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霸凌其實是政治問題──讀《容身的地方》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曾在一次家長讀書會中,和與會的家長們,熱烈地討論起「霸凌」這個話題。起因於我正在說明「所有行為背後必有正向意圖」這個概念。

「霸凌能有什麼正向意圖,我怎麼想也想不通?」有位家長皺著眉,又有些氣憤地說。她繼續說:「我從小就很納悶,為什麼人要去欺負另一個人,為什麼要用暴力或恐嚇的手法去對待別人,這難道也有正向意圖嗎?」

現場起了一陣熱烈的討論。所謂正向意圖指的是,行為本身不一定正確,但採取這個行動的意圖卻是良善的,通常只是想要透過這個行為,為自己解決問題——要不是脫離痛苦,就是得到某些好處。

脫離什麼痛苦?得到什麼好處?由巨觀的角度來看,你就能明白,一切都是權力在作祟。每個人都有追求權力的基本需求,也就是具有能掌控自己以及周遭事物的力量。有權力者會比無權力者更有辦法取得生存所需的資源,包括金錢、地位、機會,或者被尊敬或認同。不只人類社會,為了資源分配的問題,許多群居動物也發展出相似的階層結構,以確保與鞏固權力核心。

如果,我不是個有權力者,又不想要被持續壓迫,那麼,比起要求大家友善相待、和平共處,成為壓迫者是更快解脫的途徑。這大量發生在我的實務工作經驗中,當與那些帶頭霸凌的「壞孩子」談話時,往往會談到他們曾經也在同儕間,被排擠或被欺凌。如果沒有,也可能發生在家裡,或許是家暴下的受害者,容易學習到以暴制暴取得權力的生存法則,日本動畫多拉A夢中的胖虎,就是典型的例子。

容身的地方:從霸凌的政治學到家人的深淵,日本精神醫學權威中井久夫的觀察手記

容身的地方:從霸凌的政治學到家人的深淵,日本精神醫學權威中井久夫的觀察手記

《容身的地方》作者中井久夫是一位精神科醫師,從政治學的角度去看霸凌問題,可見他具有人文與社會關懷的高度情操,更能看懂霸凌其實是政治問題。確實,政治在大多數人的眼中,不過就是持續上演權力爭奪的戲碼罷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每個人都在人際關係中找容身的地方,能夠安全、放心、自在、被接納與被支持的位置,至少,免於恐懼。問題是,不管是校園中或職場裡,一直都不是我們想像的那般單純,縱使有著約定好的遊戲規則,甚至也有一定的獎懲制度,但人們仍暗地裡恃強凌弱。甚至是最溫暖的家庭,都常上演著各種權力鬥爭的戲碼。

過去處理多起校園霸凌案件,不外乎希望能還原事實,讓加害人能知所警惕、改過自新,也為受害者申張正義、彌補傷害。但難就難在,霸凌行為的舉證相當不易;尤其是,現在的霸凌型態多為「關係霸凌」,並且在實體與網路世界並行,根本不必透過拳打腳踢,幾句偏激的留言,就可以把一個倒楣鬼弄到不敢來上學。甚至,不明就裡的大人,還會成為霸凌問題的幫兇,更把被霸凌者逼上絕路。

現在的霸凌型態多為「關係霸凌」。(圖片來源/wiki)現在的霸凌型態多為「關係霸凌」。(圖/pixta圖庫)


最近遇到一個案例,是一位剛升上國中的孩子,在新班級中不斷被一群男孩嘲弄個子矮小,最後,沒人想跟他同一組,沒人要和他一起玩,在班上被徹底孤立,不管他如何表現,都難以改善人際關係。他求助師長,師長卻說他「個性太敏感」,只要不那麼愛計較,就會受歡迎了。

看到了嗎?如果,我們沒有具備把霸凌問題看做政治問題的視野,就會把霸凌過度單純地歸咎於一個人的心理或人格特質,如霸凌者缺乏同理心,或被霸凌者過於脆弱或敏感,而忽略了更大的人際互動脈絡。

另外,聽到一個故事。有個孩子問父母,班上有同學因為被霸凌,很想自殺,該怎麼辦呢?父母告訴孩子,「閃遠一點,別多事,免得惹禍上身。」第二天,這孩子就跳樓身亡了。原來,這孩子就是那個遭受霸凌而想尋死的苦主。

大人面對孩子的霸凌問題,通常不想惹事,而要孩子冷眼旁觀。冷眼旁觀確實是個自保策略,不去聲援受害者,免得成為下一個倒楣鬼;也不去附和霸凌者,而洗腦自己沒做壞事。殊不知,沉默的旁觀者也是共犯之一

擴大來看,我們會不會都是社會中各種權力壓迫的共犯呢?仔細檢視,許多習以為常的社會規範,都正在壓迫著不同的弱勢者。當我們不在被壓迫的位置時,很難意識到這有什麼不妥;甚至,當你被壓迫而感到痛苦時,你也得洗腦自己這很正常,而繼續認同這套遊戲規則。

《容身的地方》一書精選了日本權威精神科醫師中井久夫的七篇作品,讀來感到一針見血、鞭辟入裡。用政治與權力運作的觀點來看霸凌,對我去理解在校園裡、職場上、家庭中,以及社會上無所不在的霸凌現象,很有幫助。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在找尋一個免於恐懼的容身處所,有沒有可能,是不用踩在別人的背上前行,而是,為彼此騰出一個空間,創造一個共贏共好的社會呢?


容身的地方:從霸凌的政治學到家人的深淵,日本精神醫學權威中井久夫的觀察手記 (電子書)

容身的地方:從霸凌的政治學到家人的深淵,日本精神醫學權威中井久夫的觀察手記 (電子書)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同婚收養法案三讀通過!家庭的樣貌可以更加多元

傳統的家庭組成是父母加上孩子,同婚專法通過後,加上立法院三讀通過同婚可收養子女,家庭的組成不再僅限血緣,有愛的地方就是家。

836 1