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 本月大人物 /

「一針見血看穿人類本質,是兒童才有的超能力。」──專訪「龜岡兒童新聞」總編竹內博士

  • 字級



「龜岡兒童新聞」總編竹内博士(圖片來源/WOTOPI、攝影/宇高尚弘)


第一本由小學生採訪,寫給大人的解憂書!

由兒童寫給大人閱讀的「龜岡兒童新聞」是世界罕見的月刊,其中的「大人諮詢專欄」收集了許多成年人的煩惱,舉凡戀愛、工作、育兒、害怕變老、如何能幸福……「女友一直逼我結婚」、「明明夫妻都在工作,家事卻只有我在做,真的好痛苦」、「你認為當男生好,還是當女生好?」大人打從心底苦惱、生活不順遂的問題,現役的中小學生記者們都能一針見血地一一解答。

不過,這樣獨特的報導是如何撰寫的?創立「大人煩惱諮詢專欄」的理由是什麼?為什麼想創立「兒童新聞」呢?



Q:開始「兒童新聞」的契機是什麼?

竹内博士(以下簡稱竹內)「龜岡兒童新聞」是由兒童寫給大人閱讀的報紙,主要是在思考有沒有什麼能夠從兒童世界出發,進而打動大人的主題。一般的報紙都有「煩惱諮詢專欄」,我自己也長期收聽NHK廣播於暑假播放的「兒童科學電話諮詢」,所以就靈光乍現想嘗試逆向操作。


龜岡兒童新報(圖片來源/產経新聞)龜岡兒童新報(圖片來源/產経新聞)


Q:能不能讓大家了解一下,「龜岡兒童新報」的相關配置,以及進行方式?

竹內「龜岡兒童新報」目前總共有10名兒童記者,男生8個人,女生2個人,從小學四年級到國中一年級都有。大多是元老級的,一起參與這活動大約也有三年。由於兒童記者們也有自己的課業,因此每次都是時間方便的人過來。出刊頻率是每週1次,每個月4次。每次收到問題,記者們就會聚在一起,以座談會的形式熱烈討論,同時還會吃著點心。「那又沒什麼?」「那不對吧?」大家會像這樣對一個問題討論10~15分鐘,盡情表達想法,最終再由我統整。

其實提到課外學習,大家都會想到棒球或算盤等這些運動、才藝類型的活動,像這種報社學習是相當罕見的,但是大家都有上才藝班的感覺。


Q:是否有想過,這樣的專欄能出版成書呢?

竹內我真的從沒想過呢!這次書籍的宣傳文案也是由兒童們發想的,想呈現出「快買快買」的感覺。大人可不會用「快買」這種表達方式呢,結果兒童記者都坦率地寫出來了(笑)。

我看著文案不禁認為,與其說這種「極其純粹簡樸的語言最有趣」,不如說這才是「最能打動人心」。孩子們對煩惱的回答,也不是什麼冠冕堂皇的內容,比較像是「既然你問我的話……」的感覺,大人反而會被點出盲點。


拓展不一樣的世界觀

Q:後記提到「深感人生在世,溝通有多麼重要,因此展開了現在研修講師的工作」,是什麼讓您浮現如此的想法呢?

竹內我單純發現理解人類,才是一切的根本。人,到底是單純,還是很複雜呢?舉例來說,我們會表現出「好」的回應,但私底下又出現不同的態度。這讓我想進一步思考,人的本質是什麼?


Q:人會出現矛盾的態度,現在仔細想想自己,確實有過這樣的經驗。

竹內人類是有許多面向的。如果不讓孩子從小就理解人類的這項特質,可能會讓他們因隨便過度相信他人而遭受背叛,或是不懂得保持距離而被討厭,產生各式各樣的人際關係問題。

更何況,長大出社會後的兩大煩惱就是「人際關係」和「金錢」吧,但我認為人與人之間的牽連,是有機會可以賺錢的。所以最重要的,還是人際關係及對待他人的方式。我在十年的記者生涯中,採訪了約7千人,對此更是深信不疑。舉例來說,機械都已經決定好單純的機制,無論誰來按下按鈕都會做出反應;但如果是人,便會做出不同的反應。因此,人是既複雜又麻煩的生物,卻也顯得深奧有趣。


Q:正是記者的經歷,才讓您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很重要嗎?

竹內我擔任十年記者後經歷了一年空窗期,然後才進入現在的階段。在這段時間我不斷思考,如何讓人在更年輕的時候,譬如說上大學、高中之前,就教會他們溝通的技巧呢?因此才將焦點轉移到年紀更小的小學生身上。


Q:也因為想向人們傳遞「溝通」的影響力,才創設了「龜岡兒童新聞」嗎?

竹内:是的!因為我不可能像企業研修會一樣,直接把孩子們召集至會議室。因此便開始思考如何用更直接的方式,讓孩子們認識人類的有趣之處,以及各種生存方式。後來,我想到過往的採訪過程中,其實就包含所有想展現給孩子們的要素,便興起了這個念頭。

在思考要採訪什麼的時候,必須先提出「主題規劃」才行,而這就足以能夠學習「企劃」的能力。接著是打電話約採訪時間,實際前往時也必須遵守禮儀。對話過程則要發揮「提問」能力,對方開始述說時,要能夠傾聽並適度應對。仔細想想,我想教的一切全部都藏在採訪中嘛!因此便決定創設兒童新報。


Q:和兒童們相處的過程中,有發現什麼「改變」嗎?

竹内:我發現很多孩子變得主動、更有自信。將自己的採訪內容寫出來,並且印刷問世,有助於增長孩子們的信心。我們每個月發行量是2萬,孩子們走在街上時,似乎還會有居民搭話表示:「我剛讀完喔!」或是感冒去看醫生時,醫生會主動提說:「你是擔任記者的孩子?我有閱讀喔!很有趣呢!」

孩子們透過這樣的經歷,獲得被陌生人搭話的經驗,或許會更加肯定自己的存在。簡單的說,就是讓孩子們自我肯定,並了解自己存在意義。身為記者去採訪,讓陌生人感到喜悅;儘管只是孩子,卻慢慢地對大人社會產生影響──他們似乎在意識到這一點時,變得更有自信了。


Q:兒童記者就像有智慧的「小和尚」,您身為「龜岡兒童報」總編輯,是否注意到什麼事情呢?

竹内:我發現,兒童並非真的不如大人,或代表不成熟。以新舊來說的話,兒童就是「新」。以電腦來比喻,他們就是新型電腦;而我們就像Windows95,雖然年紀比較大,但欠缺靈活度,因為我們會被經驗給框架住。所以和兒童記者們相處,就像安裝了新的軟體(想法)一樣。

他們就像「小和尚」,會說著「這就是人類」或是「反正人類沒有利益是不願意行動的」之類的話語。而且仔細思考會發現他們說的一點也沒錯。不只是金錢,我們往往會因為對自己有好處而更有幹勁。該說是一針見血,還是看穿人類本質呢?我發現這是兒童們特有的能力。


aa孩子們說話就像「小和尚」,而且仔細思考會發現他們說的一點也沒錯。(圖片來源/書籍內頁)

 


各式各樣的生涯選項

Q:許多人小時候的生活,可能只有學校與家裡等很侷限的範圍,很羨慕兒童記者們能接觸到許許多多不一樣的人事物。

竹内:我也深有同感。國中三年級在討論升學時,老師提到「高中會影響到未來的職業,必須謹慎」。但是當時自己對「未來的職業」毫無頭緒,自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覺得工作的選項很少。如今回想,如果當時能夠更早就得知不同的工作選項,或許就能夠發展出更多不同的生存方式。


Q:得知世界上的豐富選項後,再對工作做出選擇;這和根本不知道可以選什麼,只好勉強選一個還可接受的,是完全不同的。

竹内:沒錯。詢問孩子們「你認為社會上有多少職種呢?」其實得到的答案並不多。大家都是長大後才知道「原來有這種職業」、「原來有這種工作方式啊」,甚至扼腕覺得「早點知道就好了」。

我也不算是在反省,或許要說是有些後悔,因為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事,如果人生能早一點知道還有許多不一樣的選擇的話……因此創立「龜岡兒童新聞」或許就是我的反彈吧!我希望透過報紙,讓兒童們見識到許多叔叔阿姨們的生存方式,讓他們知道未來不是只有Youtuber這個選項。如果能夠激發更多的想法就好了。


Q:就某種層面來說,您打造這份報紙,是為了幫「以前的自己」喊出心聲吧?

竹内:或許是如此。所以我在活動過程,是以「小學生博士」的心情去參與,並非以指導者的身分與孩子相處。我不會制止東制止西或是要求東要求西,而是和孩子們一起做點蠢事,一起享受童年。

前陣子,孩子們為了占卜天氣,希望明日可以是晴天,不斷在「踢鞋子」(以前日本的小孩還喜歡用踢木屐來預測天氣,就是把腳上的木屐踢飛出去),並且表示:「我做了很多次後,真的是晴天,博士也一起做吧!」於是我便回答「好啊!」結果不小心把鞋子踢飛到屋頂上,還被孩子們嘲笑:「好笨喔!博士你不是大人嗎?」我們之間很常發生這種事情,總覺得孩子們回家後會告訴父母:「博士好笨,明明是大人還這樣!」(笑)但我認為這是稱讚,因為和孩子相處,這種親近的距離感是很重要的。


身為大人能做些什麼?

Q:在面對孩子時總是不自覺擔心,「孩子看到我這樣的大人,還會對未來抱持希望嗎?」身為一個大人,該怎麼辦才好呢?

竹内:世界上有許多讓我們驚訝不已的事情。看電視或網路影片時,難免因為「這才是世界的真面目」、「社會就是這樣」而感到灰心。正因如此,我認為「增加快樂」是大人很重要的責任。所謂的快樂,並不需要裝模作樣,只要有「人味」,快樂的時候表現快樂,悔恨的時候表現悔恨就好了,不是嗎?


Q:是指大人可以展現悔恨的一面嗎?

竹内:可以。舉例來說,「爸爸在公司被罵了」、「仔細想想,我也有不對的地方,所以明天得說聲對不起」,大人總是想盡辦法維持完美形象,孩子其實會察覺不對勁,大人自己也很辛苦。所以不要勉強自己,就當個「有人味」的大人!不要背對著孩子,坦率展現自己是最重要的。


aaa大人們的情緒或裝模作樣,小孩期時都能察覺。(圖片來源/書籍內頁)


Q:放眼世界有很多詭異的事,讓人不禁認為兒童除了雙親與老師外,接觸其他大人的機會變少也是莫可奈何。

竹内:雖然我的本名叫「博士」,但孩子們是用「職稱」當成「綽號」稱呼我為「博士」。「有什麼問題就問博士吧!」、「我媽是這麼跟我說的,博士有什麼想法呢?」在他們眼裡,我就是個職稱為「博士」的角色。如果到處都有這樣的「博士」,或許會有更多孩子獲得救贖吧,尤其孩子很容易受到身旁大人的影響。從這個角度來看,我更得努力表現才行。


Q:您期望在安全的範圍內,更試著親近不同的大人嗎?

竹内:就這個活動本身是如此沒錯。但是我希望孩子們藉由接觸各式各樣的大人,逐漸拓展價值觀,不,應該更進一步說是世界觀。所以我一直刻意製造讓他們接觸不同類型大人的機會。

其實這一點,家長也辦得到。舉例來說,和親戚大叔聊聊職場的事情,或是生活中和鄰居歐巴桑有所往來等等。我雖有幸成為報社記者,藉由報紙成為自己的成長工具。但是拓寬兒童們的視野,也是身旁大人們的責任喔。

大人的煩惱,就由兒童記者來解答吧!【第一本由小學生採訪編寫,給大人的解憂書】

大人的煩惱,就由兒童記者來解答吧!【第一本由小學生採訪編寫,給大人的解憂書】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性侵潛在的本質是一場人格的殺戮,我們該如何面對?

我們該如何理解遭受性侵害者在身體與心靈上的傷痛?我們該如何談論性侵事件與相關議題?我們該如何避免憾事發生?

384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