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獨厚心得

良性溝通的起點,就從「我們不一樣」,找到「我們都一樣」開始

  • 字級

你可以難過,但別為一句話傷透心:高敏感型人格不受傷的溝通技術,辨識9種有毒人格,40種情境練習,跟誰都能溫柔而堅定對話

你可以難過,但別為一句話傷透心:高敏感型人格不受傷的溝通技術,辨識9種有毒人格,40種情境練習,跟誰都能溫柔而堅定對話

你是個敏感的人嗎?借用作者說法,我們可以初步把人分為敏感者與鈍感者。兩類人在互動時,不免因為「我們不一樣」而常有不悅或衝突。鈍感者抱怨:「你想太多了吧!我又不是那個意思⋯⋯」而敏感則不高興的回覆:「你都沒考慮過我的感受⋯⋯我就是無法不那麼想啊!」

不管是在職場、還是親密關係裡,當你遇到一個敏感度和你不一樣的同事或家人時,該如何去化解這看似無解的難題呢?

本書以四十句職場、生活中常見的話語作為討論素材。讀完之後,我第一個體悟是:敏感、鈍感,雖然多少是天生的,但隨著互動對象與場域不同,很多時候,誰敏感、誰鈍感,其實是相對的。

俗話說「言者無心,聽者有意」。有時,我們是那位無心的發言者;有時,我們則是那位一直被言外之意困擾著的聽者。不管你此刻扮演的是聽者還是說者,解答這份溝通習題背後的關鍵是:換位思考,並試著從「我們不一樣」之中,找到「我們都一樣」的地方。

照顧自己也關照對方的共好溝通

換位思考,能夠幫助我們早先一步意識到,對方會做出某些行為、說出某些話,除了表面上的原因之外,其內在深處應也有其他沒說出口的考量。去看見這些考量之後你會發現,其實我們時常也很在意那些考量,只是雙方選擇用不同的方式來呈現罷了。

特別是在亞洲文化裡,「擔心麻煩別人——擔心麻煩到自己」、「擔心自己受傷——擔心對方受傷」的人際議題,難有所謂的標準答案。我們需要同時考量人(對方是誰?我們的關係是?)、事(我們在討論什麼?)、時(現在是好時機嗎?)、地(我們在什麼場域?)等因素,才可能找到同時能照顧到自己與對方的應對方式。

作為心理師,我想提醒讀者,作者針對四十個情境分享的應對策略,用意並非提供一套「標準答案」。因為每個人的成長背景不同,在閱讀內文時,你多少會有屬於自己不同的觀點與見解。本書對我來說較有幫助之處是,它提醒了我:在某些情境之中,確實有人會這樣説、會有這樣的想法。

作為讀者,我們都能借用這些情境來預演與思考:「這是作者的觀點與分析,那我呢?遇到這種狀況,我會怎麼想?我會怎麼做呢?」倘若能用這種方式來與本書內容互動,相信對讀者來說的收穫會更大。期盼讀者能在這樣的激盪中,琢磨出屬於自己、適合自己的人際應對智慧。



臨床心理師、「心理師想跟你說」共同創辦人/蘇益賢
你可以難過,但別為一句話傷透心:高敏感型人格不受傷的溝通技術,辨識9種有毒人格,40種情境練習,跟誰都能溫柔而堅定對話

你可以難過,但別為一句話傷透心:高敏感型人格不受傷的溝通技術,辨識9種有毒人格,40種情境練習,跟誰都能溫柔而堅定對話

上下則文章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