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倪瑞宏/臺灣藝術史的女兒──讀《臺灣美術兩百年》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我想以自己的力量,向後世傳達,能深刻感動社會的美術。我努力地想要留下,鑿入自己不屈不饒精神的雕刻。就算只是一件雕刻,鑿入自己的真實生命打造而成的作品,會向未來永恆地流傳吧。這樣的話,儘管自己的肉體滅亡,靈魂仍與作品一同不朽。

這是1923年4月,28歲的藝術家黃土水在日本雜誌《植民》第二卷第四號發表的〈過渡期的臺灣美術──新時代的出現也接近了〉中所暢談的創作哲學,也是他剛完成〈甘露水〉第二年,並透過這件作品第二次入選帝國美術展覽會,不過相比他前一件入選作品〈番童〉,〈甘露水〉並沒有在媒體上獲得太多反應。黃土水留學日本時,刻意選擇雕塑這個媒材,並且認真觀察義大利雕刻師學習技術,此舉在留日主修平面繪畫的美院生中顯得相當特殊,就算被閒話嘲笑「做這個沒出息」,黃土水都絲毫沒有動搖他所愛。

1922年3月,為祝福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和平,東京府於上野公園舉辦「平和紀念東京博覽會」,臺灣館除了陳列農產及樟腦加工品,〈甘露水〉大理石雕刻也是陳列品之一,放在臺灣島模型旁邊,是帝國在臺灣培育美術人才的優秀代表。可以看出,黃土水在當時日本藝文圈已小有名氣,廣受上層階級喜愛。1928年,他接到一件委託大案,是替皇室久邇宮邦彥親王夫婦製作塑像,正當藝術家前途光明似錦,答應要介紹更多機會給他的親王卻在塑像完成後不久便過世。兩年後,黃土水也因長期過勞,在趕作品時盲腸炎併發腹膜炎延誤醫治死亡,距離他發表這篇強烈藝術戰鬥宣言也不過七年時間。但一百年後檢視他的這番宣言,看來都實現了,《臺灣美術兩百年》所給予他的大量版面就是某種證明。

雕刻家黃土水(1895-1930)。(圖/wiki

臺灣美術兩百年(上下冊套書)

臺灣美術兩百年(上下冊套書)

2021年適逢「臺灣文化協會」成立百週年,1月北師美術館剛結束「不朽的青春」特展,從超高紀錄的觀展人次、展覽周邊文創與圖錄熱銷,讓我們觀察到民眾對了解自身歷史的渴望,以及臺灣認同教育的進展。4月底又一大突破,〈甘露水〉收藏者張氏家族眼見時機成熟,遵循父親遺言交代:「當本省人懂得尊重外省人,而外省人也知道必須尊重臺灣人的時候,就是把〈甘露水〉歸還給國家的時刻了。」同年10月,我在臉書上看到多位朋友轉發〈甘露水〉超唯美開箱紀錄影音,這位閉眼蚌殼精宛如疫情下的全民救世女神。她雙腿交叉,雙手微微張開,運用核心肌群力量,精準扶在未雕琢完的大理原石內側巨型蛤蠣殼邊,頭部微微上揚,堅定地挺胸,像是在吸收從上方所給予的巨大能量,或是在迎接臺灣藝術誕生的耀眼光芒。這件作品意象明確而強烈,的確適合請她來當《臺灣美術兩百年》套書女主角,由她串起整個兩百年歷程。

黃土水,〈甘露水〉,大理石,80×40×175cm,1921,第三回帝展入選,凃寬裕拍攝。



當你把《臺灣美術兩百年》上下兩冊合一起,從書背可以得到第一個完整的〈甘露水〉女神全身照,把書衣剝開後,兩本對放又得到第二個〈甘露水〉肖像照,你可清楚端詳她的沉靜表情,放心跟隨她進入《臺灣美術兩百年》紙上展廳。這套書由兩位臺灣重量級藝術史學者顏娟英、蔡家丘策劃,上下冊共12章,也就是12個主題展間,讀者可在進入展間前先閱讀策展論述,按照書中頁碼指引,直接欣賞文章提及的作品,也可以先看單幅作品與藝術家簡介,再來思考該幅作品與同篇章作品的關聯性與差異。

在這套書中,每個讀者都可以找到自己舒適的閱讀方式,如同報名一期由美術名師設計的「開放性藝術家養成班」,且讓我用「教學企劃大綱」的形式分類解讀如下:

 藝術家養成班 

(一)去山水寫生 上冊第一章「傳統與新生」+下冊第七章「山與海的呼喚」

首先帶你遊覽臺灣大山大水之美,領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凸顯自身渺小同時找到心靈安放之處。

(二)參展與機構 上冊第二章「現代美術與展覽會」+ 下冊第八章「冷戰下的藝術奕局」

透過大自然將審美眼界打開,和老師學習努力畫了一些作品,該去哪兒展覽呢?個人與教育、政府機構的關係又是如何運作呢?
順帶一提,「冷戰下的藝術奕局」這章節詳細介紹國外進口來的抽象畫藝術在臺發展過程,對於就算學過臺灣美術史概論,卻從來沒法看懂臺灣抽象畫的我來說(小聲說),等於一次幫我解開我心中謎底,有「啊~原來這幅畫要這樣看呀!」的通透感。

(三)回老家 上冊第三章「描繪地方色彩」+下冊「鄉土的回歸」

吸收了好多來自西方的新思維、新技術,那我們現在是不是能運用所學,創作出能代表臺灣的純粹意象的作品呢?那就一起回到故鄉望一望吧。

(四)進城去上冊第四章「都會摩登」+下冊第九章「風景與社會」

前面我們跟隨現代化的推進,讓有志創作的青年前往都市找到彼此,興奮記錄繁華的快節奏,後面也在進步中體會過度發展的代價,因而迷失方向,該如何應對?

(五)戰爭後省思上冊第五章「戰爭與戒嚴」+下冊第十章「主體性的開展」

戰爭也為藝術家帶來絕對的傷痛,和政治上的壓迫噤語,傳統慣習需要被破壞革新,要算用最中二硬幹的手段,只要能協助我們更釐清現實處境,都是必須。

(六)前進未來找到自己上冊第六章「新時代的男與女」+下冊第十二章「創造新家園」

經過前面五階段的學習探索,和社會日漸開放,我們是不是更能隨心所欲用藝術宣示自己的存在、說自己的歷史、找到真正家的歸依?

讀完這六階段後,我驚覺,欸這不就是我在臺灣習藝直到能獨當一面的過程?!從12歲正式進入私人畫室習畫,考上國中美術班,這階段的老師都來自傳統師範體系,也就是這批留日畫家所培養出的後輩。每個禮拜都會去戶外寫生,暑假老師帶我們去花蓮畫太魯閣,邀請著名水彩畫家蘇憲法客座。驗收學習成效參加美展競賽,追求發展多元題材,鑽研都市與鄉村的描繪技巧,考大學術科時為了創意表現科目,也練習過現代藝術的各種表現技法。進入學院接觸海歸派教授,大量吸收後現代前衛藝術觀念,模仿時下當紅藝術家用現成物創作的方法。畢業後到處尋求展覽機會,很幸運靠著藝術創作,找到自己在社會的位置,透過這閱讀過程彷彿又經歷了一次。

《臺灣美術兩百年》也向我們展示了108位藝術家的人生選擇,用簡潔的篇幅交代每位藝術家生平,他們如何找到專屬於自己的創作語言。許多位的經歷常讓我聯想到神話學家約瑟夫.坎伯(Joseph John Campbell)所提出的「英雄旅程」公式:藝術家們需要先讓自己「啟程」,例如出發去日本或歐洲留學,接著歷經「啟蒙」,從政治、社會、情感磨難尋找自我定位和創作題材,發展一段時間後,成熟「歸返」家園,終於能自在創作。這個公式有些藝術家一生要經歷幾次,有的藝術家可能停留在啟蒙階段,這是場時間耐力賽,活得夠久的才可以從上冊撐到下冊。我也從閱讀這些藝術家的生平小傳,去檢視自己的藝術家生涯,特別是在某些關鍵時刻交叉口──如果選擇去巴黎夢幻之都繼續深造,那要帶上老婆小孩嗎?還是回到臺灣找份穩定教職,又或放棄創作專心繼承家業?穩下後要該如何從平凡的日常生活裡繼續在創作上有所突破?

這些疑慮對所有藝術家來說都是殘酷難題,對我這卡在30歲大關的當代藝術家而言也是。書中的108位藝術家在這兩百年間示範了各種人生與創作路徑,看似家庭因素的束縛愈來愈少,女性藝術家數量激增,展覽曝光機會開放給所有人加入,但與世俗價值觀的孤獨對抗是從沒少過,況且當物質和資訊蓬勃過度,真的有帶給我們的心靈世界更多自由嗎?

書中展示了108位藝術家的人生選擇,用簡潔的篇幅交代每位藝術家生平。(圖/《臺灣美術兩百年》內頁)


我和《臺灣美術兩百年》這套書還有一層更親密的個人連結,我的母親曾經是總策劃人顏娟英老師的學生,讀到她在前言裡描寫自己和臺灣美術史的接觸,那對於知識與美的渴求,我彷彿也在她的文章裡看到我母親。她也是一個有超強毅力的藝術史學者,和下冊魏竹君老師的自述相似,她的碩士論文研究方向,從遙遠法國馬蒂斯,轉向研究當時資料十分稀少神祕的畫家劉錦堂。在我童年回憶中,她總是在客廳,將自己窩在用一堆影印文獻和大本畫冊書籍築起的洞穴中,不顧我們四個孩子吵鬧,努力閱讀劃重點做筆記。她把劉錦堂的〈臺灣遺民圖〉複製畫貼在家裡,我會一個人安靜盯著畫中央女子手掌心長出的那隻眼睛非常久,那感受有點恐怖又興奮,我還認真思考她到底是不是二郎神的姐妹?

劉錦堂,〈臺灣遺民圖〉,絹本油彩,1934,183.7×86.5cm,中國美術館藏


《臺灣美術兩百年》在編排時考量讀者對於欣賞原作的便利性,書中收錄作品六成以上是公家機構收藏,尤其是北美館那幾件,我特別熟悉。因為母親做研究的關係,我常常陪她去各大美術博物館找資料,這些藏品我從6、7歲起就看過無數次,這次我又在書中和他們見面了,搭配閱讀學者們的整理敘述,好像重新認識這批老朋友(原來你們的製造者當時心裡想的是這些呀~)。好幾幅我分不出差別的風景畫,這次終於看懂。我的繪畫風格受到陳進影響深遠,我永遠記得第一次在北美館二樓展廳,與她的1935年膠彩作品〈悠閒〉相遇過程。巨大展覽玻璃櫃中,白色絨布牆上掛著穿著綠旗袍、躺臥的讀書美女所帶給我的震撼,我也好希望以後自己能變成這樣具有古典氣質,又梳著前衛髮型的女子,或者是我也畫得出來?!


陳進,〈悠閒〉悠閒膠彩、絹,152×169.2cm,1935,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圖/《臺灣美術兩百年》內頁)


我向宇宙許願的聲音被北美館聽到了,2021年底北美館「走向世界:臺灣新文化運動中的美術翻轉力」策展小組,就邀請我為展出的近40位藝術家繪製肖像速描,我用全部力氣去研究這批畫家的五官線條,好像直接碰觸到他們的靈魂深處。讀《臺灣美術兩百年》時,我的感受更是強烈,凡是讀到我畫過的藝術家,我都可以立刻清晰地在腦中複習他們眼睛和鼻子的形狀,例如性格畫家張萬傳先生,他不管外型怎麼變老,我都可以一眼辨識出來。我也好愛看藝術家們的黑白合照,想像自己穿越時空回到他們那值得留下珍貴合影的瞬間,想跟他們說,我跟你們一樣也對創作充滿熱情,我們要不要一起玩?

臺灣美術兩百年(上):摩登時代 (電子書)

臺灣美術兩百年(上):摩登時代 (電子書)

臺灣美術兩百年(下):島嶼呼喚 (電子書)

臺灣美術兩百年(下):島嶼呼喚 (電子書)



作者簡介

台灣新銳仙女藝術家,1990出生於台北,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研究所畢業,目前全職創作生活中。創作主軸在研究當代迷茫精神狀態,習慣用帶有黑色幽默的高彩度繪畫與空間裝置,來描述我們身處的世界和那些說也說不清的關係。作品曾入選2019年「臺北美術獎」,曾參與了第29屆「金曲獎」插畫設計,以成為台灣好媳婦目標努力中。

Official:juihungni.carbonmade.com
Facebook:倪瑞宏 Ni Jui_Hung
Instagram:juihungni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爸爸的心聲誰人知?我也很怕變成豬隊友啊!

經常被說是育兒路上的豬隊友,爸爸們有話要說!在父親節這一天,讓我們看五位爸爸的真心告白

218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