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為何一旦被診斷為精神病,被放棄的人更被放棄?──讀《大偽裝者》與《卡塔莉娜》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大偽裝者:一個臥底精神病院的心理學家與八個假病人,顛覆「瘋狂」的祕密任務

大偽裝者:一個臥底精神病院的心理學家與八個假病人,顛覆「瘋狂」的祕密任務

有一天,我在速食店閱讀大偽裝者:一個臥底精神病院的心理學家與八個假病人,顛覆「瘋狂」的祕密任務書稿,鄰桌保險員的聲音灌進我的耳朵,我因此聽到保單內容。他們談到重大傷病給付有包含「思覺失調症」等慢性精神病時……

保險員:「你有看過我們與惡的距離嗎?」

對方搖頭稱自己不追劇。

「好吧,那你知道小燈泡事件嗎?」

對方立刻表示瞭解,無其他評論,保險員解釋這也是重大傷病後,對話就停在這裡,轉而談述其他保險內容。

無意間聽到這對話的我,內心有些複雜:一是為這不帶評價的淡然討論感動,但也感嘆「思覺失調症」與社會事件在人們心中已形成「共存」的概念,甚至帶著殺人的冷血印記。因此,每當相關重大案件發生,即使論者接受那是「瘋狂」所致,卻也認為:既是「瘋子」,就應該從社會中排除;且有更多人不同意「生病」之說,更不認同那可以是減刑甚至無罪判決的考量,揚言自己若有犯行也要宣稱自己有病。甚至還有些聲音說那都是裝的,是脫罪的藉口,反對司法採納精神病診斷為證據。 

就在聽到保險員與客戶提及思覺失調症的同時,我剛好在《大偽裝者》讀到這段:

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律師布魯斯.恩尼斯在《精神醫學俘虜》這本書中,嚴厲譴責整個精神醫學界,指出精神醫學是將患者當成罪犯對待的「企業」。恩尼斯跟抱持相同信念的人都認為,精神科醫師的說法跟拋硬幣一樣,根本不可靠,而且精神科醫師「根本不該以專家證人的身分上法庭作證」,羅森漢恩的研究出版後,法官越來越常推翻精神科醫師的專家證詞。醫生建議將被告送精神醫學單位監管時,也特別容易遭到法官駁回。

這段落裡提到的羅森漢恩(David Rosenhan),是史丹佛大學心理學與法學教授,他在1960年代假裝自己幻聽,到精神病院接受安置,且被診斷為思覺失調,而他的學生們亦根據他的指導,裝病進入精神病院,參與同樣的實驗,協助他取得研究資料。

如果有真的所謂的精神正常與精神失常,我們如何區分?」1973年,羅森漢恩在《科學》月刊發表一篇名為〈失常之地的正常人〉(On Being Sane in Insane Places)的文章,以9頁篇幅呈現他與學生實驗得來的分析,並直指精神醫學基本上沒有區分理智與瘋狂的方法,「事實上,我們早就知道診斷結果通常無用,或是不值得信賴,但我們仍繼續使用這些診斷。現在我們都曉得自己根本沒有區分瘋狂與理智的能力。

我發瘋的那段日子:一個大腦疾病真實案例

我發瘋的那段日子:一個大腦疾病真實案例

這報告公布後,徹底重塑精神醫學界,激起各方討論,也讓「精神疾病」的定義、運用乃至治療,產生改變。《大偽裝者》作者蘇珊娜.卡哈蘭(Susannah Cahalan)出於對精神醫學診斷與「假病患」的興趣,追索了當年「羅森漢恩實驗」的執行過程及影響。卡哈蘭曾因幻聽、幻覺而被送進醫院治療,藥物和檢查都無用,最後因精神愈來愈錯亂、愈來愈失能而被送進精神病院(她將這段經歷寫成我發瘋的那段日子)。事實上,她是因為生理上的問題影響了腦部,卻被誤診為「思覺失調症」,成為精神醫學的「假病患」。

但很明顯地,她與羅森漢恩的「假」,完全不同。

換句話說,這兩個人,無意或有意,都讓醫生做出錯誤判斷──只要無法歸因的,丟入精神病(思覺失調)即可。

《大偽裝者》前半部,雖以羅森漢恩的研究為主題,但一開頭先宏大地呈現了「瘋癲與文明」、「精神醫學發展史」的辯證,之後伴隨著追查「羅森漢恩實驗」,細緻地展示近代美國精神病院的存在與衰敗,乃至於美國精神醫學的發展史,並探究精神病患如何被當代社會忽視、排除,及其權益問題──為何被放棄的人更被放棄?

卡塔莉娜:關於生命療養院,以及人們如何被遺棄的故事

卡塔莉娜:關於生命療養院,以及人們如何被遺棄的故事

初讀本書,很難不聯想到另一本與精神病院相關的作品卡塔莉娜。卡塔莉娜是一個被「丟」進巴西療養院的人,她在院中不管說什麼,都因為精神科診斷而被視為「無效」。作者朱歐.畢尤(João Biehl)接近且訪談她,想知道:她被視為「不正常」而遭現實驅逐時,她的主體性如何成為這一切得以被鞏固的管道?哪些調節作用導致卡塔莉娜背離現實,並被重新建構為「瘋子」?而她實際上是生理上的疾病,並非精神病患,卻依然「從家庭與公共系統的縫隙掉下來」。

在各種家庭及體制的改變過程中,深埋了針對「真實」進行科學評估的價值觀(透過生物知識,以及精神診斷和治療等種種形式),而此價值觀發展出的非正式思想及行動,也導致她無可避免被驅逐。
──
《卡塔莉娜》

《卡塔莉娜》是人類學家透過與人的相遇,從生命故事帶出整個國家的照護系統問題;《大偽裝者》則是記者從自身經驗引出問題意識,再透過一個著名的「羅森漢恩實驗」來反映美國精神醫學與公共衛生、健康系統的漏接──美國精神病院因為羅森漢恩的研究而受到質疑,大量減少。因為醫院床位不足,精神病患的去處是監獄(!)。而病患轉至醫療系統乃至監獄的過程更是遭到犧牲:

「在美國監獄與看守所的鐵欄內,存在著所謂的影子精神健康照護體系。」賓州大學醫學倫理學者多米尼克.西斯蒂表示。重症精神病患比較不容易獲得保釋,待在監獄的時間也比較長……。」
「不過因為精神病院沒有床位,所以這些患者全都被留在監獄裡。…那位精神病患因為嚴重缺乏行為能力而無法受審,痛苦地被監禁在監獄中長達1017天。」
──《大偽裝者》

在監獄中的生活又是如何呢?

「失去自我感這個羅森漢恩花許多篇幅探討的概念,是監獄生活的關鍵特徵。監獄會發制服給患者,以編號來稱呼他們,囚犯連最基本的隱私也沒有,必須在沒有任何私人物品的情況下生活。在獄中,被視為權力強大是最有價值的貨幣,而精神病患會被當成天生的『弱者』看待。監獄和看守所是『降黜儀式』和『屈辱儀式』發生的場域。這些地方的目的是懲罰患者,令人一無所有,根本不具療癒功能。」
──《大偽裝者》

《大偽裝者》的前半部,彷彿是對精神醫學的高度與可信度進行顛覆,因此讀者如我,會隨著文本的推進,認識到「心理疾病」(精神失常)如何被納入醫學或科學的範疇來界定與診斷,若是套用傅科的著作,這也是某種「臨床精神醫學的誕生」,充滿了限制、問題與不可信──如同臨床醫學看不到人,只看到器官精神醫學也只能依據「可見的症狀」做判斷,因此你可以偽裝、可以欺騙,同樣的,也會被誤診。

這一切都因為精神醫學有許多等待被釐清的地方,這個領域對於精神病患的基本概念也沒有共識。

這讓我想到,以精神疾病為主題的韓劇沒關係是愛情啊最開始,在一場脫口秀中首次相遇的男女主角,有一段關於想法、行動與善惡的精彩詰問。此時,主持人突然對著以精神科醫師為職的女主角發問:「一個得了憂鬱症的人,可以騙得過精神科醫生嗎?」

「有可能,但我這樣一個有證照的精神科醫生,不會上當。」

(尚未得知自己患上思覺失調症的)男主角對此不以為然,他以躲過禁藥檢查的運動選手為例,稱那些檢驗方法也未必能測出真實。女主角將這當成男主角的敵意,沒有繼續回應,但看過此韓劇的觀眾都知道,隨著劇情推進,這個專業且強勢的精神科醫師與男主角,都被自己所欺瞞,無法察覺(或假裝)精神與行為失常的狀況存在。

須補充的是,《沒關係是愛情啊》以大學醫院為主要場域,輔以精神科醫師開設的診所,讓劇中的每一種「失常」都有一個特定的醫學病稱或心理學術語(如邊緣性人格、妥瑞式症等),亦強烈暗示這些「失常」都有相應的處置或治療方法,可說是相當信任醫學,且帶著「醫療化」性格的故事。與之相對的,是Netflix另一部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其以一個療養院為背景,呈現因生理疾病(腦瘤)、酒精成癮、創傷、憂鬱等產生精神問題角色的故事。他們未必被疾病化,卻都需要被收容及照顧。此劇的療養院院長並不直接與院內患者接觸或諮商,原因是:「病人會欺騙醫生。」

沒關係 是愛情啊 DVD

沒關係 是愛情啊 DVD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原著劇本|上下冊套書】:★隨書贈禮[繪本卡組]:原版繪本卡X經典對白X精緻信封袋(8+8款)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原著劇本|上下冊套書】


《大偽裝者》就是一個關於欺騙精神科醫生與專家的故事。不過,作者在追查「羅森漢恩實驗」的過程中竟發現,這份研究本身就有「偽裝」問題,羅森漢恩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在資料上「加工」,等於進行第二次「偽裝」這次,他欺騙的是學界,而精神醫學竟因為這個研究而受到強烈衝擊,產生重大改變。

但當時並非所有人都被騙,仍有少數人懷疑羅森漢恩的研究,並與他進行辯論,只是最後並未給予「致命的一擊」。而卡哈蘭在這本書中,證實了這一切。

卡哈蘭的追查,讓書名中的「偽裝」一詞,有著微妙的雙重意思──精神科醫生無法識破羅森漢恩的偽裝,而這本書不但告訴你「他如何偽裝」,還告訴你「他又是如何對社會進行另一種『偽裝』」。

《大偽裝者》後半部抽絲剝繭的比對與追查,非常精彩,比起記者,卡哈蘭更像個精神醫學史專家,或一名不願放棄真相的警探。但直到最後,她都沒有因此批判羅森漢恩,反而用一個小故事來形容他確實是個「偽裝者」,並在某種程度上,給予這涉及部分「虛構」的研究,一個關於「事實」的開放思索:

性格難以捉摸、戲謔調皮的羅森漢恩成功揭露事實,只不過這事實中包含疑點重重的虛構成分,過了將近半世紀,他創造的一切仍持續引發爭論、遭到嚴厲抨擊、受人頌揚喝采,並繼續受到外界探討與研究。那份研究或許「證明」民眾相信的某些事是事實,而且無論好壞,這都足以改變一切。或許這就是布隆登酋長在《飛越杜鵑窩》中說的:「就算未曾發生,這依舊是事實。」

大偽裝者:一個臥底精神病院的心理學家與八個假病人,顛覆「瘋狂」的祕密任務 (電子書)

大偽裝者:一個臥底精神病院的心理學家與八個假病人,顛覆「瘋狂」的祕密任務 (電子書)


作者簡介

受過新聞與人類學訓練,曾擔任記者、NGO工作者以及研究員,資歷多樣。曾獲兩岸交流紀實文學獎、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報導文學類獎、開卷好書獎等。
著有《憂鬱的邊界》《介入的旁觀者》、《日常的中斷》,合著有《看不見的北京:不同世界.不同夢想》《咆哮誌》等。在轉角國際、鳴人堂等媒體平台持續筆耕。
Facebook:「島嶼無風帶

 延伸閱讀 
他想要月亮:躁鬱的醫學天才,及女兒了解他的歷程

他想要月亮:躁鬱的醫學天才,及女兒了解他的歷程

思覺失調症完全手冊:給病患、家屬及助人者的實用指南(第七版)

思覺失調症完全手冊:給病患、家屬及助人者的實用指南(第七版)

你瘋了:不正常很正常,「正常人」哪裡出問題?寫給自以為正常的現代人的「精神異常」說明書

你瘋了:不正常很正常,「正常人」哪裡出問題?寫給自以為正常的現代人的「精神異常」說明書

我們與瘋狂的距離:一個神經精神病學家面對精神疾患的反省與診療筆記

我們與瘋狂的距離:一個神經精神病學家面對精神疾患的反省與診療筆記

瘋狂之所在:瘋人院、精神病院到治療型社區,一段顛覆想像的三百年精神醫學史及未來

瘋狂之所在:瘋人院、精神病院到治療型社區,一段顛覆想像的三百年精神醫學史及未來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掌握另一種語言,就是擁有第二個靈魂。」包含那些失落、邊緣的語詞嗎?

    百年前的《牛津英語詞典》,博學高雅的編纂師小心翼翼避開可能被女人、印度、下層社會所汙染的字詞,與其說掌握正確語言就掌握了權力,不如說,掌握了權力,就掌握了正確語言。在語言的場域裡,角色們相遇的地理/時空位置,主宰了他們彼此所要面臨的不同問題,你掌握的語言有幾種,你真的「掌握」了語言嗎?

    2288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掌握另一種語言,就是擁有第二個靈魂。」包含那些失落、邊緣的語詞嗎?

百年前的《牛津英語詞典》,博學高雅的編纂師小心翼翼避開可能被女人、印度、下層社會所汙染的字詞,與其說掌握正確語言就掌握了權力,不如說,掌握了權力,就掌握了正確語言。在語言的場域裡,角色們相遇的地理/時空位置,主宰了他們彼此所要面臨的不同問題,你掌握的語言有幾種,你真的「掌握」了語言嗎?

228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