘。但他還是堅持,終於在1889年於奧斯陸(當時稱為「克里斯提安尼亞」 〔Kristiania〕)以超過百幅的作品開了個展。不過,那一年父親也去世了。
The Sick Child 隱喻姊姊離世後,孟克內心留下了創傷。(攝影 / 賴嘉綾)
想要更完整的看孟克的作品,得要親自走一趟奧斯陸的孟克美術館。他在生前立下遺囑,將所有作品都捐給了市政府。尤其因為他於1944年1月去世,當時二戰尚未結束,奧斯陸仍被納粹控制,幸好不久之後戰爭便結束了,讓這些遺產得以完整續存。
目前的孟克美術館是二十一世紀才建的新館,由於慕名孟克作品的訪客越來越多,展出的空間不夠,因此有了這個新館的計劃,於2021年開幕啟用,位於奧斯陸市中心東南側的水邊,龐大的13層樓,採用灰銀金屬色,外觀是帶著水平線條的當代風格建築,孟克帶著現代人的孤寂與精神通病,呼應著挪威淡寒的空氣,堅毅的力量不言而諭;因為空間寬敞,孟克的重要作品幾乎都能輪替展出,其中有層樓特別陳列他的版畫和留下的原版;還有一層放了三幅巨大的畫作,另外一層策展者倆倆對照孟克的畫與其他收藏,還有一層是還原了他的故居,參觀者可以打開抽屜也可聽到管家的叮嚀,看到他生前的用品。最精彩的當然是中間那層滿滿鉅作的展場。
2021年10月開幕的孟克美術館,鄰近奧斯陸歌劇院、中央車站。(攝影 / 賴嘉綾)
我們要去認真的看看《吶喊》,孟克美術館裡有八張不同版本的《吶喊》,其中六張是石版畫。現場展出三張,分別是:
A. 1893年畫在紙板上的粉彩(也可說是蠟筆,已經褪色,維持一個低彩度的狀態)
B. 不確定年代(1910?),用筆刷與彩色液體顏料完成的彩色版本
C. 1895年製作的單色石版畫(Lithograph)。
因為每一張都處於纖弱狀態,所以展間的光線特別調整,一幅畫展出半小時後自動闔上,同時開啟另一幅,順著ACBC方式。每個整點與半點,可以看到一面展示牆闔上,間隔不到五秒,另一個展示牆的門自動滑開。這個正菱形展間的四個角落都是通道,觀眾可以自由通行,除非待上兩小時,不然不知道下一張到底在哪面牆上。一面牆只放一幅畫,第四面牆解釋了展出內容與輪換的原委。如果不清楚換畫的順序,每半個小時回去一次就對了。
左起:A.畫在紙板的粉彩版本(1893);B.彩色液體顏料的彩色版(1910?);C. 單色石版畫(1895)。© Munchmuseet
為保護脆弱的畫作,三幅《吶喊》每30分鐘輪流露面。(攝影 / 賴嘉綾)
孟克1892年的《絕望》。
孟克於1944年逝世,以當時戰爭與醫療環境來說,是非常長壽的,他畢生沉沁在孤寂與失去親人的哀傷裡,活在戰爭不知何時結束的憂慮中,依然持續創作到人生的最後。在孟克美術館可以看到孟克各種媒材與題材的藏品,隨著參觀的步伐深深體會著孤獨的美感,與持續不輟的毅力。美術館的知名度隨著孟克的地位和挪威的富庶越來越聲名遠播。這是一個讓我最有動力和持續力完整觀訪的美術館,有機會一定還要再去!
孟克美術館可以看到孟克各種媒材的作品。
Edvard Munch延伸書單
作者簡介
著有《與圖畫書創作者有約》《動物們的讀書會:繪本職人的閱讀地圖》《童書遊歷:跨越時間與國界的繪本行旅》《是真的嗎?繪本職人的閱讀地圖2》《什麼這麼好笑?繪本職人的閱讀地圖3》《賴嘉綾的繪本報一報》《懂得欣賞,是件快樂的事!》《神奇的32頁:探訪世界繪本名家創作祕辛》等書,最新作品為《動物們的讀書會II:繪本職人的閱讀地圖4》。
部落格:Too Many PictureBooks
專欄:OKAPI閱讀生活誌「主題繪本控」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