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博客來偵探社

寵物先生/別放棄思考──讀夕木春央《十誡》

  • 字級



讀完前作《方舟》後,夕木春央於我而言,是一位「值得等待」的作家。

一群人陷入通訊隔絕、完全封閉的地下防空壕,引人滅頂的水位逐漸上升,有一道開關啟動後能讓其他人逃出,啟動者卻會活埋於此。這時發生命案,該揪出凶手說服他犧牲自己、解救眾人嗎?——涉及道德兩難的困境,《方舟》開頭呈現一個相當有趣的命題,但此後如同許多古典本格推理的通病,缺乏其他重大事件、僅靠間隔許久的命案作為驅動角色來源,人物形象模糊等缺點陸續浮現,在以影像掛帥的現代娛樂節奏下,並不能算是個好的 page turner(使讀者不停翻頁的作品)。

如此一來,現代本格的醍醐味「真相+逆轉」就格外重要,所幸這點《方舟》並未令讀者失望,不僅妥善地組織線索、建構出完整的邏輯與真相,結尾更以凶手淡漠而冷酷的口吻,倒陰了主角與讀者們一把。故事中段看似繁冗的互動情境,也賦予了新的意義,優秀的著地點將前頭的沉悶一掃而空,堪稱絕妙。

此次受邀為續作《十誡》推薦人之一,我在開卷前就抱著相當期待,而閱讀過程也正如預期:開頭命題有趣、中盤進展較遲滯,但最後的真相與逆轉完全彌補過來。更令人驚喜的是,與前作《方舟》的對比與連結,大大提升了《十誡》的評價,既是相輔相成,甚至更超越前作。
方舟【日本一舉橫掃9份榜單的推理話題作.首刷描圖紙斷頭書衣版】

方舟【日本一舉橫掃9份榜單的推理話題作.首刷描圖紙斷頭書衣版】

十誡(繼續橫掃日本推理文壇,《方舟》作家最新作品,變態凶手讓全員變共犯!)

十誡(繼續橫掃日本推理文壇,《方舟》作家最新作品,變態凶手讓全員變共犯!)

先看舞台設定:有別於傳統本格推理的無人島,枝內島在對外通訊、出入的便利性上均相當高,不僅手機訊號暢通,接駁船也隔天即到,可說是符合現代感,卻在推理情節發展上容易受限的「非典型孤島」。

然而作者在其引入「炸彈」與「十誡」的設計,顛覆了老牌讀者對此類型的想像:只要試圖找出凶手、討論案情,以及違逆凶手的指示,島上大量炸藥便會引爆,無一生還。

因此我們常能看到這樣的情景:某人試圖發表意見,卻顧慮觸及凶手的逆鱗而欲言又止,最後還得以類似玩碟仙的方式向凶手「請示」;即使可與親友通電話,一旦談及危及凶手利益的資訊,便會被旁人恫喝制止。

相較於《方舟》一行人處在入口完全封閉,裡頭能自在探索的地下空間,《十誡》的島嶼是個形態上出入自由,卻因凶手設下的諸多限制與威脅,使人無法輕舉妄動的「封閉」區域。人人自危的心態形成對凶手的保護網,讓心生懼怕的無辜者也無形中化身為「十誡」執行者,阻止其他人反抗。

如同我們在歷史看到的,極權統治的國家除了靠執政者的爪牙鷹犬,還有民眾的彼此監視,以及動輒得咎下的「自我約束」。書中數度提到喬治.歐威爾的《一九八四》,便是藉此反烏托邦名作比喻當下情境。物理的鐵柵不足為懼,可怕的,是心理上的咒縛。

能在本格推理呈現這樣的命題,已具有相當亮點,沒想到在結尾逆轉後,迎來的是衝擊與更深一層的思考。直到閲讀第二遍,我對《十誡》的評價已陡然上升,毋庸置疑地躋身年度選作之林,如同卷末青柳碧人的解說所言,本作完全值得讀兩次,特別是細心的讀者,重讀後一定有不同體認。

其中最關鍵的便是女主角與凶手兩人,在是否得知真相的前提下閱讀,會呈現出迥然相異的心理構圖。


※警告:以下會提及《十誡》的全部與《方舟》部分真相,請斟酌閱讀


稍有概念的推理迷應該明白,本作是典型的「不可信的敘述者」,大室里英很明顯對讀者隱瞞了重要資訊。

陳述的內容並非謊言,只是該講的沒有講,或自己的大腦不認為那是說謊——無論是出於自我選擇,或因為精神與肉體損傷導致認知本身出問題,當角色言語構成誤導讀者的行為,就可歸為此類,某方面來說亦可視為「敘述性詭計」的一環(不過有些評論者認為前者是「角色」不可信,而非「作者」不可信,兩者不同概念)。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熬夜追《模仿犯》影集之前,讀宮部美幸

    改編自宮部美幸同名作品的台灣自製影集《模仿犯》即將在串流平台上線,演員也到了日本與作家面對面談本部作品的核心與演繹心得,在追劇之前一起讀宮部美幸多元的作品介紹與專訪!

    1373 1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熬夜追《模仿犯》影集之前,讀宮部美幸

改編自宮部美幸同名作品的台灣自製影集《模仿犯》即將在串流平台上線,演員也到了日本與作家面對面談本部作品的核心與演繹心得,在追劇之前一起讀宮部美幸多元的作品介紹與專訪!

137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