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獨厚心得

菲律賓,我們應該認識不該輕視的鄰居——《現代菲律賓政治的起源:從殖民統治到強人杜特蒂,群島國追求獨立、發展與民主的艱難路》

  • 字級

現代菲律賓政治的起源(限量簽名版):從殖民統治到強人杜特蒂,群島國追求獨立、發展與民主的艱難路

   現代菲律賓政治的起源(限量簽名版):從殖民統治到強人杜特蒂,群島國追求獨立、發展與民主的艱難路

       
        現代菲律賓政治的起源 


當我們提到菲律賓時,一般台灣人會想到什麼?可能是移工、沙灘、水果,與老一輩老愛提的「以前菲律賓比日本還有錢」。

那菲律賓政治呢?大多數台灣人可能只想得到前獨裁者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與對政治家族壟斷、貪汙腐敗的粗略印象。相對於國人對中日韓的熟悉度,台灣人對於菲律賓的主要理解,卻是由這些破碎片段所構成,這反映了這個南方鄰居確實是台灣人最不熟悉的鄰國。


不過在六年前,菲律賓人民選出了民粹強人杜特蒂(Rodrigo Duterte)為他們的總統,這個結果震撼全球,而其任內的鐵腕執政、人權侵害及外交折衝,也吸引了包含台灣在內的國際媒體矚目。面對鄰國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許多過往不太認識菲律賓現況的台灣人,突然間發現自身對菲律賓的理解有許多斷層——到底該如何理解杜特蒂所帶來的諸多爭議現象,其起源與發展過程又是如何?究竟是怎樣的歷史與政治、經濟、社會結構塑造了現代菲律賓,並提供了杜特蒂當選且民調持續居高不下的條件?

提供對前述好奇的答案,正是本書《現代菲律賓政治的起源:從殖民統治到強人杜特蒂,群島國追求獨立、發展與民主的艱難路》的寫作目標。正如副標所揭示的,本書透過好好梳理菲律賓政治發展的過去與現在,不但翻新一般人過去對菲律賓歷史的刻板印象,也鋪陳了我們對理解杜特蒂所必備的脈絡。


在本書中,我們會看到在十九世紀末西班牙殖民者離開後,新來的美國官員給予菲律賓人各種政治上的自治權利,並且逐年擴大,這為西班牙時期就開始盤據菲律賓各地的豪強家族所利用,用來提升並鞏固自身權力,成為菲律賓政治長期處於「弱中央,強地方」的關鍵因素。殖民地中央政府在二戰中的備受打擊,也只是加強了這現象。


接著我們也會看到,雖然菲律賓在二戰後獨立了,但「弱中央,強地方」仍然繼續推遲著菲律賓許多關鍵性的社會經濟改革。這樣的僵局,不但促成了諸多共產主義武裝革命在內的社會反撲,也加強了菲律賓選民對於強力領袖的接受度,只因為他們期待這樣的領袖能帶來其渴望的變革。馬可仕在1960年代的崛起,就曾受到這份期待的助攻,儘管馬可仕政府最後因犯下貪汙腐敗及人權侵害等諸多劣行,而在1986年被「人民力量」革命推翻。


在重啟民主化後,原先被馬可仕壓抑的部分舊勢力也回歸了。於是,一般菲律賓民眾對變革的期待,以及既有政治結構的盤根錯節,此兩極不斷地碰撞,大部分的時間是後者佔上風,讓選民逐漸煩躁不耐,最終提供了2016年杜特蒂奪下大位的契機,並支撐了菲律賓民眾對其各種強勢舉措的高接受度。


隨著2022年5月初菲律賓總統大選逼近、杜特蒂準備卸下職務,外界也關注菲律賓民眾會選擇誰為下一任群島國的正副總統。菲律賓的正副總統是分開選舉的,目前馬可仕之子、前參議員小馬可仕(Bongbong Marcos)在總統大選民調方面遙遙領先排名第二的反對派候選人──現任副總統萊妮.羅布雷多(Leni Robredo);而與小馬可仕結盟的杜特蒂女兒、達沃市市長莎拉.杜特蒂(Sara Duterte),在副總統選舉的民調也領先其他對手有段明顯差距。就當前情勢來看,在自由派民主與鐵腕執政的兩個選項間,多數菲律賓民眾顯然是準備好再度選擇後者了。


菲律賓人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要建立國家,本來就不容易,但還要有發展、還要有民主,那工程就更具挑戰性,但這卻是菲律賓人一直追求的未竟目標。我們台灣人或許很努力,但菲律賓人也不「偷懶」,也不單純是什麼「拉丁美洲性格」,他們有其自身的歷史結構與當代困境,也一直很努力地在困苦中尋找解方。希望《現代菲律賓政治的起源:從殖民統治到強人杜特蒂,群島國追求獨立、發展與民主的艱難路》這本書能讓台灣與其他中文世界的讀者們,在看到菲律賓時理解他們在這條路上的努力奮鬥與痛苦掙扎,對這人口破億的東南亞國家有更多的同理心,正如同我們台灣人希望別人更認識我們的文化歷史、更理解我們的特殊處境一樣。


 

1995年生於新北新店,政治大學外交系(輔修歷史系)學士,英國劍橋大學國際關係與政治研究碩士。過去任職財團法人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鴻海科技集團,現在則於外商科技業擔任策略顧問。長期關注東亞區域政經議題,曾獲2016年台灣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新生代會議論文獎」。合著有《用地圖看懂東南亞經濟》(商周出版)、著有《現代菲律賓政治的起源:從殖民統治到強人杜特蒂,群島國追求獨立、發展與民主的艱難路》(左岸文化)。相關評論文章散見各大中英文媒體。

上下則文章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