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親愛的十七歲

ICU醫生陳志金:別光想著用以前學到的知識,去面對未來那未知的世界

  • 字級

 

陳志金:「面對無法治癒的病人,我們別忘了救家屬。」
(照片提供:原水文化)陳志金:「面對無法治癒的病人,我們別忘了救家屬。」 (照片提供:原水文化)


【編輯室報告】

疫情改變了你我的生活,同時也改變了人與人的相處,身為第一線的醫生,感受想必更是強烈,本期我們邀請到現為ICU(加護病房)的陳志金醫
師,與我們分享他的成長並剖析醫療時事,接下來請看我們的訪問─────


 



「遺憾」是某些人一輩子努力、傳播某種理念的動力,感謝十七歲那年的遺憾。
 

Q.還記得自己十七歲時的樣子(或心情)嗎?可以形容一下他是個怎麼樣的年輕人?

陳志金:十七歲的我是個羞澀的書呆子,生活的重心只有念書和考試,沒有運動和娛樂,早上五點起床,晚上九點睡覺,生活很規律,也很無趣。因為母親的驟逝,我唯有全心專注在念書,才能克制自己不去面對這個悲傷和遺憾。而這份遺憾,差不多在三十年後,經過我在醫療工作上的實踐、寫書、演講分享,我才慢慢的走出來。

Q.倘若讓您談談你的十七歲,想問當時有沒有哪一本書╱哪一首歌╱哪一部電影或者(政治)新聞事件,是你十七歲的重要標記?或印象深刻甚至影響你深遠的?
陳志金: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應該是對全球17歲的少年,都有著深遠的影響。《歷史的傷口》這首歌曲中的歌詞:「蒙上眼睛,就以為看不見,捂上耳朵,就以為聽不到,而真理在心中,創痛在胸口,還要忍多久,還要沉默多久?如果熱淚可以洗淨塵埃,如果熱血可以換來自由,讓明天能記得今天的怒吼,讓世界都看到歷史的傷口!」,我一直記到現在。感謝台灣,讓我能夠在這裡,享受言論自由,體驗民主,生活30年。

Q.當時的偶像明星是?
陳志金:當時的偶像明星是港星鄭少秋,主要是因為小學的時候,我經常跑到鄰居家追港劇,印象中的《楚留香》、《書劍恩仇錄》、《陸小鳳》、《倚天屠龍記》,都是由他主演,我嚮往有一天,能夠像他在劇中的角色一樣,當一個很帥、有能力可以幫助別人、見義勇為的英雄。而且,這些連續劇的主題曲也都是由他所主唱的,高中畢業前,我沒機會聽過什麼古典音樂或是流行歌曲,但是這幾部港劇的主題曲,我都會唱。

Q.當時最困擾以及最開心的事情是甚麼?
陳志金:當時最困擾的事,就是繳不出公車費和書籍費(還好我不用煩惱學雜費,感謝我小學六年級的班導師王建寧老師,幫我向中學校長申請學雜費全免)。最開心的事,當然是領獎學金。把成績考好,就是為了能夠領獎學金,才能夠繼續完成我學業。

Q.十七歲當時的職涯考量?
陳志金:十七歲的當時,其實,我是想念電機工程的,也考上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的工程系(澳洲和美國的大學,則是因為昂貴的學費,就放棄申請了),希望能夠趕快畢業,可以出來賺錢,改善家境。後來會來台灣念醫學系,也是因為經濟上的考量,因為到台灣的費用是最便宜的(當時是由中學校長和一位校董幫我籌募學費,所募得的款項,只夠我來台灣就讀),這是現實上的考量。所以,在十七歲當時,我並非是立志要當醫生的,而是在念了醫學系之後,進入臨床工作,我才慢慢喜歡上當醫生的。

Q.十七歲的你,影響你重大的書有哪幾本?是否有一套自己奉行的哲學?至今仍沒有改變嗎?(或改變了)
陳志金:我十七歲的另一個遺憾就是,除了課本,我根本沒有買過什麼課外讀物。我自己奉行的哲學,也是在大學畢業以後,開始當醫師以後,才慢慢的摸索、形塑而成的。

Q.知道阿金醫生是從馬來西亞負笈來台,離家初到異鄉的你,是怎麼克服對家人的想念的?
陳志金:剛到台灣的時候,就知道自己兩年內無法回家,因為機票錢很貴,而且,寒暑假是要留下來打工賺下個學期的學費的。還好,我們高中在台灣有個同學會,學長姐們對我們都非常的照顧,我們在春節、端午、中秋各個節日,都會有聚會,然後學長姐們就會煮一些馬來西亞料理,可以稍稍一解我的鄉愁。

Q.現在的你,如果可以回到過去,那你想對十七歲的自己說什麼?
陳志金:「遺憾」是某些人一輩子努力,傳播某種理念的動力,為的是,不希望再有人,發生和自己一樣的遺憾,感謝十七歲那年的遺憾。我要跟自己說,「阿金,你做得很好了,媽媽會以你為榮的。」

Q.如果可以將青春下定義,你認為青春是什麼?
陳志金:青春是人生中過得最快的一段時光,往往等你發現的時候,它已經是過去了。等有了年紀之後,才發現自己在當時,錯過了太多。如果經濟能力許可,一定要好好把握,讓自己多嘗試、多體驗。


手上拿的是5.25吋1.2MB的磁碟片套,那個只有黑白螢幕、電腦只有A、B槽、沒有硬碟的年代。這是學校的電腦,我本來一心想去念電機的,高中才畢業,就被校長抓去當高一的數學代課老師,希望可以讓我賺一些。手上拿的是5.25吋1.2MB的磁碟片套,那個只有黑白螢幕、電腦只有A、B槽、沒有硬碟的年代。這是學校的電腦,我本來一心想去念電機的,高中才畢業,就被校長抓去當高一的數學代課老師,希望可以讓我賺一些。(圖文/陳志金提供)

 

我在高一的時候,喜歡參與社團、參加辯論比賽等各種有趣的活動,但是,因為校方要我專心準備數理比賽,要求我退出其他社團,這也是一件讓我感到遺憾的事,讓我的高中生涯缺了一塊拼圖。(圖、文/陳志金提供)我在高一的時候,喜歡參與社團、參加辯論比賽等各種有趣的活動,但是,因為校方要我專心準備數理比賽,要求我退出其他社團,這也是一件讓我感到遺憾的事,讓我的高中生涯缺了一塊拼圖。(圖文/陳志金提供)



十七歲前後,我埋首在念書和參加各種數學、生物、化學、物理的校外競賽,只有在領獎和領奬金的時刻,才可以稍稍的讓我不去想失去母親的事。(圖文/陳志金提供)十七歲前後,我埋首在念書和參加各種數學、生物、化學、物理的校外競賽,只有在領獎和領奬金的時刻,才可以稍稍的讓我不去想失去母親的事。(圖文/陳志金提供)




分配一些時間來做自己喜歡的事,不要想著以後「有時間」再做,以後說不定還更忙呢!


Q.知道醫生的工作相當繁忙,是什麼觸動你決定寫書?你的寫作是否有受到哪些作品的啟發?
陳志金:我在ICU加護病房的工作,每天都在和死神拔河,無奈的是,無論我們如何努力,大約還有一到兩成的病人,無法維持生命。因此,在面對多次的死亡之後,我開始學習放下,也開始學習轉念:「面對無法治癒的病人,我們別忘了救家屬」,因此我開始把部分心力放在如何解除家屬的內疚與自責上。我開始到處演講分享這樣的理念,但是,發現,這樣的擴散速度太慢了。於是我開始寫臉書,透過一個個溫暖、令人感動的故事,讓更多人瞭解,ICU並不是他們想像中那麼冷冰冰的。在臉書上,意外發現自己分享的文章,可以更快更廣的傳達理念,但是,總是還有一群沒有上網的人,我是觸及不到的,於是就把這些文章集結成冊。寫書,也可以把這些零散的文章,做更有系統性的整理、更有脈絡的呈現自己的理念。本以為我的讀者是中年人居多,結果意外的發現有高中生這個讀者群(其實,我的文字非常淺白,小學四年級就看得懂)。

Q.面對和你一樣熱愛用寫東西抒發自己的年輕人,你會給他們哪些建議?
陳志金:就是不斷的寫,要保持自己的特色,有獨特的觀察或者觀點,不管初期是否有讀者在看。我會建議以社群媒體作為發表和宣傳文章的管道,再以部落格收集和整理已發佈的文章。慢慢的就會累積自己的讀者群,有一天,你的文章就會被某一位「大咖」看見,一夕之間就會變成「爆文」,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回頭再來看你之前寫的文章。

Q.很多「大人」會認為,讀書以外的事都是浪費時間的,在你年輕時的經驗裡,曾遇過想做喜歡的事,卻被「大人」的阻撓嗎?若有,當時你是如何處理、克服的?
陳志金:是的,運動、烹飪、演講、參加社團活動,在高中的時候,都被「大人」們(甚至是自己)認為是在浪費時間。我當時,其實是無力克服的。只是想著,我只要考上大學以後,就能好好的去做我自己喜歡做的事,結果,上了大學以後、甚至是工作以後,更沒有時間去做這些自己喜歡做的事。現在年近五十了,我終於可以好好的來做自己喜歡的事。現在回想起來,是有一點可惜,應該在年輕的時候,就要分配一些時間來做自己喜歡的事,不要想著以後「有時間」再做,以後說不定還更忙呢!

Q.(承上) 如果你可以對「大人」喊話,你想說些什麼?
陳志金:我想跟大人們說,不要阻止我們從小開始追求自己的夢想、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有一天,你們會發現,小時候的興趣,長大以後,還真的能夠「當飯吃」呢!別光想著用你們以前學到的知識,來教我們去面對未來那未知的世界,應該要讓我們,學習去探索、學習去解決問題、學習自己去找答案。

Q.在這個世代,你認為寫作者的責任該是什麼?
陳志金:我認為,寫作者就是要用最簡單的文字,清楚的傳達自己的理念、傳達一份感動,不需要堆砌華麗的詞藻。只要有一個人因為讀了我的書,而解開了自己心中的結;只要有一個人,因為讀了我的書,而獲得了啓發,這個是比這本書再刷幾次、領了多少版稅,都還要更讓人感到欣慰的事,這個也是我寫作最大的動力。

Q.改善醫病關係、為病患家屬彌補資訊落差,是阿金醫生長期努力在做的,也是你的書裡傳達的重要命題,關於最新作,你認為做到超越自己或別人的是?
陳志金:用小學四年級就看得懂的文字,敍述生死邊緣的故事,以同理、關懷的心,透過具有溫度的情節,傳遞生命教育的艱難抉擇。



醫病可以更互信,畢竟共同的敵人是疾病和無常,並不是彼此

 

Q. 請用一句話形容醫生這個職業?
陳志金:醫生是一個擁有「特權」可以「侵入」他人身體、窺探他人內心極隱私部分的行業,為的是要協助他們恢復健康、解除病痛、得到心靈上的安慰。因為面對的是一個個的生命,因此,「醫生這個職業需要有責任感、有一顆關懷憐憫、能夠感受別人的痛、同理別人的心。」

Q.「醫學系」是台灣高中生萬年的第一志願,然而除了學科好,應該還需具備某些特質,邀請阿金醫生以「前輩」的身分幫未來的大學新鮮人建議,說說來讀這個科系一定要知道的事?
陳志金:要像福爾摩斯一樣,對任何蛛絲馬跡都能夠觀察細微,才能抽絲剝繭,找到疾病,對症下藥。
要記得,醫生可以治療病人的,不只是手術刀和藥物,還有一顆溫暖的心、和有溫度的對話。

Q. (承上)就讀醫學系之後,和原本想像有落差嗎?當時最大的壓力是什麼?後來是怎麼克服的?
陳志金:很多大三大四背誦的知識,其實在以後的臨床上都不會用到,而到了臨床,很多病人的疾病和教課書中所寫的也都不一樣,因此,要記住「病人才是我們最好的老師」,要時時刻刻精進自己的學識,兢兢業業、負責任,才不會辜負病人的付託。

Q.(替同學發問)選讀醫學院,發現自己真的不是當醫生的料,有沒有醫生以外的其它選擇?
陳志金:我們同學中,有些畢業以後,到生技公司上班、有些轉做研究、從事公共衛生的也有,這些都還有和醫學沾上邊的,還有同學出國去念數學的呢!不過,他們醫學系都有念到畢業,以後才轉換到自己有興趣的跑道。

Q.知道阿金醫生也帶領著醫療團隊,你和團隊的合作與傳統最不同的地方是什麼?你覺得團隊合作最重視的是什麼?
陳志金:傳統的醫界文化,本位主義和階級觀念都很重,我們長年以來推動的「醫療團隊合作訓練TRM」,就是希望能夠打破這些束縛,營造一個合作愉快、有默契的工作場所。我個人覺得,把工作伙伴當成家人來對待,大家才會心甘情願的和你一起打拼。
團隊合作的三個重要元素是:共同的目標、共享的資訊和相互的尊重。以病人的安全作為我們的共同目標,當面對衝突時,就能夠回歸到這個目標底下來討論,抛開本位主義、共享彼此的資訊、尊重彼此的專業,才能真心的進行合作。

Q.如果可以讓你許三個願望,可以改變台灣目前的醫療環境,你想許的願望是?
我希望能許這三個願望:
1.醫病可以更互信,畢竟我們的共同的敵人是疾病和無常,並不是彼此。
2.醫療人員的工作條件與負荷,可以更合理,不要這麼「血汗」,讓更多優秀的人願意留在這個職場,才是病人的福氣。
3.醫療人員可以更正面的看待「同理心」(雖然它已經被污名化,被視為情感勒索的工具),把同理心視為溝通的「第三雙眼睛」、易位思考,把「同理心」視為解決問題的專業能力。


關於社群:不能等負面的消息醱酵成既定事實


Q.不論是新聞議題或是流行,或是「路見不平」而發聲,在社群上的反應算是快的,您怎麼看自己這個特質?
陳志金:就是雞婆和正義感的個性。我們在社群平台上如果有影響力,面對錯誤和負面的新聞或貼文,要快速的帶動一個善良、溫暖、正向的風向,這樣才能和這些負面、錯誤的消息抗衡、競爭,讓更多的人可以看見你的論述,才能扭轉輿論的方向,所以速度要快,不能等這些負面的消息醱酵成既定事實。

Q. 「不要理他們」通常是多數大人們教小孩處理霸凌的第一步,父母世代的人際關係處理方式,面對網路世代或許已經不敷使用了,對此,有沒有想對大人說的話?
陳志金:我想跟大人們說「沈默就是助長霸凌」,孩子們在學校若看到同學被霸凌時,選擇沈默,下一個被霸凌的,很可能就是自己。在學校,如果選擇姑息,將來在職場時,就更難處理這樣的問題。我們必須讓「霸凌者」知道,我們大家都在注意他的行為、都在盯著他看,才能夠停止他的霸凌行為。

Q.遭受批評、負面回應時,如何調適心態並堅持下去?後來做了哪些調整?
陳志金:如果是理性的評論,會虛心接受,調整自己,如果是惡意的人身攻擊,尤其是假帳號或者是付費帳號,就會直接封鎖,不需要和他們浪費時間。如果是「異溫層」的酸言,剛開始的時候,我還蠻在意的,後來想想,我若生氣,便是對不起其他99.999%按讚的人,於是就採取正向、幽默的回應,因為不值得用別人的話來懲罰自己。

Q.(承上)面對「酸民」,有沒有什麼想說的?
陳志金:「酸民」其實很可憐,他們沒什麼朋友,貼文也沒什麼人按讚。他們來留「酸言」就是要來刷存在感,希望能激怒你,你如果生氣,就中了他的計。我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漠視他們,隱藏他們的留言,讓他們的留言沒有人回應。心情好的時候,就會回他們一兩句正向的話,然後他的留言就會「被看見」,自然就有很多人會「陪他聊」。

 


 

陳志金作品系列
 

ICU重症醫療現場2:用生命拚的生命【限量簽名版】

ICU重症醫療現場2:用生命拚的生命【限量簽名版】

ICU重症醫療現場:熱血暖醫陳志金 勇敢而發真心話

ICU重症醫療現場:熱血暖醫陳志金 勇敢而發真心話






關於│陳志金 

1972年生於馬來西亞中部的小鎮──萬撓。

中學就讀於吉隆坡中華獨立中學,1991年來台灣,臺大醫學系畢業。
目前是ICU(加護病房)主治醫師,座右銘是「救病人,也要救家屬」。

出身貧窮,早年喪母,更能同理病人與家屬立場。在安寧善終、器官捐贈等方面推廣不遺餘力,以關懷為出發,協助家屬轉念、解除內疚與自責。


經營「ICU醫生陳志金」臉書粉絲團,分享感動故事、剖析醫療時事,追蹤人數超過26萬,單篇貼文觸及人次多達數百萬,論點精闢,見解獨到,文筆詼諧,化繁為簡。尤其在新冠(COVID-19)疫情時代,提供民眾正確、正向、容易理解的資訊與建議。
長年致力於推動良好醫病溝通,避免不了解、不信任造成的對立與衝突。積極投入以「醫病共享決策」方式,陪伴家屬走過每個天人交戰的抉擇時刻。
獲獎:《百大胸腔內科大賞》TOP10(2020)、奇美醫學中心領航傑出教師(2020、2017)、醫策會國家醫療品質獎主題改善類金獎暨創意獎(2018)、臺灣醫療品質協會品質改善成果發表金獎(2018)、《早安健康》公共健康數位傳播獎(2017)。

 



 延伸閱讀  

1.【親愛的十七歲】張曼娟談孤獨:如果孤獨是養分,何不與它同行?
2.【親愛的十七歲】凌性傑:青春是在逆風飛翔的路途中看見自己的尊貴
3.【青春一起讀】林予晞 :技術是通往自由的道路
4.【親愛的十七歲】國際美人鍾明軒:「不要問自己要不要,請問自己想不想。」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除了那些勇於表達想法的模範生,這些雄中青年的文采也不能錯過

畢業自雄中的作者林達陽、凌性傑持續活躍於文學圈,另外舉辦迄今超過二十年歷史的馭墨三城文學獎,由雄女、雄中、道明、新莊等高中共同舉辦,在此特選三篇優秀作品,邀你一同感受雄中青年的創作能量。

46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