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獨厚心得

超越傳統敘述,以罕見視角引領我們走進歷史中真實社會的中國史學者──岸本美緒

  • 字級

在資訊爆炸的年代,讀者渴望的早已不只是「知道發生了什麼」,而是「理解人們怎麼感受與回應這些變動」。《明清交替與江南社會:17世紀中國的秩序問題》正是一本超越傳統歷史敘述的著作,它以罕見的視角,從「地域社會論」引領我們走入17世紀江南人的內心世界,感受時代巨變之下人們的不安、困惑與行動。

本書作者岸本美緒教授,是日本歷史學界極具分量的明清社會史專家。她的學術歷程也展現出一段知識思潮的轉折——早期的日本學界深受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論影響,當時許多學者致力於以歐洲歷史為基礎的模式解釋中國歷史。然而,歐洲的社會結構和中國的社會結 構有很大的不同,以至於無法精準捕捉中國歷史的特質。尤其在如明末這樣社會流動與宗族鄉紳勢力同時變動的時代,更是引發詮釋上的分歧。

岸本在研究過程中逐漸意識到,將外來理論直接套用於中國歷史,往往忽略歷史當事人當下的真實情感與思考。於是,她開始思考如何從底層民眾的角度出發,探究他們在明清交替、社會劇烈變動下的生活與反應。這本書,正是多年思索與研究的結晶,原文1999年於日本出版,如今由東海大學吳靜芳教授翻譯為中文版本。

對岸本而言,最大的收穫,莫過於從《歷年記》這樣的第一手資料中,窺見一位平民在動盪時代中所經歷的真實生活。這不只是經濟數據的堆砌,而是一幅活生生的生活拼圖,讓讀者能夠理解17世紀江南人如何在資訊混亂、秩序瓦解的時代中,試圖尋找生存的支點。

本書不僅是學術著作,更是一場思想的邀請。它讓我們反思:當今社會同樣面臨高速變動與不確定性,我們是否也正重複著17世紀人們的焦慮與不安?岸本老師用歷史書寫為我們搭建一座橋樑,讓我們與過去對話,進而更理解今日的我們。

推薦給所有對歷史、思想、社會變遷有興趣的讀者。本書不僅讓你「知道歷史」,更讓你「感受歷史」。

  延伸閱讀:
《追尋現代中國(套書)——睽違十四年,史景遷新修三版》|史景遷 著(時報出版)
從晚明到當代,以優美筆觸描繪中國現代化的歷史長卷。
史景遷以政治為經、經濟為緯,織造出恢弘且客觀的新一代中國史,生動的描述、優美的文筆,使本書成為西方了解中國史的入門書,亦為華人世界認識當代中國的經典名著。

《前朝夢憶:張岱的浮華與蒼涼》|史景遷 著(時報出版)
在繁華與蒼涼之間,張岱以書寫對抗遺忘,重現明末士人的心靈風景。
史景遷透過張岱的生平與作品,描繪一位明末知識分子如何在國破家亡後,以回憶與修史尋找存在的意義,展現歷史與個人記憶交織的深刻面貌。

《遙遠的海岸:中國海疆上的殖民擴張》|麥柯麗(Melissa Macauley) 著,林玉菁 譯(時報出版)
18至19世紀潮州人的海上行動,改寫中國在殖民時代的角色與定位。
本書聚焦18世紀末至19世紀中葉,潮州人在東南亞海域活躍穿梭,不再只是受殖民宰制的「他者」,而是形塑區域秩序的主體之一。從地方出發,連結全球視野,是理解中國與世界互動不可或缺的關鍵著作。

《心態史拓撲學:如何面對當代?如何理解歷史?》|劉紀蕙 著(時報出版)
深度探討人類社會在時代變遷中的心態結構變化,揭示歷史與當代交織的深層意涵。
本書從「心態史拓撲學」的全新視角出發,專注於分析人類社會如何在不斷變遷的歷史脈絡中調整其心態結構。劉紀蕙教授提出,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環境的劇變,人類如何在文化、思想、價值觀層面經歷重構,並在不斷的挑戰中塑造與適應新的心態框架。書中闡述了這一過程如何影響個體與集體行為,以及如何透過多學科的交織分析,洞察當代與過去的內在連結。

前朝夢憶:張岱的浮華與蒼涼

前朝夢憶:張岱的浮華與蒼涼

遙遠的海岸:中國海疆上的殖民擴張

遙遠的海岸:中國海疆上的殖民擴張

明清交替與江南社會:十七世紀中國的秩序問題

明清交替與江南社會:十七世紀中國的秩序問題

心態史拓撲學:如何面對當代?如何理解歷史?

心態史拓撲學:如何面對當代?如何理解歷史?

追尋現代中國 套書【睽違十四年,史景遷新修三版】

追尋現代中國 套書【睽違十四年,史景遷新修三版】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俄烏情勢白熱化!】瞭解俄羅斯烏克蘭危機不可錯過的 4 本書

2022年2月24日,烏克蘭宣布全國戒嚴。身在南方島國的我們,可以從何瞭解關於俄烏兩國的歷史與愛恨情仇?這 4 本書將帶你深入瞭解更多。

274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